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宁夏乡村振兴年度报告

2023-06-15师东晖

新西部 2023年3期
关键词:宁夏农村建设

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乡村振兴工作放在首位,通过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发展“六特”产业,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提升乡村现代化治理水平,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再上新台阶、乡村全面振兴见实效。

2022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化之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我国“三农”工作的主要内容,对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提升农业竞争力、实现农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80.3万贫困人口的绝对贫困问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入加快建设乡村振兴样板区新征程。2022年,宁夏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全面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

在新时代新阶段下,宁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成效如何?加快建设乡村振兴样板区面临的难点有哪些?未来一个阶段宁夏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又如何发力?本文尝试梳理宁夏乡村振兴的工作进展、成效和难点,探索宁夏推进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

2022年宁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的进展和成效

2022年,宁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要以加快建设乡村振兴样板区为目标,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重点,以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为抓手,深入实施居民收入、移民致富、教育质量、健康水平、文明素养、城乡面貌“六大提升行动”,大力发展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工作,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和新成效。

(一)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成效显著

随着宁夏80.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00個贫困村全部出列、“两不愁三保障”和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宁夏高质量地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最终胜利,“闽宁模式”成为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

2022年,宁夏继续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健全响应机制,适度拓宽监测范围,对所有农村人口常态化开展“四查四补”,重点人群和特殊群体实行“八必访”,风险户实行“一键预警”,精准开展帮扶。首先建立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与帮扶机制,重点监测农户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对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监测对象落实产业、就业帮扶,对因病、因学、因意外事故等落实健康、教育、社会保障等精准帮扶措施。截至2022年底,宁夏共识别监测对象1.63万户,98.9%得到了产业、就业帮扶,15%受到了教育、金融等其他帮扶措施。其次,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实现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明显提升。截至2022年底,宁夏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高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个百分点,全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3578元,增速16.3%,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居中西部22个地区首位。

持续深化闽宁协作和社会帮扶。2022年9月,闽宁协作第二十六次联合会议在银川召开,针对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签订了闽宁协作“十四五”框架协议,福建实施协作项目297个,转移劳务就业3.77万人,向福建省选派专业技术人员249人,完成消费帮扶23.41亿元,新增引导落地企业96家。同时,深化驻村帮扶,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支持民营企业、工商资本下乡带农发展,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为宁夏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来新机遇。

(二)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促进乡村振兴

2022年,宁夏深入实施特色农业提质计划,坚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产业园区为支撑、以特色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提高,特色产业持续提质增效,为宁夏乡村产业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22年底,宁夏葡萄酒酿造基地5.7万亩、枸杞种植基地2万亩;奶牛存栏83.69万头,全年牛奶产量342.50万吨;肉牛饲养量为224.53万头,肉牛存栏148.39万头,肉牛出栏76.14万头;肉羊饲养量为1412.83万头,肉羊存栏710.55万只,肉羊出栏702.28万只;蔬菜播种面积194.10万亩,产量527.92万吨;全区“六特”产业实现农牧业产值534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3.1%。

二是农产品品牌价值大幅提升。2022年,宁夏组织开展“宁夏品质中国行”农产品展销推介活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达到301.07亿元,枸杞综合产值120亿元,品牌价值达到191.88亿元;牛奶产量达到167.45万吨,产值达到58.3亿元;“盐池滩羊”品牌价值达到98.25亿元;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中宁枸杞、盐池滩羊分别居2022年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百强榜第九、第十二、第三十五名,盐池滩羊位列畜牧类第一名,特色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提升。

三是发挥特色产业现代引领作用。2022年,宁夏成功创建国家级产业集群1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产业强镇2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5个,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三)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赋能乡村振兴

2022年,宁夏加快建设乡村振兴样板区,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完善乡村宜居宜业的“硬条件”。2022年8月1日,宁夏制定并印发《宁夏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从村庄建设、乡村规划、农村道路、农村饮水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农村物流发展、农村住房安全、数字乡村建设、村级综合服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14个方面对乡村生态宜居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一是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夯实乡村宜居基础。2022年,宁夏制定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实施方案》,打造美丽宜居村庄50个,改造农村危房1789户、抗震宜居农房3069户。同时,不断加强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和村庄清洁行动,2022年银川市西夏区、吴忠市利通区、银川市金凤区、固原市隆德县、吴忠市青铜峡市、固原市原州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30%,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到95%。

