APP下载

共同富裕视角下“山海协作”运转模式的路径探索

2023-06-20田可可甘睿烨郑杰坤黄斌鑫

台湾农业探索 2023年1期
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富裕

田可可 甘睿烨 郑杰坤 黄斌鑫

摘要:【目的/意义】通过探索新时期晋江、长汀两地山海协作的运转路径,为其他地区山海协作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启示,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方法/过程】以晋江、长汀两地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调研法分析了山海协作取得的创新成效、瓶颈困难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山海协作仍存在融资渠道单一、产业同质化现象突出、行政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不足。基于此,提出了拓宽市场融资渠道、育强山区生态产业、提高行政服务效率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共同富裕;山海协作;山区经济;区域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5617 (2023) 01-0024-05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通过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来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方面之一,是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重要课题。山海协作便是解决区域发展差异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早在20世纪80年代,福建省就已经开始着眼于山区与沿海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陆续提出“大念山海经”“沿海山区一盘棋”“山海协作,联动发展”等战略部署[1]。“山海协作”作为福建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并不是简单直接的“先富支援后富”,而是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是山海相融、互惠互补的过程,其运作形成的实践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均具有借鉴意义,能够为新时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落后山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实践参考和理论依据。

迄今为止山海协作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运转模式,在学术理论方面前人也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着眼于山海协作的运转逻辑与启示建议两方面。在逻辑内涵方面,周建华等[1]梳理了山海协作的三大历史发展阶段,进而总结了山海协作模式的演进逻辑;应少栩等[2]从主体、内容、方式、目的四个方面阐明了山海协作的内涵要义,梳理了山海协作的逻辑脉络;赵欢等[3]考察了政府、企业、居民三个主体在山海协作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朱汉清[4]侧重考察了政治激励在山海协作中的推动作用。在启示建议方面,熊华林[5]认为政府在山海协作中的角色需要进一步规范明确;周建华等[6]从“三链融合”的视角提出应壮大产业链、培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戴永务等[7]则分析了国外欠发达地区开发的案例,凝练出适合福建本省继续深化山海协作的经验启示;樊怡[8]围绕山海协作产业园区的项目管理展开研究,指出应当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管理机制。已有的文献為本文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但仍可以发现一些不足:(1)从研究内容来看,已有的研究多是从总体的角度论述山海协作取得的成就,少有与具体实际案例相结合的,缺乏针对性。(2)从研究方法来看,迄今对山海协作的研究多为理论内容的探讨,进行实地调研的较少。基于以上,本文选择探索出“晋江模式”“晋江经验”的晋江与成功实施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的长汀两地的协作运转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实地调研总结两地“为何协作”“如何协作”的新做法、新模式以及在融入福建发展大局中的新作为、新贡献,探索共同富裕视角下山海协作运转模式新路径,以传承山海协作精神,念好新时期的“山海经”。

1 晋江一长汀“山海协作”运转模式的创新之处

山海协作围绕项目合作展开,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结成合作对子,实现产业梯度转移、资源有序流动、要素合理配置。这一模式并非简单的“山”对“海”的资源索取,而是两地在经济、文化等领域资源双向流通,互惠共利的过程[1]。晋江作为“海”的一方,长汀作为“山”的一方,两地是最早一批开展山海协作的地区,在近10年的协作历程中,两地不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实现了山海协作从单向“输血”扶贫到双向“造血”共富的创新转变。

1.1 从单向帮扶到双向互助

在过去,山海协作中沿海的晋江主要是单向输出,而贫困落后的长汀山区单方被动接受帮扶,积极性不高,发展意识薄弱,这种单向帮扶效率不高,主要是政府的推动,地方参与的主动性不强。晋江、长汀两地在协作中不断交流创新,贯彻互惠互利的宗旨,积极推动协作模式创新,发挥两地比较优势。晋江市政府每年向长汀拨付帮扶资金、技术与产业配套,并明确资金用途,确保将资金落实到民生保障、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相应地,长汀对晋江的相关企业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进行回馈,同时也为晋江提供了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在促进当地就业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此外,人才是最具能动性的资源,是创新的首要驱动要素,两地立足实际需求,根据当地有关规定,不定期组织管理、技术人员到两地挂职、跟岗学习、蹲点锻炼等专技人才计数交流活动,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凝练经验。同时,文化作为精神的纽带,是凝聚共识的重要载体,文化交流是山海协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如晋江、长汀推出了“两地居民持身份证到对方景点旅游免收景点门票”的活动,还组织开展了文化体育旅游节,促进了两地文化交融[9]。

