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奉贤区鲜食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分析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2023-06-17宋国良张明吴培清姜忠郭正国苏晓华余迪雅王华徐懿汪祖国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奉贤区二化螟玉米螟

宋国良 张明 吴培清 姜忠 郭正国 苏晓华 余迪雅 王华 徐懿 汪祖国

(1 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 201499;2上海市奉贤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上海 201499;3上海市奉贤区四团镇农业服务中心,上海 201412)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上海市奉贤区鲜食玉米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近年来种植面积稳定在466.67 hm2左右。为确保奉贤区鲜食玉米产业的稳定发展和鲜食玉米果穗的食用安全,需对当地鲜食玉米生产上的各种病虫害加以控制。在此背景下,为了全面摸清奉贤区鲜食玉米生产上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在奉贤区科技发展基金的资助下,笔者于2010年—2021年连续12年对奉贤区鲜食玉米生产上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最终摸清了奉贤区鲜食玉米生产上的病虫害发生种类,同时根据病虫害的不同发生概率和发生情况综合将其划分为重大发生、常发发生和潜在发生病虫3类,且对3种重大发生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总结,并依此提出了相关的综合防治技术。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以供当地鲜食玉米种植户参考借鉴。

1 奉贤区鲜食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方案

根据奉贤区鲜食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笔者于2010 年—2021 年连续12 年分别在庄行、柘林、青村、奉城、金汇、四团和南桥等7 个镇,于春、夏、秋三季对当地鲜食玉米生产上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2010年—2011年进行抽查,2012年—2013 年进行大面积全面普查,四年春、夏、秋三季共调查2 578.67 hm2次;2014 年—2018 年进行大面积全面普查,五年春、夏、秋三季共调查800 hm2次;2019 年—2021 年进行大面积全面普查,三年春、夏、秋三季共调查1 000 hm2次;2010 年—2021年连续12年,设立6块观察田进行系统性调查。

大面积普查的调查方法:每年春、夏、秋三季,分别在鲜食玉米的苗期、成株期(抽丝前)、灌浆中后期,对所有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

系统性调查的调查方法:在庄行镇和四团镇两个点,共设立6块观察田,从鲜食玉米播种至收获,分别于每月的5 日、10 日、15 日、20 日、25 日、30日进行6 次定田调查。

病虫害发生情况的统计:依据大面积普查结果和系统性调查结果,对奉贤区鲜食玉米生产上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奉贤区鲜食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

由表1、表2、表3 可知,依据大面积普查结果和系统性调查结果,奉贤区鲜食玉米生产上共查到重大发生害虫3 种(玉米螟、大螟、二化螟)、常发发生害虫3 种(蚜虫、小地老虎、蛴螬)、潜在发生病虫害8种(粘虫、蝼蛄、夜蛾类、灰飞虱、玉米粗缩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丝黑穗病)。其中,从鲜食玉米各生育期的病虫害危害程度来看,奉贤区鲜食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虫为地下害虫小地老虎、蛴螬(依据危害程度,将其划分为常发发生害虫);成株期、果穗期的主要害虫为钻蛀性害虫玉米螟、大螟、二化螟3种害虫(在夏季鲜食玉米的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依据危害程度,将其划分为重大发生害虫);全生育期的主要害虫为蚜虫(依据危害程度,将其划分为常发发生害虫)。其余病虫害在苗期、成株期、果穗期、全生育期均有发生,主要包括粘虫、蝼蛄、夜蛾类、灰飞虱、玉米粗缩病(依据危害程度,将其划分为潜在发生病虫害)和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依据危害程度,其仅在春、秋季发生,将其划分为潜在病害)以及玉米丝黑穗病(依据危害程度,其仅在夏、秋季发生,将其划分为潜在病害)。从春、夏、秋三季的病虫害危害程度来看,春、秋两季的鲜食玉米苗期地下害虫发生程度较重;春、夏、秋三季玉米螟、大螟、二化螟和蚜虫均有发生,且对鲜食玉米果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玉米丝黑穗病在近12 年中,在春季均未查到,仅在夏、秋季的个别田块中零星查到;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在夏季均未查到,仅在春、秋季的个别田块中零星查到。

