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改革研究

2023-06-19关丰富

新长征 2023年5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评议成果

关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教育、科技、人才作出一体部署,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提出了新要求,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师范院校不仅肩负着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任,还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高质量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使命。因此,师范院校科研评价改革必须把师范底色摆在突出位置,构建有利于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科研评价体系。

一、深化科研评价组织模式改革,通过以“放”促“评”推进学科评价

“以刊评文”是论文评价的突出问题。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以学术评议为主要手段,把质量高、贡献大的成果遴选出来。在学术评议过程中,如何确保不走过场、不走形式,就需要深化科研评价的组织模式改革,为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学术评议提供体制保障。因此,高校应改变以行政为主导的“一元化”评价模式,把行政式“垂直评价”向更广泛的学科维度“扁平评价”作为突破口,明确评价功能与权力边界,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基本原则,实现以“放”促“评”,构建“学校—学科—同行专家”三级主体的评价组织模式。

一是学校在评价活动中要发挥指导功能。学校负责顶层设计,制定评价原则、方法和程序,为学科评价提供基本遵循和参照,主要职能限于把方向、定原则、建框架,避免直接参与评价活动。具体可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指导工作,对各学科科研评价活动进行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二是学科在评价活动中要发挥主导功能。各学科负责学术评议的组织策划和决策,通过组建学术共同体,依照学校制定的分类框架和评价标准开展学术评议。三是专家在评价活动中要发挥咨询功能。加强同行评议专家库建设,确保学术评议能够充分反映成果的真实水平,为学科评价提供决策参考。

二、完善科研领域核心评价要素,通过以“增”破“唯”推进综合评价

科学研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单一的量化评价不能准确地反映科学研究的真实水平。这就需要以更全面的信息来提高评价的可靠性。因此,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多维科研评价体系,形成有利于潜心研究和创新创造的评价制度,增强科研评价的客观性和完整性,是当前科研评价改革的初衷和方向。

在推进科研评价改革时,高校应该坚持“破唯”与“增维”并举,以综合之“维”来破解单一之“唯”,通过丰富和完善评价要素,拓展评价维度,突出质量导向,切实推进综合性评价。高校在推进科研评价改革过程中,应转变评价思维,不能简单地把发表成果作为人才评价、机构评估、项目培育的必要条件,还应把学术兼职、期刊任职、平台建设、决策咨询、成果转化、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要素纳入贡献评价体系。

三、突出教师教育科研评价改革,通过以“研”助“教”推进科教融合

师范院校必须将培养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作为重要使命,将人才培养摆在突出位置,着力突出教师教育特色,构建有利于教师教育研究和队伍发展的科研评价体系,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新人才培养资源。

师范院校要把教师教育和课程论作为重点支持领域,打造教研一体化的科研评价特区。一是成立教师教育教研一体化实体机构,用于整合全校各学科课程论方向教师队伍,为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职称评聘等方面独立开展个性化评价。二是强化对教学研究的要求。在基本教学要求以外设置专门的教学研究相关指标,把承担教改项目和发表教育教学相关研究论文纳入教学研究评价范围。三是加大评价政策倾斜。面向外语、历史、中文、音乐、美术、体育、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等基础教育学科,遴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论期刊,引导教师关注教育教学研究。四是为致力于潜心教学的教师提供新通道。对在教育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产出标志性教育教学成果的教师,要弱化科研要求,重点考察课堂质量和教改业绩,以此选树立德树人典型,引导广大教师潜心育人。

四、推进创作实践成果评价改革,通过以“专”促“竞”推进实践评价

音、体、美作为师范院校特色学科,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高校应本着尊重创作实践研究的特点和规律,同等对待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对音、体、美3个学科以及文学、新闻传播等相关学科的实践创作成果实施分类评价,从根本上解决文艺创作与体育竞赛类成果“评不好、用不好”的问题,有效激发创作实践学科的积极性。

一是在评价中体现价值导向。要积极倡导音体美传文等学科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贡献,支持其参与地方社会文化建设,把展演展播、文学创作、绘画设计、体育竞赛等实践成果与理论成果同等对待。二是在评价中体现完整性。评价对象应涵盖创作与竞赛的各个维度,具体为诗歌、小说、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美术、设计、播音主持、体育竞技等方面。三是在评价中体现学科自主性。学校负责统筹指导、制定标准和把握平衡,通过选树最具代表性成果为学科评价提供参照,各学科通过对标入位实施自主评价。四是在评价中体现差异性。要充分考虑体育竞技对体能的要求,承认教练员贡献,把教师担任教练员取得竞技赛事成绩纳入科研评价。

五、优化评价方式驱动潜心研究,通过以“宽”待“人”促进创新创造

创新创造离不开持之以恒的探索和团队协同攻关。科研评价改革要以有利于潜心研究与合作研究为出发点,改进评价方式,构建宽松的学术氛围。

一是在评价组织方面,要以鼓励合作为目标实行分级评价。长期以来,很多高校基于避免“不当署名”“虚假署名”的考虑,在人才评价、项目验收、机构评估等过程中,通常只看“第一完成人”和“第一署名单位”。在今天的科研活动中,很多问题不是一个学者和一个学科能够解决的,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当前,有很多高校对合作成果采取了量化评价方式,按照署名顺序确定权重,对合作者进行量化打分。这种做法对合作研究能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二是在评价组织方面,要从“个体评价”逐渐向“整体评价”过渡。在评价组织上,由教师个人评价转向学科团队整体性评价,实行“学校考核学院、学院考核学科团队、学科建设负责人考核教师个人”的三级评价模式,能够有效避免高校直评教师个人的简单化机械化的弊端,使评价工作更多地关注研究过程和实际贡献。三是在评价周期方面,要根据研究性质实行弹性的评价周期。科研工作有其自身的周期规律,因研究性质差异所需要的研究周期或长或短。要正确处理评价时效和科研周期之间的关系,依据研究性质实行弹性的评价周期制度,为基础研究提供更长时间、更大空间的评价环境,保证科研人员能坚持开展周期性长、前瞻性強、挑战性高的科研内容。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雷博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评议成果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难忘的两次评议活动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创新评议形式 提高评议实效
对“自度曲”本原义与演化义的追溯与评议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