1.2 从政府主导到三方联动

由于市场存在自发性、地理因素限制和产业集聚的特性,山海协作在初期,呈现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参与程度低的特点。晋江、长汀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加以结合,逐渐从以政府为主导转向政府、企业、居民三方联动,形成广泛参与的社会合力。两地政府作为山海协作的构建者与推动者,就两地的合作方式、合作进展、合作重点进行了系统而长远的谋划,明确了对口协作的主体单位和落实单位,形成了两地长远合作的总体思路,为新时期两地山海协作设计了路线图,指明了方向[3]。企业作为山海协作的主力军,是联结双方市场,融汇两地优势的重要一环,晋江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汇聚了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并鼓励其到长汀设厂,加快了产业转移的步伐,既为长汀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助力,又为晋江的转型升级拓展了空间[6]。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晋江一长汀“山海协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让山海协作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是念好“新山海经”的根本目标。山海协作实施以来,居民切实参与到山海协作中,长汀县打好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晋江企业+长汀资源”“晋江市场+长汀产品”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新路径,大大提高了人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1.3 从物质滴灌到产业培育

“山海协作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晋江、长汀两地跳出对口帮扶合作中以单一的物质滴灌为主的帮扶模式,在战略框架设计时,更加主张以市场经济规律为遵循,以产业梯度转移、市场分工合作、要素合理配置为主线,以项目合作为落地重点,构建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产业培育、区域合作新格局。“山”与“海”牵手合作,首要前提是互联互通,产业才能发展壮大。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乘数效应,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可带来数倍的国民收入和财富的增加。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都会影响山海协作的质量,晋江、长汀两地大力支持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强化、补充、延伸产业链,在此基础上,整合资源要素与企业、市场,在长汀当地组建起了一批富有活力的合作企业、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协作产业链,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推动双方产业结构优化提升[6]。同时,政府坚持引导创新要素的流动与聚集,力求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发展,提高产业运转效率,实现经济增收。

2 晋江一长汀“山海协作”取得的成效

好政策犹如“开山斧”,山海协作工程打通了山海阻隔,自两地推进“山海协作”工程以来,在两地党委政府的共同发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效促进了两地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缩小了山区与沿海的差距,在产业、医疗公共服务、金融、财政、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科技等许多方面得到提升,让山区与沿海的优势互补,促进双向协作、互利共赢,实现“山”“海”相融。

2.1 补短板强动力,共享发展机遇

发达沿海地区对欠发达山区的资金支持,正好缓解了欠发达地区资金短缺的局面,为欠发达山区的经济发展、设施建设准备了条件。晋江在2020、2021年均安排了2000余万元资金拨付至长汀县财政局,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对贫困户的健康、教育、住房保障、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建设等民生工程,为长汀地区的民生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山海协作过程中的双向协作机制,弥补了在“虹吸效应”下欠发达山区人才骨干的欠缺,强大了振兴经济的人才队伍建设。晋江、长汀两地根据当地的人才队伍结构和业务水平,互派优秀干部、技术人员交流,有效提高了两地干部队伍的管理水平与业务能力,在2021年度两地人员交流累计达330余人次。

2.2 县镇村结对,民企社共赢

晋江、长汀在两地协作对口帮扶的基础上,推动山海协作对口帮扶由单纯的党委政府合作进一步拓展到民间交流、企业合作、社会参与,形成“县镇村三级结对,民企社合作共赢”的合作模式。双方共细分设立了9个结对帮扶乡镇,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以上的党政代表团互访活动,且晋江市向每个镇拨付不少于20万元帮扶资金,实质性推动了结对帮扶工作。在两地推动推动下,山海协作对口帮扶由单纯的党委政府合作进一步拓展到民间交流、企业合作、社會参与的全方位联动,如晋江工商联不定期组织企业家到长汀考察项目,交流经营管理经验。同时,山海协作为人民就业增收提供了强而有效的助力,如晋江市大力引导企业家到长汀设立农业生产基地,发展晋江一长汀跨区域订单农业,通过延伸产业链,做强做大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宽长汀县农副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了当地农业质量与数量的双重发展。

