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形式 推进多样化教学
2023-06-19刘庆霞
刘庆霞
〔摘 要〕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核心素养”培养理念,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落实,这一培养理念也在教学工作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小学科学是基础教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应积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本文详细探讨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实践策略,以期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科学;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4-6317 (2023) 13-0130-03
相较于其他学科,小学科学课程更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科学精神。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及早地开展科学教育,能够使学生建立起各种科学认知,学会从科学角度分析了解生活中的相关事物和现象,逐渐掌握科学方法,不仅可增长其知识、拓宽其眼界,而且能促进学生个性和科学素养不断发展。
一、科学课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综合性较强,其作为一项基础性学科,旨在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更多科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精神与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欲,对于其学习更高难度的知识也有一定帮助。首先,新课标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而将其融入小学科学课程中,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认知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事物,科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科学的角度观察世界,分析各种自然与生活现象。同时,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学生的童年生活会更加丰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这与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是一致的。其次,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其能够以更加科学的态度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为其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最后,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方式下,教师仅仅关注课本知识的传授,对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与科学精神的重视不足。而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需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采取更加合理且多样化的方式教学,这对提升小学科学课程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二、丰富形式多样化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观点,培养问题意识
新课标要求小学科学教学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使学生主动思考并探究科学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提出各种问题,在科学学习过程中获得科学思维,逐渐培养其科学观念。教师应摈弃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确保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思考,如果教师不积极引导,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对科学学科缺乏学习动力,也就难以实现科学素养的提升。例如,在教学“沉与浮”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课件或动画,展示物体在水中下沉与浮起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通过观点的碰撞深入了解这一科学概念,主动地探究并提出问题,有利于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推动其科学思维发展。
(二)联系实际生活,增强科学意识
小学科学的许多内容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入生活实例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了解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中,以利于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实例,并在此基础上设置课前导入环节或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实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空气的热胀冷缩”知识时,教师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如装了一半热水的热水瓶在慢慢冷却后,上面的盖子会变得难以打开。借助这样的实例,自然而然地为学生引入热胀冷缩的知识,学生也会更容易理解。在课程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水果罐头,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打开罐头的方法并动手实践,同时让学生解释采用不同方法打开罐头的具体原因。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实现知识的内化,并增强其知识应用能力,这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三)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科学教师应增加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占比,这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便于学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思维能力。小学科学的许多内容都设置了实验,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例如,在教学“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时,教师应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设置一个时间较长的观察实验。首先让学生动手参与,在准备好的实验环境中种下一颗植物种子,之后组织学生定期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学生在亲历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形成深刻认知,有利于培养其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另外,在教学“磁铁”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每人准备一块磁铁。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磁体的性质等,让学生观察磁铁的吸合现象。教师可提出问题,如“能不能让一根铁钉具有磁性?”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探究实验,主动思考并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得到的答案比起教师的直接告知,更能让学生获得深刻认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应注重引导,使其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另外,在教学“运动和力”的知识时,课程内容涉及制作小车的实验,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营造互动性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思维发散。之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验证想法的正确性,这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
(四)创设教学情境,增加课堂趣味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能否激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取决于教学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考虑,结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兴趣,选用有趣的教学内容,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升其学习科学的兴趣,为其后续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新的生命”内容时,本课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花的组成部分和特征,能够准确辨别不同类型的花,如完全花与不完全花,同时分析蚕豆种子的外观和构成情况。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借助图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种类花的图片,如油菜花等,清晰呈现其生长过程。在学生观看后,教师可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演示推测花的变化过程。经过观察图片,部分学生总结出了油菜花的不同生长阶段,认为其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萌芽、生长与成熟期;而另有部分学生则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其经历了种子、萌芽、生长与成熟期共四个不同阶段。由于学生没有形成统一意见,教师可重新展示图片,并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研究教材内容,由此,学生终于总结出了正确答案。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其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组织多样化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小学科学教师应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积极组织多样化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其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放大镜”相关内容时,学生虽对这一工具有所了解,但也仅仅局限于其用途,并没有对其原理等深入探究。基于此,教师可有针对性地组织探究活动。首先将班级学生划分为6个小组,每组提供一个放大镜,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了解放大镜,轮流使用放大镜观察周边事物,并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为什么可以放大物体,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小组成员间互相交流讨论,并以小組为单位发表看法,之后教师总结概括,并拓展放大镜的相关知识,增加学生对放大镜的认知。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意识到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同时增强实践能力,有利于提升其核心素养。在教学“影子”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探究活动,让学生观察自己影子的形状,观察不同时间影子的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影子形成的原因,以及影子长度、大小等是否会发生改变。之后教师可进行总结,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在教学“声音”相关知识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科学探究活动,提前准备好多种乐器如钢琴、吉他和小提琴等,在课堂上为学生演奏这些乐器,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之后教师提问:“你们刚刚听到了什么?”“这些美妙动听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由此引出本节课要教授的内容,并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弹奏这些乐器,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问题答案,也可以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探讨,分享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就发挥了主动性,从科学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具有积极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教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这一教学目标要求下,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形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程卫飞.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J].文理导航(中旬),2021(3):88-89.
[2]臧秀红.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9(5):94.
[3]邱健.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科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3):63.
[4]田绍友,黄利贵.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科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读写算,2018(27):155.
[5]钱炳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教书育人,2018(2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