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西部大学生党史知识学习现状及发展路径探究
2023-06-15许鑫王葭淇潘多丽吐马里斯·塔依尔朱爱敏
许鑫 王葭淇 潘多丽 吐马里斯·塔依尔 朱爱敏
在新时代下,西部大学生作为西部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稳定国家大后方将会发挥显著作用。以乌鲁木齐市为主要区域,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发现以乌鲁木齐市大学生为代表的西部大学生在学习党史知识的过程中存在学习内容重复、获取渠道单一、欠缺本地特色等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以进一步提升西部大学生学习党史知识的有效性,为西部地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参考。
研究意义、方法及数据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1]在新时代下,党史学习成为一项全民活动,全国各地都掀起一股学习党史的积极热潮。党史,即“中共党史”,全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姚宏志经过调研考据,认为在1938年《解放》第42期上张闻天发表的批驳《张国焘敬告国人书》首次提出了“中共党史”的概念。[2]在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等重要历史事件之后形成一整套体系化的党史知识。西部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西部大学生党史知识现状,总结其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而探索相应的发展路径。站在这个历史节点,对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感,唤醒新一代大学生的理想追求具有一定意义与价值。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为主、深度访谈法为辅的方式,以西部地区为研究区域,选取新疆乌鲁木齐市为样本区域,其管辖范围内各高等院校作为调查问卷的发放目标,共计回收问卷873份,剔除填写时间少于120秒的样本,最终获取有效问卷812份。通过向乌鲁木齐各大高校投放线上调查问卷进行调研,了解西部大学生党史知识体系特点,党史知识获取方式,以及学生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党史知识,旨在全方位掌握西部大学生党史知识学习的基本情况,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思想境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新时代下党史对西部大学生培养的价值意蕴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的生动体现,深刻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及其规律,对当代西部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目前,西部大学生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重任。西部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直接影响着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纵深。西部大学生作为西部优秀青年代表和人才资源,如何筑牢其理想信念之基已经成为一项重要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目前,在教学模式上西部各高校都将思政课设为必修课,将党史知识融入《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势与政策》等思政课程,让学生在思政课上学好党史知识。但这些课程中所囊括的党史知识内容欠缺整体性和系统性,在扩展延伸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此时,将党史系统性融入西部大学生的培养计划中便迫在眉睫。
当代西部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Z世代(泛指“95后”)的主要成员,受到不同程度上娱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党史让西部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发展壮大历程,培养了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在革命战争年代,国家四分五裂、飘若浮萍,各种极左主义、极右主义、军国主义的不良思潮侵蚀民众精神与心灵。在国难危急之际,一代代共产党人扛起马克思主义大旗,运用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武装头脑,坚守住必定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最终取得革命的终极胜利。作为党的后备队伍,西部大学生沐浴在党的光辉下成长。党史更是一剂强心剂,为其发展进步注入理想信念以及提供重要的精神养分,激励其爱党爱国,并不断通过知识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此外,党史中还蕴含着革命先烈的宝贵精神品质,井冈山精神、南泥湾精神、上甘岭精神和雷锋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可以滋养学生精神品格,使其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3]新时代下的西部大学生没有经历过革命战火的洗礼,但这并不代表其就可以满足于当下的物质生活。在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征程上,党和国家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血脉融入奋斗之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添砖加瓦。
西部大學生党史知识现状及特点分析
人才问题一直是制约着西部地区发展的关键问题。西部的人才短缺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人才需求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矛盾。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同时,更加需要党史知识的助力,使西部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高度正确的国家观和历史观。在对乌鲁木齐市辖区内23所高等院校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如下分析。
