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湿、热、瘀”论治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

2023-06-17蒋元韬陈艳林刘宴君朱玉芳方俊存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概述

蒋元韬 陈艳林 刘宴君 朱玉芳 方俊存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进行性、侵袭性、累及自身免疫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造成多关节畸形及活动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经济负担加重。RA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既往分析其病因病机,大多集中在外感风、寒、濕邪气,阻滞经络关节。现根据查阅文献及现代医家的临证经验,认为湿热痹阻、瘀血阻络是RA病情反复发作、症状加重的关键病因病机,但目前中医药从“湿、热、瘀”三邪对RA的辨证论治较少。以湿热痹阻、瘀血阻络(湿热瘀阻)这一复合病机为要点论治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符合该病反复发作、时作时止的临床特点。根据此病机,谨遵中医整体辨治原则,提出以清利湿热、活血化瘀通络为治疗大法,全程重视顾护脾胃,并结合中医传统特色外治疗法,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拓展本病中医临床诊疗思路。

关键词:湿热瘀阻;类风湿关节炎;痹病;概述

中图分类号:R593.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23)05-0094-05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侵袭性,累及自身免疫系统的进行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小关节和大关节的对称性多关节炎[1],其主要病理变化是滑膜炎、血管翳的形成[2];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关节骨质疏松性骨折[3],造成多关节畸形及活动能力受损,最终导致机体多个脏器和系统的损害[4],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肺部间质性病变,失眠、抑郁状态等[2,5]。RA病程较长,病情缠绵,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中医学将类风湿关节炎归类为痹证之“尪痹”[6]范畴。最早在《素问·痹论篇》中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痹证者,多因外感风寒湿邪郁滞关节所致。但是,由于社会地域环境、气候等变化,RA发病的病理因素日益复杂,现代中医学对RA病因病机的认识不再局限于“风、寒、湿”邪范畴。中医药从湿热瘀阻复合病机论治活动期RA较少,湿、热、瘀三邪阻滞是RA病情反复发作、加重、迁延不愈的关键因素。湿、热、瘀可以是病理产物,也可作为致病因素。故治疗时紧扣“湿、热、瘀”致病特点,以中医整体辨证、标本虚实为基本原则,以期指导临床实践,创新诊疗思路,优化本病中医诊疗方案。

1湿、热、瘀为活动期RA的致病因素

迄今为止,RA的发病机制尚无准确定论,总结现阶段RA病理机制研究进展,发现其与环境、遗传因素,免疫系统、细胞学因子,自身免疫抗体等相关[7]。并且临床研究也已证实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皆参与RA发病[8]。中医学认为湿、热、瘀是活动期RA的重要致病因素,在RA发病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1.1湿热邪气—RA病情发作的关键因素《神农本草经》曰:“痹,湿病也”。湿气为阴邪,其性重浊,易损伤机体阳气,湿邪盛者,黏滞凝固,气机受阻,邪气滞于四肢经络为痹。《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热痹”。阳盛阴虚体质的患者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阴虚体质或久病不愈造成体内阴液耗损至阴虚阳亢,阳气偏盛则易灼伤津液,发为热痹证。长期居住阴冷、潮湿之地,外感风寒邪气,邪气久居机体,则化湿热。《类证治裁》中提到:“风寒湿郁闭阴分,久则化热攻痛。”RA患者因风寒、湿热邪气入侵,阴气亏损,阳气旺盛,病久邪气入络化热,热郁湿滞,痹阻关节发为痹病[9]。

路志正教授[10]认为RA发病与风、寒、湿、热、痰等邪气密切相关;周翠英[11]认为风寒湿热毒邪外感是此病发生的关键病因,气血津液失调,壅阻经络致病。王新昌[12]认为,痹病活动期的病因病机重点以湿、热为主,其最主要特征表现为四肢关节出现明显的肿痛、灼热症状。王为兰[13]提出气血化生不足,寒邪兼夹风邪侵袭机体,元阳之气受损,湿浊内生,久滞化热成痹病;王建等[14]从伏邪理论进行研究,提出湿、热等邪气伏匿体内、久留不去,阻滞经络,侵袭筋骨可成为RA疾病发作的关键因素。王建等[15]通过对1602例RA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调研,发现湿热痹阻证型在所有证型中为最常出现的,同样是比例最高的。罗昊[16]对孟如教授长期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探究中总结出62例患者在263次就诊中,湿热证出现80次。