二是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2022年7月1日,宁夏制定了《宁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出了目标和要求。2018年以来,宁夏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22年底,宁夏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8.8%,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4.9%。

三是加强农村生态建设。2022年,为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宁夏实施“三山”生态保护修复项目72个,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国土综合整治19.68万亩,营造林150万亩,治理荒漠化土地90万亩、退化草原20万亩,保护修复湿地22.5万亩,农业化肥、农药、秸秆利用率分别提高到41%、41.5%、89%。

(四)文明和谐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进一步开展乡风文明建设,营造乡村良好氛围,宁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移风易俗、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宣传与队伍建设方面做了较大努力。

一是全面深化移风易俗。宁夏全面完善村规民约,健全红白理事会组织,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工作机制,并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到各级效能目标考核中,为乡村文明提供了制度保障。2022年,宁夏评选移风易俗先进县乡村56个、红白理事会66个、移风易俗示范户449户,创建全国文明村镇52个,县级以上文明镇、村占比分别达78.5%、65.8%。

二是深化新时代文明實践中心建设。2022年,宁夏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709个,各类服务场所180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和实践点272个,实现了县、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开展文化惠民、科技科普等志愿服务活动。

三是加大文化宣传与人才队伍建设。宁夏积极落实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配齐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持续开展“文化大篷车”活动,“送戏下乡”惠民演出1300场、群众文化活动1200场,有效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2022年,宁夏193个乡镇文化站有专兼职人员528人,其中有1名专职;2266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有专兼职人员2221人。实施“阳光工程”农村文化志愿者行动计划、“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招募79名文化志愿者、15名乡村学校少年宫招募辅导教师、选派880名“三区”人才文化工作者到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地开展文化志愿服务。

(五)现代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振兴

在乡村治理方面,宁夏坚持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方向,在乡村治理能力与水平现代化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初步形成了以党建治理为引领、法治建设为保障、德治建设为底色、自治建设为基础、智治建设为支撑的“五治”工作格局,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宁夏大力开展“三大三强”行动,深入实施“两个带头人”工程,一批优秀大学生、退伍军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村党组织书记中致富能手占55%以上。持续深化“一抓两整”示范县乡创建活动,建成示范乡镇124个、示范村1688个。同时,严格落实“五级书记”共同抓的责任机制,加强村级星级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积极开展法治乡村建设。组织群众参加法治乡村建设宣传活动,设立村级综治中心、矛盾调处室、警务室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基本实现村级矛盾纠纷自我解决。

三是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作用。加大乡村理论宣讲力度,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移风易俗与乡村文明风气,夯实基层德治基础。

四是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四议两公开”决策程序,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推进农村基层自治。

五是加强智治在乡村治理中的支撑作用,将村级综治中心与全网格化的电子监控有效连接,打造智能化的网格服务体系,提升了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能力与水平。

2022年宁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难点

宁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了一定成效,乡村振兴工作也扎实有序推进,为宁夏加快建设乡村振兴样板区奠定了基础。但从整体来看,宁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巩固脱贫成果任务依然艰巨

宁夏在巩固脱贫成果阶段下了大力气,常态化的监测和帮扶机制已经建立,“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后续拓展脱贫成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宁夏全区22个县区中有9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其中原州区、西吉县、海原县、同心县、红寺堡区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盐池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是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这些县域受自然条件、公共服务条件等因素制约,尤其是中南部地区还存在县域发展动力不足的现象,同时一些重点监测对象,稳定消除风险难度较大,导致自我发展动力不足。

二是返贫致贫风险依然存在,脱贫人口收入稳定性有待提升。宁夏仍有6.28万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较重。同时,由于受灾情、疫情等因素影响,脱贫人口收入存在不稳定性,实现稳定增收面临较大挑战。

