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2023-06-15傅娆
傅娆
摘 要: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的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同时我国还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这对单位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而言,当前正面临着体制改革的最新形势,事业单位的职能正在发生改变,相应的大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事业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内部控制进行全方位监管,才能有效的为单位发展带来坚实保障。财务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关键,在当前情况下,做好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来说显然更为重要,既有利于提升单位财务信息质量、保证财务资金安全,也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转型。但是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较多问题,事业单位应当加以重视。本文首先阐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事业单位的重要意义,接着讨论了当前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提出了优化策略。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对策
近年来,在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时代下,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統广泛应用于各个管理机构的运营之中,我国政府对此颇为关注,为此也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各行业都在进入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等形式办公,而事业单位承担着我国的社会服务职能,事业单位信息化是一项重大的系统性工程,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阶段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质量、保证财务资金安全。但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中存在较多隐患,单位内部管理者应当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健全财务信息化风险防控系统,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事业单位更加长远健康发展。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概述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财务管理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以此实现财务工作的重新构建及完善,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产物。新的发展形势下,事业单位要想得到更好地发展,财务数据信息化、管理规范化成为单位发展的重点,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对于资产的统一管理提供了专业的支撑。事业单位在建设现代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必须和单位现有的计算机系统相结合,从而保证财务管理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作。财务部门主要根据构建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的特点,把电脑数据与互联网联系起来组成信息化平台,为单位构建更高效、更便捷的管理模式,建立稳定的发展环境,通过现代化的办公模式,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办公效率以及社会效益。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第一,管理过程可视化。事业单位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也逐步开始在单位内导入现代化财务管理理念。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实现单位各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增强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也能够利用内部信息系统及时检索最新的财务管理有关资讯,不仅方便各业务部门工作之间的有效衔接,还可以有效传递信息,从而增加信息准确性。
第二,信息的共享性。事业单位财务数据处理信息化系统可以将单位的所有数据进行集中处理,通过数字化管理可以更加有效开展财务管理和资源共享,从而加强单位内部的交互与沟通,将数据信息进行更加高效的资源共享,突破了信息系统间原有的工作区域和时间局限,从而降低单位内部信息共享和沟通的时间成本,减少了信息沟通的环节,提升管理水平。
第三,决策的科学性。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充实了事业单位的财务手段,有效缓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压力,最大程度地降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将财务管理信息化贯彻到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使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更加系统,做到财务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效结合,保证领导层决策更加精准、高效,促进单位长远发展。
(三)信息化建设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事业单位在传统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由于各部门业务系统之间衔接性不强,导致各业务部门财务信息的传输存在滞后性,难以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在新时期,事业单位不断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单位内部各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提高财务信息的科学性以及准确性。同时事业单位管理者在进行财务决策过程中需要真实准确的数据进行支撑,才能保证管理者在风险计量或者成本分析、预算决策过程中的合理性,财务信息化管理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财务风险问题,提高了财务管理者决策的合理性。
信息化技术可以为单位财务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实现办公信息数据的有效共享,财务管理注重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而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对数据进行更加精确的分析,同时能够将数据上传至单位的信息数据库,实现单位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极大提高单位的资源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率,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在单位内形成共享数据系统平台,简化操作程序,从而降低单位运行成本。
二、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管理目标不明确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建设仍存在各种问题,例如对信息系统相关的标准定位要求不高,目标不明确,功能设置不全面,易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一方面单位管理者由于对先进信息技术的认识不足,信息化手段比较落后。在财务信息系统设施建设过程中,由于单位发展规模以及资金投入的制约,单位财务部门不能及时根据系统的反馈进行财务数据的全面分析,部分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仅仅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单位内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其他功能认识不足,导致财务信息系统的实际功能并不能被充分发挥,对事业单位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也产生了一些限制。所以,事业单位要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积极主动地改变陈旧的管理思想,明确工作目标,将财务信息化管理和单位的未来发展紧密结合,要给予信息化建设足够的重视程度,不能简单地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简单的更新单位信息系统。
(二)财务信息化的体系和制度不健全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信息化沟通机制建设不健全,信息交换不及时,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存在屏障,并且,单位内相关工作人员受传统财务管理观念影响较深,对财务信息化的定位不准确、理解不深入,虽然内部建立了财务信息化系统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旧采用“上传下达”形式的信息传递模式,这种方式增加了信息沟通的时间,不利于管理人员了解信息传递的走向,降低了信息沟通的效率。其次,财务信息化系统沟通机制不健全。在实际系统应用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系统没有和传统手工财务数据有效进行对接,相关的财务数据资料没有完全录入信息系统之中,影响财务信息的质量。同时随着单位的不断发展,内部的业务也不断增多,但是单位没有及时进行系统更新,各个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通畅,系统联结性较差,出现“信息孤岛”状况。由于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传统财务的工作模式具有较大差异,先前陈旧的管理方法已经不符合当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同时,也因为我国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面起步相对较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都尚且欠缺,与之相关的信息化建设制度并未成熟,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管理体系也并未得到建立和健全,这就导致不同的事业单位会采取不同的信息化建设制度,存在许多不同的规定,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着巨大漏洞。