RA患者素体亏虚,正气衰弱,外感湿、热邪气亢盛,湿热之邪相互交结,黏腻不爽,阻滞机体筋络,气血津液运行失畅,气机阻滞,四肢多关节肿胀、热痛发作,活动明显受限。湿、热作为RA患者发病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它的出现说明本病处于活动进展期,也是诊疗的重要时机,因而应及早发现、诊断,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能改善患者病情,有效缓解症状[17]。

1.2血瘀——RA病情加重的关键因素痹病必夹瘀。RA患者因经络阻塞,邪气凝滞,气血津液的输布失常,血停日久,化生血瘀,出现肢体关节疼痛明显、痛处拒按、局部皮下硬节,肌肤晦暗无泽,口渴等典型特征。俞根初在《重订通俗伤寒论》中提到:“痹者,初病侵袭经气,继必留连血络,终则残害脑筋”。俞氏认为痹病日久不愈,瘀血痹阻于血络。随着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病因病机理论的不断认识,越来越多的医家认为“血瘀”在整个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因素。有研究表明从“血瘀”来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显著[18-19]。

朱良春教授[20]认为RA患者因阳气亏虚,肌表失于顾护,邪气乘虚侵入,盘踞经络,经脉壅阻,血瘀阻滞于肌肉关节,久之则发为顽痹。路志正教授[10]认为痹证多兼夹血瘀,在治疗该病时,运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方法。娄多峰教授[21]提出,“血瘀”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因素和病理结果。姜泉教授[22]认为痹病日久不愈,反复感邪,脏腑功能减弱,气机不利,水液运化失调,化生水湿,血行不畅生瘀,久则水湿、血瘀合而为病。全国名中医孟如教授认为活动期RA患者因血瘀日久,郁而化热,以致瘀热互结[23]。张少红等[24]认为“血瘀”持续存在于整个RA的病程当中。郭会卿[25]认为机体后天失养,外感邪气,致血瘀内生,气血经络因血瘀阻滞而运行失调,发为痹病。马玉宝[26]提出RA的病机由于正虚邪实导致气血津液停留不前,血瘀、痰浊互结,引动体内邪气,使RA久而不愈。旷惠桃教授[27]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提出“正虚、邪侵、血瘀、痰阻”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重要原因。

痹证日久,久病入络,缠绵不愈,必有败血留阻于筋经脉络,血瘀存在于RA发病各个阶段。“血瘀”既是RA发病的重要病理产物,也是RA患者病情缠绵,加重难愈的关键因素。

综上,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病邪交错,复杂多变,正气亏损,病邪留恋,湿热胶固缠绵,内蕴肢体关节,余邪日久不尽,损伤血脉,气机阻遏,血行失畅,血凝瘀滞,阻塞脉络。在病程中,湿热、血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本病病情发作、加重,症状反复、时轻时重的关键因素。

2湿热瘀阻是RA活动期的核心病机

《医学正传》中提到:“肢节肿痛,痛属火,肿属湿,此湿热为病,兼之外受风寒而发动于经络之中,湿热流注肢节之间而无已也”,认为肢体关节红肿热痛属于湿热阻滞经络的主要临床表现。外感邪气久滞机体而化热,疾病后期可兼夹血瘀,临床上活动期RA患者多见湿热与血瘀共存,湿热痹者多兼夹瘀热。《临证指南医案》一书中提到:“初病湿热在经,瘀血久则入络。”认为湿热流注关节经脉,气血痹郁,久则血凝为瘀,湿热、血瘀兼夹为痹。

现代医家姜泉[4]从“湿、热、瘀”三者系统探讨活动期RA发病机理,提出RA活动期核心病机是湿热瘀阻,且贯穿RA发病全程。认为湿热瘀阻常因湿热之邪侵入机体,阻滞筋脉,气壅血阻化瘀所致。该证多见于RA活动期[28-29];刘蔚翔等[30]总结提出“湿、热、瘀”为活动期RA重要致病因素;并且全面阐述了RA“湿、热、瘀”的相关理论,认为湿、热、瘀互为因果关系,相互兼夹成痹病。罗昊[16]通过分析孟如教授诊治RA经验总结出湿热夹瘀阻络证患者多见于RA活动期;梁清华[31]认为活动期RA的主要病理因素为“湿、热、瘀、毒”,强调“湿热、毒瘀”是RA活动期主要病机。李晓晨[32]提出活动期RA患者主要以湿热痹阻、瘀血阻络证为主。王伟杰等[33]通过横断面研究京杭两个地区類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分析得出所有证型中比例最高的是湿热瘀阻证。

