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与传承:家园共育的文化启蒙教育
2023-06-20陈毅妹
陈毅妹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全民行动,从娃娃抓起,要求高度重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开启文化启蒙教育的关键期在学前教育阶段,采用浸润式、体验式、互动式实施润心、润智的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新任务与新主题体现在家园合作之中,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幼儿充分体验和传承闽南地域文化,萌发其对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关键词】文化启蒙 体验与传承 家园共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指南背景下幼儿园博物教育课程模式构建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Q21-019)阶段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5-0007-03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提出:“开展启蒙教育,落实立德树人,要从小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培养幼儿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爱乡的情感。”泉州是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地域文化独具特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启蒙教育”有启发、蒙稚之意,是教育的起步阶段,在幼儿阶段开启“文化启蒙”,以传统非遗文化为核心,着眼于身边珍贵的古城人文环境,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层意义,赋予文化品性的家园共育,以亲子社会实践为载体,以融入、体验、传承全方位浸润的方式,让幼儿的童年烙上家乡的记忆与情感,根植家国情怀。
一、行走在古城,善用文化资源
遵循民族性的原则,从教育价值和幼儿的兴趣两个维度,遴选幼儿感兴趣的、能理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蕴含具有鲜明闽南特色的文化符号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幼儿园的博物主题、家长、社区资源有效整合,将“广泛关注、深入观察、静心欣赏、积极探究”的意识贯穿活动中,有助于幼儿获得闽南文化的深层体验,实现教育共赢。
(一)探见——走进博物馆
博物馆是人类历史文明的传承体,是孵化儿童兴趣的殿堂。亲子走进博物馆,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的优势,携手家长,与幼儿同行,与社会链接,在快乐的博物探索旅途中去认识并理解博物教育的内涵,有效地让博物馆真正链接家园活动,获得有益经验,培养家长、幼儿的博物意识,成为有博物情怀的文化传承人。泉州世遗之城闽南博物馆资源丰富,有国家级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有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多家专题博物馆。开展博物主题《博物馆发现之旅》,亲子走进海交馆,见证泉州海丝的文化,参观古代海外交通、海上丝绸之路、“刺桐—古泉州的故事”,“舟船世界”展馆,幼儿观察发现认识了各式各样的船、船上工具,通过亲子交流、与讲解員互动、拍照、绘画等方式记录自己在参观博物馆中的发现的、疑惑的以及感兴趣的关注点,深刻感受古泉州(刺桐)不同时期的多元文化;在泉州非物质文化馆可以通过场景体验、动手操作,结合海丝泉州文化背后的有趣故事,体验非遗文化生活……遨游博物馆,透过文化浸润,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和原有经验,从儿童的视角看待古代的生活,拓宽视野,引发思考,为博物课程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激发幼儿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为自己是泉州娃而自豪。
(二)探味——体验饮食生活
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吃是最贴近幼儿生活的。泉州西街是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在这里汇聚着泉州最具传统风味的民间小吃。尊重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立足文化形态,文化内容,与幼儿回归生活本源开展体验式亲子研学。一是味蕾带我去旅行——主题研学“咱厝西街美食寻宝记”。家长带着萌娃寻找自己喜欢的古早味美食,品尝拍照记录,家长再次勾起儿时的记忆同时也为孩子植入家乡美食“小时候的味道”,通过闯关的游戏任务激发亲子在参与互动中积极观察、探索和分享,幼儿开阔了眼界,回园后幼儿展示美食照片、分享交流,幼儿园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实践操作,实践式的体验获得的经验激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有成效。二是打卡网红店——非遗传承人亲授艺。聆听传承人讲述家乡美食的前世今生,做美食、尝美味,体验家乡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如“泉府印象三道行闽南微博物馆”、老字号“海丝金凤元宵圆”等,商家节假日会推出亲子DIY美食体验项目,与传承人面对面,学念童谣,做闽南古早味小吃、画糖画、学茶艺等,在多元互动的真实环境中幼儿对闽南美食文化的经验日益丰富,通过幼儿园美食坊亲身体验、实践操作,与同伴间积极互动,用自己创造性的表征符号充实博物课程环境,感受闽南文化的原真韵味,使博物课程更加深入、多元、生动。
(三)探美——游走建筑文化