表1 2010 年—2021 年春季鲜食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结果

表2 2010 年—2021 年夏季鲜食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结果

表3 2010 年—2021 年秋季鲜食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结果

2.1 玉米螟的发生规律

据调查,奉贤区玉米螟主要以3龄以上的老熟幼虫在玉米、棉花和高粱等的残株秸秆内进行越冬,在翌年4、5月陆续化蛹,在5月初逐步开始羽化始见,越冬代成虫在5月中下旬盛发,第1代成虫在7月上旬盛发,第2代成虫在8月上中旬盛发,第3代成虫在9月上旬盛发,世代重叠。见表4。同时,从灯诱、性诱对玉米螟成虫的诱集效果可知,玉米螟成虫各代成虫的峰次明显,主次峰脉络清晰;各代玉米螟成虫的诱集虫量差异较大,以越冬代成虫的诱集虫量最多,经分析,这主要是与春、秋季鲜食玉米的种植面积大有关;玉米螟越冬代成虫和第1 代成虫的性诱效果优于灯诱,且在灯诱中,黑光灯的灯诱效果好于白光灯,再加上性诱的操作方便,受天气直接影响小,故性诱可用作玉米螟成虫测报和综合防治的有效技术之一进行应用。

表4 2010 年—2021 年玉米螟成虫的发生期

据调查,玉米螟的卵多产于鲜食玉米叶片背面中肋附近,产卵持续时间为3~5 d,卵孵化时间为3~5 d。由表5 可知,第1 代幼虫的卵孵化期在越冬代成虫发生后7~10 d,第2代幼虫的卵孵化期在第1 代成虫发生后5~7 d,第3 代幼虫的卵孵化期在第2 代成虫发生后7~9 d,第4 代幼虫的卵孵化期在第3 代成虫发生后7~8 d。玉米螟第1 代幼虫主要为害春季鲜食玉米的心叶期植株及部分特早熟鲜食玉米的果穗期植株,且为害持续时间较长;第2 代幼虫主要为害夏季鲜食玉米的心叶期植株和部分晚熟春季鲜食玉米的果穗期植株,且主要以造成蛀茎、断茎及蛀穗、蛀果为危害特征;第3代幼虫主要为害夏季鲜食玉米的果穗期植株和部分秋季鲜食玉米的心叶期植株;第4代幼虫主要为害秋季鲜食玉米的穗期植株,严重影响鲜食玉米的果穗产量和品质。

表5 2010 年—2021 年玉米螟各代幼虫的卵孵化期

2.2 大螟的发生规律

大螟是一种食性比较杂的害虫,除可为害玉米外,还可为害水稻、茭白、高粱等作物。大螟在奉贤区鲜食玉米生产上一年可发生3 代,以幼虫蛀食鲜食玉米的茎秆为主要危害特征,常造成鲜食玉米茎秆折断、雄蕊断裂、果穗污染,严重影响鲜食玉米的果穗产量和品质。第1代大螟幼虫主要为害春季鲜食玉米,第2 代、第3 代大螟幼虫主要为害夏季鲜食玉米、秋季鲜食玉米,以老熟幼虫于冬季在稻根、玉米残株、茭白残株中进行越冬,翌年春季4月开始化蛹、羽化。据灯诱的诱集结果可知,大螟第1 代幼虫的卵孵化时间为10~14 d,第2 代幼虫的卵孵化时间为4~7 d,第3代幼虫的卵孵化时间为3~9 d;大螟第1 代成虫的发生持续时间为5~9 d,第2 代成虫的发生持续时间为2~5 d,第3代成虫的发生持续时间为2~6 d;大螟第1代虫的世代持续时间为50~65 d,第2代虫的世代持续时间为30~36 d,第3代虫的世代持续时间为30~36 d,且世代重叠,峰次明显,这有利于抓住主峰进行有效防治。

2.3 二化螟的发生规律

二化螟是一种食性比较杂的害虫,除可在玉米上进行为害外,还可为害水稻、茭白、高粱、蚕豆、芦苇等。二化螟在奉贤区鲜食玉米生产上一年发生不完全3代[1-3],以幼虫蛀食鲜食玉米的茎秆为主要危害特征,常造成鲜食玉米茎秆折断、雄蕊断裂、果穗污染,严重影响鲜食玉米的果穗产量和品质。二化螟第1代幼虫主要为害春季鲜食玉米,二化螟第2代幼虫和不完全第3代幼虫主要为害夏季鲜食玉米、秋季鲜食玉米,以老熟幼虫于冬季在稻根、玉米残株、茭白残株中进行越冬,翌年春季4月开始化蛹、羽化。据灯诱的诱集结果可知,二化螟越冬代成虫发蛾期长且高峰日多,发蛾期长达60~70 d,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同寄主植株的生长发育时间不同;二化螟第1代幼虫的卵孵化时间为7~10 d,第2代幼虫的卵孵化时间为5~7 d,第3 代幼虫的卵孵化时间为6~9 d;二化螟越冬幼虫在日平均温度达11 ℃时就开始化蛹,在日平均温度达15~16 ℃时开始羽化;二化螟完成一个世代需要11 ℃以上的有效积温为(770.91±43.99) ℃,且世代重叠,峰次明显,这有利于抓住主峰进行有效防治。