临床观察所见,湿热瘀阻患者以四肢多关节肿痛,痛处固定不移,触之发热或自觉热感、晨僵,局部皮下组织硬结,五心烦热、口渴,不欲饮水,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或黄腻,脉细涩或弦滑为主要临床表现。

综上,通过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详细阐述,根据患者典型症状,结合中医经典古籍理论,总结现代临床实践经验观点,强调湿热、血瘀是RA活动期症状发作的关键因素和重要的致病机制,是病情发作进展、加重的主要推动因素。湿热瘀阻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核心病机。

3基于活动期RA湿热瘀阻的治法治则

3.1辨病审因,随证施治现代中医医家根据湿热瘀阻病机特点,并结合古代名家思想和中医古籍对活动期RA系统论治,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治法与方药。中医经典理论中记载治疗湿热痹阻、瘀血阻络复合病机的方剂较少,大多根据湿、热、瘀单一病机致病特点,在治疗上以祛邪通络为基本原则,主要运用清热除湿或逐瘀通络类方剂,其经典汤剂主要包括:出自《医学启源》清利湿热,祛风通络止痛之“当归拈痛汤”;《温病条辨》除湿宣痹,化热通络之“宣痹汤”;《医方便读》清热舒筋祛湿之“四妙丸”;《医林改错》活血化瘀,行气通痹之“身痛逐瘀汤”;《类证治裁》活血化瘀,利湿除痹之“桃红饮”等。现代医家辨证论治时,始终将“湿热瘀阻”作为核心病机,结合湿、热、瘀相互转化、兼夹的致病特点,以“清利湿热,活血化瘀通络”为治疗大法来指导临床用药,研究证明能有效缓解病情,使临床疗效明显提高。

3.2实践研究姜泉教授在研究中认为运用清热活血祛湿法治疗活动期RA能显著降低疾病活动度。其在湿热瘀阻病机理论基础上,拟定清热活血方,经过临床研究证实该方能明显降低机体炎性反应,对后期该病引起的关节畸形和关节骨质破坏的预防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34-37]。名中医孟如结合50余年临床经验,认为RA活动期以湿热夹瘀证者居多,在此基础上,提出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法,方选出自《成方便读》之四妙丸及《医学衷中参西录》之活络效灵丹。两方合用,临证加减,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23]。房定亚[38]治疗活动期RA时,选择验方四妙勇安汤加减,取该方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之功,疗效良好。李德平等[39]分析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处方运用特点,用药频次中发现祛湿、清热、活血药排在前列,从而得出治疗RA湿热瘀阻证应以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法为主。王文炎等[40]基于湿热瘀毒理论及前期临床实践观察,总结得出藤龙四土汤治疗活动期RA,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反应,其部分中药成分具有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管印[41]合用清热除湿,解毒化瘀功效的金银花复方治疗湿热瘀阻证RA患者,发现该方在改善疾病状态、降低炎性指标水平等方面效果明显。

3.3重视顾护“脾胃”脾胃称之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输布水谷精微物质功能正常,则四肢关节得以滋养而运动正常。RA湿热瘀阻最易伤脾,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无以濡养四肢筋脉,不荣则痛,脾胃气血虚弱,无以运化,内生湿热,久病入络,精气亏虚,血少运行无力致瘀血痹阻,故而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甚至畸形。患者在治疗上需长期运用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治疗方法,或使用其他抗风湿药、生物制剂等。久而久之,药物副作用缓慢出现伤及脾胃,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因此,现代医家治疗RA湿热瘀阻证患者时,遵循治未病思想,尤其重视顾护脾胃之气,从而达到显著疗效。