2.3 共建产业园区,助力转型升级

在过去的战略实施中,晋江、长汀携力聚焦于山海协作产业园区的建设,通过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以优惠政策吸引民营企业人驻等方式来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深化协作,使得资金与技术实现了由晋江向长汀的梯度转移;同时大力推动当地居民就业,实现大量劳动力由长汀向晋江流动。如2021年11月晋江市组织舒华、中乔、百宏等6家知名企业赴长汀开展招聘活动,就提供了400余个工作岗位。产业园区的建设,形成了全新的规模经济带,增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凝聚力”。此外,晋江、长汀两地在山海协作过程中也推动了长汀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如整合当地的摄影协会、文化创作协会等资源,举办山海协作旅游推介活动,大力宣传地方特色文化、小吃等优势项目,并多次共同开展文化体育旅游节等活动,既带动了两地的文旅产业共同发展,也有效促进了当地第三产业发展。

3 福建省推进山海协作深化合作面临的瓶颈困难

发展的道路是曲折向上的,随着省内各个山海协作园区的建立与外部环境的变化,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从“晋江一长汀”山海协作的案例分析中也可窥见当前福建深化山海协作合作面临的困难和障碍。

3.1 融资渠道单一制约发展深度

山海协作的运转需要较多的资金,其中公共基础设施、山海协作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所需时间长,回报低。福建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弱,财政收入不足以支撑山海协作园区的建设,造成了园区基础设施薄弱、功能不全、资金不足从而难以吸引商户。此外,财政资金起带头作用,以民间经济投资为主体、社会各界积极支持的园区建设投融资体系尚未建立,也制约了山海协作示范园区的发展。

3.2 环保要求严格加大了产业合作选择的难度

目前山海协作运行面临较大的环境压力,在新时期,生态富裕成为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一环,山海协作必然要适应“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要求。福建山区矿藏丰富、起步晚、发展慢,前期为求发展效率,多依靠重工业吸纳就业,龙岩、三明等地重工业占比高达70%[10],山区产业布局不合理,基础环保设施建设落后,如污水处理、废气排放等处理方式不符合标准。在倡导绿色发展与环保政策日趋严格的背景下,对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如何利用福建省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打造绿色产业,是山海协作模式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3.3 产业园区同质化现象突出

前期理论研究与规划不够充分,导致了山海协作区产业同构化问题突出,且发展速度、深度不理想,使得专业化的区域分工难以形成。根据统计资料得知,福建省内共有各类经济园区约230个,而省内山海协作园区将近20个。它们之间的等级、职能、规模不尽相同,但是大部分仍以制造业为主。园区中引进的企业产业关联较浅、互补性不强、产业链不完整,严重影响了园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虽然各园区发展制造业能够有效地增加就业,扩大生产总值,但是难以避免互相之间的同质化竞争的现象,从而造成与其他大规模且具有一定基础的经济园区及山海协作园区之间的相互竞争[8]。

3.4 政府行政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政府作为山海协作的构建者和推动者,在不断深化山海协作联动一体化实践探索的同时,仍存在着职能不清,行政效率较低的问题。以龙岩市经济事务局为例,其作为山海协作的主要业务部门,承担着多种职能,其所对接的部门甚至多达10余个,如商务、发改工商、交通、海关等,承揽的工作虽然看似全面俱到,但职能冗杂实则造成了行政效率的低下。另外,山海协作往往是市与市之间的对口帮扶,是两个地区之间共同协作,许多决策必须经过两个地区之间的政府审批,但目前福建省内部分山海协作园区的运行权限仍十分有限。一方面,园区没有审批的权限,只能受理业务而不能办理业务,企业如果想要入驻园区则不得不经过一系列繁杂的程序,办事效率低;另一方面,园区没有运作财政资金的权限,导致园区的日常管理运行存在重重滞碍。

4 共同富裕目标下山海协作深化合作的对策建议

“晋江经验”敢试敢干的拼劲和创新精神与“长汀经验”的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奋斗品格相互融合成为了两地新“山海协作”强大自信和精神引领,外化为不断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动力。直面问题、聚焦问题、解决问题,山海协作必能克服艰难谋得合作新思路、新出路,在新征程中创造更多的合作奇迹,为新时期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4.1 发挥不同金融机构在山海协作建设中的支持作用

