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学科融合,提高生活数学课堂教学成效
2023-06-17沃先桃陶世东
沃先桃 陶世东
【摘 要】 受自身障碍影响,培智学校学生在感知、记忆、注意、思维、运动、语言表达、意志品质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短板。生活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为激发智障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可开展多学科融合教学,融入信息技术教学、康复训练、艺术教学,既能有效突破数学学科的教学难点,又能促进智障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关键词】 生活数学;多学科;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64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培智学校学生受自身障碍影响,导致其在感知、记忆、注意、思维、运动、语言表达、意志品质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短板。对于较为抽象的生活数学教学,如何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需要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本文以生活数学新教材一年级下册《认识圆形》一课为例,探讨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学科融合,提高生活数学课堂教学成效。
一、指向学生社会适应,融入信息技术教学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熟练使用各类电子产品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需要具备的基本生活技能。生活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调动智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真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还能培养他们在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片段1】
师:同学们,前不久我们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从古至今,人们习惯了在中秋节这天全家团聚在一起,欣赏美丽的月亮,品尝美味的月饼。(播放视频进入情境)
师:大家看,中秋节这一天晚上的月亮、我们吃的月饼,甚至是饭桌上盛菜的碗碟,它们的形状都相同,这个形状你认识吗?(动画演示在月亮、月饼、碗碟照片表面抽象出圆形,再隐去其照片,剩下圆形平面图,见图1)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作答。
师:这些都是圆形。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认识圆形”。
【片段2】
师:请各小组学生拿出小组学具包,找出表面有圆形的物品,并用平板电脑给它拍照。
学生小组分工合作找出表面有圆形的物品,并用平板电脑给它拍照。
师:哪位同学愿意代表小组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组的成果?
学生通过“拍照上传”操作,将所拍照片传送至希沃课件后,集体评价结果是否正确。
片段1中学生通过观察课件的动画演示过程,不仅初步建立了圆形表象,更将圆形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联系起来,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片段2中学生经历使用平板电腦拍照上传的活动过程,检验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学生运用电子技术分享自己观点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了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信心。
二、指向学生协调性发展,融入康复训练
智障学生大多脑部发育不全,对其协调能力及平衡能力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表现为发音吐字不清、语言表达不通顺、手眼不协调等。生活数学课堂教学中可有机融入康复训练,满足学生康复需求。
(一)融入语言康复训练
【片段3】
师:大屏幕上的这些大小不同、颜色也不一样的图形都是什么形状的?(见图2)
生:圆形。
师:请同学们找到学具中的圆形卡片。说一说手里的卡片是什么形状的,并且将卡片贴在黑板上。
学生找到圆形学具卡片,用“这是( )形”的句式说出形状名称,并将卡片贴在黑板上。
教师指导发音困难的学生进行“圆”字发音练习。
在片段3中,教师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从词语到句子,由易到难地对学生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强化了学生对“圆”这一形状的认识。
(二)融入粗大动作康复训练
【片段4】
师:同学们,你们看,地上贴着好多平面图形,你们能从中找出圆形吗?
学生围观,并用手指出圆形。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跳一跳”的游戏,好吗?请你们从圆形组成的小路上跳过来。
学生们从一个个圆形图片上跳到指定位置。
师:我们从一个个小的圆形跳进了一个大的圆形里,让我们再一起排队沿着圆形的轮廓走一走可以吗?
教师指导学生在圆形外轮廓上排队走。
片段4中,教师提前在地面贴上多种平面图形,设计了跳一跳和走一走的环节,渗透了下肢力量训练,并在有其他平面图形干扰的情况下巩固了学生对圆形的认识。
(三)融入精细动作康复训练
【片段5】
师:刚才老师在黑板上用圆规画了一个圆形,其实还有很多种方法能得到圆形。我们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其他得到圆形图案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拿出小组里的学具,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创作一个圆形。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拓印、连线和剪裁等方法得到圆形。
相对于粗大动作,智障学生的精细动作发展更为滞后,往往存在手眼不协调的情况。片段5中,教师让学生经历动手描一描、连一连、剪一剪、按一按的活动得到圆形平面图,在训练其精细动作的同时,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
三、指向学生潜能开发,融入艺术教学
艺术课程的学习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良好途径。生活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音乐、美术等艺术教学,可以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保持学习兴趣,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艺术素养。
【片段6】
师:每个小组的同学都用自己的方法得到了圆形,有的同学还向我们讲述了具体过程,大家描出、连出、按出、剪出的圆形都很标准,你们是一个个小创作家。请各小组将剪出来的圆形贴在老师准备好的纸上。
学生合作将剪下来的圆形贴在纸上。
学生贴完后,教师将纸贴在黑板上,请学生用颜料刷蘸上湖蓝色的颜料将纸刷满。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教师提前用白色蜡笔画好海底世界的海草、小鱼、贝壳,刷上湖蓝色的颜料后会全部显现出来)
生:好多鱼,好多泡泡,好漂亮的草……
师:真是一幅幅美丽的海底世界图!原来我们刚才把小鱼吐的泡泡给贴上去了。这些泡泡都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圆形。
师:生活中很多物品上都有圆形,它是一种非常美丽的图形。我们一起来欣赏。
教师播放视频(配以舒缓音乐),学生欣赏。
在片段6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美工操作及音乐欣赏活动融入生活数学教学中,避免了课堂的单调与沉闷,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和发现美、感受美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这是对数学实用性的最好诠释。
生活数学教学中探索学科融合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要注意学科融合不是简单地把多种学科内容杂糅运用于同一节课中,而是要以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中的核心目标为基点,以主导学科为本位,切实发挥不同学科资源的效能和作用,从而强化跨学科融合育人功能、实现全面育人目标。
本文为2021年度安徽省教育厅皖教秘〔2021〕378号项目“创新特教学校康教一体多向融合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编号:JK2113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特殊教育学校,2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