三是巩固脱贫成果仍需持续发力。宁夏村级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收益100万元以上的村仅有37个,仅占1.7%,一些地区发展底子薄、基础弱,帮扶成效还不稳定,技术、人才、市场等支撑作用还不够强。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存在短板

宁夏六大特色产业品质优良,产值在乡村产业中占到80%以上。随着特色产业产值的不断增加与品牌价值效应的产生,宁夏面临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多元化品牌较少,三产融合发展不足等瓶颈难题。

一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多元化品牌建设不足。宁夏虽然存在盐池滩羊、百瑞源等具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但还有一些特色产业产品的品牌建设滞后,导致品牌价值无法凸显。比如宁夏的肉牛养殖是带动农户脱贫的主导产业,在宁夏南部山区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养殖,但由于缺乏肉牛品牌建设,导致宁夏的肉牛产业发展缺乏知名度,肉牛产业的带动能力提升受限。

二是三产融合发展不足。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宁夏还存在产业发展链条短、集聚程度弱、融合层次浅、比较效益低,精深加工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不高,优质不优价等现实问题。从农产品加工层次看,宁夏农产品加工更多仍停留在“粮去壳”“菜去帮”“牛变肉”第一刀的初级加工阶段,主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仅为2∶1,与全国的2.4∶1、河南的3.9∶1相比,有较大差距。在农产品销售环节产品多以原始形态出售,其产品的附加值较低,比如77%的牛奶以常温液态奶销售,85%的瓜菜以冷链保鲜销售,大部分牛肉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深加工,主要农产品产后损失率在15%以上,60%以上的加工副产物没有得到梯次利用。

(三)乡村建设项目需要持续深化

宁夏乡村建设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乡村建设的内容深度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有较多欠账,水电路气网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仍需继续完善。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农户对硬化路的需求较大,尤其是田间种植或家庭养殖的主要道路。

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需要持续发力。宁夏在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生活污水处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由于受生活习惯的影响,农户对于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的方式简单直接,在长效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农户过度依赖政府和基层人员对其环境的维护。

三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水平较低。宁夏数字乡村建设起步晚,除了缺乏顶层设计和标准体系外,技术人员不足、资金保障不够也是当前的主要问题。2022年,宁夏实施数字农业示范项目17个,建设“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县级运营中心3个,现有的数字乡村水平将会成为未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短板。

(四) 乡村治理水平亟待全面提升

虽然宁夏在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的乡村治理体系上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距离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之间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基础组织的综合能力有待提升。2021年以来,宁夏全面优化村两委班子的年龄、学历结构,平均年龄有所下降,学历结构得到优化,但在乡村治理实践过程中村干部的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市场判断力、法治思维、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是乡村治理的关键。

二是乡村治理人才短缺。培养村干部的综合能力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与实践经验的,宁夏目前具备乡村治理能力的人才较少,这也是导致群众参与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是乡村智治水平较低。乡村治理现代化最主要的体现是智能化、智慧化,目前宁夏乡村数据信息的智能化管理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智慧化运用尚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宁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动服务、融入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宁夏应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统领,全力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力破“六特”产业发展瓶颈,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与水平是宁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一)以提升内生动力为目标,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我国已经全面建立了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政策机制、防止返貧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绝对贫困的底线已经不可攻破。宁夏应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两力一本”(“两力一本”是指内生动力、发展能力和社会资本)上下功夫,提升巩固脱贫成果的内在质量与要求。

首先要持续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完善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紧盯农村低保人口、特困供养人员、重度残疾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四类重点对象”,织牢织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网,及时识别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人口”,落实精准帮扶措施,确保监测对象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及时消除风险。其次,以内生动力为根本目标,构建能力发展机制,培育社会资本。丰富农户农闲生活,充分利用学习强国中的学习资源,将国家发展、农业技能、精神文明、文化传承、科学技术等资源带到农户生活与生产过程中,逐步感染农户、转变发展思想,提升农户内生动力。同时,鼓励农户“走出去”、“带回来”,打破传统的政府组织培训、农户参与培训的技术培训模式。积极支持农户走出所在地域,丰富农户社会关系网络,开拓眼界,引导农户培育社会资本,提高农户的技术能力和社会能力。最后,在保持政策延续与稳定的前提下,逐步健全缓解相对贫困、解决多维贫困的长效政策体系,拓展脱贫攻坚的帮扶政策与乡村振兴政策的精细化衔接,全面解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存在的多元问题。

