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3-06-19郭瑜王晓闻
郭瑜,王晓闻
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晋中 0308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利用课堂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与专业技能知识融合,可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认同感和思想道德修养,同时转变专业课堂的轻育人情况,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达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大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是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的基础,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人们对吃出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食品营养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的要求[2]。立足于健康中国行动发展战略,将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 based education,OBE)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培养目标的修订,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对教学内容进行修订[3];同时围绕“德育为先、能力为重、育人为本”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与实施,从而培养具有科学技术研究及实践创新能力,可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专业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与有效载体,将两者有机融合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育人”。基于OBE教学理念开展“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推进。从“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育建设的背景与意义、课程目标、课程思政元素梳理和融入点、实施、考核方式的改革、成效与反思等方面进行介绍。
1 “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育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2020年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4]。随着《纲要》的出台与实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
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印发并实施;2017年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发展健康产业,旨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由此开启了健康中国建设新征程、全民健康新时代,因而需要合格的专业人才投入到建设健康中国的伟业中。
在此大背景下,“食品营养学”作为一门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及社会责任感,为建设健康中国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2 “食品营养学”课程目标
课程立足于健康中国战略,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特色,基于OBE理念,旨在培养具有科学技术研究及实践创新能力,可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2.1 知识目标
掌握食品营养学基本知识;掌握不同食物营养特点及不同人群营养需求;掌握膳食调查的基本方法。
2.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营养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生活及生产实践中相关问题。
2.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以爱岗敬业为核心的家国情怀,和恪守工程伦理与食品行业职业操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自信心,以及执着向上、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
毕业要求的达成需要课程目标支撑,课程所支撑的指毕业要求标点包括工程知识、工程与社会、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和沟通(表1)。
表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支撑矩阵
3 课程思政元素梳理与融入点
基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国家战略,结合《食品营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对思政元素进行挖掘与梳理,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培养职业道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1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设计
3.1.1 树立文化自信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数千年的传统养生文化历史,有诸多与营养相关的著作,如黄帝内经、肘后备急方、食物本草、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可以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膳食指南”,至今仍有重要价值。我国有“药食同源”的重要思想,滋补与食疗历史悠久。将我国传统优良的饮食文化进行梳理,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中,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知识,促进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推广与应用,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3.1.2 培养家国情怀
健康中国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改善居民营养状况,促进健康发展,我国制定并出台一系列改善居民营养状况的相关政策与措施。结合课程内容,了解我国制定的相关营养政策的前提、效果等;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家乡特色美食介绍等活动,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爱家、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及民族自豪感。
3.1.3 培养职业道德
诚实守信和爱岗敬业是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的职业道德。通过一些真实案例的介绍与分析,如“大头娃娃”事件、“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与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的评价相结合,将遵守职业道德融入教学内容,以此培养学生恪守工程伦理与食品行业职业操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课程实践、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
3.1.4 严谨的科学态度
结合课程内容,引入一些生活小常识,如吃肝可以明目、香蕉可以润肠通便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解开表象下的本质”,达到“理实结合、齐头并进”;通过介绍我国相关营养政策的变迁,如碘盐政策的变化,进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市场广告宣传的卖点,通过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合理分析。通过上述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3.2 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
根据课程内容讲授的进度,将我国传统的养生文化、最新的科学研究进展等写进课程方案中,使学生能够对所学食品营养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升华,并结合我国膳食结构的变迁深入理解我国优良的传统饮食文化并加以推广,同时培养学生独立的科研思考与创新科研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团结协作与人文精神。课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利用课堂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与专业技能知识融合。具体思政元素融入点及实现方式见表2。
表2 “食品营养学”思政素材及实现方式
4 “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
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思政教育固化在教学大纲中,从而推进思政教育在课程中的全覆盖。同时结合“三维度、三环节”的教学设计开展“三层次”的思政教育,即课前导学——浅尝、课中讲授——深入、课后拓展——升华3个层次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图1)。
图1 “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育设计
4.1 课前导学
利用课程学习互动平台发放课前导学单,引导学生利用课程网络资源开展课前自学,熟悉教学内容与过程,并对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自学,对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有浅显的认知。
4.2 课中讲授
通过课堂讲授、问题导入、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产生较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并引起学生共鸣,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4.3 课后拓展
随着课后讨论、实践等活动的开展,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践中,升华所学知识,进一步达成课程目标。
5 考核方式
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仅依赖期末卷面成绩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反馈存在滞后性;无法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等。课程考核方式的合理性则有助于准确、客观的评价学生。因此设计和实施多元化的考核模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等。
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学生的最终成绩由两部分组成:过程性考核(40%)和期末考试成绩(60%)。
5.1 过程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由线上学习情况(20%)、分组任务(20%)、课后测验(20%)、课后讨论(30%)、签到(10%)共5个部分组成。依据学生根据课前学习导引单完成线上学习任务的情况与质量(思维导图)予以评价;依据教学过程中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包括实践、课中小组讨论与展示等,学生的选题、积极性、参与度等给予评价;依据课后测验的得分情况反映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度,并予以评价;依据学生课后讨论的参与度、依据是否准确、答案是否恰当等予以评价;签到则是依据学生课堂参与度、表现度等予以评价。
5.2 期末考试成绩
除常规具有标准答案的试题外,在期末考试卷面中增加开放性试题(15%),不设标准答案,进而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掌握能力。
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较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师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考核的积极作用,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复合社会发展与需求的合格人才。
6 “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成效与反思
教书与育人是人民教师的职责,而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通过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教师与学生实现共同成长,而“育人课堂”也从“无意识”向“深入思考”积极转变与过渡。
随着课程思政的开展,参与教师不仅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思想政治学习,同时将心得体会融入课堂,积极主动分享自己的所参、所悟、所领,在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起到积极正向作用。同时教师通过对我国传统著作(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的研读与学习,丰富自身传统养生与饮食文化知识,并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共同助力师生树立文化自信及正确的“三观”。 “食品营养学”的课堂不再沉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现学生对于本课程及专业认同感的极大提升;学生大胆与老师讨论,各抒己见,将“严谨”深入学生内心,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虽然取得诸多成效,但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思政教育需进一步完善。虽然在本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引入思政教育,但有些环节稍显薄弱,因此需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与规划。通过进一步提升教师自身的思政修养,完善专业知识讲授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其次,思政教育的进一步推广。在今后的课程设计中,合理设计教学,实现思政教育的全面覆盖,将思政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7 结语
在“食品营养学”教学过程中以OBE教学理念为引导,融入思政教育,使学生在掌握食品营养专业知识的同时,转变专业思想,提升专业认同感与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同时结合反馈不断持续改进,深挖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教学过程,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