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痕”语文

2023-06-20余雪芬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

余雪芬,广东省林明名师工作室入室学员,梅州市梅江区第九次党代会代表,嘉应中学高中语文高级教师,梅州市教学工作先进教师。任《人文主题背景下学习任务设计案例》副主编;获评省部级优课、省市级示范课共计10余节。在《课程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13篇,主持(参与)区、市、省级课题11个。教学主张是:无“痕”语文。

(一)教学主张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笔者这一生的“大事”是什么呢?每一节语文课的体验是粗糙或是精致,經过了时间的打磨,伴随着文字,积淀成岁月中帧帧精致的画面,由此形成笔者的教学主张——无“痕”语文。

一、背景缘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日益推广,高中语文课堂呈现出表面繁荣,热闹的背后是“语文味”越来越淡,语文课上“静气”荡然无存,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泛滥,趋利动机超过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追求。这显然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二、理论基础

道家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中做了这样的阐述:“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愈是追寻教学意图的不露痕迹,愈会收获教学过程的纯净自然,愈会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叶圣陶先生明确提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不教是因为学生能够自己学习了;为达到不需要教,教师就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教与不教是和谐统一的,其结果就是要让学生达到“自能学习”的程度。苏霍姆林斯基在《公民的诞生》中说道:“不要让孩子们想到教师是来教育他们的。如果一个少年感觉到您谈话的用意,知道您专门找他谈话是为了教育他,他的心灵,形象地说,就会扣上全部纽扣,而您的话语,他听起来就会起疑心,就会有戒备。”教师要尽量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意图隐蔽起来,与学生处于同一个层面,做心与心的真诚交流;每一名学生都不喜欢被当成被教育者。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真正的生长是教师能够精心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整,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调整学习活动。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建构新知,关注学生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促使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三、内涵界定

无“痕”,就是没有什么疤痕,不留下痕迹。笔者认为,无“痕”语文是以一种自然和谐的方式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力求去掉伤害学生身心之痕、过于功利狭隘的应试之痕、教师身份对学生的压迫之痕、机械不变的模式之痕、强硬灌输的方式之痕。

无“痕”语文的教学主张具有三大鲜明的特点:第一,无中生有,即在课堂上巧妙地隐藏学习目标,却通过一定的学习形式不知不觉地达成学习目标;第二,有中显无,即学习目标的达成,应该是入脑入耳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能为学生灵活实践,最终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第三,共享共生,即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和学习小组的凝聚力,师生共同打磨学习评价,共享各具特色的学习成果。

四、无“痕”语文的基本原则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在不知不觉中开始

无“痕”语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学生才会乐意学,才有可能主动、自觉地去学,进而把语文学习当日子过,直至让自主自觉的灵魂站立起来。生活是活的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以来源于实际生活的学习素材营造情境,为学生选准合适的认知起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学习,做到“和谐情境导入,身临其境‘自学”。

(二)合纵连横深度学习,在不愤不启中解读

无“痕”语文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原有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语言、思维、精神从已有的经验出发不断生长,又要围绕“圆点”螺旋上升、滚动积累,解读文本而又不止于文本,最终还需指向远方,达到“自由互动探知,各抒己见‘表白”。如《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绘制人物关系图,理清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与已有经验合纵连横,从真实的生长原点出发);以大观园学堂导师的身份,引导学生帮助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填写毕业生发展档案(与知识生长合纵连横,立足学习“圆点”,积累知识和能力);假设自己现在已经是小小的红学专家了,会如何设计八十回以后的故事呢(与思维生长合纵连横,走向学生发展的“远点”)……学习小组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通力合作,形成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并且进行组内的初步交流,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学习成果。

(三)合作展示多元评价,在不徐不疾中提升

无“痕”语文实践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个性不同、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各不相同,因此评价也需要全面适应学生的个性和发展,“自信展示成果,博采众长‘借鉴”。在《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群文阅读中,学生通过“嘉中崛起 责任在我”的任务驱动,以不同形式展现出新时代年轻人的精神风貌,掌握说理艺术。其中,在“秀一秀”环节,学习小组能够根据“分析说理五步法”自主修改他人的文本,采用“?+?+?+?=?”的形式批改评价。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析评文章,教师朗读展示下水文;师生共同评价作品,并以“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少年”为触发点,将学习活动推向高潮,达到了落实核心素养的目的。

无“痕”语文的教学主张聚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不露痕迹地激发学生潜在的智慧和能量,潜移默化地激励学生自我成长,春风化雨般助力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扬帆远航。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