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023-06-18冯辉成

新课程·上旬 2023年1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知识点意识

冯辉成

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不尽如人意。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侧重对学生应用意识的渗透,同时结合学生的兴趣导向以及思维发展动向,在联系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入具体的案例,巧妙将课堂内外有机结合起来,贯通学用机制,整体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和综合素养。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是数学教师必须关注的主题和重点,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技能,科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的结果迅速转化到“用”的行动上。下面笔者以多年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经历、感受和经验为切入点,就学生应用意识培养的现状、问题以及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存在重学而轻用的现象

一些数学教师在教學中只注重数学知识点的讲授,不注重实践应用训练,特别是对基础知识点的梳理方面,虽然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定理和法则,但在灵活应用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将一些数学基础知识点放在应用题当中时,这对理解能力弱的学生而言就有些“束手无策”了。

(二)学和用不能很好地结合

学和用不能很好地结合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没有注重实践应用的引导,导致教学知识点的展现过于死板,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学生在理解和消化数学知识点时,未能将基本内容与实践应用联系起来,不能灵活、合理地应用学过的知识,因此数学学习效率较低。如一位教师在讲授行程问题时,对时速、时间以及路程之间的关系都讲解得很清楚,学生也能很好地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但在实践训练中稍微变换一下问法,就不能独立完成问题了。这恰恰反映了教师在学用结合方面的把握、引导不够,也说明学生在学用结合方面还很欠缺。

(三)缺乏评价学生应用意识程度的具体标准

学生应用意识的养成,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在形成问题意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当前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时,对学生的回答很少给予具体评价。如笔者在观摩学校年轻教师的“统计与概率”这节课的教学中发现,教师讲授知识点时并没有将其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在回答概率问题时,教师也没有给予具体的评价,未引导学生培养应用意识,不利于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四)缺乏数学知识点应用训练的平台

笔者所在区域的学校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时普遍采用随堂练习的方式,大多数教师随堂训练的时间根本不够,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巩固、理解和应用;还有一部分教师拖堂,不仅耽误了课堂的时间,而且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另外,平时没有给学生搭建“趣味数学”等类型的数学应用训练平台,在数学应用方面没有形成激励机制……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影响了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二、学生应用意识培养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一)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对于任何学科而言,学以致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小学数学学科也不例外,只有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兴趣的引领,学生能沿着探究问题的线索去发现问题,进而通过应用思维的实践过程梳理和解决数学中的疑难问题。如“数学广角”的问题,大多数内容源于生活实践,只有让学生养成善于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数学广角的内容,才能更加系统地认知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框架和理论体系。

(二)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活跃数学思维

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在数学应用实践中不断形成的,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只有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应用实践,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逻辑推理和思考问题的实践中。如关于“勾股定理”和“鸡兔同笼”等应用类型的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让原本饱含哲理和趣味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具有实践意义,才会进一步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仅仅是数学教学的一部分任务。在新课标理念下,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整体质量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数学知识点由“学”到“用”的一个关键。熟练掌握数学知识点以后,小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这种自觉探究问题的行为就会由应用意识来支配,所以只有数学教师授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这种应用意识,才能让学生将掌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答问题的方法策略中,让学生参与的数学实践变得更加高效。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优化教学设计方案,梳理教学思路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用结合不足的主要原因在教学设计环节。一节完整的数学课,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把侧重点放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笔者在讲授“圆的面积”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圆,并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时事先准备了多种教具,让学生课前准备了标有尺度的长方形纸片,且对教学的场景以及教学中发生的问题进行了预设,并从直接给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和通过计算其他图形面积来推导验证圆的面积的两种方案中择优选择了一种方案,随后按照课堂预设效果完整梳理了一遍。结果证明,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应用已有知识解析新问题的教学设计非常成功,也达到了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目标。所以教学设计环节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统揽全局的作用。

(二)坚持兴趣引导为主,注重应用能力提升

笔者在参加当地组织的小学数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时明白,只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知识兴趣点的挖掘,进而通过激趣发动学生参与进来,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参与度不高、气氛沉闷、听而不答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在讲授课堂内容时没有挖掘数学知识的趣味,同时没有恰当引导学生合理参与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中。如讲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大多数教师让学生直接通过阅读来理解“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只有一小部分教师通过PPT演示两条边加起来大于第三边这个事实,但很少有教师让学生动手用三根火柴棍来拼一个三角形,进而探究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当然,也可以通过假设两边之和等于或小于第三边的验证,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切实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思维。