1、样本描述
在回收的812份问卷之中,从个体特征看,性别方面,男生占52.7%,女生占47.3%;在政治面貌方面,中共党员与预备党员占18.6%,共青团员占63.8%,群众占17.6%,其他党派人士占比为0。在学历方面,有47.8%的学生是本科,42.6%的学生是专科,9.6%的学生是研究生;在学校类型方面,有21.8%的学生来自双一流高校,38.6%的学生来自普通本科大学,39.6%的学生来自高职院校。户籍方面,城镇户口占37.5%,农村户口占62.5%。
2、党史知识获取来源与动机分析
在党史知识获取来源层面,西部大学生多是通过课堂教学(34.7%)、党课培训(28.3%)、参加校园活动展览(33.7%)来获取党史知识。由于学生多因外部推力因素来获取知识,如学校相关规定,学分设置、考试需要以及老师监督等。故而西部大学生接触党史的动机多以“他者”因素为主,只有23.4%的学生表示出于自身感兴趣的原因愿意主动获取党史知识。在获取渠道方面,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线下获取人数(76.3%)远超于以互联网为主的线上获取人数(23.7%),表现出目前西部大学生对于线上获取党史知识积极性不高。短视频APP作为当下青年人最为欢迎的信息获取渠道,抖音、快手、小红书、Bilibili等已然成为大学生的使用高地,但很少有人愿意通过这些媒介学习党史知识。学生M提到:“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大多通过书本接触到党史知识,利用互联网多是出于社交和娱乐的目的,不太愿意在休息时间通过网络再学习党史知识的内容。”在812份样本中,超9成的西部大学生都表示自己经常使用短视频APP,但在这部分学生中,仅有一成的同学表示自己曾在短视频浏览过党史知识。
3、党史知识的熟悉程度分析
在西部大学生党史知识的熟悉程度层面,笔者通过设置10道党史知识基础检测选择题来进行调查,针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地点、代表人物等知识进行提问,结果显示43.6%的学生能答对7道及以上,48.1%的学生能答对4-6道,有8.3%的学生答对题数仅在3道及以下。调查表现出大多数西部大学生对于党史知识能够有一定了解,但受制于学习方式(36.7%)、教学活动(31.3%)以及自身主观能动性(28.4%)的原因,缺乏对党史知识全面掌握,仅有7.5%的学生将10道题目全部回答正确。同时,在党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四个时间段中,西部大学生对改革开放之后的党史知识掌握程度最为完善,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党史知识积累较为薄弱。学生B在访谈中指出:“目前我们大学生群体的家长大多成长在改革开放之后,对于该阶段党的奋斗历程较为熟悉,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大多引用此阶段的历史。此时,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党史内容往往占据很少篇幅。”同时,受目前党史题材影视剧的影响,学生对叫座火热的影视剧所演绎的党史故事记忆深刻,如《觉醒年代》《建党大业》等,但对于部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三年灾荒”“文化大革命”等史实细节的掌握不够全面和深入,少数同学甚至一无所知。
4、党史知识学习方式与体系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超过九成的西部大学生表示自己通过思政课来学习党史知识。同时,课堂思政教学、参观红色革命文化景点、参加社团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学习方式也都占有一定比例。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家风教育也在西部大学生学习党史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43.2%的学生表示“自身从家人身上学习先进党史事迹”,通过家人讲述或家人以身垂范的方式使其深刻掌握党史脉络。在线上层面,红色文化短视频、纪录片等占有一定比重,但总体学习使用频率较低。在媒介使用层面以纸质媒体为主,视频媒体为辅。此外,调查发现西部大学生并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党史知识学习体系,对于“您是否认为学习党史知识需要构建知识体系?”“您是否在学习党史知识时制定了学习计划?”的问题,超过半数学生认为学习党史知识需要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系统性的党史思维,但其并未在自身学习过程中进行过知识体系的构建。表现出目前在教育教学体系上,对于西部大学生党史知识学习层面,缺乏系统性、理论性思维的培养。
西部大学生党史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体现
1、学习内容重复,获取渠道单一
被调查的23所高校均将思政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必须修满一定学分才能获得毕业证书,这一举措彰显了思政课在党史知识学习中的主阵地作用。但在其中有66.7%的受调查大学生表示学习内容存在重复和冗杂的现象。学生在各个平台和空间所接触的党史知识处于分散状态,经典党史知识被反复提及,而部分党史知识却不为人知,久而久之便形成党史学习的“知识茧房”,进而降低知识的覆盖广度,致使西部大学生在学习党史知识时的学习效率低下。此外西部大学生获取党史知识的渠道过于单一,大多僅局限在课堂空间环境中,学生常常被动地接受党史知识。对于利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党史知识学习的情况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2、教学过程呆板,缺乏学习兴趣
在通过SPSS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相关分析之后,研究发现有73.3%的调查对象表示党史知识教学过程枯燥是使其缺乏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在西部高校教学过程的环节——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归纳小结四部分之间层层连接,但此类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教学课程,导致出现教学刻板、机械、呆滞等一系列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单向知识传播,在学生端没有形成良好的反馈。师生之间在整个党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形成良性的双向传播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党史知识学习的兴趣度,并且影响学生内心对党史知识的学习接受程度。
