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语“吴化片”成片问题再探讨

2023-06-15陈虹羽甘于恩

现代语文 2023年3期
关键词:粤语比较研究词汇

陈虹羽 甘于恩

摘  要:吴川话作为粤语系统的次方言,在地缘、人口、历史等因素作用下,表现出形式复杂且通用度低的特征。吴川话能否独立成为吴化片,一直以来备受学界关注。从词汇使用角度出发,对梅菉、吴阳、浅水三地方言的常用词与赤坎、廉江、化州等周边粤语的常用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吴川三地的常用词使用处于对内存在不少差异、对外排他性不足的现状,暂时还无充分依据支撑粤西吴川地区的粤语能够单独成片。

关键词:吴川方言;粤语;吴化片;词汇;比较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吴川市位于湛江的东北部,鉴江中下游地区,东接茂名,北接化州,西接坡头,南濒南海,人口在十万左右。该市是粤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地之一,在语言、风俗和观念等方面,都与粤西其他县市有着不同的风格[1]。一般认为,吴川话是一种由俚僚古越语、古汉语和早期粤语融合而成的混合型语言。由于地理环境比较特殊,吴川方言也呈现出独特的存在形态[2]。同时,市内的不同区域也使用着不尽相同的方言。例如,吴阳镇、黄坡镇、振文镇大部分区域讲的是吴阳土白话,而振文镇少部分地区讲的是梅菉白话;塘缀镇、长岐镇、浅水镇主要讲长岐口音、塘缀口音的白话;兰石镇居民多数讲吴川东话(属于闽方言);覃巴镇部分居民讲吉兆海话(属于壮侗语支的语言之一,是濒危方言)[3]、[4](P47)。其中,同属于粤方言的吴阳白话、梅菉白话和浅水白话的语音差异较大。吴阳话是吴川人公认的吴川方言标准音,也叫“老白话”;而梅菉话与广府话比较接近,旧时被吴川乡下人称之为“系话”,现在被公认为“新白话”,它的声韵调既有吴阳话的特征,也与湛江霞赤两地白话相似;至于浅水话,由于浅水镇与化州市杨梅镇毗邻,所以使用的是化州的下江话[5]、[6]、[7](P107)。因此,使用这三种方言的本地居民虽然处于同一个县级市,却因语言表达的差异性较大,而难以使用自己所熟悉的方言互相交流。

关于粤语“吴化片”是否应该独立成片,目前尚无明确定论。熊正辉尝试按照语言特征给粤语分片,根据中古全浊音声母如今是否送气的标准,把粤语分成五片:广府、四邑、高阳、勾漏和吴化,并提到了吴川、化州和湛江共属吴化片和高阳片[8]。但作者没有说明这三个地方究竟是同时存在两种方言,还是一种方言同时具有两个方言片区的特征。余霭芹将粤语划分为两区:四邑两阳区和三角洲区,认为它们差异最大的地方是在于声调,特别是上声的调值。同时,作者还将四邑两阳片划分为四邑片和两阳片,三角洲区片划分为北三角洲片、南三角洲片和广府片,其中,北三角洲片和南三角洲片分别又各自分出三邑肇庆和内陆、钦廉和中山两个小片[9]。詹伯慧在《广东粤语分区刍议》中,把粤语调整为五片:广府片、四邑片、高阳片、香山片和莞宝片[10]。伍巍根据古全浊声母清化后今读塞音或塞擦音送气、不送气的情况,将勾漏、吴化两片与广府、四邑、高阳、邕浔、钦廉五片分开,并归纳吴化片语音的突出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不论平仄,今多读送气清音,因此,将吴川吴阳话和化州话归为吴化片,把赤坎和廉江话归为高阳片[11]。邵慧君则从吴阳话和下江话的语音条件入手进行分析,主张取消吴化片单独成片的资格。作者认为,两个地方的语音条件相同,可能是有历史上的联系,也有可能是偶然走了同一条语音演变的路径。不过,词汇的一致性可以排除后面一种可能,如果三地有一批常用词相同,那么就能说明它们在历史上以至于到现在,应当划为同一个片区,反之,就不能划为同一片区[12]。

