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英语主题式读写教学研究

2023-06-19黄伟慧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读写教学主题意义

黄伟慧

【摘 要】英语学习活动观,即以活动为核心组织和实施英语教学的理念,它强调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实践运用,重视学生的迁移创新与个性表达,以学生真实的学习行为及活动体验,促进他们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聚焦主题意义与读写整合,就如何以学习活动深度解读文本、深化读写整合、促进意义表达进行了探究,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协同发展,实现英语核心素养的扎根与生长。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 主题意义 读写教学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英语主题式读写教学,是落实英语课程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基本保障。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大部分英语教师都已经形成“玩中学”“用中学”的教学共识。只是,笔者在观摩一些教师的英语课堂教学时,仍发现不少教师设计与开展的学习活动存在诸多问题。如很多教师在开展学习活动时,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空有活动之名,却无探究之实,学习活动存在形式化的问题。还有的教师缺乏对单元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本内容的深度解读,导致活动之间存在“零散化”的问题,不利于学生高阶思维与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如何设计学习活动,将英语学习活动观从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真正实现在活动中学习英语、在活动中应用英语、在活动中创造英语呢?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英语教学实践,或许是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黑土壤”。在本文的教学探索中,笔者将锁定读写教学,聚焦主题意义,就如何落实学习活动观、发展学生阅读素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分享几点教学经验。

一、聚焦主题意义,深度解读文本

深度解读文本是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逻辑起点,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原点。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过于依赖教材与教参,對于文本的解读停留在“内容层面”“知识层面”,缺乏基于主题意义的深度解读,导致学习活动呈现出“零散化”“随意化”“标签化”的状态。还有的教师在开展学习活动时,习惯了“想当然”的教学模式,想到什么活动,就“信手拈来”,活动与活动之间缺乏严谨的逻辑关系与紧密的意义关联。为了有效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单元教学意识,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文本进行深度解读、意义整合,在创造性重组和拓展中促进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与实践,提高学习活动的整体性。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从What、Why、How三个维度,充分发掘文本的主题意义、主要内容、文本结构、语言特征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多维度理解与把握文本。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6这一单元时,笔者考虑到本单元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教材中Story time板块和Fun time板块主要从动物、运动、城市、名胜古迹等方面介绍了澳大利亚和英国这两个国家,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这两个国家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在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聚焦“an interesting country”这个教学话题,围绕“How can they know about Australia?”“What will they find?”这两个关键问题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对澳大利亚展开意义探究活动。

Task:About Australia.

Cities:_____________, Melbourne.

Weather: warm and sunny.

Interesting animals:

Interesting sport:

Others: 516 parks for plants and animals.

在这个阅读过程中,笔者既关注学生探究方式的指导,又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引导学生借助学习单,为澳大利亚这个国度设计个性明信片。同时,引导学生在合作阅读的过程中主动回答“If we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ese countries, what can we do?”“Do you think Australia is an interesting country?”这两个问题。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聚焦主题意义,营造出沉浸式的阅读氛围,并以活动指向阅读与写作的有机整合,在深度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锁定核心问题,将阅读过程转化为核心问题的解决过程。

二、创设真实语境,融入写作训练

读写的意义融合,需要真实的语言环境。在主题式的读写实践中,教师要重视活动的真实性,要能在自然的语言情境中融入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表达方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积极探寻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联,要能在阅读过程中深度挖掘,并基于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写作训练,将语言知识点的教学转化为具体的情境表达,帮助学生从语言输入逐渐过渡到语言输出,培养学生的句段意识,为学生的写作实践做好铺垫。在设计阅读活动中,教师不能局限于语言知识点的理解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要能引导学生透过内容“学表达”,探究作者是如何把事物介绍清楚的,以此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提高学生的建构能力。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4 Seeing the doctor这单元时,笔者在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中,在while-reading板块设计了“我的病历单”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Su Hai病历单的基础上,帮助Mike完善自己的病历单。

Task: Think and write.

I have a

I cannot

I should not

I should in the morning and before bedtime.

在这个活动的基础上,笔者在拓展环节中,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To fight with the virus, what should/shouldnt we do? We should...We shouldnt...”,通过读写整合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句段意识,为课后的写作实践奠定基础。

在主题式的读写整合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建立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联,要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指向写作实践的读写训练,以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关注文本的结构特点以及语言特点,在目的明确的句段练习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扎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实现由阅读向写作的平稳过渡。

三、搭建读写平台,促进真实表达

从阅读到写作,其实就是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向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创设真实的写作任务,帮助学生将阅读中所习得的表达方法,以“写”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此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真实性,提高学生语用实践的准确性。在活动设计中,教师要深耕主题意义,搭建读写平台,以读后续写、读后创写等形式,转化写作形式,建立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真实表达。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3 Asking the way这一单元的Checkout time板塊时,笔者在Story time板块的回顾中创设了“To be a warm-hearted child”的情境,引导学生帮助新同学——Victory,借助地图从学校出发到中山公园。

She can take the

She can get on and

Then go along

She can see ZhongShan Park

在这个读写活动的设计中,笔者创设真实的生活语境,引导学生借助学校地图,以多种交通工具、多种出行方式的形式,设计从学校到中山公园的路线。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中,笔者设计了“How do we get to...?”的项目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学习单中的一处景点,并设计合理的路线图。

Task:Choose one place and show the way.

You can take

You can get on and get off

Then go along the street for

You can see on your

...

在这个作业设计中,笔者采用了项目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以自主、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到项目实践中,选择本小组感兴趣的市内景点,并结合导航软件及交通工具,如公交路线图、地铁路线图等,自主设计合理的路线图,以情景展示、小组汇报的形式,呈现小组项目成果。在这个读写活动中,笔者重视活动形式的创新,并深化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整合,优化了主题意义下的单元作业形式,进一步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

总之,英语学习活动观能够架起阅读与写作教学之间的桥梁,深化学生对主题意义的学习与探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落实到单元解读、文本理解、目标制订以及课堂设计中,以活动观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的个性表达,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读写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以主题为内核,将活动有机串联在一起,以具有关联性、层次性、进阶性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从阅读逐渐走向写作,从有效输入逐渐走向意义表达,真正体现学习活动的教学价值,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英语学习活动观读写教学主题意义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探索和创新高中英语课堂活动
例谈高中英语课堂中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下)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上)
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探析
师生“齐读共写”感悟小语教学的幸福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研究
初中读写教学的瓶颈剖析和有效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