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策略

2023-06-20柳照奎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4期
关键词:单元整体双减政策

柳照奎

摘要:统编语文教材使用“内容主题”“语文要素”的双线组元单元结构,为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帮助。“双减”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要利用好语文教材,实行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双减”政策 单元整体 阅读教学

单元教学是围绕主题,依据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及学生发展状况,对教学资源进行分析、整合与重构,突破原有的教学单元以及单篇章教学的束缚,具有阶段性、连续性与整体性的特点,指向深度学习及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实施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原因

(一)学生发展需要

传统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单元知识割裂、学习碎片化,这导致了知识概念的分离,难以依托具体的教学情境促进知识的整合化、迁移化,无法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在教学方法上,更多的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在教学评价上,评价体系的单一化难以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而单元整体教学结合学科教学的基本原理,围绕学科体系建立的基本理念和学习过程恰好有利于解决当前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其动态生成的学习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能更有效地克服长期以来存在的教师与学生相对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相对立的弊端,从而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高度融合,符合新时代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教材编排特点

语文统编版教材采用“语文素养”与“人文主题”双线并行的编排结构,强调语文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关注到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而教材的升级转型势必带來教学设计模式的改革,教学设计改革的成果最终也需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对于语文单元教学,教师需要站在比教材更高的角度,从语文学科育人的本质出发,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摆脱应试导向,真正关注到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这就要求教师从大处着手,真正将语文单元教学落实到课堂中,实现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

(三)“双减”政策要求

在改革中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对于课程目标的关注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出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更高追求以及相应课程体系的变化。针对语文学科长期以来单篇章教学所带来的浅层化、碎片化等弊端,语文单元教学强调了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深度学习,将碎片化知识进行整合,开展单元整体教学。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策略

(一)依据教材,确定目标

语文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抓手,不同学段的教材教学内容不同,教学要求也就不同。研究教材就要研究它提供的核心知识,从目录入手把握整体方向。从单元把握人文主题和语文学习要素,关注每篇课文助读系统、练习系统和选文系统等各部分的设计,以及篇与篇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甚至不同年级教材之间的联系。但同时也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师要用教材教学,不是教学教材,学会树立“大教材观”。教材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学习资源,教师在挖掘教材有效资源的同时,也要学会将教材与生活关联,拓展有效的课外教学资源。

比如设置“李清照”的单元主题内容时,教师要依据教材,确定以下几个目标:一是借助相关背景资料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初步感知诗歌意蕴,形成整体思维;通过赏读、品味语言、鉴赏意象等方法,把握李清照不同人生阶段创作的艺术特点,探究其人生经历对诗词创作的影响,悟出“知人论世”的具体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感知李清照不同人生时期的思想感情和创作风格变化的原因,体会其家国情怀,感受其“千古第一才女”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感悟美的情怀和坚强的人格品质;激发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在团队合作学习中的自觉意识。二是培养学生查阅、筛选和整合资料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语文素养。

比如,以“亲情”作为单元阅读整体主题时,教师设置的主要教学目标可以是:第一,通过朗读、默读、分角色朗读和比较阅读等方式,学会朗读的外部技巧,如语气和节奏的变化;在反复朗读中,通过关键语句把握文章感情基调(如《秋天的怀念》的沉痛忧伤,《金色花》的活泼开朗);在朗读中从不同的抒情视角出发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感受各篇文章所表现的亲人之间的感情,理解作品背后的亲密关系、生命感悟、传统家风和教育方法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亲情教育,促使学生学会理解家人,重视亲情和家庭,学会回报家庭,传承美好家风。

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也要关注教材、学情等。教师一方面要有清晰的目标,将教学目标贯穿教学全过程;另一方面是重视教学目标陈述的规范性,合理准确的语言描述可以让教学目标可操作化,避免出现不切实际、笼统的套话。目标陈述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考虑不同情境下所采用的不同学习方法,以及最终所要达到的学习程度,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修改目标内容。

(二)研究教材,把握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学情等,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学生已有基础。同时单元课程内容要具有生活化与综合化的特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应被课本教材所束缚,要紧贴学生实际,尤其要关注初中生日常生活中的丰富经验,使学生在生活的真切体验中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学到真知。语文教材上的选文文质兼美,意蕴深长,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面对内涵丰富的选文,在实行单元阅读整体教学时,部分语文教师没有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直接导致学生抓不住学习的重点,造成“贪多”而“无法消化”的局面。在单元整体教学内容的选取中,教师要做到“在精而不在多”,明确教学重点,做到知识的前后贯通,促进学生在有目标、有计划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养成学习习惯。比如教学九年级的文言文整体阅读时,教师要立足九年级学生的实际。在初中前两年学习的基础上,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古文基础,掌握了简单的文言文学习方法,也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他们需要的是借助教师的引导提升自己对文本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比如教师依据教材设置“至爱亲情”单元主题内容,要准确理解课文内容,选择的课文可以包括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秋天的怀念》《金色花》、第四单元课文《诫子书》,以及课外文章《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父子情》《老海棠树》《金黄的大斗笠》等。《秋天的怀念》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与愧疚,《金色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述说着母亲对孩子深挚而又明理的爱,《诫子书》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父子情》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教诲的感激及对父亲的思念,《老海棠树》表现了浓浓的祖孙情及作者对奶奶的愧疚和思念,《金黄的大斗笠》表现了姐弟之间浓浓的亲情。这些课文或从父母或从子女的角度表现了至亲间的爱。