山海协作实施过程中,“山”的那方通常面临着比较大的资金缺口,仅依靠地方财政的力量是不够的,鉴于此,我国在推进晋江一长汀“山海协作”战略实施过程中,需主动作为,通过多重渠道和多种方式对“山海协作”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融资支持[11]。善于运用开发性、政策性金融等工具作为杠杆,为山海协作重点项目的启动与孵化提供资金支持。对于周期长、回报慢,但是具有盈利潜力的项目主要以开发性金融提供融资支持,对于处于发展初期需要资金补贴扶植的行业,则由政策性金融覆盖,但也应考虑当地财政的承受能力[12]。此外,可通过商业性金融作为山海协作市场化的融资渠道,带动市场资金和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山海协作建设中来,形成合力。

4.2 育强山区生态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新时期,实现人与人共同富裕的同时也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富裕,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事关全体人民的利益福祉。山区是重要的生态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在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当充分利用山区的优势资源,实现生态致富。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新时期的山海协作更要将探索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多重路径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育强山区生态产业。打造特有的生态产品品牌,因地制宜发展绿色旅游,如森林氧吧、休闲采摘等。此外,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考虑贫困山区的环境承载能力,根据当地实际,用政策的力量推进山区生态产业的发展,并加大生态理念的宣传工作[13]。

4.3 充分发掘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层面上的富裕,也涵盖了精神层面上的富裕,开展红色文化建设,将山区、老区的文化资源开发与经济福祉的增进紧密结合,从文化层面为新时期推进共同富裕提供行进路径。尽管福建山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但普遍拥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沉淀。截至2020年,我国红色旅游人次达15亿之多,红色文化逐渐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之一,福建省作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红军的故乡,省内苏区老区数量达69个,拥有着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资源,但相对于国内其他的红色文化资源,发掘程度低、知名度不高。因此,进一步挖掘福建省内山区的红色旅游的文化特色,打造红色文旅知名品牌,是提高福建红色文旅吸引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优化山海协作产业结构,缓解产业同质化现象的有效举措[14]。

4.4 坚持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激发市场各要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山海协作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省市政府应当做好引领指导工作,减少限制;基层政府则更应该因地制宜,有所作为,切实地将山海协作落到实处。政府一方面应当为山海协作的实施准备好必需的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应当从长远的视角引领山海协作向更深的层次、更宽的领域拓展,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5]。在尊重市场的立场下,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引入优质的企业和资本,激活市场,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同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强化服务理念,优化审批程序,山海协作两地可以共同设立一个专门的政务窗口或审批平台,缩短审批时间,进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山海协作的实施提供更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周建华,朱强,李绍平.“山海协作”模式的发展历程与演进逻辑——基于闽浙两省实践的考察[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43(11):6-11

[2]应少栩.浙江省“山海协作”推动共同富裕的逻辑脉络与经验启示[J]理论观察,2022(3):13-17

[3] 赵欢,邵宇平.关注区域协调发展走进山海协作工程——浙江省“山海协作工程”考察报告[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6(5):91-94.

[4]朱汉清.浙江的区域协调发展道路——论山海协调发展的行动逻辑与路径[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 (2):99-102

[5]熊华林.对福建省“山海协作”的若干思考[J].科技和产业,2009.9(6):50-53,98

[6] 周建华,付洪良.深化山海协作助推浙江山区县高质量发展研究:“三链”融合的视角[J]商业观察,2021( 35):53-56

[7]戴永务,邱晓兰,刘燕娜,等国外欠发达地区开发的经验及对福建山海协作的启示[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7-50.

[8]樊怡.山海协作经济区招商引资的项目化管理研究[D].厦门:厦 门大学,2018

[9]蓝明丰,山海相拥携手向前[N].闽西日报,2021-0630( T02)

[10]周锋.山海协作示范园区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11]林翰.推进山海协作加快山区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C]//中国財政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十九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论文集,2012:1430-1453

[12]沈铭辉,张中元“一带一路”融资机制的实践探索与创新[J].新视野,2018 (5):27-34.

[13]王宾,于法稳.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山区精准扶贫路径选择——来自重庆市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7( lO):74-79

[14]黄莉,袁莹,周芷秀,等.长汀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评价及应用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2022,41 (1):63-70.

猜你喜欢

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核动力财政可持续与财政一体化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十三五”期间嘉兴市与沪杭同城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