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胡舒肝散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气滞证便秘的临床观察

2023-06-17朱珊珊杨丽李忠卓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穴位贴敷便秘

朱珊珊 杨丽 李忠卓

摘要: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便秘(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选取辽宁省肛肠医院门诊8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组口服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穴位贴敷。2组疗程同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SAD评分和SAS评分以及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SAD及SAS评分方面、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气滞证便秘的过程中,和对照组相比,柴胡舒肝散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更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便秘;气滞证;柴胡疏肝散加减;穴位贴敷

中图分类号:R256.3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23)05-0076-05

便秘以粪便的排泄困难或不尽感,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硬难下,下坠不尽感或需借助外力而排便为主要表现[1]。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及社会压力增大,饮食结构丰富多样等因素影响,便秘的患病率已与日俱增[2]。而中医对于治疗便秘有着独特的医学优势,柴胡舒肝散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是以疏肝解郁理气,养血柔肝通便为基本治疗原则,针对性的治疗气滞证便秘,充分体现中医治疗特色。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笔者运用柴胡舒肝散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便秘(气滞证)患者并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经初步筛选,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的辽宁省肛肠医院门诊患者80例,为便秘患者(气滞证)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24~70岁,平均值为(51.17±11.89)岁;病程4~40个月,平均值为(25.63±8.43)个月。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25~70岁,平均值(51.53±11.58)岁;病程4~41个月,平均值为(25.03±9.56)个月。组间的性别、年龄等方面各主要指标均没有任何显著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专项研究的相关规定一律符合《赫尔辛基宣言》[3]。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符合罗马Ⅳ的有关诊断标准[4]:便秘症状超过六个月,而且在三个月内没有完全缓解,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1)必须满足下列a项到f项中的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a>25%及以上的时间感到排便费力;b>25%及以上的时间感到排便不成形,多呈硬便块或团块形大便;c>25%及以上的时间会有肛门排便不尽感;d>25%及以上的时间有明显肛门括约肌梗阻排便不畅感等;e>25%及以上的时间排便困难需借助外力作用;f每周<3次自发性肛门排便。(2)在没有使用过泻药治疗的条件下,很难见到松软的粪便。

1.2.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相关内容制定中医辨证之气滞证[5]主要症状为:大便干结如块,如厕不爽,排便时间久,脘腹胀痛不适。情绪不佳时加重,善太息或抑郁,胸胁痞闷;舌红、苔薄或腻、脉弦。

1.2.3纳入标准(1)应符合以上中西医学诊断指导标准。(2)年龄控制在18~70周岁内。(3)近一周内,未使用过通便药或其他对本研究有妨碍的药品。(4)进组前,相关检查结果(结肠镜)良好,排除器质性疾病。(5)愿意配合本研究,充分了解情况并签署协议书。

1.2.4排除标准(1)便秘患者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或者其他脏腑严重恶化性疾病的患者。(2)并发严重炎症性肠病或肠梗阻或疑是肠梗阻,或症状性狭窄。(3)对本次研究药物有过敏反应的患者。(4)有严重精神病变的患者。(5)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予柴胡舒肝散加减口服。组成:柴胡30 g,香附30 g,枳壳15 g,白芍15 g,川芎15 g,陈皮15 g,当归15 g,郁李仁9 g,甘草9 g。辨证及加减:兼伴便后气虚疲倦乏力可加党参、黄芪;兼伴食欲不振加神曲、山楂;兼伴虚烦头晕烦闷失眠加酸枣仁、知母、茯神;兼伴畏寒肢冷肢体沉重加肉苁蓉、附子;兼伴脘腹疼痛腹胀加厚朴、莱菔子。水煎饮服约250 mL,服1剂/日,分每天早晚食后口服,一疗程为15 d,共治疗2个疗程。穴位贴敷:取穴:神阙、天枢(双)、气海、关元。贴敷中药组成:大黄15 g,冰片15 g,厚朴枳实各10 g,木香白术各6 g以上方药共同研成细碎的粉末,将些许的蜂蜜调和成大小为2×2 cm,约0.3 cm厚度的圆形药饼状以留后续备用。要求患者仰卧位,贴敷前对穴位进行消毒,对指定穴位进行贴敷用胶布粘贴固定。贴敷时间为5~6 h/次,每天1次,疗程同口服汤剂。

1.3.2对照组聚乙二醇4000散(生产企业:博福-益普生工业公司,国药准字:H20071247)。服药方法:口服,1天2次,10 g/次,用水冲服。疗程同治疗组。

