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体系下高职院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实践路径

2023-06-16尚慧萍蒋成浩王丽虹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校企育人

尚慧萍 蒋成浩 王丽虹

[摘           要]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把责任落实融入“三全育人”思政工作体系是助力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常态化的现实需要和必要抓手。针对高职院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现状,提出健全责任落实工作机制、抓好全员这个核心要素、拓宽全程全方位责任落实载体、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担责任是落实高职院校意识形态责任的实践路径。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3-0009-04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当今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后疫情时代社会思潮更是暗流涌动,意识形态的斗争激烈而复杂,如何在新形势下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是一个重要课题。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结合自身教育类型特征,思考和探索进一步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有效途径,确保培养的工匠人才立社会主义之德、成社会主义之才。

一、“三全育人”体系构建为高职院校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提供了条件

(一)意识形态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

意识形态是指在阶级社会中,适合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而形成的,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地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两个概念显示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融通。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为一定的阶级及其政治活动服务,致力于意识形态的教化,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途径。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意识形态的功能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以及它的属性和价值实现。

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是一种有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通过引导思想观念、凝聚政治认同、推动文化传承等,建构具有思想吸引力和政治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党的历史实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各个时期发挥着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当今中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凝聚力,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和重要价值彰显,也是引领社会思潮、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所在。

(二)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是高职院校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的有效抓手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進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一体化建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要求,总体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使思想政治工作贯通教育教学各环节、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员育人”对应育人主体,强调高校全体教职工协调联动,凝聚育人主体合力;“全程育人”是对育人时间维度的限定,要求高校以育人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则要求高校通过协调利用各类空间、环境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认知和价值观念教化。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构架必然要凸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特征。高职院校的“全员育人”不仅包括党政干部、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常规思政工作队伍,还包括专业课教师、管理服务人员和企业兼课教师、带教师傅、企业管理者等,全员共同投入精力,形成教育合力;高职院校的“全过程育人”包括从入学教育、课程教学、实验实训、顶岗实习到进入企业就业,要确保思想价值引领覆盖到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高职院校的“全方位育人”则既包含教室、校园、公寓等现实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教育,也涵盖互联网虚拟空间,还要求覆盖合作企业相关的现实和虚拟环境。

“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建设作为高校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和话语权的关键手段,为高校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提供了条件。“三全育人”的特征也应该在高职院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中得到体现。

二、高职院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现状

(一)意识形态工作整体良好

1.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度建设持续推进

在中央办公厅印发《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等制度后,各高职院校纷纷制定相关实施办法和细则,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在理论学习、课堂教材、学生社团、校园宣传、讲座论坛、期刊出版、涉外项目和活动等方面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基本能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工作。

2.干部教师的政治意识不断增强

高职院校比较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尤其近几年通过“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宣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干部教师对党的辉煌历史、伟大成就和创新理论等有了进一步认知,对党和国家的情感认同和思想认同越来越强烈,政治意识和理论水平也明显提升。多数干部教师对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有所认识,能执行学校的相关制度要求,履行相关责任。

3.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不断提升

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重视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丰富第二课堂育人活动,不断壮大网络新媒体的舆论宣传,发挥易班等网络思政平台功能,明确了管理服务岗位育人职责,“十育人”理念逐步得到认可。思政工作在学校发挥了较好的思想凝聚、价值引领和实践指导作用。

4.教师育德意识和能力不断强化

近年来,党中央、教育部出台了系列制度,对思政课、课程思政建设、思政课教师以及辅导员等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学校对于师德师风建设也非常重视,建立了相关制度,开展了师德标兵、“四有好老师”“十育人”典型等先进宣传,较好地促进了教师育德意识的强化。

5.弘扬工匠文化已成为普遍共识

高职院校普遍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共建产业学院、高水平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不断拓展合作深度、广度。学校也明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有意识地引入优秀企业文化,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价值取向,形成了技能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意识形态工作尚存问题

