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平感对农村居民政府信任的影响机制
2023-06-20张艺黄静晗
张艺 黄静晗
摘 要:【目的/意义】明确农村居民社会公平感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机制,为提高农村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提供实证依据。【方法/过程】利用CSS2019数据中农村居民的样本数据,构建包含政治认同与政府工作满意度的链式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村居民社会公平感影响政府信任的机制,并比较不同路径中介效应的大小。【结果/结论】结果显示,社会公平感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政治认同与政府工作满意度分别起到了中介作用,并且共同构成了链式中介作用。其中,政府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最强。由此,建议以多渠道促进社会公平为主,以提高民众政府工作满意度和政治认同为辅,多方面提高农村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度。
关键词:政府信任;社会公平感;政治认同;政府工作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F328;D42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5617 (2023) 01-0001-07
信任是除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主要社会资本[1]。政府信任作为政府公信力的一个方面,是维系农村居民与政府之间委托与代理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政府有效运作的关键要素。政府如若不能维持一定水平的公信力,就会面临受困于“塔西佗陷阱”的风险[2],降低民众的信任,增加领导人做出有效约束力的政治决定的难度,影响政府的形象与治理绩效[3],损害政治体系合法性和可持续性[4]。农村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更是会影响国家有关三农政策的执行效率和效果。对于社会公平感与政府信任的关系研究普遍认为,社会公平感能够反映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的支持与认同,对政府信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长期以来,户籍制度、城乡新二元分割体制等问[6-7]都导致农村居民在城乡系统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农村居民对社会公平性的感知更加敏感。邹宇春等[8]通过研究社会公平感对政府信任的代际差异,认为社会公平感越高,政府信任在群体内部的代际差异越小。赵建国等[9]分别比较了社会公平感对不同层级政府信任的影响,得出社会公平感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呈现“央弱地强”的格局,即社会公平感的增加能够显著提升乡镇政府信任,但是对中央政府的影响不显著。赵海堂等[10]比较了经济绩效和社会公平感对政府信任的影响,认为社会公平对政府信任的影响超越经济绩效。由此可见,已有研究重点在关注:(1)社会公平感会对政府信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2)不同方面的公平感对不同层级政府信任的影响有什么样的差异;(3)社会公平感和其他因素对政府信任影响的大小。但就社会公平感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机制与作用,以及针对农村居民政府信任度的研究较少。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构建链式中介效应模型来探究农村居民社会公平感对政府信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其影响机制如何,以及不同中介路径的间接效应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 政府绩效理论
根据绩效理论可知,社会公平感对政府信任具有一定影响。绩效理论常被用来探究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而公平性又被作为衡量政府绩效的一个重要维度。Brewer等[11]结合3种类型的管理价值(效率、效力、公平)和组织焦点(内部、外部)提出了组织绩效的6个理论维度,即:内部效率、外部效率、内部有效性、外部有效性、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其中外部公平与社会公平关系密切。Miller[12]认为政治当局与公民之间交换的累计结果会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水平,政治精英为民众制定政策,作为交换,他们会得到政策满意者的信任和政策失望者的嘲讽,公民感知到的政策差异越大,他们对政治当局的信任水平越低。Lee等[13]认为社会公平感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因机构而异。因此,提出假设如下:
假设1:社会公平感正向作用于政府信任。
政府工作满意度是民众对政府绩效的主观感知。作为衡量政府绩效的重要维度,公平性也是人们对政府工作评价的重要方面。因此,社会公平感会对政府工作满意度产生影响。在关于政府信任的来源问题上,有研究认为政府信任主要源于政治系统的绩效输出以及个体对政治系统绩效的感知和评价,运行良好且绩效显著的制度会有效提升个体的政府信任[14]。公众对治理过程、政治经济以及公共服务的评价都会对政府信任造成一定影响[15]。可见,人们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会影响其对政府的信任。综上,提出假设如下:
