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新媒体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2023-06-15王艳琴
摘要:依托新媒体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主体意识日益凸显的客观要求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有效途径,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山传辅导员”公众号的分析,探索出依托新媒体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实践路径,就是要目标引领,优化顶层设计;因形而活,创新话语表达;因时而进,把握时代脉搏。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山传辅导员”微信公众号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3)07-0097-04
一、引言
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掷地有声,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指引,是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基本遵循。
“亲和力”一词原是化学领域的专业术语,指的是化学物质间相互吸引的力量,后被引用到教育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领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指的是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产生的亲近感,以及教育者所采用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教育对象的主动融合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指的是教育者在运用网络、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始终秉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和期待,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认同感和亲近感。依托新媒体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依托新媒体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现实意义
(一)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依托新媒体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媒体为高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增添了趣味性和娱乐性,扩大了他们的活动空间,提供了可以自由表达的舞台,同时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问题和新要求。如何精准掌握学生在新媒体空间内的思想动态,规范他们的网络行为?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要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通过质量高、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新媒体平台,促进新时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育,这也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的实践要求。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与要求是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实现这一目标与要求需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与优势,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架起一座互相信任、愿意沟通的桥梁,用更便捷、更快速、更有效的方式贴近受教育者。因此,为有效发挥新媒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思考、探索依托新媒体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有效路径。
(二)大学生主体意识日益凸显的客观要求
当代大学生是跟着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成长起来的一代,是跟随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网络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元的,这使得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再人云亦云,不再简单依赖受教育者。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亲和力,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加强人文关怀,师生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多元价值观反映的是价值主体持续强化的自我意识。受网络碎片化文化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当下大学生个体主体意识日益增强。新媒体时代,以抖音、快手为主的短视频平台中夹杂着泛娱乐化、庸俗化的文化元素,这种独特的“文化景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及信仰。依托新媒体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对性、有效性和亲和力,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规范大学生在互联网的活动与发展,加强对互联网中多元价值观的科学评析,帮助大学生客观、理性看待各种社会思潮,是应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体意识日益凸显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作为,彰显主导作用的必由之路。
(三)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守党的优良传统,依托互联网开发形式新颖、实用性强的教育载体,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他们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引领大学生在辨别真伪中洞察真知、坚定信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非面对面的教育存在形态,有着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时空、社会身份、人际关系的限制,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更为宽松、自由、无压力的教育环境,受教育者能够在无压力的心理环境下接受教育,这使得教育的效果更明显、影响更广泛、覆盖面更广。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使命所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有效途径。
三、依托新媒体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实践路径
(一)目标引领,优化顶层设计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新媒体建设也是一项没有经验可循的复杂任务。”[2]新媒体平台在运行实践中,要注重通过有效的顶层设计,实现目标引领。大学生会根据自我的需求对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判断,如果目标、内容吻合其需求,就会自觉接受、积极认同,这是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依托新媒体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考虑的第一环,为此新媒体平台的顶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新媒体平台在建设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学校自身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的特点与优势,如专业学科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学生队伍情况等。”[3]要设法把专业学科优势转化为平台建设的有力支撑,请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为新媒体平台把脉问诊。此外,新媒体平台在运营一段时间后,还要考虑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参考数学领域中的建模,建立平台中内容喜爱度测评模型,及时根据学生的喜好、需求优化顶层设计。
