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3-06-20韦昌贵

广西教育·B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课程建设教学评价

【摘要】本文以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为例,研究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创新育人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岗课赛证”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加强课程建设;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深化“三教”改革,全面提升“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质量;改革教学评价方法,创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评价机制。

【关键词】岗课赛证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建设 “三教”改革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1-0104-04

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通过深化“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育人模式,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团队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背景,开展了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通过近两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有效路径。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岗课赛证”融入人才培养过程

(一)根据产业行业发展趋势和专业就业前景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笔者所在课题组通过政府网站、行业年报、知网平台等查阅大量关于计算机行业的资料,研究和判断计算机产业行情与发展趋势。根据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报告》数据,2019—2021年计算机产量稳步增长,在受到新冠疫情巨大影响的情况下,计算机生产制造仍持续增长,出口大规模增加,企业营业收入与利润增长幅度较大,计算机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计算机行业市场规模巨大,增长速度快,势必会推动计算机行业的人才需求水涨船高;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等资料显示,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可达10%,移动互联网、云计算、5G通信、大数据等技术领域将产生巨大的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为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2020—2021届中国校园招聘需求量显示,大学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需求占比较往年增幅明显,大学计算机类专业较中职计算机类专业人才需求更加紧缺,薪资更高。由此可见,中职学校要培养既能适应市场就业、有较强操作能力,又能升学深造的计算机技能型人才,才能适应市场需求。

(二)深入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和岗位工作需求,将职业素养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课题组调查了广西区内外计算机企业,如广西东信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西超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当地企业和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西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金山办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外地企业,通过与企业负责人访谈、实地考察、员工集体座谈等多种方式,从不同层次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广东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西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表示,生产一线、销售、售后服务等岗位急需职业院校学生,但更偏向具有更高职业素养的高职院校学生;南宁、桂林、柳州等广西区内几大城市的计算机企业喜欢从区内职业院校招聘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生,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际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由此可见,全国计算机产业发展趋势好,人才需求旺盛,大城市大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要求更高。中职学校只有将企业用人标准、岗位工作需求等融入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计算机技能型人才。

(三)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我校建立了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跟踪清单,由班主任与专业教师通过面谈、电话、网络调查等方式,每半年与毕业生联系,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工作岗位、工资待遇等就业信息,或升学院校、报读专业、学习状况等升学信息。课题组组织专业教师对近几年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信息进行了数据分析,据此研判我校人才培养的效果。2015—2018届约60%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选择就业,只有约40%的毕业生选择升学,而2019届近80%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选择升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选择广西、广东为就业地点的占90%以上,但从事计算机行业工作的学生占比不足50%,工资待遇在2 500—3 500元/月;选择升学的毕业生基本上都选择与计算机应用专业相关的高职专业,升学院校几乎都是广西区内的高职院校。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我们认为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基本达标,但有待改进,近年来升学已经成为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毕业首选目标,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理应有所调整。

综上所述,课题组通过文献研究、市场调研、毕业生信息分析,建议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既能适应市场就业、有较强操作能力,又能升学深造的计算机技能型人才,将“岗课赛证”要求融入课程设置、教学任务安排、教学活动组织与教学评价等,创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符合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同步。

二、加强课程建设,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

(一)加强课程改革,构建“模块化、递进式”课程体系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要求职业学校推动“课堂革命”,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将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针对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相对滞后、课程设置缺乏特色、课程内容脱离市场需求等问题,课题组成立了课程改革团队,派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每半年到广西超星公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西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学习与实践,并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指导专业教师进行课程建设。首先是将专业课程模块化,内容从易到难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四个模块。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包含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编程基础、常用工具软件、计算机维护与组装等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包含WPS办公应用、多媒体制作、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包含网页设计与制作、数据库应用、网络综合布线、局域网组建实践等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包含微网站设计与开发、网络搭建与应用、移动融媒体与应用、Web前端开发等课程。其次将学生技能目标与课程模塊对应,能力培养逐级递进,专业基础课程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专业技能课程练就学生扎实专业技能、专业核心课程塑造学生核心竞争力、专业拓展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由此构建了“课程模块化、能力递进式”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

(二)以岗位工作能力为导向,形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标准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依据,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标准应坚持突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融入专业课程体系、紧跟行业工作需求、创新教学方法、体现课堂改革成果等原则。课题组以计算机行业岗位工作能力为导向,分析岗位工作的具体内容及能力要求,将其分解融入计算机应用专业核心课程中,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形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标准。以WPS办公应用课程为例,该课程目标为通过完成岗位工作任务,采用项目式教学法让学生能够组合WPS办公应用场景,掌握操作技能,具备不同岗位办公自动化工作能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课本知识与岗位工作应用实例对应,把企业文化、职业道德融入课堂教学,课本知识与“1+X”WPS办公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内容对应,把企业新技能融入实训过程;在考核与评价方式上采用课堂考查、期末考核与“1+X”证书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形成以掌握WPS办公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标准。

(三)开发“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部发布《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建设能够满足多样化需求的课程资源,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服务学生终身学习。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课程资源一般是指能够运用到专业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因素,如教师、教材、实训场地、数字化资源等。课题组通过调研分析企业文化、用人标准、岗位工作需求等内容,以理论适度、重在实践、大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准则,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资源。一是与广西超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课程的线上教学资源;二是与西安西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专业实训室,创设综合布线工作环境,模拟综合布线项目职业技能比赛场景;三是与北京金山办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共建“1+X”WPS办公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化考场,完善培训考证课程资源;四是与凤凰教育集团共同开发《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系列教学用书。课题组引导教师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实训室训练环境等课程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深化“三教”改革,全面提升“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质量