假设2:社会公平感通过政府工作满意度影响政府信任。
1.2 政治认同理论
每个个体都依附于不同的共同体而存在。这是“一个基于共同目标和自主认同、能够让成员体验到归属感的人的群体”[16]。国家也是一个共同体。作为一国公民,人们自然也会对国家的政治系统、政治理念、政治制度等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意识。这种认同意识会影响人们参与共同体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人们对共同体内部各要件的信任。政治认同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对其所在政治共同体的一种政治态度,这是一种人们发自内心对所属政治系统情感上的归属感[17]。政治认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心得失,其关系着政治的合法性和稳定性,是政府公信力和政治权威得以形成和持续的心理基础[18]。
根据已有研究,社会公平感会影响政治认同。一切有序竞争都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只有当社会公正信念深入人心,社会才能实现发展与和谐稳定的双赢局面,进而可以增强民众对国家在政治方面的认同感。社会公正一方面寻求全社会范围内的公正,另一方面也会对关系全局的特殊领域、特别行为和弱势群体给予保护和支持,这对整个社会的和谐有积极作用,是维持一国政治认同的政治底线[16]。所以维持社会的公平性,是保证政治共同体受到人们的支持和拥戴的一个重要条件。
基于政治认同理论,政治认同会影响政府信任。作为一种精神动力,政治认同指对政治系统的信任,凭借这种信任意识,它能够联接和聚合政治體系。基于此,人们更容易形成一致的政治目的,产生共同的政治信仰,并愿意为政治系统的持续性、完整性和稳定性付出。政治系统与政府系统是一种主次的关系,政府系统会受到政治系统的影响,并与其产生能量互换的活动[19],因此政治认同也会对政府信任产生作用。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研究假设如下:
假设3:社会公平感通过政治认同间接影响政府信任。
假设4:社会公平感依次通过政治认同和政府工作满意度对政府信任产生间接作用。
假设5:社会公平感作用于政府信任的3条间接路径的间接效应具有显著的差异。
综上,针对农村居民社会公平感对政府信任的影响问题,本文构建了包括政治认同与政府工作满意度在内的链式中介模型,其理论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了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 CSS2019)的数据。该数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起的一项连续性抽样调查项目。调查区域包括全国149个区市县,范围覆盖了所有省级行政单位,总共回收问卷数达10283份,其中处理缺失值和不规范填写的问卷并筛除城市居民樣本后,剩余农村居民样本量为3064份。
2.2 变量选取与测量
本研究以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设政府信任为被解释变量,社会公平感为解释变量,政治认同为中介变量1,政府工作满意度为中介变量2,年龄、性别、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为控制变量。其中,政府信任、社会公平感、政治认同和政府工作满意度通过多个指标来测量,每个指标从低到高有4个取值,分别赋值1~4。通过计算各变量指标的KMO值并进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可以判断指标内部一致性。若KMO值大于0.5且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显著,则说明指标具有内部一致性,故可将变量指标得分加总得到对应变量的值。具体来看:(1)政府信任有3个指标,其KMO值为0.655( >0.5),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值为4518.82,检验结果显著,说明指标存在一定的内部一致性,故将其得分加总作为被解释变量“政府信任”的值;(2)社会公平感有8个指标,其KMO值为0.875(>0.5),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值为7455.99,检验结果显著,说明指标内部具有较强一致性,故将其加总生成解释变量“社会公平感”;(3)政治认同包括4个指标,其KMO值为0.706( >0.5),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值为1733.04,检验结果显著,说明指标内部一致性较高,因此将各指标得分加总生成“政治认同”变量;(4)政府工作满意度有13个指标,其KMO值为0.954( >0.5),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值为26107.517,检验结果显著。这说明这些指标内部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故将其加总生成“政府工作满意度”变量。具体变量定义与赋值方式如表l所示。2.3模型设定
本研究使用了包含双中介变量的链式中介效应模型,该模型包括2个中介变量,且第1个中介变量会影响第2个中介变量。具体模型设置如下:
式(1) -式(3)中,Mi为政治认同感、M2为政府工作满意度、Y为政府信任,字母G表示其他控制变量,gi表示其他控制变量的系数。字母i是常数项,e表示误差项。模型的总效应c=c '+aibi +a2b2+aldb2,直接效应为c',总间接效应为各间接路径的间接效应之和。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的结果如表2所示。农村居民政府信任度最高为12,相比较而言,他们对政府信任度的平均水平(M=9.506,SD=1.936)是比较高的,可见我国农村居民总体上来看对政府是比较信任的。农村居民的社会公平感最高为32,相比较而言,他们的总体社会公平感(M22.972,SD=3.655)是比较高的。政治认同最高为16,相比较而言,农村居民政治认同平均水平(M14.3 61,SD=1.764)是比较高的。政府工作满意度最高为52,相比较而言,农村居民对政府工作满意度(M-39.429,SD-7.918)处于中间偏上水平。从参与访问的个体特征来看,女性多于男性,受访者的平均年龄为48.9岁,政治面貌以群众居多,受教育水平总体上介于小学到初中之间。
3.2 回归结果分析
在本研究中,间接路径包括:社会公平感一政治认同一政府信任,社会公平感一政府工作满意度一政府信任,社会公平感一政治认同一政府工作满意度一政府信任。回归部分所使用的分析工具是SPSS中的Process宏命令,它可以得出模型总效应以及各间接路径的间接效应和直接效应,同时也能对不同间接路径的间接效应做两两比较。在Process命令中,模型选择设置为Mode16,bootstrap抽样次数设置为5000次。
表3为模型的回归结果。模型1测量的是模型的总效应。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社会公平感对政府信任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B=0.200,p<0.01),农村居民对社会公平性感知越高,他们对政府越信任,反之亦然,因此假设1成立。模型2到模型4是政治认同与政府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检验模块。结果显示:在该中介效应模型中,社会公平感对政府信任的直接效应(B=0.097,p< 0.01)是显著的,且作用方向是正向的;政治认同(B=0.091,p<0.01)正向作用于政府信任;政府工作满意度(B=0.094,p<0.01)正向影响政府信任;年龄、受教育水平、政治面貌对政府信任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性别对政府信任影响不显著。
3.3 中介效应检验
表4是利用Process宏命令对政治认同与政府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进行bootstrap区间检验的结果。结果显示政治认同与政府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的bootstrap 95%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这表明政治认同与政府工作满意度对社会公平感与政府信任具有中介作用,即社会公平感会分别通过政治认同(B=0.010,p<0.05)与政府工作满意度(B=0.086,p<0.05)对政府信任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假设2与假设3得到验证。结果还表明,社会公平感可依次通过政治认同与政府工作满意度正向影响政府信任(B=0.007,p<0.05),假设4得到验证。综上可知,社会公平感对政府信任的总效应为0.2,直接效应为0.097,总间接效应为0.103,可以看出社会公平感通过政治认同和政府工作满意度对政府信任的间接作用大于其对政府信任的直接作用。因此,社会公平感主要通过政治认同与政府工作满意度来间接影响农村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水平。
3.4 中介效应的比较
表5是对Indl、Ind2、Ind3这3条间接路径的间接效应差异的检验结果。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02bootstrap 95%的置信区间,包括0,结果不显著,CI和03 bootstrap 95%的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结果显著。这表明间接路径1的间接效应比间接路径2少0.076,间接路径2的间接效应比间接路径3的间接效应多0.079,间接路径1与间接路径3的差异不显著,假设5得到验证。由此可以看出3条路径的间接效应从高到低依次为Ind2、Ind1、Ind3。进一步可知政府工作满意度的间接效应最大,政治认同的间接效应次之,第3条间接路径的间接效应最小且对政府信任的间接作用十分微小。
4 结论与启示
4.1研究结论
利用CSS2019数据,使用链式中介效应模型,本文检验了社会公平感对政府信任的理论模型,得出结论如下:(1)社会公平感可以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政府信任度。社会公平是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體现,农民对社会公平性的主观感知则侧面反映了其对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的评价,因此,对社会公平性的主观评价越高则农民对政府越信任。(2)社会公平感通过政治认同间接影响农村居民对政府的信任。社会公平不仅关注全社会范围内的公平,也十分关注对特殊领域和特殊群体的保护,而农民往往在城乡系统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农户对社会公平性的感知越高,意味着他们认为所在的共同体能够考虑到他们的利益,因而会产生较强的政治认同,并通过政治系统与政府系统的关系影响其对政府的信任。(3)政府工作满意度在社会公平感与政府信任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社会公平是衡量政府绩效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政府工作满意度是民众对政府绩效的主观评价。政府绩效又是政府信任的主要来源,因此社会公平通过政府工作满意度影响政府信任。(4)政府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强于政治认同的中介作用,并且社会公平感对政府信任的间接效应比直接效应更大。