总之,关于吴川地区粤语(吴川话)能否归属到吴化片,学界仍存在一定争议,尽管认为应该归属吴化片的占据多数。有鉴于此,本文采用数据统计和横向对比的方法,以语音差异较大的梅菉街道、吴阳镇和浅水镇的词汇为例,在三者之间进行内部对比的同时,也将它们与周边粤方言词汇进行横向对比分析,进一步探究将吴川话归属到吴化片的可能性。词汇材料来源于广东省教育厅的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粤西吴川方言的词汇研究”所采录的语料。本研究中的发音人资料,具体如表1所示:

二、吴川与周边地区方言常用词对比分析

李如龙指出:“长期以来,方言研究着重于语音,语音的结构系统也比较明朗,方言间不同的语音特点的互相影响也比较少,因而对于‘各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特征,学者们从未有过怀疑。”[13](P121)不过,汉语方言只是以语音特征来进行分区,是具有一定偏颇性的。我们认为,词汇特征尤其是常用词也可以作为方言分区的重要标准。李如龙认为:“常用词数量不一定很大,但是使用频度很高,占据着每一个时期词汇系统的主体地位。”[14](P171)因此,我们以方言中的常用词为切入点,对梅菉、吴阳、浅水与周边粤语片区的方言词汇进行比较研究。

梅菉、吴阳、浅水三点所采录的词条各有2217个,从中筛选出163个口语常用词,并将它们和赤坎、廉江、化州粤语地区的常用词进行定量统计和横向比较。其中,赤坎、廉江和化州词条的文字、注音均来自于中国语言资源采錄展示平台。需要指出的是,采录材料中的文字、注音均已经过课题组成员的整理和核实。我们将常用词划分为四大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和量词,下面,就对这四类中的常用词展开对比分析。

(一)常用名词

这里的名词又可以细分为六个小类:禽畜类、昆虫类、农耕/农作物类、身体部位类、亲属称谓类和日常类。

1.禽畜类名词

我们对6个粤方言地区中的部分禽畜类名词进行了定量统计,具体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公牛”“母牛”“公鸡”“母鸡”的构词都是修饰性语素后置,这与普通话正好相反。如母鸡叫“鸡乸”,公牛叫“牛公”等。同时,家畜家禽类名词在吴川三地以及周边粤语地区都各有特点。在浅水和化州粤语中,一般使用“牯”来修饰雄性的牲畜,如公牛叫“牛牯”,公猪叫“猪牯”等。梅菉、浅水、赤坎、廉江、化州都使用“乸”来修饰雌性动物,如“狗乸”“鸡乸”“猪乸”等,吴阳话则使用变调的“娘”来修饰,如“牛娘”“猪娘”,化州偶尔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如“牛娘”。

2.昆虫类名词

我们对6个粤方言地区中的部分昆虫类名词进行了定量统计,具体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昆虫类名词在六地的方言各有不同。如“苍蝇”,吴阳、浅水、廉江、化州都称作“蚊蝇”,梅菉则称为“乌蝇”,赤坎两种称法都有。虱子和跳蚤的叫法更是多样,其中,“虱子”在梅菉称为“狗虱”,吴阳称为“狗躲=”,浅水和赤坎称为“虱乸”,廉江称为“木虱”,化州称为“虱娘”。“跳蚤”在梅菉称为“蚊唛”,吴阳称为“狗躲=”,浅水和廉江称为“狗虱”,赤坎和化州称为“木虱”。“蝉”在梅菉、吴阳、浅水、赤坎、廉江都称为“朕谢”,化州则称为“蠄车=”。“蜻蜓”在吴川三地都称之为“塘娓”,其余都称之为“喃=娓”。