1.意识形态工作运行机制需要优化

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功能发挥不够;责任制实施细则主要照搬上级文件,结合学校实际和职业教学特点不够;责任清单主要明确守住底线红线的要求,对主动建设的责任缺乏顶层设计和部署,且清单按照重点工作领域确定责任部门,往往一项责任由几个部门共同负责,考核评价和追责方面难以落实;舆情监测、风险预警机制相对滞后;一些制度执行上不够严格,存在流于形式、敷衍了事的现象,没有自觉树立意识形态安全防护意识。

2.全员育人意识和担责能力不平衡

部分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不强,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国内国际形势的大局全局缺乏了解研判,不善于敏感捕捉和平表象下潜在的思想文化渗透,不能主动与错误思想传播作斗争;部分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专业能力不足,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中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思想认识上的困惑;部分专业课教师没有领会课程思政基本遵循和方法,教学存在“两张皮”现象,甚至引导偏差。不少教师片面地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领导干部和相关职能部门关注的事情,一些服务人员对意识形态工作毫无概念。

3.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建设管理需要强化

存在思政课堂以抽象理论说教为主,德育实践形式单一;课程思政定位目标不明确,没有做到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课程;社团指导老师配备不足、指导缺乏;宿舍环境文化营造薄弱;网络思政的互动性、引领性不足;新媒体平台信息更新不及时、引导正面发声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尚未建立等问题,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影响力受到制约。

4.企业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比较淡薄

多数企业没有真正从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参与校企合作。合作协议条款多数仅对专业建设、技能培养等进行约定,对思想塑造、价值引领问题少有涉及。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实训、顶岗实习等课时比重不断加大,辅导员或专业教师难以深入企业对学生给予针对性关心,企业带教人员对学生的关注点主要在适岗能力上,企业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关心的责任意识明显缺乏。

三、“三全育人”体系下高职院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实践路径

(一)健全“三全育人”意识形态工作机制

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引下,高职院校要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更高的位置,把“守土有责”作为工作指导,强化主动建设责任,牢牢掌握工作主导权。

1.建立有效运行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

建立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政工作统筹协同推进机制,把听取思政工作汇报和意识形态工作汇报、分析研判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态势和问题风险,做好相应工作预案结合起来;结合“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完善责任制实施细则,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实要求;优化意识形态考核评价机制,将平时督查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激励和追责相结合;实现教师思政教育全覆盖,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学校日常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中,严格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调动全员担责履责的政治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强化督查机制,在校内巡察中加大意识形态工作巡察力度,通过常抓常督、落实落地,形成人人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人人都是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者的局面。

2.细化各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

结合“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坚持重在建设、立破并举,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抓意识形态的工作格局。细化各部门、各级党组织主动建设和底线防守的责任清单,比如教务处的责任不能局限于用纪律约束课堂,还要主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渗透到不同学科知识中;后勤保卫处的责任不仅是守好校门、保护校园安全,还要在工作中展示以师生为中心的管理服务理念和敬业爱岗、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等等。同时,高职院校还需不断健全系列意识形态工作制度,用制度来支撑和保障意识形态责任落到实处。各二级党组织也要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纳入岗位工作目标和职责之中,明确全员责任。

(二)提升全员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意识和能力

1.明确不同类别工作队伍的责任要求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关键在人、在队伍。一要选拔培养一支政治意识强,政治立场稳、政治站位高的干部队伍。这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重要决定因素。只有干部队伍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强,才能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切实领会党的执政理念和各项方针,才能坚定不移地将学校意识形态安全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来抓,不断适应意识形态领域不断变化的履职要求。二要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主力军的素养提升。包括培育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基础扎实的宣传工作队伍,不断强化师生理论武装,壮大主流舆论宣传,營造良好主流意识形态氛围;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切实发挥课堂主阵地铸魂育人的功能;配齐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敬业精神好的辅导员队伍,强化专业素养提升培训,使他们能成为坚守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里手。三要强化职能教辅岗位教职工育人意识和能力,强化“学校每一位员工都是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的理念,让每一位教职工都成为学生成长的导师,每一个岗位都成为育人的阵地,真正实现全员育人。