3 奉贤区鲜食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奉贤区鲜食玉米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必须要在充分了解病虫害实际发生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应用测报技术,根据虫情、病情,开展“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工作[1,3-5],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其中,农业防治措施具体包括:(1)合理轮作。水旱合理轮作能有效减低土壤中的带菌量,且能增加土壤的透气性。(2)选用抗病鲜食玉米品种进行种植。不同鲜食玉米品种的抗病性差异大,可在充分了解品种抗病性的基础上选用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3)合理施用基肥。要求施用经充分腐熟发酵的有机肥,以利于培育壮苗。(4)种子处理。在鲜食玉米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浸种或拌种处理。(5)合理密植。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使鲜食玉米植株充分利用光能、水分和养分等,从而提高植株的抗病虫能力,一般以每667 m2种植4 000 株为宜。

不同病虫害的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3.1 玉米螟、大螟、二化螟

玉米螟、大螟、二化螟是奉贤区鲜食玉米生产上的主要钻蛀性害虫,其发生量大、危害重。可依据测报调查数据,及时预测发生时间,在3 种害虫的幼虫还没有钻蛀进入植株时(一般掌握在2 龄幼虫高峰期),每667 m2使用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30~50 mL 和40%毒·辛乳油100~150 mL 进行防治[4]。

3.2 蚜 虫

蚜虫在奉贤区一年发生10 余代,在春、夏、秋三季的鲜食玉米生产上均可发生。可依据测报调查数据,在鲜食玉米有虫株率达5%以上、百株蚜量达1 000 头以上时,每667 m2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 g、25%吡蚜酮悬浮剂20 g 进行防治。

3.3 地下害虫小地老虎、蛴螬、蝼蛄

地下害虫小地老虎、蛴螬、蝼蛄的主要发生期为鲜食玉米的苗期,可利用其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灯种选用黑光灯)。若需用药防治,可根据测报调查数据,在小地老虎幼虫初孵时至2龄前、蛴螬和蝼蛄低龄若虫3 龄前(或在鲜食玉米播种前),每667 m2用3%辛硫磷颗粒剂500~1 500 g拌干细土撒施(需先耕翻再播种)进行防治,或与苗床盖籽泥拌匀后进行盖籽。

3.4 粘虫、夜蛾类

在鲜食玉米叶片出现点片线条或出现小孔洞时,每667 m2使用48%乐斯本悬浮剂100~150 mL 或40%毒·辛乳油100~150 mL 进行防治。

3.5 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是通过气流传播的病害,在奉贤区鲜食玉米生产上发生较少,仅零星查到,可在鲜食玉米叶片出现零星病斑时,每667 m2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150 g 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100 g 进行防治。

3.6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是土传及种传病害,主要是种子带菌引起发病,在奉贤区鲜食玉米生产上发生较少,故主要采用种子消毒法进行防治,即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或浸种,每1 kg鲜食玉米种子的用药量为30~35 g。

3.7 玉米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灰飞虱带毒传播的病毒病,近年来在奉贤区鲜食玉米生产上很少发生,可在发现零星病株时,每667 m2使用8%菌克毒克水剂40~50 mL 进行防治。

3.8 灰飞虱

灰飞虱是一种带毒传毒媒介害虫,可在鲜食玉米生产上传播玉米粗缩病,故防治玉米粗缩病的关键是控制灰飞虱的发生,可每667 m2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40 g 或25%吡蚜酮悬浮剂20 g进行防治。

4 结束语

经过10多年的调查,笔者全面摸清了奉贤区鲜食玉米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并根据奉贤区鲜食玉米生产上的病虫害不同发生概率和发生情况,综合将其划分为重大发生、常发发生和潜在发生病虫3类,其中,重大发生害虫为玉米螟、大螟和二化螟。同时,为提升奉贤区鲜食玉米果穗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奉贤区鲜食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2-3],即坚持“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绿色植保理念,重点监测和防控鲜食玉米好重大发生害虫,并兼顾其他病虫的防控,做到尽量不用和少用农药,从而全面控制奉贤区鲜食玉米病虫害的发生,进而稳定当地农民种植鲜食玉米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奉贤区二化螟玉米螟
不同形态指标用于二化螟幼虫龄期划分的研究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奉贤区金汇镇:“联”字特色谱写人大工作新篇章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从“阅读”走向“悦读”——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以阅读引领少先队员新成长
我喜欢的一句话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省农委召开水稻二化螟航化放蜂防治技术现场培训会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