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模式在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微

2023-06-16余淑贤

成才之路 2023年16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新课改高中语文

余淑贤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情境教学模式能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改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文章对情境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进行概括,并对情境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价值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情境教学模式在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新课改;核心素养;教学模式;情境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6-0049-04

高中语文课堂是学生提升自我修养和考试成绩的练兵场,学生是课堂里的“主人”,而语文教师则是他们学习中的引路人。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新途径,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获得核心素养的提高。情境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应积极探究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方式,从而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基于情境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意义及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探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运用情境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一、情境教學模式概述

1.情境教学模式的概念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提升的教学方法。运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通过故事、生活、图片、音乐、问题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依据语文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营造生动、丰富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知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掌握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情境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第一,形象性。形象性是指把抽象的理论具象化,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看教育影像等方式体验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获得更多的信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语文教师创设的情境要非常具体,且是学生喜欢的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从而更好地消化吸收知识,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展。

第二,情感性。情境教学模式具有传递情感的特点。语文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保持高度专注,也能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在不同的作品中所传达的不同情感,感受作者在当时社会环境中的境遇,从而缩短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以便更为直观地理解作者传递的思想感情。

第三,生活性。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创设的特定教学情境与生活相连,能使情境具有生活性,促进学生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能够迅速地掌握语文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3.在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模式的意义

第一,优化课程教学。情境教学模式能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还可以让学生从整体的阅读角度分析文章内容,从欣赏和运用的角度理解文章内容,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第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传统的语文教学侧重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第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极运用情境教学模式,能促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强化教学能力,主动加强与其他优秀教师的互动与交流,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有效运用经验与策略,进行自我学习与相互学习,从而提高在情境教学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案设计不科学、不合理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采取了较为传统的方案,没能充分地与时代发展需要相适应,没能充分地设计使用优质的情境教学资源,只重纯理论知识的讲授,没有深入地分析教材中蕴藏的情感价值,也没有将课外知识延伸到课堂上,导致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脱节。例如,文言文艰深晦涩,学生易在学习中感到无趣,如果教师仅注重对字词意思的梳理,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没有合理利用情境教学模式营造相应的氛围,就会使一些学生难以理解文言文的内涵,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2.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不匹配

一些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模式时,由于对课程内容理解不够透彻,仅能领会其表层意思,因此创设的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不匹配,达不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兰亭集序》时,如果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仅仅是体现兰亭盛会觥筹交错的热闹场面,就无法体现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也很难给学生以启迪和思考。

3.忽略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高中语文既是一门基础课程,又是一门让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学科,对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部分语文教师在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时,只是单纯地解决教学重难点,而忽略了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审美能力的培养,没有利用情境启发、引导学生,使得学生走马观花,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运用情境教学模式的策略

1.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有效开展情境教学

在实施情境教学时,关键是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构建场景框架,使其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功能。首先,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前,教师必须对所教内容有全面、完整的认识,然后才能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小说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呈现课文中的情境,并营造特殊的阅读情境,让学生的思想融入到小说中。在教学《窦娥冤》时,教师应先梳理《窦娥冤》的主旨和背景,并将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了解《窦娥冤》全剧剧情及节选部分在全剧中的重要地位上,还要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利用情境教学展示窦娥是怎么被人打的,怎么被杀的,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又体现了什么。这样,能使学生逐渐地融入到故事中,从角色的角度思考,从而加深对故事的主题的认识。其次,在利用情境教学传授语文知识时,除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也要注重对教学内容深层含义的挖掘,使学生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例如,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教师首先要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内容有一个详尽的理解,在掌握了其“顾全大局”“知错能改”的思想教育内涵之后,再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构建相应的情境教学模型。只有教师注重对课文的深刻理解,确保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有效地开展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意。