2.推进理论学习和风险处置演练经常化

持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是提升全员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意识和能力的必要途径。学校要强化师生普遍参与的理论学习体系,自上而下层层补齐理论短板。只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学校“大思政”工作体系,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和广大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掌握运用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发挥主动引领作用,才能鉴别各类风险,显著提高意识形态工作成效。尤其要加强职能教辅人员以及第三方服务人员的教育管理,使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同时,要组织提升风险鉴别、舆情应对处置能力的分角色培训演练,经常性开展实际风险问题的复盘分析,在处置实际问题中强化责任意识和担责能力。

(三)拓宽全程、全方位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载体

1.创新第一、第二课堂协同思政教育方式

包括要实化“课堂思政”。着力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围绕高职学生遇到或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展开理论阐释和案例分析,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发挥课堂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功能,增强意识形态教育主渠道的浸润效果;要深化“日常思政”。把校内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完善知行合一的第二课堂体系,通过理想信念、思想道德、职业能力、志愿服务等系列日常实践加固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厚度。要优化“文化思政”。依托各种文化载体,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融合起来,大力弘扬新时代劳模工匠文化,推动劳模工匠、技术能手等进学校,行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制度化、日常化,形成培养时代新人、培育大国工匠的共识,以文化熏陶增强意识形态教育效果。

2.强化第三课堂网络思政阵地建设

学校要坚守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必须充分挖掘发挥网络的育人功能,通过新媒体宣传平台、易班网互动社区、微课等网络教学资源库等载体,积极探索“互联网 + ”思政教育新空间,不断壮大网上主流舆论,持续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占领网络阵地。掌握信息舆论主动权的同时,还应运用信息技术实施舆情监控,了解社会动态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及时解决回应学生在网上提出的问题和疑惑,妥当应对化解负面舆情,消除意识形态风险。强化网络思政,提升领导干部和思政工作队伍懂网、用网能力是前提,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是关键。一方面要在严格媒体宣传审核把关的同时,建立学生媒体队伍,发挥学生参与话语表述的积极性,增强网络阵地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黏着力。另一方面建立由党政干部、师生骨干组成的校园“网军”,对学生的网络言论和意见表达进行正确引导,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成效和质量。

(四)构建校企双方共担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格局

1.推动校企意识形态工作共同体建设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德技并修”的人才,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校推动学校和行业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开展合作时,首先,必须明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共同思想基础和价值遵循;其次,把优秀行业企业文化吸纳到校园文化中,开展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感、文化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再次,强化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和实践劳动中的职业道德素养,大力培育和践行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另外还可以探索校企党建联盟,共同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实施引领教育等。学校在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作时,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推进合作企业共同担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共同体构建。

2.明确相关部门的主导管理责任

在学校各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中,要明确其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各环节各领域中相应的主导管理责任,比如宣传部要积极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教师工作部要把企业教师纳入教师思政工作对象;教务处要将劳模工匠精神、职业素养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履行建立实训实习期间思想政治表现的考核制度,加强企业兼课教师课堂管理与校企合作教材审核等责任;二级学院要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开展合作,明确校企双方培养“德技并修”人才的共同思想基础,落实对企业兼课教师、实习带教人员的育人职责要求,加强对实训实习环节的督查,加大对实训实习环节思想品德表现的评价比重,加强校企党建、联建、共建,发挥党组织在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融入、聘请优秀企业专家技师授课带教、校企共建思政工作队伍中的思想引领作用等等。只有把企业参与育人工作的相关人员、资源和环境纳入学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管理的范畴,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四、结语

高校人才培养是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过程,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全面落實意识形态责任直接关系着高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优势,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责任机制,是高职院校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必须思考和探索的路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2-27).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

html.

[2]刘英杰,王炜.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刍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2):69-75.

[3]钱美玲,丁三青.论思想政治教育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三重逻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5):140-144.

[4]杨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模式:内涵、逻辑与关键节点[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1(3):105-112.

[5]吴成达,李平权.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1-5.

[6]田杰昌.从实践角度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与强化[J].山东教育(高教),2022(3):51-53.

◎编辑 尹 军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校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校企合作五反思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