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运用探析
2023-06-16孟祥芸
摘 要: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可以特别考虑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及不同特点,拓展及强化保护功能,因而数字媒体技术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宣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数字媒体技术的引进与应用,还能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精准分类,为各项工作的标准化开展提供便捷条件,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历史文化遗产;文化传承
注:本文系2022年度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软科学研究)项目“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豫西南会馆建筑艺术数字化创新发展研究”(222400410406)、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数字赋能推动豫西南会馆建筑艺术文化遗产保护研究”(2022BYS033)阶段性成果。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进步,社会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应用数字媒体技术,有利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开发等,可以保证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数字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是对传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手段的创新,会扩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影响范畴,在社会层面产生较大影响力。
一、数字媒体技术概念与应用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应用范畴不断扩大,我国进入“数字”时代。在此基础上,重点考虑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进行多种活动及形式的创新,使受众群体对数字媒体技术有新的认识,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艺术表现形式,有利于培养及提升现代人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等。
数字媒体技术是信息与通信工程的专业术语,其中的概念与分析方法广泛地应用在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与通信工程等信息技术领域。其中,数字媒体按时间属性划分可包括静止媒体与连续媒体,按来源划分可包括自然媒体与合成媒体,按组成结构划分可包括单一媒体与多媒体。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为艺术家的创作带来巨大影响,有助于扩大作品的影响范畴,并在社会层面上产生较大的影响力[1]。此外,数字媒体技术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也具有突出的应用价值。与传统媒体比较,数字媒体传播较典型的特征是双向传播、数字化。新媒体发展背景也使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范畴越来越广,能为现代化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多良好平台,也逐渐形成了多元化艺术形态。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应用数字媒体技术,有助于多方面地探究历史遗迹,在持续创新的过程中改变传统化、单一化的工作模式。这对各单位、工作队伍等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层次地探析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及特点,对于考古研究持续性发展起到较强的促进作用。
数字媒体技术所包含的内容较多,在采集、处理数据之后可以生成声音、视频、图片等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可在网络中实时传输,有助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在文物修复、复原等环节中对数字媒体技术进行应用,可以不受原有传统文物缺陷的客观局限,以各种信息资源为基础,对整个历史文物的形态、结构等进行多方位呈现,满足珍藏品或具有特殊管理要求的文物的保护需求。这可以为观赏者提供多元化视角,突出文化传播功能,也可解决实体文物展示或文化传播难点问题。
二、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研究现状
当前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得到了更多领域的关注,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出台各项政策,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良好成效。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强调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合理性,优化保护理念,采取完善的保护措施,在持续改进、创新的情况下突出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效。
基于新时代发展背景,数字媒体技术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力度持续增大,综合成效逐渐突出。数字媒体技术在历史遗存数字化收集、整理、陈列等方面均具有创新性,扩大了历史文化遗产的影响范畴,有利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2]。
例如“古代壁画临摹与保护研究”项目开展就可以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对古代壁画进行临摹、复制,遵循规范性保护原则,保证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此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实践阶段强调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故宫博物院在与IBM合作过程中就应用了三维成像技术、虚拟在线技术等,完善“虚拟故宫”的制作项目,并在网络上进行大力宣传,扩大影响范围,吸引了更多群体的关注与探析。人们只需在客户端就能多角度地欣赏故宫建筑、文物等,同时,还能根据自身的喜好或需求选择角色扮演的方式“穿越”到古代,亲身体验故宫的生活,进一步增强体验感,从而在特殊的氛围及条件下对历史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此外,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人们进入全新时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相关人员能够多渠道探析历史文化,以认真的工作態度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3]。数字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处理、保护、传播、弘扬提供了便捷条件,也有助于强化基层群众的保护意识与能力,突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有利于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在实践阶段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播、开发、利用等工作标准化开展。
三、数字媒体技术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
(一)强化工作人员的保护意识与能力
数字媒体技术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应用,既能全面分析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点,还能为工作人员提供便利,考验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素养,使之结合自身工作内容与职责,多方面探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要点,从而具有较强的使命感。工作人员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一般具有较深的认识,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还能高效落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管理计划,在动态化监管与执行的过程中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4]。数字媒体技术的正确应用,能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使得相关工作人员时刻注重自身的行为规范,持续提升责任意识与专业能力,从而扩大历史文化遗产的影响范畴,明确传承及弘扬目标。
(二)持续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可以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修复、还原、开发、利用等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5]。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促使工作人员探究各阶段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主动优化工作理念,使之在自身能力及素养提升的同时提高历史文化遗产的维护水平。