3.农耕/农作物类名词

我们对6个粤方言地区中的部分农耕/农作物类名词进行了定量统计,具体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农耕/农作物类名词在吴川三地和周边粤语片区各具特色。“田埂”在这六个地方有两种说法,其中,梅菉、赤坎、廉江都保留着粤语特征词的说法“田基”;吴阳、浅水、化州则借用了闽语特征词“塍岸”中的“塍”字并加以改造,称作“田塍”。再如“水田”,梅菉、浅水、赤坎、化州均保留了“水田”的称谓,吴阳和廉江分别称作“棚田”和“禾田”。至于其他农作物,称谓也不尽相同,如“茄子”,梅菉、浅水都称作“茄瓜”,其余四地则称作“矮瓜”。“玉米”在吴川三地和赤坎地区叫作“珍珠粟”,在化州叫作“山枝粟”,廉江则称之为“包粟”,这主要是借用了廉江周边客家方言的说法。

4.身体部位类名词

我们对6个粤方言地区中的部分身体部位类名词进行了定量统计,具体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身体部位类名词中的某些词语在不同地方差异较大。“额头”,吴阳、浅水、赤坎都有“额堂”的说法,在化州叫作“额角”,其余则称作“额头”或“头额”。“下巴”,在吴阳和浅水叫“下颔”,在梅菉和化州叫“下叠=”,在赤坎叫“下扒”,在廉江叫“下颌”。“胳膊”,在梅菉、吴阳、赤坎和化州都称作“手臂”,在浅水称作“手骨”,在廉江称作“手棍”。“脊背”,在浅水和化州有“背脊弓”的叫法。“大拇指”,在梅菉、浅水、化州有“手公头”的叫法,在吴阳和廉江分别叫作“手母头”和“手乸头”。

5.亲属称谓类名词

我们对6个粤方言地区中的部分亲属称谓类名词进行了定量统计,具体如表6所示:

从表6可以看出,在亲属称谓词上,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廉江称祖父为“公爹”,梅菉称祖母为“阿乸”,廉江对母亲、外祖父、外祖母的称呼分别是“阿姐”“姐公”“姐婆”。此外,客家方言中的特征词都是把“弟弟”“妹妹”称为“老弟”“老妹”,不仅廉江粤语借用了客家方言的说法,吴阳、浅水、化州中的部分称谓词,也借用了客家方言的称谓,它们均把“妹妹”称之为“老妹”。其中,化州粤语还在借用客家方言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将“妹夫”称作“老妹丈”。粤语把“最小的叔叔”称为“孻叔”,同时,廉江粤语亦有称为“满叔”的现象,这也是借用了客家方言。除了梅菉之外,在其余五个地方,“姑妈”“姨妈”“姑父”“姨丈”都有“奶”或“爹”的称法。“连襟”和“女婿”在廉江的称谓也与其余五地大相径庭,分别叫作“牛栏”和“郎仔”。

6.日常类名词

我们对6个粤方言地区中的部分日常类名词进行了定量统计,具体如表8所示:

从表8可以看出,日常类名词亦颇具地方特色。如“月亮”有“月爹”“月亮爹”“月亮姑”等拟人称谓,“闪电”则有“火蛇”“火蛇跃”等拟物称谓。“彩虹”一词,在廉江和化州有“天绛”的叫法,“绛”字沿用了古称,“天绛”的称呼也可能是借用了客家话的“天弓”。“水坑”一词,吴阳、浅水和赤坎都称为“水涡”,廉江较为特别,称作“水氹”;“天气”一词,吴阳和浅水均称为“天势”,廉江和化州则称作“天时”。“历书”一词,廉江和化州均称为“通书”,其余四地则称作“日历”“日历派”或“日历纸”。

(二)常用动词

这里的动词主要包括动作动词和心理动词两个

小类。

1.动作类动词

我们对6个粤方言地区中的部分动作类动词进行了定量统计,具体如表8所示:

从表8可以看出,动作类动词在六地也各有不同。如“睁”在廉江用“擘”,其余五地则用“瞠”;“眨”在梅菉称作“?”,其余五地一般都称为“霎”;“捅”在梅菉称作“捅”,在其余五地则称为“豛”。“拿”在梅菉、浅水、化州均称作“撚”,在其他地方一般都称为“攞”;“摁”在梅菉、浅水、赤坎三地均称作“揿”,在吴阳、廉江、化州则称为“压”。“扔”在浅水有“笪=”的用法,在赤坎则称作“抌”,在其他地方均称为“丢”。