(三)拓展补充,单元整合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应当在熟练掌握语文教材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并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与延伸,使教学既符合教师的授课风格,又能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发展的空间。在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时,教师要进行补充拓展和单元整合。补充的内容既要能促进学生积累单元知识,体现单元阅读知识内部的系统性与整合性,以此建构学生阅读思维纵深发展的框架;又要在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同时,体现人文情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道德的熏陶与情感的陶冶。这就需要教师梳理整合原有观念与教学模式,理清教学中存在的现有问题,在教学中做到理论阐释有依据,实际操作合情理,以先进的思维观念为导向,以清晰的课堂结构为载体,提高教学能力,打造轻松又高效的语文课堂。

在进行古诗词单元教学时,教师要提供较多的拓展补充,比如要補充诗歌的背景,帮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因为特定的时代背景产生特定的作品,每首古诗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所以在单元整体阅读时,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才能对古诗所反映的情感有深刻的体会。例如,盛唐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交往频繁,这一时期的古诗题材大多是边塞风景诗、山水田园诗,气势雄浑,风格超逸,立意高远;而晚唐时期社会动荡、士人生活走向平庸,这个时期的古诗题材境界较为狭小,往往带有悲观主义的消极色彩。理解了时代特色,才能够解读古诗中细腻的情感。诗人独特的人生经历也会使古诗带有不同的情感和趣味,其思想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作的风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诗人的性格、人生经历等,从而准确地把握古诗的意象、写作手法和情感主旨。例如,李白的诗很多都是求仙出世、及时行乐的浪漫主义风格,他通常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抒发热烈奔放的感情;而杜甫的诗则更多的是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现实主义风格,他常用刚建的笔触、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此外,教师进行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时,要注重教学评的一致性,及时进行拓展补充,进行单元整合。其中,评价设计的主要意图一方面是为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另一方面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教师弥补不足和改进提升。提前了解学生情况的诊断性评价、检验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学习的总结性评价和课堂上的过程性评价,要以课标为指引,依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师要明确评价标准、丰富评价手段,最大限度发挥评价的功能。比如除了评价学生日常的课堂表现等,也要学会利用“档案袋”随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评价,比如可以依托班级微信群,开展网上文言文朗诵比赛,相互评价借鉴等。

(四)活动推动,落实目标

在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活动推动,以此落实目标。在进行古诗词单元阅读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吟诵比赛、诗词大会等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诗歌单元整体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悟本诗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可以指导学生控制朗读的语速外,还可以从语调、节奏等多方面入手,列出需要读长音的字,并为学生范读。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感受诗人不同情境中情感的起伏,而且能够指导学生学习朗读技巧。通过诵读活动,落实单元教学目标,可谓是一举两得。

比如,在阅读中外神话作品时,教师可以利用单元整体教学进行阅读整合,在阅读教学时可以利用活动,落实教学目标。

活动一: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作,用连环画或者文字展示,如“围绕假如你是盘古,你的身体化为万物后,后续会发生什么事?”“假如你是普罗米修斯,获得自由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故事主题展开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续编故事,充分调动学生想象力,有助于学生深刻了解故事内容,梳理情节,深入体察人物形象和心理,锻炼习作能力。

活动二:将学生分为两组,设定他们分别生活在古希腊和原始中国,围绕“当你穿越到原始社会变成一个原始人生活一年,你觉得你的身边会发生什么事?你会怎么样度过这一年?”的故事主题进行分享。活动设计意图:设定情境,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创编故事,考查学生能否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中西方原始社会的生活以及思维的差异,增强学生问题意识,逐步培养学生思考、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对于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等有着积极意义。在当前新课程背景、“双减”政策下,语文教学中要实施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就必须要关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统编版教材的布局,充分发挥单元教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凌士彬.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内涵特征及价值实现[J].教学与管理,2021(16):44-47.

[2]刘飞.语文统编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构建及其运用[J].基础教育课程,2020(23):40-51.

[3]贾秋萍.语文实践:“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实施的旨归[J].语文建设,2021(5):9-12.

[4]孔文韬.初中语文主题单元与经典阅读整合的设计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21(16):61-64.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单元整体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单元目标教学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