(三)规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行为
考虑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特殊性,相关部门除出台相关政策外,还会格外注重政策的落实,强调基础保护条件的持续完善。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素养,强化其责任意识,使之主动学习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有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便捷条件,使得各项工作开展目标明确、条件完善。这有利于规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行为,促进相关问题的高效处理,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职责合理配备人员,也有助于人才综合能力的发挥。
四、数字媒体技术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是对现阶段各项科技手段的综合应用,能够突出应用成效,做好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各项信息数据的记录工作,依据最终的数据提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策略,遵循细致化、精准化原则开展保护工作[6]。同时,数字媒体技术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阶段的应用还能突出因地制宜的保护原则,从历史文化遗产的艺术特征入手,探析不同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点及不同特点,降低具体保护工作的实践难度,持续扩大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范畴。
(一)文化遗产模拟还原
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模拟还原,便于对各阶段遗产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可在各项条件持续完善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还原文物出土时的具体场景及状态。再加上我国大部分历史文化遗产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会受到人为因素、地理因素、自然因素等的影响,从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些影响因素较多,增大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难度,导致关键信息的完整性得不到保证。因此,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模拟还原,有利于突出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状况,便于后续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
(二)历史文物还原及修复
当前,数字媒体技术在我国历史文化还原及修复中的应用,为稀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不少文物已经在地下埋藏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在发掘时已经磨损严重。因此,综合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已经存在缺陷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高效修复,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7]。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发挥较强的辅助作用;通过精准获取需要被还原或修复的遗产的各项数据,可以构建三维模型,精准还原文物。因此,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应用能提高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同时为各相关部门的保护、开发、利用等工作的标准化开展提供便捷条件。
(三)数字博物馆构建
数字博物馆的构建,是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开展历史文化遗产数据的采集、保存等工作,从而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在家“逛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的构建也能为考古人员、研究人员等提供可靠数据,并对较珍贵的资料进行系统化管理,创建智能化数据库,能满足海量数据存储需求。同时,为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开发、管理、利用等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了解数字媒体技术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既能强化工作人员的保护意识与能力,又可以持续增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并规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行为。同时,数字媒体技术还能应用于历史文化遗产模拟、还原、修复以及数字博物馆构建等,提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成效与技术水平,改变传统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模式及方法,还能保证各项技术手段高效融合,提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
五、数字媒体技术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数字媒体技术发展前景良好,现阶段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高效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引起更多领域的关注。尤其是各地区博物馆,会在内部管理阶段主动创新,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目标。关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从三方面重点分析。
第一,加大对复合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人才的培育力度,结合工作内容合理配置人力,既能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又可确保人员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要点、数字媒体技术优势等内容全面掌握。保护人员在实践作业阶段对数字媒体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取得良好成效。此外,可以落实激励机制、晋升机制等,吸引更多人才自主参与,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队伍的组建及结构优化提供可靠条件,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最有力的支撑。
第二,建立丰富的保护库。各区域历史文化遗产类别较多,不同历史文化遗产的特点不同,保护策略也就不同。因此,还需借助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建立个性化、智能化数字资源库。这不仅有利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还能深度融合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民族文化特色,丰富历史文化資源,在新时代背景下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第三,构建与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交流平台。以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将历史文化遗产相关内容呈现在交流平台上,便于更多人理解与交流历史知识,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播体系更丰富、立体,使多方主体合力,全方位支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邓丽坤.北海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媒技术应用路径探索[J].互联网周刊,2022(14):46-48.
[2]郑亚鹏.基于数字赋能的山东运河原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22(4):44-48.
[3]周娟娟.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8-12.
[4]刘春辉.数字媒体艺术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应用与发展[J].文化产业,2022(4):13-15.
[5]杜若飞.基于数字技术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以敦煌莫高窟为例[J].科技与创新,2022(1):114-117.
[6]张佳欣,杨帆.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意开发[J].美与时代(上),2021(2):29-30.
[7]周世明.数字媒体艺术表现形式在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应用[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8):85-86.
作者简介:
孟祥芸,硕士,南阳理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艺术、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