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政课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教学思考

2023-06-20李叶

广西教育·B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政治性

【摘要】本文论述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策略:教师既要用辩证的学理思维讲清政治问题,又要用正确的政治导向引领学理探索,要以丰富的学科理论知识和严谨的思维逻辑加强政治性与学理性的融合渗透,引导学生在推导论证中、在事理交融中、在梳理知识中发現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升高中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实效。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 政治性 学理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1-0038-03

高中思政课的政治性和学理性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方面,政治性是学理性的统帅,政治性作为核心,是高中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取向,思政课不能脱离政治性、淡化政治性开展教学;讲政治是开展思政课教学的根本出发点,离开了政治性的学理性是危险的。另一方面,学理性是政治性的支撑,高中思政课包含学生必须了解、掌握、遵循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法制等重要知识点。教师要从学理性角度掌握思政课的特点,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理论逻辑,以丰富的学识和灵活的教学方法,熟练地把教材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帮助学生解决理论学习难点和实践困惑,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

强化高中思政课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既有利于学生以理想信念为支撑,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又有利于学生加强对国家政治理论、政治思想、政治发展目标的认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定位,学会正确认识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曲与直,摒弃不良观念与理想信念偏差带来的不良后果。因此,教师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既要用辩证的学理思维讲清政治问题,又要用正确的政治导向引领学理探索,从而解决高中思政课教学出现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

一、在推导论证中促进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为基本内容,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教师应牢牢把握政治性这个思政课的核心,从根本上坚定政治立场、把握时代方向;同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把握和科学解读,并以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性对学生进行理性教育,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和科学理论回应学生,通过正确的政治导向,用辩证的学理思维讲清政治问题,帮助学生正确思考当前社会中的政治现象,分析各种社会矛盾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以推导论证促进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

以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学为例,教师在讲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总议题时,首先以议题一“屈辱交织原因何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推导答案。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中国近代由盛而衰备受屈辱》,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中国近代由盛而衰备受屈辱的原因,了解中国近代国情、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由此得出较完整的结论:内因是清王朝对内封建专制,对外闭关锁国,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拮据、社会动荡、危机四伏;外因是一些西方国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相继完成工业革命;直接原因是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实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等;基本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其次,针对“如何面对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如何完成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等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由议题二“救亡图存路在何方”进行推导,通过观看视频《多种政治力量救亡图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思考分析问题:面对列强侵华对中华民族带来的苦难,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探索与抗争?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了哪些建国方案?这些建国方案的结果分别怎样?经思考分析,学生得出三种方案:一是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极力主张实行地主买办阶级专政,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二是中间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资本主义道路;三是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第一种方案被人民抛弃,其代表者的统治被推翻;第二种方案脱离群众,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第三种方案赢得包括资产阶级在内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由此推导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被人民拥护,成为中国人民斗争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人民的选择。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由议题三“硝烟散尽凭谁之力”进行推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思考分析:执政的内部条件是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执政的外部条件是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其他阶级、阶层救国探索均以失败告终。这些事理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生从中掌握相关知识点,深刻地领悟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二、在事理交融中促进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

事理交融即用一件或一组具体的“事”来诠释教材中的“理”。学理性是政治性的基础,学理性需要政治性的引领,离开了政治性,学理性的分析容易步入误区、产生偏差,甚至背离思政课的教学目标。高中思政课教学强调政治性,有利于提升学理性的社会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但政治性要建立在学理性基础上才具有科学性,要让理论支撑政治、解析政治、说明政治,从而让政治润物无声地进入学生的心灵。在高中思政课的章节教学中,教师应当选择既贴合原理,又具有鲜明政治立场的论题,讲清、讲透政治的“学理”,帮助学生厘清知识的逻辑关系、架构宏观的知识体系、归纳知识背后蕴含的深层价值,从而让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实现知识内化,产生强烈的政治认同。

以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教学为例,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本册教材内容的政治性与学理性:经济现象有哪些?经济生活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者的逻辑关系如何?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首先,笔者向学生提问生活中接触过哪些经济现象,有学生举例答出“钱、食物、衣服、小車、住房、税收”等。笔者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衣、食、住、行,这是与人民群众关系最密切,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通过学习“丰富多彩的消费”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体会到人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感悟到我们今天能过上美好的生活,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其次,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节课的教学中,针对“我们日常消费的东西来自哪里”的问题,笔者进行介绍:各种产品都是由劳动者生产而来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分配,以便消费者进行购买。消费什么产品和消费多少产品,又反过来影响人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学生由此了解到,人们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经济。再次,笔者通过对货币、财政和宏观调控等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因此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税收政策,如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减轻服务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家电下乡等。了解这些政策后,学生更加深入、准确地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培养了观察生活、理解和分析经济社会的能力,增强了政治认同意识。最后,在学习“企业和劳动者”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通过展示数据和事例,使学生从中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国家重视对劳动者权益的维护,在立法、司法、行政等各方面建立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体系,懂得要诚实、守信,由此增强学生对国家制度的认同、感悟国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由此,教师结合大量例证并进行层层剖析,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经济生活这门课程的目的,对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懂得了我国实行现行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同时,深刻领悟经济建设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源泉,是国家兴旺发达和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等知识内容。

三、在知识梳理中促进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

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内容,自然巧妙地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了解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进展,从教材内容中受到启发,深刻感悟自己的前途命运和国家前途紧密相连,由此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教师要抓住教学内容的知识内核,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以真理的力量去感召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滋养学生,让学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人教版教材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是具有鲜明政治导向的板块,教师通过梳理政治理论知识以丰富学生的政治常识,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如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在什么性质的国家,认识自己作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培养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和能力;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让学生深刻感悟我国政府的性质与宗旨,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提升学生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帮助学生理解并认同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树立制度自信;通过梳理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当前的国际形势,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应对之策,由此进一步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激发爱国之情。

针对以上单元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和将要面对的政治生活,梳理《政治生活》的知识逻辑框架。《政治生活》依据“德育贴近生活”的理念,以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为基础组织教材内容,学生通过知识梳理得出《政治生活》涉及的主体主要包括公民、政府、中国共产党、人大、民主党派、人民政协等。在学习《政治生活》时,学生可以先在脑海中构建“为什么做某事?怎样做某事?”的知识体系。由于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权利问题,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展开,学生从中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深切感悟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懂得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等。教师在梳理教材知识时,要避免将教材内容概念化、只注重概念定义的知识传授、忽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等,而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学生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培养理性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正确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教师应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逻辑推演,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学习政治生活这门课程,学生可以通过知识梳理进一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获得相关的政治理论知识,提升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不断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

总之,教师要准确把握高中思政课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意义、丰富内涵及其辩证关系,在教学中牢牢把握政治性这个核心,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前提下,不断夯实学理性这个根基,以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严谨的理论逻辑加强政治性与学理性的渗透和融合,既要把抽象、枯燥的道理讲得生动、鲜活,又要把政治性的道理讲明白、讲清楚,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所以必然”,从而全面提升高中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实效。

参考文献

[1]王贞婉.高中思政课教学落实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原则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学,2021(20).

[2]马红侠.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J].现代教学,2020(21).

[3]张宇.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实现路径[J].福建教育,2019(34).

作者简介:李叶(1973— ),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政治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用“东方红”和“新锋尚”诠释少先队政治性与儿童性——东方红小学少先队品牌建设两例
嵌入与功能整合: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性-社会性”二维分析
翻译的政治性与有效性
从人性到城邦
网络政治参与与传统政治性理的转变
略论“不道”罪之司法适用
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再论翻译主体的政治性
政治性翻译中的“中国特色”——“翻译的政治”必然性的认知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