路志正[10]常运用调理脾胃五法治疗RA患者,并结合实践辨证经验总结出健脾利湿、调护脾胃之法;并运用对药以达健运脾胃之功,用于指导临床治疗[42]。彭江云认为RA患者病急时应先扶助调理脾胃,加强气血生化之源,强调健脾益胃法应当贯穿整个活动期RA诊疗过程中[43]。马武开[44]注重顾护后天之本,治疗RA时以健脾除湿法为准则,既能增强患者抵御病邪的能力,又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高明利[45]强调脾胃功能失调为RA发病的重要病机,谨守路老经验,以补脾和胃之法为主,获益良多。郜亚茹等[46]归纳总结后天之本脾胃之气的强弱与RA病因病机、疾病转归及预后有密切关联,治疗过程中配伍调理脾胃的药物,能及时让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张冬钰等[47]总结何东仪教授论治RA时,发现其尤为重视未病先防,临床用药时更应重视顾护脾胃,方可让脾胃之气充足。

3.4外治疗法创奇效姜泉等[4]自拟清热活血中药外洗方剂,并通过电频脉冲治疗,患者四肢关节疼痛缓解;同时,主张运用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洗等外治法结合内治法[48]治疗活动期RA,可有效缓解本病症状;袁庆亮等[49]运用通痹宁熏蒸联合西医疗法治疗湿热瘀阻证RA患者28 d,经系统观察后,发现该疗法能有效改善疾病症状及炎性因子指标。焦娟等[50]采用中药内治外敷法治疗62例湿热瘀阻证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通痹宁外用熏蒸联合西医治疗。4周后发现治疗组症状缓解率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少,总有效率达75.8%。秦理等[51]将96例活动期RA湿热瘀阻证患者分成2组,其中常规组予口服艾拉莫德治疗;熏蒸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配合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后中药熏蒸联用艾拉莫德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临床指标,有效率达到95.83%。

为有效控制RA病程不断发展,在系统用药的基础上,结合特色中医传统外治疗法,其副作用较低,优势明显。在实际运用中,除上述提到的治法外,尚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配合针灸推拿,小针刀,穴位贴敷及注射,中药泡洗、蜡疗等方法,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又能减轻患者痛苦,维持病情稳定。

4讨论

综上所述,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总以机体正气虚弱,卫气不固,湿热之邪内侵,气机壅滞,久郁化瘀,湿热瘀三邪合而为患,是本病病情错综复杂,迁延难愈的重要致病因素。从湿热瘀阻这一复合病机进行论治,符合该病反复发作、时作时止的临床特点。湿热瘀阻是RA活动期的核心病机,故治疗上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通络为大法。同时,重视顾护脾胃,辅以中医特色外治法,三者相辅相成,既可增强临床诊治疗效,又能减少活动期RA病情发作和加重。本病病机繁杂多变,从风寒湿邪致病因素辨治已不能比较全面的概括RA病机要点。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活动期RA以湿热瘀阻核心病机为主的临床研究,建立一套完整、实用性强的辨治理论体系,以期指导临床医师做出正确的诊治决策,提供丰富、科学客观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Cush JJ.Rheumatoid arthritis: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Medical Clinics,2021,105(2):355-365.

[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18,57(4):242-251.[J].

[3]Wysham K D,Baker J F,Shoback D M.Osteoporosis and fracture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Current Opinion in Rheumatology,2021,33(3):270-276.

[4]刘蔚翔,姜泉.姜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5):2198-2200.

[5]洪小凤,胡周静.系统全面化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状态与疼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1):119-122.

[6]李雪萍,刘伟伟,郑川,等.从“络病-风药”新识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2):391-393.

[7]苏雨荷,王刚,文振华,等.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21,36(5):857-862.

[8]栗占国,张奉春,曾晓峰.风湿北京免疫病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81-91.

[9]于文宁,刘新艳,杨露梅,等.清热利湿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疗效及对IL-1、TNF-α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2):137+140.

[10]罗成贵,姜泉,唐晓颇.路志正教授运用对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6):1013-1016.

[11]陈迪.周翠英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D].山东: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

[12]周洁,王新昌.王新昌治疗风湿热痹型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浅谈[J].黑龙江中医药,2015,44(5):43.

[13]邵培培,王北.王为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证经验[J].北京中医药,2017,36(3):242-244.

[14]王建,巩勋,姜泉.从伏邪理论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9):719-723.