4.2 实践启示
(1)通过针对性的干预行为多渠道减少或消除导致不公平产生的因素以及不公平产生的负面影响。首先,对自然、历史和环境等因素导致的不公平,政府应通过转移支付和政策扶持等方式给予农村地区一定的帮扶,同时应通过公益慈善、社会救助、志愿服务等三次分配的方式来弥补二次分配的不足。其次,要提高基层公务人员行为的公平公正性,缓解人为因素造成的社会不公平。最后,国家应该废止可能导致歧视的制度和政策文件,消除会诱发或者固化社会不公平性的制度性因素。(2)多种方式提高人们的政治认同。一方面,利用现代社交媒体开展思政教育,与时俱进地促进农村居民的政治认同。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畅通民主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增强人们的主人翁意识,进而增强农村居民对村庄、社区、国家等共同体的认同。(3)增强农村居民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通过增强基层政府工作透明度、畅通农村居民与基层政府的信息反馈渠道、提高政府的信息化水平等方式提升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农村居民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维迎,柯荣住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2002( lO):59-70,96
[2]胡荣,胡康,温莹莹.社会资本、政府绩效与城市居民对政府的信任[J]社会学研究,2011,25 (1):96-117,244
[3]张成福,边晓慧.重建政府信任[J]中国行政管理,2013 (9):7 -14
[4] KLONOSKI. JAMES R Book Reviews:A Systems Analysis ofPolitical LifeEJl Political Research Quarterly,1967.20(3):737-739
[5] AYDIN A,CENKER C I.Public confidence in govemment:empirical implications from a developing democracy [J]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2012. 33(2):230-250
[6]陈云松,张翼.城镇化的不平等效应与社会融合[J]中国社会科学,2015(6):7895. 206207.
[7]柳建坤.户籍歧视、人力资本差异与中国城镇收入不平等——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视角[J]社会发展研究,2017,4(4):66-84. 238
[8]邹宇春,徐鹤溧,赵富民.新时代青年的政府信任及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分析[J]青年发展论坛,2021,31 (2):12-21
[9]赵建国,于晓宇.社会公平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基于CGSS 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17,28(3):76-84. 109
[10]赵海堂,雷叙川,蒲晓红.当代中国政治信任的来源:从经济绩效到社会公平[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9,36(6): 101-106
[11] BREWER G A,SELDEN S CWhy Elephants Gallop: Assessing andPredicting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n Federal AgenciesEJl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2000,10(4):685-712
[12] MILLER A H Political Issues and Trust in Govemment:1964-1970[J]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74. 68(3):951-972
[13] LEE Y.Govemment for Leaving No One Behind: Social Equity in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Trust in Govemment[J] SAGE Open.2021. 11(3):21582440211029227
[14]岳磊,刘乾.患寡更患不均:不公平感如何影响公众的政治信任——基于对亚洲和拉丁美洲舆情表的多层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0(6):178-189
[15]李艳霞.何种信任与为何信任?——当代中国公众政治信任现状与来源的实证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4,11 (2):16-26,139-140
[16]李素华.对政治认同的功能和资源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5
[17]孔德永.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J].社会主义研究,2012 (3):107-110
[18]彭正德.论政治认同的内涵、结构与功能[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43(5):87-94
[19]胡建,刘惠.社会公正:政治认同的制度性资源[J].理论探索,2009(5):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