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申新纱厂西迁对宝鸡工业发展的助推作用

2023-06-15刘锦霞

新西部 2023年3期
关键词:纱厂宝鸡工业

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后,即迎来多舛命运。被时代洪流裹挟的荣氏家族,在经历太多磨难的同时,创造了无数奇迹和“百年品牌”,至今熠熠生辉。特别是申新纱厂西迁,有力助推了宝鸡工业发展,更为当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講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产业体系,奋力谱写宝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了强大力量。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坎坷的发展历程

总体看,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对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但资本匮乏的现实问题,农业生产国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人才短缺、技术领域的空白、先天不足的市场等因素导致工业发展举步维艰。工业投资重点领域在轻工业,绝大部分分布在水陆交通便利的沿海和14个通商口岸,且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这种工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和地区分布的不均衡势必导致岌岌可危的民族工业走向末路,无法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可以说近代民族工业背负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主义三座大山,发展历程是坎坷的。就是在这样的夹缝中,经过一大批爱国实业家的不懈努力和矢志奋斗,近代民族工业依然生存了下来,实现了发展,并经历了“黄金时代”,新中国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得以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百年荣氏起落浮沉

“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这是毛泽东1954年视察上海时对荣氏的表彰。荣氏家族从创业到发展历经了几十年的时间,他们的家族企业发展史也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发展历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标杆性。

甲午战争后的1896-1912年,荣氏家族在上海、无锡与人合资成立广生钱庄、茂新面粉厂、振新纱厂;1912-1932年,茂新面粉厂、福新面粉厂、申新纱厂,迅速发展成“面粉大王”“棉纱大王”;1932-1936年,福新、茂新、申新经历经济危机,连年亏损,资不抵债,家族走向分裂和衰退;1937-1945年,福新、茂新、申新历经抗日战争,开始部分内迁;1945-1949年,荣德生遭遇绑架勒索,停产歇业,力阻迁厂;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荣毅仁毅然决定留在大陆,1956年将自己的商业帝国上交政府;1979年在邓小平的支持下,创办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93-1998年荣毅仁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2000年荣毅仁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一位。荣毅仁先生在1988年的一次谈话中讲过,他的家族在解放前那么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经过五十年艰苦奋斗,几代人艰辛经营,取得了相当了不起的成就,才扩展做了二十多个企业。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1979年担任“中信”公司董事长以来到1988年,共投资、合资做了209个企业,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党员干部和老同志们的共同努力,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归根到底是因为走了一条正确的道理,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在清末实施新政以后到北洋政府时期,由于清政府行将就木,中央集权程度下降,清政府对社会资源的控制能力大不如前,使工商业资产阶级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出现第一个发展高潮。而荣氏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发展壮大,就是顺应了时代的大潮和需求,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荣氏兄弟的企业家才能和实业救国的精神。

申新纱厂概况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荣氏企业的主阵地上海经历了淞沪会战等大型战役后,长江三角洲的大部分工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已经无法继续生产。迁厂是保存仅剩为数不多的民资工业的唯一出路,荣氏企业决定将申新纱厂搬迁至抗战大后方。厂址之所以选在陕西宝鸡,一方面与时局变化有关,另一方面与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广泛影响及国统区“工业合作社”运动有关。当时,“工业合作社”西北办事处设在宝鸡,宝鸡成为“工业合作社”运动的中心。这一时期,西北工合最大的任务就是为前方将士赶制急需的棉衣,生产出百万条军毯,为支援全民抗战、组织难民生产自救、改善民众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

另外,宝鸡是因抗战而兴起的城市,抗战时期武汉的64家外迁企业中迁入陕西的21家,其中有15家企业先后冒着枪林弹雨迁入宝鸡,包含面粉厂、铁工厂、机器厂、毛纺厂等。荣氏家族企业申新第四纺织厂(宝鸡申新纱厂前身),运载机器、设备、物资的十几条船,由于日军的轰炸,不得不改变原计划走长江水路到重庆的内迁路线,改走陇海铁路,目的地直达宝鸡。在战火中抢救下的机器设备弥足珍贵,最后搬迁到宝鸡的设备仅剩2万枚纱锭、400台织布机、纺织漂染全套设备、日产面粉3000袋的制粉设备、一台3000千瓦发电机组。就这些仅存的机器设备成为西北民族工业的火种,为抗日持久战提供了必需物资保障,是推动西北工业发展最大的动力源。当时的工人们在场地困难、资金不足和躲避敌机轰炸的情况下,挖窑洞24孔,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70%的设备安装在窑洞内,建立了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窑洞工厂”,成为地处后方的西北最大的民族工业企业。

目前,窑洞工厂、申新纱厂办公楼、乐农别墅、薄壳车间四处历史遗迹,是抗战时期最伟大的奇迹之一,是国内抗战工业遗产中现存最完整的。据统计,抗战八年期间,申新面粉厂产出的53%面粉供给军需,申新纱厂生产的棉纱、布匹,绝大部分送往前线。

申新纱厂近年来获得荣誉不断。2017年11月,被省文物局公布为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2018年1月,成为全国首批11个工业遗产之一,也是西北唯一一家;2018年10月,在“工业合作社”成立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被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2019年7月,在庆祝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成立八十周年座谈会上,被授予“国际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10月,被国务院列为第八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6月,申新纱厂旧址——窑洞车间、薄壳车间保护维修工程入选2022年陕西优秀文物保护工程名单。