[15]王建,巩勋,唐晓颇,等.160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多中心横断面调查[J].中医杂志,2018,59(11):963-967.

[16]罗昊.基于数据分析的孟如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学术经验研究[D].云南:云南中医学院,2018.

[17]中华中医药学会.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4-9.

[18]吴菲雅,苏晓.苏晓教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疗经验[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8,7(6):49-51.

[19]白玉,熊燕,李媛,等.基于肾虚血瘀理论探讨艾灸对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兔抗炎镇痛的作用机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1):85-88+260.

[20]朱步先,朱建華,朱婉华.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J].中医药通报,2016,15(5):1-4.

[21]曹玉举.娄多峰“虚、邪、瘀”理论论治类风湿关节炎[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2):569-571.

[22]李光耀,姜泉.从痰瘀痹阻论治类风湿关节炎[J].中医杂志,2018,59(12):1063-1065+1068.

[23]吉勤,詹青.孟如中医之路[M].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2013:21-22.

[24]张少红,陈进春.痰瘀致痹理论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10):1387-1390.

[25]周晓宁,李明,毛秋亚,等.郭会卿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采撷[J].風湿病与关节炎,2017,6(5):42-44.

[26]马艳,周丽萍,杨锦亮,等.马玉宝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总结[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0):71-73.

[27]吴伊莹,王莘智,颜学桔,等.旷惠桃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J].世界中医药,2017,12(6):1388-1390.

[28]刘蔚翔,姜泉.见骨损而非独责之于肾[J].中医杂志,2019,60(14):1198-1201.

[29]周新尧,吕爱平,姜泉,等.清热活血类方药对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影响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7):891-895.

[30]刘蔚翔,姜泉.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瘀”病机理论探析[J].中医杂志,2020,61(24):2148-2153.

[31]杨波,梁清华.梁清华从湿热毒瘀论治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J].中医药导报,2020,26(3):109-111.

[32]李晓晨,张杰.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病机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6,9(11):1412-1413.

[33]王伟杰,唐晓颇,王新昌,等.京杭两地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8):904-910.

[34]姜泉,周新尧.从湿热瘀论治类风湿关节炎[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4):279-280+287.

[35]姜泉,冯兴华,王承德,等.清热活血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1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2,53(6):488-491.

[36]姜泉,曹炜,唐晓颇,等.清热活血方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7):588-592.

[37]李光耀,唐晓颇,姜泉,等.清热活血方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5年期放射学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4):516-520.

[38]王鑫,周彩云,马芳,等.房定亚运用专方治疗风湿病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3):1-3.

[39]李德平,翟华强,曹炜,等.广安门医院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处方规律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2):341-344.

[40]王文炎,王进军,黄裳,等.基于“双毒学说”探讨藤龙四土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J].中医学报,2022,37(1):104-108.

[41]管印.金银花复方治疗活动期RA湿热瘀阻证临床观察及单体GALU对FLS影响的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21.

[42]员晶,唐晓颇,姜泉.路志正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举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7):851-852.

[43]汪学良,秦天楠,刘念,等.彭江云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顾护脾胃的经验荟萃[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6(10):44-45+61.

[44]李东晓,马武开,宁乔怡,等.马武开教授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3):29-31.

[45]王丽敏,于静,岳月,等.高明利教授从脾胃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2):9-12.

[46]郜亚茹,曹炜,王清林,等.从脾胃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与防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1):88-91.

[47]张冬钰,汪荣盛,钱奕,等.何东仪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五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8,52(5):20-23.

[48]姜泉,焦娟.清热活血法外治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6(3):21-22.

[49]袁庆亮,周芳,郑莉.通痹宁熏蒸联合西医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8,40(7):1000-1004+1017.

[50]焦娟,殷海波,姜泉.中医内治外敷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评价[J].辽宁中医杂志,2008(3):328-332.

[51]秦理,杨孝兵,刘丽敏,等.中药熏蒸辅助艾拉莫德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1,53(11):88-92.

(收稿日期:2022-08-15)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炎概述
藏药内服外浴配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0例临床观察
藏药五味甘露汤联合小叶毛球莸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类风湿关节炎蒙医药治疗现状与展望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探索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石材行业发展概述
简析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界定与产生的概述
TSW2500型500KW短波发射机双功率模块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