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问学课堂的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策略

2023-06-15戴琰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问学帽子儿童

戴琰

2022年版课标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打破传统的教学秩序,用整体的眼光审视与处理教材,从而改进语文课程的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提出巨大挑战。以“问”为特征,以“学”为核心,以“任务”为载体的儿童问学课堂,向来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让学生在敢问、会问、善问、好问中将学生生活与语文学习相勾连,引导学生在项目化、结构化的真实生活情境与积极语言运用情境中学以致用。儿童问学课堂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聚焦人的发展,关注关键能力的发展,改变了单一、片面的反复分析与轮番训练的教学方式,促成单元各要素、资源间的自然协调,更便于推动开展2022年版课标背景下的深度学习与创造性学习。

一、以问定教,确立单元目标

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是任务设置的依据。相较于一般的单元教学目标,儿童问学课堂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在真实的问题、任务、情境等方面更具挑战,更应当依据教材内容与学情需求,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以“学习有趣的故事”为主题,收入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枣核》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基于儿童立场,内容有趣,人物丰富,笔法精妙,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意蕴,是进行复述、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好素材。这恰好与2022年版课标中的“阅读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形象,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相呼应。课标要求与文本特征都在“趣”字上有所重叠。四篇课文也都“趣中有同”,构成成人与儿童心灵沟通的美感,读起来饶有趣味。

对照课标要求、关联单元内容后,凭借儿童问学课堂的问学任务单启发学生对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进行提问,其中排名前三的问题有:

1.理解故事类。(为什么大人不愿意改变方帽子?为什么老虎和贼都怕“漏”?)

2.续编故事类。(枣核以后还会干什么事呢?急性子顾客还会再提哪些要求?方帽子店的主人会改变吗?)

3.思考故事类。(故事也需要留下思考吗?这些有趣的故事除了留下笑声和思考,还会留下什么?)

将问题归类后发现,学生对故事本身、故事留白、故事背后都产生了不同层次的兴趣与发问,这恰恰与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有可融之处。问为心声,只有整合、转化好,才能将问变学,发挥效应。为此,将单元目标确立为:能借助表格、示意图、文字等方式理清时间顺序,能抓住地点变化,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展现故事的趣味性。将单元的核心教学任务确立为:发现故事的趣味,借助支架培養复述能力,尝试创编趣味故事。

二、以生为本,创设学习情境

单元整体教学下的情境包括学生活动与其中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让学习变得更生活,更有意义。只有真实且具有意义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这与儿童问学课堂以生为本的理念不谋而合。本单元有趣的故事内容、练习训练恰好与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多元丰富的活动情境相匹配。为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感,借助有角色代入的驱动性问题,创设以下真实情境:今年的儿童节,学校将举办“我们的故事会”系列活动,每位同学都可以带着自己创作的童话故事参与展演,分享趣味。让我们先走进第八单元,一探想象奥秘吧。

三、强化整合,设计挑战任务

单元整体教学下的任务应在落实双线结构下,依据教材内容、学生学情等多方要素,基于学生“问”的兴趣点与单元“学”的特色点,以言语实践活动为主线整体设计,在任务中达成目标,将学生丰富多样的“问”与“学”落到实处。

任务一:“颠倒国”与“帽子店”

1.童声大咖秀。

要求:在“童声大咖秀”擂台上和学习伙伴一同为喜欢的角色进行配音和表演吧。

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与展示空间时,要启发学生读出兴趣、读出味道,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中的“修改订单”,《方帽子店》中的“父子争吵”等片段。在达成基本要求后,请学生依据角色的数量、性别、性格自主分工,抓住提示语、拟声词、标点符号、情节变化读出节奏或情绪。除此之外,还可以适当加上手势,做到自然、大方,为“趣味故事会”做好铺垫。

2.故事传声筒。

要求:开启“故事传声筒”,通过“找不同”游戏、搭故事支架,把故事讲解给不同的人听。(“故事传声筒”评价表见下页)

基于精略相衔的教学特点,学生借助表格支架梳理故事《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通过对比角色反应及表演配音明晰人物,复述故事。进而在《方帽子店》中发觉帽子款式,大人、小孩反应,顾客与主人等多方不同,填充完成对比表格。《漏》一课,按照地点顺序结合示意图和文字提示进行复述。《枣核》一课则以《漏》为基础,根据三次“反复”,利用地点变换,紧抓“牵回牲口”“智斗县衙”两个情节,发挥略读课文练习复述的功能。其中,可以这样变换视角:你觉得这则故事适合讲给谁听?站在其他的角度(如百姓、枣核的角度),你会怎么讲?

任务二:“漏”中看“枣”

1.编剧请就位。

要求:小编剧,你觉得哪些地方最有意思?阅读故事,感受趣味,讲给我们听吧。

学生已经能在配音表演、复述故事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最有意思”“最意想不到”之处,从而发现情节巧合、语言有趣的秘诀,再以小组形式合作续编。提供以下话题供选择:

(1)假如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

(2)方帽子就此消失了吗?还会出现什么帽子?

(3)枣核大摇大摆离开县衙后,又将发生哪些趣事?

2.故事小剧场。

要求:演说家们,带上你的故事在故事剧场一展风采吧。期待你讲得有趣又吸引人哦!

这样的活动既落实了口语交际,又将学生带入课外阅读,悄然渗透并应用了复述方法。而“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与听众有适当的互动”也是“复述”从课文走向生活的重要转身。(“故事小剧场”评价表见下页)

任务三:童话造梦场

1.想象编写台。

要求:选择一种动物大胆想象,换去原来的主要特征或将它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帮它开启“动物变变变”神奇之旅吧。

结合所学内容,启发学生自行说说将故事变得更吸引人的经验。教师顺势归纳为:“反义拟题法”“拟声词助阵”“转变话语权”“有趣的表情”“夸张的动作”等。同时,继续鼓励学生交流方法,如对比情节、代入角色等。再填写“动物变变变”图表,通过梳理“动物主角、肖像照片、产生变化、开挂模式或困难模式、故事经过、故事解决”等过程,让思维可视化,减缓从“说”到“写”的坡度,为有序、创意的表达做准备。

2.故事发布会。

要求:快带着你的好故事,用图绘、朗读、表演等方式在“故事发布会”上闪亮登场吧。

有了前面的基础,再将单元学习成果外显成物,正是儿童问学课堂素养型、结构化、基于儿童又归于儿童的创造性的实践成果。

四、注重反馈,追踪过程评价

儿童问学课堂的单元整体教学秉持“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让过程性评价贯穿学习过程,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以其中的两则为例(见下页表1、表2):

在“故事传声筒”及“故事小剧场”活动中,评价不仅能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也能明确各评价指标的指向要求,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断拓宽文本的美育价值,实现同伴之间的交互往来,全面地查漏补缺、促进成长,做到将“问”与“学”于个体融入集体,在集体中注重个人。

通过对单元的整体观照与设计,实现了大单元、大任务、大情境引领下的儿童问学课堂项目化学习的目标追寻,是儿童问学课堂与时俱进、革新嬗变的有力探索。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问学帽子儿童
儿童问学课堂的创新实践
本期主题:儿童问学课堂的创新实践
“问学”之“圈地运动”——译林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Hat 我戴上了这顶帽子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