2.心理类动词

我们对6个粤方言地区中的部分心理類动词进行了定量统计,具体如表9所示:

从表9可以看出,心理类动词也有强烈的地方属性。如“发愁”,吴川三地都称作“烦”、“心烦”或“烦恼”,赤坎、廉江、化州则称为“忧”。“嫉妒”,除了在化州称作“妒忌”之外,其余五地则称为“眼红”或“眼热”。“高兴”和“难过”这两个特征词也各不相同,如在化州,高兴可以称作“得意”,难过可以称作“抵力”。

(三)常用形容词

我们对6个粤方言地区中的部分常用形容词进行了定量统计,具体如表10所示:

从表10可以看出,“钝”,在梅菉、吴阳、浅水三地都称作“劣”,与其余三地的称谓大相径庭。“来晚了”中的“晚”,在赤坎称作“晏”,在化州称作“晚”,其余四地都称为“迟”。“美”,在吴阳和廉江均称为“威=”,其他四地则称作“靓”。“大方”,在赤坎称为“阔佬”,颇具当地特色。

(四)常用量词

我们对6个粤方言地区中的部分常用量词进行了定量统计,具体如表11所示:

从表11可以看出,在量词常用词方面较具特色的有:化州把“一座桥”叫作“一蔸桥”;梅菉、廉江和化州都有“一蔸树”的用法,同时,廉江也会把“一棵树”叫作“一条树”;吴阳的量词更为特别,如“一棵树”叫作“一孔=树”,“打一顿”叫作“打一扎=”。

三、吴川与周边粤语片区方言比较分析

由于梅菉街道、吴阳镇和浅水镇地理位置相邻,因此,这里计算方言常用词亲疏程度的方法,采用的是郑锦全的“有、无”算法[15],以求呈现吴川市内部不同行政划区的方言常用词是否一致。比如,“菜”在梅菉叫“餸”,在吴阳和浅水叫“物餸”,按照郑氏的算法,“餸”和“物餸”这两个词汇是不相同的。

(一)梅菉、吴阳和浅水三地内部常用词比较

本研究所选取的常用词共有163个,其中,名词128个,动词22个,形容词5个,量词8个。共计978(163*6)个词项。我们对吴川三地各小类名词进行了对比统计,具体数据如表12所示:

从表12可以看出,从共用的角度来看,梅菉、吴阳和浅水使用相同的常用词并不多,甚至日常类名词出现了0个相同常用词的情况。这意味着在词汇使用上,吴川地区内部存在较大差异。

我们对吴川三地各类动词、形容词和量词相同的数量进行了对比统计,具体数据如表13所示:

从表13可以看出,除了常用形容词相同的词条较多之外,其余相同的词条大多不过总数的一半。尤其是心理动词,各地相同词条均没有超过50%。这说明吴川地区存在语言使用复杂问题。

我们还对梅菉、吴阳和浅水三地的常用词进行了两两比较,并计算出它们之间常用词相同的数量,具体数据如表14所示:

从表14可以看出,梅菉、吴阳和浅水两两相比,常用词当中的形容词相同的最多,其比例高达80%—100%;名词、动词和量词相同的相对较少,比例在36.36%—62.5%之间。从总数来看,梅菉和吴阳相同的比例是46.01%,梅菉和浅水是53.37%,吴阳和浅水是54.60%。这三地一起比较的话,常用词相同最多的是形容词,高达80%;最低的是量词,比例是25%,总数相同的比例为35.58%。

(二)吴川三地粤语与周边地区粤语比较分析

我们将吴川梅菉、吴阳和浅水三地的163个常用词与赤坎、廉江、化州的常用词进行了对比统计,得出其使用相同的常用词词项数据,具体如表15所示:

从表15可以看出,在163个常用词中,梅菉和赤坎、廉江、化州使用相同的词项分别是77、54和58项,分别占总数的47.24%、33.13%和35.58%;吴阳和赤坎、廉江、化州使用相同的词项分别是66、57和61项,分别占总数的40.49%、34.97%和37.42%;浅水和赤坎、廉江、化州使用相同的词项分别是75、59和70项,分别占总数的46.01%、36.20%和42.94%。由此可知,在163个常用词中,吴川梅菉、吴阳、浅水三地和赤坎使用相同的词项最多,其次是化州,廉江最少。这也意味着吴川地区在语言使用上与周边地区具有一定的重合率,排他性不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地缘、人口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吴川地区语言使用复杂、词汇差异性较大等现象,即使是处于同一个县级市内,不同区域的方言也不尽一致。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对内而言,梅菉、吴阳和浅水三地所共同使用的常用词并不显著,它们所使用的相同常用词仅占总数的35.58%。也就是说,三地词语的通用度不高,内部歧义较多,如“瓶子”在三地分别称为“罂”“筒儿”“盅”,“裁缝”分别称为“裁缝佬”“车米佬”和“车衣佬”。对外而言,与赤坎、廉江、化州等周边粤语片区相比,三地词语的排他性不足,如梅菉和吴阳使用相同常用词的比例是46.01%,和赤坎使用相同常用词的比例是47.24%。因此,这就很难说明赤坎是属于“高阳片”,吴阳则是属于“吴化片”。换言之,目前還没有足够依据能够证明粤西吴川地区“吴化片”能够单独成片。

参考文献:

[1]陈李茂.粤西吴川市的语言资源[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2).

[2]张振兴.广东省吴川方言记略[J].方言,1992,(3).

[3]何科根.吴化片粤语的语音特点[J].语文研究,1997,(3).

[4]詹伯慧,张日昇.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M].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

[5]李健.吴化粤语的历史形成[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4).

[6]詹伯慧,张振兴.汉语方言学大词典[Z].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7.

[7]詹伯慧.广东粤方言概要[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4.

[8]熊正辉.广东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7,(3).

[9]余霭芹.粤语方言分区问题初探[J].方言,1991,(3).

[10]詹伯慧.广东粤语分区刍议[J].学术研究,1988,(3).

[11]伍巍.粤语[J].方言,2007,(2).

[12]邵慧君.粤语“吴化片”商榷[J].方言,2016,(1).

[13]李如龙.论汉语方言特征词[A].中国语言学会《中国语言学报》编委会.中国语言学报(第十期)[C].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1.

[14]李如龙.论常用词的比较研究[A].《中文学术前沿》编辑委员会.中文学术前沿(第六辑)[C].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15]郑锦全.汉语方言沟通度的计算[J].中国语文,1994,(1).

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 Alleged Wuhua Cluster Becoming the Sub-dialect of the Cantonese System

——Taking Common Words in the Wuchuan Area of Western Guangdong as an Example

Chen Hongyu1,Gan Yu-en2

(1.Chinese Department, Zhanjiang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Zhanjiang 524084;

2.College of Liberal Arts,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Abstract:As a sub-dialect of the Cantonese system, Wuchuan dialect is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form and low generality due to factors such as geography, population and history. Whether Wuchuan dialect can become an independent alleged Wuhua cluster has been concerned by the academic circles. Based on th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ocabulary usage, this paper conduct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ommon words of Meilu, Wuyang and Qianshui dialects and the neighboring Cantonese (Chikan, Lianjiang and Huazhou). 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analysis of statistical data that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common words in the internal in three places of Wuchuan and the lack of exclusivity outside Wuchuan. Therefore, there is no sufficient evidence for the independence of this subgroup.

Key words:Wuchuan dialect;Cantonese system;the alleged Wuhua cluster;vocabulary;comparative study

基金項目: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粤西吴川方言的词汇研究”(2018GWQNCX15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粤、闽、客诸方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研究”(13AYY001)

作者简介:1.陈虹羽,女,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文学硕士;

2.甘于恩,男,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粤语比较研究词汇
粤语学堂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粤语对话庄文强 如何平衡双雄故事
优雅古风与经典流行的全新演绎 童丽《粤语十大金曲Ⅱ》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