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2023-06-19王志芬
王志芬
2021年7月24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一文件直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对应的结果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业是教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作业布置这一块,文件指出:要“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语文课程标准》早就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然而在教辅、网络教育资源丰富的当下,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语文老师还是崇尚“题海战术”,学生疲于应付,苦不堪言,严重打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双减”政策出台后,各学校在作业“量”的管理上,出台了相关制度,要求各学科做好沟通,每天总作业量不能超出1小时。但是对作业的“质”的管理上却没有提上议事日程。老师们布置作业时还是“拿来主义”,真正结合本校、本班学情的作业少之又少,作业是无效劳动居多。学生对作业的感觉还是无趣、枯燥,处于应付状态。因此,在“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尤其重要。鉴于以上原因,本文将从作业内容优化设计、作业应用优化设计等方面浅谈“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作业内容优化设计
1. 要有针对性
好的作业设计是基于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的一系列教学任务活动,所以作业设计要明确设计目的、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学情需要和教材本身特点综合考虑进行设计。例如,学习杨绛的《老王》的作业设计是“用今天学到的熟读精思方法阅读杨绛的写人叙事散文《顺姐的自由恋爱》”。因为《老王》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掌握熟读精思这一阅读方法。那么,通过这一作业设计,我们不仅检验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体现了作业设计的针对性。
2. 要有挑战性
一份好的语文作业不应该是每个孩子都会做,而是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有一定的难度,让孩子们借助某种支架,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比如,为《天上的街市》设计作业是“《天上的街市》中,郭沫若先生凭借想象,改变了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悲剧结局,表达自己的情思。请你试着发挥想象,用2~4节小诗,改写神话故事的结尾,来表达自己的情思吧!”。这个作业是创造性的,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想象,创造一个不一样的时空。这个作业虽然富有挑战性,但是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借助文中的改写支架来完成。
3. 要有开放性
一份好的语文作业,是要适合每个学生需求的。比如,学习刘湛秋的《四季的雨》时,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为自己喜欢的雨设计‘代言卡(先在文中为自己喜欢的雨选一个词语作为标签,再在文中为自己喜欢的雨选一句最能体现雨的特点的句子最为代言金句,最后为代言金句设计朗读并说明设计理由)”。这样的作业设计无论是“为自己喜欢的雨”设计“代言卡”,还是选择“标签”“代言金句”、设计朗读都体现了设计的开放性。刘灵芝、李艳芬老师在《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探究》中以“我爱华夏好山河研学之旅”为依托,设计如下开放性作业:(1)讲解一条旅游线路。(2)介绍一个最美景点。(3)讲述一件旅途趣事。(4)回味一段历史典故。(5)描绘一种风土人情。(6)分享一款地方美食。(7)总结一次难忘之旅。(8)提交一份考察报告……
4. 要有探究性
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动的状态,这个动就是一种探究过程。例如,《艾青诗选》朗诵会这个作业,是以演出形式展示成果。学生一着手这个作业,就需要自己找资料、设计图案、布置舞台、做鼓舞团队士气的演讲、处理自己的压力、做宣传板等。如徐婧在《谈“双减”背景下初中語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中《济南的冬天》的探究性作业设计。《济南的冬天》作为一篇写景类的记叙文,文章中一定包含许多景物描写类型的句子,请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找出写景的句子,并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讨论和交流来说出这些句子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或者修辞手法,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通过为学生设计一些探究性较强的问题来促进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效,同样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也能塑造自身的团队意识,提高班级学生的凝聚力。
二、作业应用优化设计
1. 作业布置体现阶段性
作业布置分三个阶段:课前预习阶段,可偏重基础的积累和建构;二是课中导学阶段,可偏重鉴赏、比较、综合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是课后拓展阶段,可注重探究能力和成果的分享。例如,学习《紫藤萝瀑布》,假如校园里刚好有紫藤萝花,设计的课前作业可以是“校园的紫藤花开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到紫藤架下选一段自己喜欢的文字去读一读吧,并交流这是一棵怎样的紫藤萝”。让学生置身生活环境中朗读,激发学生学习的《紫藤萝瀑布》的兴趣;交流自己的朗读感悟,让学生在交流中初步感受紫藤萝的旺盛生命力,并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课中导学作业是“品读语言,欣赏紫藤萝的生命力”这个作业让学生在品中读,在读中品,在品中走向文本内核。课后作业是“大自然中的一切都会对你说话,大自然里一花一木会不经意地拨动你的心弦,使你对生命有所感悟。请在校园中选择你所喜欢的某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发挥联想和想象,为这种植物制作一张推荐卡”。课后作业将学生的读写能力结合,并实现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寄寓自己的情思或感悟。
2. 作业布置体现分层性
“双减”背景下,分层作业,对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显得尤其重要。分层布置作业主要从学生个体差异和身心发展规律着眼,明确学情,实施过程以阶梯式、多层次的形式,注重夯实基础、提升素养,来最终实现学生长远发展这一目标。具体路径如下:学情分析—学生分层—分层作业布置—分层评价—数据采集与分析—靶向作业布置—分层辅导。分层布置作业要遵循全体性、标准性、发展性、变化性的原则。
如:张欣老师在《“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实践》中的分层作业设计:
在“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从书本走向生活;在完成不同类型作业的基础上,获得鉴赏、思维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学习方式,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紧密结合,课堂无限延伸,真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合作、融合、交流的能力,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也帮助语文教师树立起“双减”背景下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以学生为本,新颖有趣、面向全体、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使得“双减”政策真正落地。
◇责任编辑 苟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