3、本地特色欠缺,实用性能不足
西部地区地域广袤,各种人文风味因地而异。但在课程教学中,鲜有西部高校添加具有本地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活动。高校依据本土的历史沿革和实际情况制定特色课程的现象较为少见。同时,68.6%的高校学生认为开展的党史知识学习活动实用性能不足,学生对于党史知识的认知也仅停留于知识理论的层面,并未向实践角度进行转化,学生学习党史知识的实际意义未彻底挖掘和激发。在一定程度上,教师工作量的缺乏以及教学实践理念的缺失都造成学生在党史知识学习过程中只一味获取到书本知识,在经历理论学习之后,学生亟待通过实践对理论学习进行成果检验。
新时代下西部大学生党史知识学习发展路径
1、整合知识资源,拓展多样传播途径
党史知识获取和学习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协同参与。目前社会上已有的党史知识内容繁多,但部分大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整理能力,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重复学习和无用学习的现象。西部高校作为党史知识传播的重要接口,需要对校园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通过教研会议、学术探讨等在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方面对党史知识做到精准应用和广泛覆盖。此外,要充分利用家庭空间,在社区、居委会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家庭党史知识学习活动。同时,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丰富了党史知识多样传播途径,基于互联网的传输和保存能力,党史知识的作用得以拓宽,如何用好短视频、H5、Vlog等从传播技术、模式和内容等方面也为党史知识传播提供了新的选择。
2、丰富教学方式,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当下西部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Z世代原住民。旧有的模式化涂鸦化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已经无法适应这一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任课教师需要把握好党史严肃性和权威性与教学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之间的平衡点,将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入课堂,通过系列微课、微电影、话剧展、剧本杀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进一步提升党史知识教学的亲和力。校园党团组织应通过时间线或故事线结合当下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党史主题活动,借助于口号标语、专辑书刊、纪念仪式、陈列展览、影视作品等形式,讲活讲好党史知识。
3、融入地方资源,深化主题实践教育
自古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就是多民族生活的聚居区,各族儿女在这片土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党史知识教育中,西部高校应加大对地方史、地方红色文化等地方资源的使用。新疆大学因立足新疆实际,在本硕博全覆盖开设“5+1+N”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即在5门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新疆地方史”以及“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新疆各族人民保卫边疆斗争史”等多门选修课程,形成“本色+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地方资源不仅可以削减学生和党史之间的距离感,还可以提升大学生对党史的兴趣度。同时,高校需要深化主题实践教育,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在工厂社区、红色遗址等地推进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跳出空洞说教的误圈,进一步提升育人成效。
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4]西部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民族复兴的光荣使命。党史知识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让大学生更好地承担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当下西部大学生党史知识学习过程中,需要社会、學校、家庭等多方面协同参与。西部高校需要丰富教学方式、融合地方资源,在课堂上充分讲好讲活党史故事,让西部大学生将党史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载《求是》,2021(7):4-17页。
[2]孙婷婷:《新时代加强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3]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77页。
作者简介
许 鑫 新疆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20级联合培养本科生
王葭淇 新疆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2021级本科生
潘多丽 新疆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2020级本科生
吐马里斯·塔依尔 新疆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2021级本科生
朱爱敏 新疆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