(三)缺乏符合单位实际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财务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财务人员不仅具备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还应当对信息化技术有所了解,同时还应当根据单位实际业务情况的变化及时改进信息系统。目前,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人才配备不够合理,复合型财务管理人员极度缺乏。现有财务管理人员多数都是由传统的财务人员转型而来,他们因为有着长期的传统财务工作经验,会存在着固定财务思维,无法积极应对财务管理转型工作,而且对于其他领域的知识接纳和涉猎较少,看问题角度太过单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第二,事业单位在人才选拔以及培训方面不够严格。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需要具备财务、管理、经济以及信息化等综合性的知识,但是单位内部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在人才选拔、招聘方面不完善,难以建立单位内部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不利于事業单位长远发展。同时单位内部的培训机制不完善,大部分财务人员对自身工作职能还停留在核算的基础上,缺乏财务管理人才,现有财务人员专业知识以及信息化理论等较为欠缺,信息化水平较低。
(四)缺乏技术监控手段
完善的信息化监管体系能有效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健发展,减少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漏洞。但是现阶段许多事业单位内部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监管体系并不完善,监管的流程管理不健全,难以发现财务管理中的风险。一方面是对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过程中风险的监管。财务资金管理是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有效的财务监管能促进事业单位稳健发展。但部分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流程与信息化系统不相匹配,使得资金流动过程中对相关数据的处理不当,会引发风险问题。另一方面,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导致员工有时会出现工作失误。虽然单位内部建立了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但是管理者没有根据信息化要求对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同时对员工的岗位要求以及职责权限不明确,违背了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制度原则,容易出现单位内部员工一人多岗、推诿责任等现象。
三、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措施及对策
(一)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规划》提出了三大任务11项具体工程,到2025年,推进政务信息化工作迈入以数据赋能、协同治理、智慧决策、优质服务为主要特征的“融慧治理”新阶段。因此,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管理体系,根据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逐步建立与之相契合的财务管理制度,并按照有关规定不断加以优化和完善,提高财务制度的科学化和准确性,将各类财务信息有效进行整合,为单位领导者的科学决策提供准确、有质量的财务信息,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更为合理,以此来保证单位的资金安全与资金的合理利用。
事业单位还要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健全财务管理体系,保证单位间各部门的职责不相容,对现有的岗位责任制进行调整和优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单位内各部门和各岗位之间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进行梳理,并重新设定岗位职责,加强监管力度。
(二)明确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需求,建立健全信息化制度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需要进行整体优化,并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用来规范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日常工作,进一步增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首先,事业单位应当结合内部的财务监管需求建立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管理流程,保证财务信息监管覆盖到财务信息系统各个模块,防止出现信息泄露等问题,同时也应当对现有的财务软件进行优化升级,提高系统的风险监督防范。其次,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在财务信息化建设方面需要更新当前的工作理念,通过思想引领行动,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工作过程中,还要定期检查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因此,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对单位的日常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和掌握,不断借助新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并充分分析搜集到的各种数据,为科学构建单位内部的信息交流平台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有效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三)重视单位内部人员教育培训,打造高质量信息化人才队伍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当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专业化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对单位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单位管理者应当加大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使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优势有效发挥,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还要进行现代化信息软件的应用、开发等知识的学习,培养一批综合素质与专业化能力都比较优质的复合型人才,这对于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以及风险管控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对于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来说,应当提升自身学习的自主性,定期参加信息化管理的培训以及讲座,提高对财务知识的掌握程度,积极主动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确保可以熟练地操作财务信息化软件,为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四)加強财务信息化技术防范,提高财务安全性
在财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涉及大量的电子信息数据,这些数据的获取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但同时单位的系统也会受到黑客攻击、病毒入侵或财务人员不当操作等问题,因此健全的信息化监管机制能有效提高财务信息质量。首先,事业单位应当结合内部的财务监管需求,建立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管理流程,保证财务信息监管覆盖到财务信息系统各个模块,防止出现信息泄露等问题,同时也应当对现有的财务软件进行优化升级,提高系统的风险监督防范。其次,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当注重对财务资金的管控监督,可以建立动态的资金管控模式,及时获取资金的流动状况,确保财务信息化工作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运行,有效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最后,对财务人员的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单位管理人员应对工作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建立独立的监管部门,保证单位内部各部门岗位员工的职责划分明确,避免出现一人多岗现象,加大财务风险,同时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是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关键手段,也是单位财务安全的关键保障。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当前发展的大趋势,事业单位如果想健康、平稳的发展,就一定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增强对财务信息化的关注程度,把信息化管理的先进理念与技术积极地引进到财务管理中,要根据单位的实际发展状况,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制定科学、完善的策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推动单位内部信息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黄静.信息化技术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控领域的应用[J].中国产经,2021(18):138-139.
[2]温婷.探讨信息化技术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控领域的应用[J].中国产经,2021(14):168-169.
[3]汤亮.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与有效途径[J].中国乡镇事业单位会计,2021(01):166-167.
[4]王道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J].财经界,2020(29):104-105.
[5]李雁茹.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风险管控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07):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