(一)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双师型”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企业实践与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着带头引领作用,是“三教”改革的突破口。教育部明确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严格要求“双师型”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要熟悉行业企业情况,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以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课题组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试点,向学校申请通过制度激励、企业实践、师资培训等方式构建计算机应用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是制度激励方面,计算机应用专业“双师型”教师参加职称技术岗位竞聘与评先评优给予加分,参加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试费用给予报销;二是在企业实践上,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可申请到西安西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企业实践,由学校与企业共同考核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成绩;三是在师资培训上,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可优先申请参加国家级、自治区级职教师资培训,同时鼓励课题组专业教师与其他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交流学习;四是在“双师型”教师申报上,课题组组织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参加平面设计师、网络管理员、视频设计师等职业资格证考试,指导专业教师收集材料申报“双师型”教师;五是在课题研究上,课题组指导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申报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有两项;六是在技能竞赛上,课题组向学校申请专项经费,支持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微课项目、课堂教学项目比赛,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平面设计、微网站设计与开发、网络综合布线等项目比赛。通过以上多种方式,我校全力打造计算机应用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开发活页式校本教材,提高教学效率

教材改革是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活页式校本教材是各职业学校的重点研究对象,其主要特征与作用如下:一是灵活设置任务,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本组织单位盘活教学过程;二是灵活调整内容,可根据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灵活调整内容;三是灵活调整页面,可根据教学需求灵活装订页面;四是灵活调整校本特色,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设特色教学资源。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加强与企业、出版社合作,组织专业教师参加教材开发培训,提高教师开发活页式校本教材的能力。在北京金山办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等教育出版社指导下,课题组开发了《WPS办公应用》活页式校本读本,内容设计以企业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融入办公自动化技能操作流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构建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图形图像处理等任务模块,结合信息化教学平台,丰富教材资源,根据教材灵活编排教学任务,解决了原先理论知识与工作任务、考证需求脱节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课题组不断总结经验,提出可从教材内容、教学指导、模块化任务式结构、职业素养等方面大力开发活页式校本教材,使之与企业生产、岗位工作、行业发展相匹配。

(三)推广混合式、项目式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混合式教学是指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项目式教学是指以项目为载体,由教师指导学生相对独立完成整个项目的教学。混合式、项目式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可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课题组从四个方面推广混合式、项目式教学法:一是组织优质课比赛,要求计算机应用专业参赛团队采用混合式、项目式教学法,通过比赛推动混合式、项目式教学法进入计算机应用专业课堂;二是借助学校信息化教学平台推广混合式、项目式教学法,要求每位专业教师每学期使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一节公开课,以此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信息化素养,同时丰富教學平台课程资源;三是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促进比赛成果深度融入教学过程;四是加强课程建设,把WPS办公应用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精品课程,以精品课程建设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四、改革教学评价方法,创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评价机制

(一)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加强过程性评价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加强过程性评价,多维度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信息化教学平台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与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课题组指导专业教师借助超星信息化教学平台,课前、课中、课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进行评价。一是借助教学平台运用课堂翻转模式,加强课前指导与评价。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维护与组装等项目式课程,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提前布置预习内容,然后在教学平台后台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与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二是借助教学平台布置学习任务,通过课堂测试进行课中评价。例如在WPS办公应用课程教学中,专业教师设计好任务单元及测试方法,根据教学平台进行数据分析,课中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三是在线批改作业,及时关注学生课后学习情况。专业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提供创新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及时完成课后作业,教师在线批改作业并做出评价,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树立学习自信心,提升实践能力。此外,专业教师可以将段考、期考的考试内容分解到每节课、每个项目中进行测试,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建立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学生互评等多元评价机制,动态了解教学的有效性,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等,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依托“1+X”证书考试,实行校企共同评价

2019年,教育部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开发若干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证书。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对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有重要作用。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已获得WPS办公应用、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办公软件应用专项职业技能等“1+X”证书制度试点。课题组组织“1+X”证书考前培训,开展“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构建校企评价机制,即将“1+X”证书考核标准融入课程标准,融通课证标准;考试内容融入课堂教学,融通课证内容;将考试成绩融入教学评价,统一课证评价。例如,我校与凤凰教育集团共建《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系列校本教材,保障教学内容符合岗位工作需求,共同指导学生参加数字媒体交互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要求学生按照企业考核标准进行技能操作,校企双方通过考证结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保证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工作需求一致。

(三)利用职业技能比赛,实施综合评价

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容融入专业教学标准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可以充分发挥职业比赛的评价与导向作用,从而培养出优秀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人才。课题组大力宣传职业技能比赛的功能与作用,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平面设计、移动融媒体制作与应用、微网站设计、Web应用开发、网络搭建与应用、网络布线等多个广西职业院校技能比赛项目,将比赛内容与教学内容、比赛标准与岗位标准、比赛技能与职业能力等整合并引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比赛提高专业技能,并在训练过程中重视学生团结协作、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职业精神和能力,以比赛荣誉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课题组利用职业技能比赛的机制,通过开展班级测试、校内竞赛、集中培训与模拟比赛,不断打磨学生的技能、态度、心理、素养等,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团队精神、综合素养等多个方面对学生实施综合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三年,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参加广西职业院校技能比赛,获得2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赛热情与竞争意识。

综上所述,我校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岗课赛证”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加强课程建设,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深化“三教”改革,全面提升“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质量;通过改革教学评价方法,创新“岗课赛证”綜合育人评价机制,从而探索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更多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

[2]燕珊珊.岗课赛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功能价值、实现机制与推进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10).

[3]郭颖.“课、岗、证、赛”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4(6).

注:本文系2021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岗课赛证四元融通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为例”(GXZZJG2021A02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韦昌贵(1982— ),广西大化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

(责编 周翠如)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课程建设教学评价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