2.创设多媒体情境,培养审美能力

在高中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中,审美能力是最容易被传统教学忽略的一个方面。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语文所包含的文字内容丰富、描写方式多样,因而具有丰富的审美元素。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掘美、感受美、尝试创造美的能力,既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能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使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时,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图像、视频等手段进行情境的渲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再别康桥》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选择晴天、阴天、雨天等多种气候条件下的康桥画面,并配以诵读视频营造离别的氛围,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在视、听的双重刺激下,学生陷入到悲伤的气氛中。此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对作品进行深度挖掘,引导学生诵读,让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感受到“云彩”“金柳”“柔波”“青荇”等的象征意义。运用多媒体营造生动情境,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认识,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3.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音乐就像一支画笔,能为语文教学增添一道亮丽的色彩,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因此,作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合理地加入背景音乐,营造出能丰富学生体验的优美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主动探究文本,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能从中感受到作品的深刻含义。此外,教师还应通过创设音乐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文本中语言描绘的意境的美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例如,在《鸿门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在网络上下载乐曲《十面埋伏》,并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听,以便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鸿门宴”刺激紧张的氛围,使学生产生深入探究《鸿门宴》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十面埋伏相关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明白项羽为何会将刘邦安排在鸿门宴会上,以及项羽最后为何会被刘邦围攻。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内容的基调、意境以及情境的发展要对应、协调。

4.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和主动探索能力,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协作和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學中,教师可以利用一连串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别里科夫的心理状态进行现实性的反思,并联系现实探讨他为什么具有这种性格特征,如“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中学习到什么”“别里科夫这样的人在我们生活中真的存在吗”“别里科夫为什么叫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的爱情为什么没有结果”“别里科夫的死体现了什么”“作者通过别里科夫展现了什么”……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循序渐进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5.创设生活情境,带领学生感受生活

知识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作者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集中起来,创作了一篇篇独具特色的文章。只有在教学中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体会,才能使学生真正地了解语文,从而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是简单地解释,很难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理解语文知识,而利用生活情境,把生活中的知识融入到课堂中,能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认识、去感受、去体验。例如,《陈情表》的感情浓郁深厚、凄恻婉转、真切自然,被誉为中国古代以至诚感人的抒情散文的典范,作者李密恰切地表现了自己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忆家长对他们的关爱细节,并向他们提问:“假如自己是李密,会如何抉择?”这样,学生通过回忆和思考,能产生情感共鸣,将生命体验和学习内容相融合。生活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将情感融入到文本中,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的同时,获得更加直观、生动的感受,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

6.创设合作情境,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在提升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一个共同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合作和探索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可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从而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别里科夫身上,忽视平淡无奇、却很有特点的人物华连卡,而这个人物对别里科夫的性格也有很大影响。在一般人看来,别里科夫是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的人,因此很难被人喜欢,但华连卡明确地向别里科夫表达了自己的感情,这是一个很明显的矛盾冲突。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华连卡为何会爱上别里科夫”进行小组讨论,从而透过主人公平凡的日常生活揭示社会现实,对文本有更深刻的认识。

7.創设演绎情境,激发学生共鸣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数量和复杂性都有了很大提高,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利用演绎情境,让学生自由组队,根据课文内容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让学生融入到文本中,从角色的视角解读文本,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在教学之前,教师要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剖析,如果是一篇冗长的作品,可以选取情绪冲突最强烈、最能反映作者思想情感的那一段作为切入点,从而形成一个演绎情境。例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还要让学生知道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惨遭遇是因为刘母、刘兄的固执以及焦仲卿的懦弱,因此可以选择从上堂拜阿母到刘兰芝回家一段,请学生自行组队,根据故事的背景,分析、揣摩刘兰芝、焦仲卿、刘母、刘兄等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他们的心态、表情、动作,再登台表演。在演绎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对这一情节的分析,对情境进行补充,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条,使情境教学效果得以改善。通过演绎情境,能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情绪,增强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四、结语

总之,情境教学是以学生为本、以丰富形式为手段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本表达的感情与内涵的认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要想进一步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推动新课改进程,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应用情境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运用情境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郝晓军.探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情境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2022(24).

[2]郭静静.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J].学园,2022(19).

[3]葛爱莲.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模式[J].学苑教育,2022(17).

[4]张瑜萍.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运用探讨———以统编版必修上册诗词教学为例[J].高考,2022(16).

[5]陈永嘉.高中语文现代小说情境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22.

[6]朱帆.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教学使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2.

[7]詹德宣.论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古诗文情境教学———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为例[J].中学语文,2021(09).

[8]陈瑛.情境导学,提升效率———论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2022(01).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ode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Yu Shuxian

(Nanan No.1 Middle School, Fujian Province, Nanan 3623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reform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has increasingly attracted peoples attention.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odel can incorporate teaching content into specific and vivid contexts, enabling students to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gain rich emotional experienc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is, it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ode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order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educators.

Key words: se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situational teaching; new curriculum reform; core competence; teaching mode; situationalthinking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新课改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