申新纱厂西迁助推宝鸡工业发展

据近代工业史资料统计,西北地区的工厂在抗战前仅占全国工厂数量的0.48%有19家。1934年,民国陕西省银行陇海铁路潼宝段沿线经济的调査中显示,宝鸡是一个以农业和手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城内的商号不足一百家,工业几乎为零,在内迁企业的带动下,申新纱厂迁入宝鸡。1941年至1949年的近十年中,宝鸡从一个农业小县城发展成一个工业城市,工业繁荣程度相当于长三角、珠三角现在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繁荣无比。以申新公司为代表的“秦宝十里铺工业区”的200多家企业,其规模占全国工业总规模的五分之一。战时,除了提高宏文造纸厂、申新铁工厂产能、产出之外,还积极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修配机械、配件,铁工厂还自主制造出纺纱机、面粉机、造纸机等设备。可以说,宝鸡近代轻工业、机械制造业、电力等工业都起源于申新纺织厂。它的内迁是抗战时期中国工业内迁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抗战时期西北乃至中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民族工业的命脉。

申新纱厂内迁宝鸡历经选址建厂、设备组装、炸毁重建等种种磨难,站稳脚跟恢复生产后并未满足眼前的成果,企业发展的方向重新定位为将盈利投资扩充原有企业和继续创建新的企业。申新纱厂内迁宝鸡时,当时难以获得进口设备,企业决定自力更生,从1941年起先后在宝鸡创办了宝鸡铁工厂、宝鸡宏文造纸厂(以废棉为原料)、宝兴煤矿公司,设立了运输大队,以装运各厂的原物料和产品往来于川陕、川黔、渝蓉。自备木船利用嘉陵江等水道运输物资,很快在宝鸡十里铺地区形成以申新纺织厂为核心,以纺织、机械、造纸、面粉加工、电力生产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成为当时内迁企业组织最完善的企业之一。尤其是打破了地方亲族观念的束缚,提出“人才主义”的口号,注意不完全以亲疏关系用人,而是着眼于才能和道德,网罗了一批经营管理和技术工作的“专才”,在当时为陇海铁路沿线涌入的难民提供了工作岗位。申新联合其他工厂在抗战时期共同组织失业工人,响应参与“工业合作社”工作,增加生产供应军需和民用,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到抗战胜利,申新员工从最初的270人扩大到4000多人,家属2万多名。此外,申新还在宝鸡地区建成了能源供应、粮食生产、面粉加工、生活用品等工厂,修建了厂区职工配套设施,比如解决子弟上学的学校、职工就医的医院和休闲娱乐的电影院等,带动并丰富了地方事业的发展,鼓舞了广大民众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念。

申新纱厂对“工业合作社”和抗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推动宝鸡成为了交通枢纽,凡过往西南、西北的人员和物资,这里是必经之地。官办的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在宝鸡成立了办事处。迁入内地的金城、河南农工、中国通商、永利、四明、工矿和开源等商业银行也开设了駐宝办事处,银楼随之增多到十几家,还兼营黄金买卖。大批商人云集在县城,他们开设的行商、行栈买卖着面粉、粮食、纱布和棉花,旅馆、银楼、金店的门面房一家挨着一家。豫剧名角陈素真、常香玉、宋淑云、崔兰田、马双枝先后来到宝鸡,在大光明戏院、新戏院演出,带给宝鸡人除秦腔之外的另一种文化体验,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

申新纱厂在战争纷扰的年代依然逆势上扬,这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密不可分。申新纱厂保障员工福利,首倡实行8小时工作制,到为厂职工免费提供三餐和宿舍,工厂设医务处、学校,还先后办起了商店、浴池、理发、农贸市场、健身运动俱乐部等服务行业。其中,体育锻炼和文艺演出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如今,宝鸡宝钛集团、烽火集团,宝鸡石油机械厂、秦川机床厂、等一些老厂依然在延续着申新纱厂的管理模式和福利制度。

总之,申新纱厂在宝鸡建厂及发展,为宝鸡工业现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长乐塬工业遗址是宝鸡历史的记忆,也是宝鸡当代工业发展的动力,激励着老工业基地继续创造辉煌,加速宝鸡传统工业城市向新兴工业城市迈进的步伐。目前,宝鸡工业拥有以陕汽、法士特、吉利、宝鸡机床、宝钛集团、宝成仪表、好猫、西凤酒、宝二电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工业企业,产业类型齐全、产业链完整,产业结构均衡,为宝鸡经济腾飞奠定了强有力的工业基础。

陕西省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强化宝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和城市副中心地位”的要求,宝鸡市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工业是宝鸡的最大优势、最强竞争力”的定位,为宝鸡工业强市建设指明了方向。宝鸡作为我国西部工业重镇、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和中国钛谷,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五项要求”,充分发掘申新纱厂等优秀工业企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科学管理模式,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先进制造业为龙头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加快建设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区中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参考文献

[1]马克锋:《荣氏家族》,广州出版社,1997。

[2]荣德生:《荣德生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陈重伊:《荣氏家族》,团结出版社,2005。

[4]冯驱:《西迁西迁》,银河出版社,2013。

[5]赵云声主编:《中国大资本家传(荣氏家族卷)》,时代文艺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刘锦霞 任职于宝鸡市中共金台区委党校

猜你喜欢

纱厂宝鸡工业
华商纱厂经营困境及对策——以大生纺织公司为例(1922—1925)
要为“乡人”谋一条生路
五四时期劳动问题的双重面向——以厚生纱厂招工事件为例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工业人
宝鸡对霾源“拔芯断气”
上海纱厂工人代表大会万岁
走进宝鸡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