1.4疗效分析

1.4.1疗效標准临床疗效: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总积分一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前症状总积分×100%。见表1。

1.4.2便秘症状积分依据《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标准[7]制定的症状记录评分的标准。症状积分的主要依据评价标准见表2。记录观察得分,分数值越高,表示临床症状变化越显严重。

1.4.3焦虑和抑郁测评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进行测评,采用SAD评分量表及SAS评分量表进行测评。在医师的讲解下,病人在平静的环境中完成量表的测试。

1.4.42组复发率的对比观察2组总有效患者的复发率对比,在治疗1个月后,若没有出现便秘症状则为未复发,若有便秘症状,甚加重者为复发。复发率=复发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用SPSS26.0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通常以(%)表示,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对比见表3。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5%)明显优于对照组(70%)。(P<0.05)。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比较见下表4。治疗组在改善排便时间,排便频率,排便困难度,粪便性状,腹胀,肛门下坠感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SAD评分及SAS评分对比见表5。2组在治疗前后组内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相关积分显然低于对照组(P<0.05)。

2.42组复发率对比见表6。在治疗结束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如下: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的加速以及社会压力增大,饮食结构丰富多样等因素影响,便秘的患病率也与日俱增。不仅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巨大负面影响,严重时会造成胃肠道功能病变、痔疮、肛裂、直肠癌以及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等[8]。目前,西医治疗首要是通过对患者加以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合理膳食,规律作息,以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治疗药物以泻药类居多,对照组药物聚乙二醇就属于渗透性泻药的一种。此外,微生物制剂、结肠水疗、生物反馈等疗法在治疗便秘上也有一定的进展,但该类疗法在某些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尚未能大量推广应用。有研究表明:长期服用泻剂对患者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并会导致药物依赖[9]。

在祖国医学的继承与创新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药在多种疾病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祖国医学具有其独特之处,在诊断、治疗疾病时,遵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治疗思路。气滞证便秘是临床应用中比较多见的证型之一。便秘的基本病机主要是由于大肠的传导不畅,从而引起气机的升降失常。《医学入门》一书中最先指出“肝与大肠相通”的理论,肝主升动,大肠主降通,两者相互协同作用下有助于人体的正常排泄。从生理学的观点来看,肝主发散,脾气升清,胃气降浊,情绪的调整,都与肝主疏泄功能有关。若肝主疏泄失常,导致脾胃运化失司,水谷之精难以布散,最终导致便秘,故大肠的传导功能间接地受肝主疏泄之功的影响。肝体阴而用阳,肝主疏泄,其用属阳,又主藏血,若血行异常气虚乏力则导致肝血不足,肝失所养,大肠的传化糟粕之功受其影响,肠道失润,导致便秘。有研究表明[10]:人体的情绪与消化系统有很大的关系,当人的情绪大变时,机体的分泌能力及肠道活动都会受其影响,西医学认为,胃肠道内有神经系统的存在,就像是中枢神经一样,可以发现脑肠肽[11]。故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可以使人心情舒畅,对便秘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调节作用,对便秘的治疗也有一定的帮助。