“无木不雕,无石不刻”是闽南独有的传统建筑风格,泉州最具特色的建筑遗产便是红砖古厝,鲜红的墙面、飞翘的燕尾脊及精美的雕塑,处处展现美学。假日家庭小分队家长积极参与博物课程活动,组织“海丝亲子徒步穿越古城”活动,游历活态古城世遗泉州,幼儿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带上手绘的泉州地图,设计路线,游走古城街巷肌理,每个景点刷刷二维码,聆听久远的古城故事,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使幼儿获得丰富的认知体验。在活的闽南建筑博物馆里探寻闽南古民居的“红砖文化”,幼儿触摸出砖入石,仰望屋檐燕尾脊,零距离体验感受古城建筑文化之美,惊叹于工匠精湛的木雕、一石一翘檐的古城建筑非遗匠心。幼儿兴致高涨,在班级博物区域“古厝小匠人”建构区域,幼儿自己设计古厝造型,探索拆装斗拱榫卯结构的建筑结构,围绕自己的兴趣点不断观察、讨论、探究,获得对闽南古建筑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深层经验,发现闽南建筑独特美,感受家乡红砖文化的魅力。
(四)探韵——寻味民俗文化
闽南习俗文化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浓厚的民俗特色蕴涵着精华,借助闽南传统节日及二十四节气契机,带领幼儿领略传统文化的仪式美和内涵美。闽南海丝遗存:蟳埔女习俗,一年一度“天香”大型民俗活动极富特色。家长带幼儿走进地方特色浓郁的蟳埔村采风,看踩街,寻蚵壳厝,当回小小蟳埔女,穿“大裾衫、阔脚裤”特色渔女服,头盘簪花围,腰别小红包,在蚵壳厝庭院中学蟳埔阿姨开海蛎壳、编织渔网,品尝特色海鲜,体验别样的渔家生活。这独具一格的民俗风情润物无声地将蟳埔女的美和勤劳能干、吃苦耐劳的品质滋养着孩子幼小的心灵……幼儿将采风中了解的蟳埔文化与博物主题相连接,自己创作表征T台秀蟳埔女的服饰美、渔女集市、建蚝壳厝等游戏体验。闽南传统节日民俗丰富,都是亲子共同体验感知文化的良好契机,能萌发幼儿对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自豪感和归属感,秉持儿童立场,关注儿童当下生活,在真实而有益的环境中主动学习,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将闽南文化变得可视可触可玩,潜移默化地构建幼儿闽南文化的新经验,这就是最接地气的“根”的教育。
二、家园齐联手,整合共享资源
充分挖掘家长自身的专业背景及周边社区资源,携手家长积极成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构建者,做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和合作者。以泉州木偶剧团、梨园古典剧院、府文庙南音社、閩台缘博物馆等闽南文化的重要场所为阵地,引入幼儿园课堂,有效促进幼儿、家长、教师的共同成长。
(一)建立博物资源库
不同职业背景、志趣爱好的家长都可能成为博物课程潜在财富,采用发放“闽南文化活动家长资源调查表”,调查与自主报名相结合,家长填写可提供的各种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可参观、活动的场所)、人力资源(相关的特长、民间的艺人),尽可能地从家长资源拓展到亲朋好友甚至更广泛的范围,挖掘更多、更有效的家长或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二)开设家长非遗课堂
将优秀非遗文化引进课堂,充分挖掘宝贵的家长资源,走进幼儿园课程成为共建者,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家长的非凡“匠心”。譬如,老一辈泉州人喜欢听“南音”,看“南戏”,而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较远离幼儿的视线,邀请会唱南音的家长,着戏装携南音四宝亮相课堂,唱一曲《直入花园》,赏千年雅乐典雅,幼儿也看得如痴如醉,自然而然地认识南音、了解南音;来一段南拳或打城戏表演,男孩的少年武术梦瞬间被点燃……这个过程幼儿近距离感受了家乡非遗戏曲文化的独特韵味,产生了想法,萌生了兴趣,此时顺应幼儿的需求,幼儿园可开设社团小组,继续支持幼儿的学习探究。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筛选、分类家长的工作类别,成为儿童成长的支持和促进者。泉州木偶剧团每周二有公演;泉州闽台缘、梨园工作的家长提供儿童专场活动资讯;西街肃清门广场不定时开展非遗展……,家长志愿者可根据班级幼儿的兴趣组织活动,不仅丰富了博物课程资源,也让幼儿的学习现场和学习方式变得更多样、更灵活、更有趣。
(四)开展亲子民俗运动会
闽南拼搏文化中“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是闽南人的精神底色。开展“闽南民俗亲子趣味运动会”,采用闽南民间游戏竞技方式,让闽南拼搏文化深入幼儿的精神世界。深入挖掘地域资源内容与组织形式,举办内容丰富的闽南特色亲子运动会,巧妙地融合家庭间或幼儿小团队间的小小竞技活动,将隐性拼搏文化显性化,体验“输人不输阵”“泉州人个个猛”的感觉,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根据年龄的特点设计难易不一的体育游戏竞技项目,小班创设情景,幼儿角色扮演,念诵闽南童谣游戏“蚂蚁扛蜈蚣”;中大班分集体、小组、个人项目,融合走、跑、跳、投的比赛项目亲子协作“过年兜跳火圈” “惠女扛石”“攻炮城”“火鼎公婆”等……运动会既有团队合作又有对抗比赛,亲子在紧张激烈、快乐有趣的竞技中充分体验民俗活动的有趣快乐,更进一步展现闽南人的“不怕困难”“爱拼敢赢”的精神气质。
三、活用“互联网+”,特殊时期不一样的陪伴
文化渗透无处不在,利用网络优势将幼儿园课程延伸到家庭,疫情背景下家园双方以网络为媒,线上线下联动模式,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具实效性。创设学园、家长群公共平台云端互动,推出《印象闽南 我是小小非遗传承人》系列活动,以声影相伴,用幼儿喜欢的视听方式,结合景观图片或动画,让家长和孩子们足不出户,宅家也能云游古城,感受家乡美景;《博物之趣》板块结合特色闽味活动,“知民俗”中“囡仔来相邀,童趣话海丝”“我是泉州小导游”,幼儿以抖音、小视频、作品照片等方式云上共享,家乡名胜古迹、年俗文化;“趣玩童谣”念诵创编的抗疫闽南新童谣或重温爸妈儿时童谣游戏;“温陵小厨在线”海蛎煎、四果汤……亲子萌娃齐上阵,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转化为劳动实践操作,在“食”中品味,“赏”中体会,“玩”中发展。特殊时光以“文化”为桥,不一样的陪伴方式使家长和孩子在快乐中体会博物课程不一样的收获与成长。
博物启智,文化润心。充分利用泉州非遗文化与家长、社区携手,沉浸式“品文化”开启家园文化启蒙的新途径。让文化融心守护闽南文化的根与魂,让传统的闽南印记“活起来、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