(二)以延链补链强链为目标,破解特色产业发展瓶颈

构建高效合理的特色产业体系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所在。2022年,宁夏“六特”产业实现农牧业产值534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3.1%,展现了宁夏乡村特色产业的强劲优势。宁夏应加强建设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提高“六特”产业加工能力,提升特色产业品牌品质,完善特色产业益农机制。

一是要构建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依托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大力发展“六特”产业,优化延伸“六特”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结合“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打造品种研发、种植加工与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

二是要延长产业链条、补足产业链条、增强产业链条,拓展精深加工能力。以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集群为支撑,大力推广“种养业+加工+销售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推进牛奶高端乳制品加工生产,拓展万吨枸杞综合开发利用,加强肉牛屠宰加工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提高优势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引进多元化的生产加工业,加强农产品深加工的转型升级,做好产业链扩容准备,增强现有产业链条,利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现特色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三是要加强特色产业品牌建设,增加特色产业品牌的市场占有量。鼓励宁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创建本地品牌,激发本地品牌的发展潜能,提高宁夏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与竞争力。

(三)以挖掘乡村建设深度为目标,增强乡村发展实力

乡村建设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体现,宁夏应持续拓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度,做实做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强数字乡村建设。

一是持续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坚持规划到村、产业到村、任务到村、示范到村、联系到村、考核到村“六个到村”,统筹整合各类资金,集中实施一批农村饮水安全、防洪灌溉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农网巩固提升、农村公路建设、“快递进村”、国土绿化等项目,做好乡村基础设施精细化需求建设,提升乡村医疗与养老服务水平,持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健全农村环境长效发展机制,深入开展村庄清洁,做到屋内屋外、院内院外、村内村外全覆盖、全整治,深入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户厕改革和污水处理,优化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引导,鼓励农户争当环境整治的维护者和监督者,激发农民群众“我参与、我受益”的内生动力,做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户生产生活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三是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鼓励宁夏各县区出台数字乡村发展规划,建设一批数字乡村建设示范项目,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化转型,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提高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等数字化水平。支持建立乡村大数据平台中心,对户、村、乡实施数据信息管理与治理,提升乡村数字赋能能力,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四)以现代化乡村治理为目标,提高乡村治理能力

乡村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体现。宁夏应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为治理为基础,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提升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能力与水平。

一是加强党建引领。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凝聚起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二是强化法治教育,积极开展并组织群众参加法治乡村建设工作,做好法治宣传,提高农户法治认知思维,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融入,筑牢基层法治治理的保障基础。

三是夯实德治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做实乡风文明实践活动,加强移风易俗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移风易俗,筑牢基层治理的教化基础。

四是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探索村规民约的传承创新,引导村民全面参与乡村治理,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

五是强化智治支撑,利用大数据平台和数字技术,加强基层治理智能化平台建设与管理,筑牢基层治理支撑。同时,全面加强乡村数字化、智能化运用,将现代技术融入到乡村治理中,同时構建乡村治理大数据库,实现数字化治理的双向赋能,不仅可以提升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能力和水平,还能进一步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2023年,宁夏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统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大力发展“六特”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纵深推进农村改革,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深入实施六大提升行动,打造塞上乡村乐园,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参考文献

[1]于法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载《国家治理》,2018(03):3-6页。

[2]文琦,郑殿元:《西北贫困地区乡村类型识别与振兴途径研究》,载《地理研究》,2019,38(3):509-521页。

[3]陈文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现途径》,载《贵州社会科学》,2020(01):11-14页。

[4]张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基于贫困治理绩效评估的视角》,载《贵州社会科学》,2021(01):144-151页。

[5]左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难题与应对策略》,载《贵州社会科学》,2020(01):7-10页。

作者简介

师东晖 宁夏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生态文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

猜你喜欢

宁夏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宁夏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宁夏煤电博弈
宁夏
宁夏:首办立法论辩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