在臨床实践中对柴胡疏肝散进行随证加减,全方疏肝理气,柔肝养血,润肠通便为基本治疗原则,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便秘症状,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显著改善。方中柴胡善于疏肝解郁,香附理气宽中止痛,配枳壳泻脾气之壅滞,与柴胡共用二者一升一降,增强疏肝理气之功;白芍养肝敛阴,与柴胡相伍二者一散一收,助柴胡疏肝,川芎中开郁结,陈皮理气健脾,当归犹补肝脾之血,血盛则润肠通便;郁李仁行胃肠功能之气,濡润大肠之燥而通便;甘草以调和诸药。现代药理学表明:柴胡对胃肠道黏膜起到保护作用,能有效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重吸收从而改善抑郁[12]。香附具有抗抑郁功效,对小鼠进行灌服大剂量的香附煎剂,观察小鼠的运动状况,与对照组相比小鼠的静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果表明其有一定的抗抑郁效果。同时,香附对胃肠道蠕动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13]。枳壳是一种可以双向协同调节胃肠平滑肌功能状态的药物,能抑制平滑肌痉挛,降低肠平滑肌的张力[14]。白芍的主要成分为白芍总苷,它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有保肝作用;对人体的免疫系统调节也能发挥重要作用[15]。当归能促进胃肠平滑肌的收缩,其挥发油可提高肠道的血液循环流量[16]。陈皮挥发油对肠收缩和收缩幅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中陈皮挥发油直接作用在肠道平滑肌可能性极大[17]。李东山等[18]运用柴胡舒肝散加减治疗顽固性便秘(气滞证)临床疗效十分显著。周肸等[19]运用加味柴胡舒肝散治疗便秘,不仅缓解了患者的便秘症状同时也极大改善了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中药穴位贴敷法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巧妙地将中医外治法与中医经络理论结合在一起,通过在相关经络的某些选定穴位上放置调配好的中药进行贴敷,中药的药物功效和穴位刺激共同发挥作用,疗效更佳。选神阙、天枢(双)、气海、关元穴。神阙穴为经络之总穴,经气之汇海,位于脐中,可用于治疗腹胀腹痛便秘等多种脾胃疾病,与大肠联系密切。且肚脐下无脂肪组织,能够很好地渗透到全身;现代研究表明[20]天枢穴是典型的具有双向调节的腧穴,在临床上主要治疗的是便秘,其次为腹泻。从解剖学上看,天枢穴正对大、小肠,是肠的体表面投射部位,只有皮肤和腱膜与肠壁相间隔,而肌肉层较浅,容易被刺激。从而调整肠道的蠕动、吸收、分泌等功能,也客观上体现了腧穴的近治作用。故在临床上天枢穴是治疗便秘的常用腧穴。气海穴是人体之中央及生气之源,人体的真气在此生成,主治腹泻、便秘等胃肠道不适及虚脱乏力等气虚病症。关元穴可以温通经络、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共同作用下体现了灵活选穴,用药安全,持续高效等优势,使患者更容易接受且配合度佳,无创,无毒副作用,现已广泛用于临床。

本临床研究以中医传统疗法为出发点,应用中药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气滞证便秘,体现中医整体观念、联合治疗的优势。和对照组西药相比,治疗组在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及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并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但此项研究尚存在样本量少、观测指标稍有不足等缺点,希望今后进一步增加样本数量,充实观测指标,进一步加深对此项研究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何永恒,凌光烈.中医肛肠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0.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1).

[3]王福玲.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涉及人类受试者的医学研究的伦理原则[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3):544-546.

[4]俞汀,姜柳琴,林琳.中華胃肠科外科杂志[J].2017,20(12):1334-1338.

[5]李军祥,陈誩,柯晓.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1):18-2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2—364.

[7]张声生,李乾构,时昭红.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北京中医药,2011,30(1):3-7.

[8]周青,商洪涛,谷云飞,等.养阴润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12):2880-2882.

[9]王冬梅,任平香,田逸先,等.莫沙必利联合聚乙二醇4000治疗糖尿病合并便秘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6):54.

[10]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06-2027.

[11]陈红宇,沈洪.浅谈从肝论治慢性功能性便秘[J].环球中医药,2017,10(3):311-313.

[12]周瑾,黄菲,吴晓俊.柴胡疏肝散抗抑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35(2):174-179.

[13]胡栋宝,陆卓东,伍贤学.中药香附子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2):430-432.

[14]王红勋.枳实与枳壳的现代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6):39-40.

[15]张利.白芍的药理作用及现代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9):25-26.

[16]王堯,张小飞,邹俊波,等.当归挥发油治疗高血压药理机制的网络分析[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21,33(4):657-666.

[17]李皓翔,梅全喜,赵志敏,等.陈皮广陈皮及新会陈皮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综合利用研究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6):1460-1463.

[18]李东山.柴胡舒肝散辨证加减治疗顽固性便秘气滞证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4):221-222.

[19]周肸,钱海华,张丹,等.加用柴胡疏肝散治疗便秘患者心理障碍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20,47(5):99-102.

[20]李紫明,陈坚义,孙爽,等.浅析天枢穴之枢机作用[J].中国针灸,2020,40(12):1319-1321.

(收稿日期:2022-08-16)

猜你喜欢

穴位贴敷便秘
补阳还五汤合增液汤治疗糖尿病性便秘48例临床体会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疗效研究
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生大黄脐疗对COPD稳定期合并便秘患者的疗效观察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针灸治疗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患侧穴位贴敷药物治疗急性期脑梗死肢体偏瘫76例疗效观察
不同证型慢性支气管炎穴位贴敷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