(三)联系生活实际问题,丰富实践应用范围

生活当中涵盖的数学知识比比皆是,从早晨醒来第一眼看时间,到下午返回时步行或乘坐交通工具,仅一天的时间当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就很多。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却脱离了生活实际,把原本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讲得枯燥无味,即便是应用类型的问题的讲解,也没有列举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来解决。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切实改变这种现象,提高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把数学知识恰当地同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在无形中唤醒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动力,更能拓展学生数学实践应用的范围。第二,教师在归纳总结课堂内容时要适当拓展延伸知识,让学生在理解巩固数学知识点的同时,能够联系生活中的数学,进而将知识点的理解和探究突破课堂的限制,以便课后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四)抓好课堂、课外,完善学用结合体系

关于课堂与课外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研究比较多,也都对课堂与课外对学生学习的作用作了相应表述,但笔者认为,培养小学生的应用意识,必须在抓牢课堂的同时,立足课外。毕竟40分钟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而课外的立足点,主要在于学生参与数学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消化所学数学知识,使其真正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巩固数学知识点,由以往的“要求学生学”变为现在的“学生要求学”,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的内动力迅速转化为学为所用的应用能力,并在课堂中渗透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扩充知识结构,培养数学应用技能。其次,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自主实践环节,以自主探究推动自主应用能力的提升。课外巩固的主动性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思维敏捷且自控能力好的学生,对课外数学实践环节的应用训练和巩固都不是问题,而基础薄弱的学生还需要教师个别辅导。再次,要让学生及时消化所学数学知识,做到学与用的融会贯通,积极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构建学用互通体系,增强学生的实践与应用意识和能力。

(五)恰当引入案例,拓宽解题思路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对案例的分析,是培养学生解析能力和数学思维的主阵地。学生对大多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需要以案例为支撑,通过引导学生完成案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炼实践训练得出的理论成果,突出应用训练的具体实效,培养学生的解析思维能力。如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学时仅凭课本上的几个案例还远远不够,毕竟课本中呈现的图形非常有限,这时教师就需要提前寻找与之相关的图形,在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过程中,巧妙引入相关图形,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在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之后,发现其中的普遍性和特殊点,随之自主完成相应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如,在涉及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解析时,一个例题并不能让学生完全掌握四则运算法则。在学生顺利完成课本中例题的学习时,教师就要抓住这个机会,及时给学生出示与之相关的案例。学生在完成前一个应用题之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解题经验,“趁热打铁”能很熟练、很顺利地完成相应的案例解析。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还能进行应用意识的培养。

(六)搭建应用展示平台,培养数学综合素养

从近年来课外数学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不难看出,学生在数学实践中展示的机会和平台相对还是较少,特别是小学阶段,笔者所在地有关部门只举办过数独活动,这种单一的活动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小学生在数学实践应用训练过程中的需要,所以无论从小学层面,还是教师层面,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数学实践应用展示机会和平台,对增强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素养都有实践意义。其一,要在课堂中关注学生应用意识发展动向,对学生实践应用的需求,尽量多结合课堂教学知识开展有关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学生展示应用能力创造机会。其二,要在平时开展的课外兴趣活动中向数学学科实践应用方面倾斜,如组织班级学生开展趣味数学、挑战数字游戏、数独竞赛、创意数学、科创数学等,让应用数学更接近生活,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不论是数学实践的兴趣,还是探究知识的好奇心,都直接推动着学生数学应用思维的发展和应用意识的提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落实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研究数学课堂,增强课堂实践性,创新学生应用意识培养模式;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在主动探究中增强应用意识,在解决问题中提升应用能力,让数学这门学科展现出应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少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J].亚太教育,2022(19):144-146.

[2]李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58):72-73.

[3]魏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8(15):115.

[4]張灵敏.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方法[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6):240-241.

(作者单位:甘肃省徽县银杏树镇中心小学)

编辑:曾彦慧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知识点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