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大黄脐疗对COPD稳定期合并便秘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6-12-07王庆刘春艳马冰罗媛媛
王庆 刘春艳 马冰 罗媛媛
【摘要】 目的 探讨生大黄脐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合并便秘患者的疗效。方法 60 例COPD稳定期伴有慢性便秘的患者, 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生大黄脐疗。观察两组排便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 高于对照组的53.3%(P<0.05);干预后, 观察组排便时大便干结、需使用缓泻剂、排便费时、有残留感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大黄脐疗法对COPD稳定期合并便秘患者的大便情况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临床可积极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便秘;生大黄;脐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8.181
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 且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 并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气体和颗粒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1]。患者在患病后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 其肠管分泌液减少, 导致肠壁平滑肌肌力减退, 肠管蠕动能力减弱, 从而导致患者便秘的发生[2]。当患者用力排便时, 便可加重患者呼吸困难, 甚至诱发呼吸衰竭, 故在临床上对COPD患者的便秘给予护理干预非常重要。本研究对30 例COPD稳定期合并便秘患者采用生大黄脐疗法予以防治便秘,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4月在本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COPD稳定期伴有慢性便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符合COPD诊断、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Ⅱ~Ⅲ级患者[3];②慢性便秘患者, 符合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4], 近1个月内粪常规及隐血试验无异常。将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中女14例, 男16例, 平均年龄(65.2±12.0)岁;对照组中女18例, 男12例, 平均年龄(64.8±12.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护理。①患者入院后, 首先予以热情接待, 做好药物宣教, 告知养成定时排便的重要性。保持大便通畅, 勿用力解大便, 必要时给予药物通便;②指导患者进清淡饮食,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膳食纤维食物, 避免油腻辛辣之物;③进食软烂饮食, 并少食多餐, 饮水1500~2000 ml/d。
1. 2. 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生大黄脐疗。对患者进行观察评估, 从疾病、体质、大便情况等方面进行询问, 并根据评估情况合理进行生大黄脐疗法。具体方法: 生大黄5 g、麻油3 g, 调成糊状, 裹在单层纱布内, 清洁皮肤后敷于神阙穴(位居脐窝中央, 亦称脐中、气合、气舍), 每日更换, 72 h 为1个疗程。注意事项:敷贴前应向其患者及家属询问相关药物过敏史, 做好宣教, 说明治疗目的、方法等, 征得其同意后使用。操作时注意保护隐私、保暖, 防止患者受凉。
1. 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从入院第1天起连续7 d内, 每天记录两组患者的便秘情况, 包括大便干结、需要用缓泻剂、有残留感及排便费时。便秘是指大便次数有明显减少情况, 每周排便次数<3次且排便困难、粪便干硬。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大便的性状及次数均恢复正常视为显效;治疗后大便性状及次数二者之中一项恢复正常视为有效;治疗后大便的性状及次数都未恢复正常, 但较前有所改善视为好转;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好转)/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观察组显效11例, 有效6例, 好转8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83.3%, 对照组显效5例, 有效6例, 好转5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为5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干预后, 观察组排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3. 1 COPD稳定期患者便秘原因 ①营养不良, COPD患者因能力消耗和分解代谢增加而饮食摄入不足导致体力下降, 排便无力;②患者食欲不振, 进食量减少, 使食物中纤维素减少, 对肠道的刺激减弱;③COPD患者常会因排便时或排便后出现喘息和心悸加重等症状, 产生畏惧排便心理, 不愿排便, 使粪便内水分被大肠进一步吸收, 导致粪便干硬;④精神心理因素能增加盆底肌肉的紧张度, 导致排便时肛管直肠矛盾运动, 肠蠕动抑制。
3. 2 生大黄脐疗的作用机理 生大黄为蓼科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绦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 味苦性寒, 祖国医学认为其具有泻下积滞、逐瘀通经、清热凉血解毒等功效。《神农本草经》载: “大黄, 味苦寒, 主下瘀血, 血闭, 寒热, 破症瘕积聚, 留饮, 宿食, 荡涤肠胃, 推陈致新, 通利水谷, 调中化食, 安和五脏”[5]。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认为, 生大黄的主要成分蒽醌苷等物质具有显著的致泻作用, 对胃肠运动有兴奋作用, 能够增强胃排空能力, 促进胃肠蠕动, 改善胃肠道动力障碍, 从而使便秘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祖国医学认为, 脐为生气所系, 内通五脏而关于肾, 具有极为重要的生理意义。与此同时, 脐联系全身经脉, 药物经由脐部皮肤吸收后, 可迅速循经络而贯达全身, 直达病所, 从而起较好的治疗作用。因此,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防治便秘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总之, 生大黄脐疗法对COPD稳定期合并便秘患者的大便情况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临床可积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思贤, 谭新洪. 心肺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7.
[2] 陈茜, 叶敏. 老年卧床住院患者便秘的影响因素. 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9):805-807.
[3] 吴普. 神农本草经.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6:93.
[4] 戴洁. 大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 天津药学, 2011(4): 67-70.
[5] 林美珍. 消化系统疾病敷脐疗法应用研究进展. 新中医, 2015(4): 274-276.
[收稿日期:2016-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