山西传媒学院拥有广播电视学、影视摄影与制作、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山传辅导员”公众号依托本校传媒专业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传媒类学生的专业特点相结合,用灵动活泼、易于接受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正确、丰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山传辅导员”微信公众号自2019年4月15日正式运营以来,从引领、管理、服务、互动四大方面进行开发,顶层设计维度由最初的网络政治方向教育、网络政治理论教育、网络思想品德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变为现在的思政引领、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心理疏导、红色基因五个育人维度,这其中折射出的是以学生为本理念的落实。公众号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实际开设26个栏目,发表推文588篇,包含文字、音频、视频、海报、文创产品等多种形式,后台互动消息有五万多条。针对高校微信公众号在运行中存在的重建立、轻维护;重内容、轻形式;价值取向重迎合、轻把控;重传播效果、轻教育实效的问题,“山传辅导员”公众号在运营中,始终坚持结合学生生活中具体的情景和校园中大家关心的事情,引导学生感知领悟,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由“知识”转化为“情感”,继而升华为“认同”,努力将公众号打造为学生心灵成长的指南针。
“山传辅导员”微信公众号自2018年开始筹备,从2019年4月15日上線运营至今3年4个月,累计47次入围全国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指数排行榜榜单前30位,其中8次入围全国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指数排行榜榜单前10位,在2019年10月国庆推出的山传学子青春告白祖国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推文入围榜单第7位。
(二)因势利导,创新话语表达
话语表达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对国家、社会等形势与政策的理解与把握,进而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列宁在论及宣传教育时曾说:“应当坚决抛弃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外来的字眼。”长久以来,一些新媒体平台中充斥着各类空话、套话,华丽的辞藻下充满着空洞的说教,这样的表达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实践工作中,不少思想政治教育者对迅速更新的“网络语言”了解不够及时、准确,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话语体系未能实现有效融合。
为增强亲和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话语体系的有效融合,高校新媒体平台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重视话语表达的创新。新媒体平台发布的文章在内容表达与形式上要避免空洞的说教,把生硬的“政治话语”“官方话语”变为更接地气的“大众话语”“生活话语”和“时代话语”。二是要言浅意深,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意蕴深刻的道理。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自身的深刻性,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意蕴深刻的道理考验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能力与教育艺术。三是要学会用学生的语言做好学生的工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如果受教育者感觉与某种话语出现隔阂时,便会出现不愿接受甚至抵触的心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语言表达必须把洗脑式的说教变为朋友式的交流,用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语言向学生传递鲜活而有趣的思政内容,努力做到入心、入情、入脑,有温度、有精度、有厚度,进而提升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山传辅导员”公众号在运行实践中注重创新话语表达,始终关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在话语表达上的同步性,现以公众号里最近半年的推文为例来进行说明。周杰伦发布新专辑前公众号上发了一篇名为《JAY,我的普鲁斯特效应》的推文,引来大批读者的阅读与转发,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文中引用了很多在大学生中流传甚广的歌词及表述,可谓真正的“普鲁斯特效应”。暑假第一周,公众号上发了一篇《片荒?哒咩!》的推文,推文在名字中运用了最近非常火的一个词“哒咩”,正是这样符合心理预期的话语表述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篇推文为大家介绍了5部高分纪录片,每一部片子都将带给学生思考,引领他们在看见世界的过程中看见真实、进而看见自己。2022年4月太原暴发新冠疫情,为防止疫情隐匿传播,学生需要间隔一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山传辅导员”公众号上发了一篇名为《关于捅嗓子戳鼻孔之后又发生了什么……》的推文,用幽默风趣的漫画为大家科普了核酸检测的科学原理,以及数以亿计的样本信息录入背后核酸检测人员需要付出的艰辛劳动,幽默的语言、活泼的方式在普及知识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部分学生对核酸检测的抵触及对学校疫情防控政策的不解。
(三)因时而进,把握时代脉搏
新媒体时代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真正做到因时而进。一是精准推送。主动关注校园热点、学生的舆情,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学生当下关注的话题有机融合,推送专家学者对这些话题的观点与看法,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关注度,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进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对症下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生活学习、思想动态、兴趣爱好要有比较精准全面的掌握,实施的教育才能对症下药、投其所好。三是深入浅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的指示精神,新媒体平台发布的文章要注意深入浅出、灵活生动、注重时效、润物无声。
此外,教育者还应积极学习互联网思维,将互联网中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相融合的理念,运用新媒体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服务平台。”[4]从入学初的环境适应,到入学中的学业指导、人际关系、情感支持、职业规划、心理咨询,再到毕业时的就业帮扶,做到助人与教育相融合。
“山传辅导员”公众号在运行中始终坚持做到精准推送、对症下药、深入浅出,及时回应学生的关切,使学生有永远在身边的陪伴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之际,公众号推出了一部介绍《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的推文,文中说“每个人的故事,总是在时代的帷幕下展开。社会和国家,正是个人故事上演的舞台。一起加油吧,希望下一个高光时刻,我们不仅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这样的话语表达跳脱了往日刻板、沉闷的说教模式,有着灵动的青春气息,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这篇推文的结尾还有一条“快来写下你梦想的高光时刻吧”的倡议,很多学生留了言,写下了自己的梦想。《闷在宿舍不得不思考的那些人生……》这篇推文是在太原暴发疫情,在校学生不得不窝在宿舍上网课时发出的,他们每天守在屏幕前进行着平日再普通不过的学習、工作、社交……疫情的大背景好像让大家拥有了摆烂的绝佳理由。疫情已经肆虐三年,可在校大学生又有几个三年?这篇推文犹如一味清醒剂,叫醒了每日在宿舍昏昏欲睡的学生,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把握当下的日子,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因为疫情,学生在校的活动范围变成了一小块固定的区域,相比从前可以和朋友、家人在外自在玩乐的生活,这样足不出户的日子,确实有些难熬。每日面对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或者学习,或者工作,或者仅仅是娱乐,随之而来的不是“爽感”,而是头疼头晕浑身都是病,于是有了这篇推文——《不无聊的大人也该有玩具》,文中为每日蜗居在宿舍的同学介绍了几款健身APP和一些可以动手动脑的益智玩具及其高阶玩法,希望能给大家的生活增添一丝色彩。公众号上像这样兼具幽默风趣、内容新颖与思政引领的文章还有很多。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平台具有快捷、开放、共享的特点,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新媒体平台在建设中应该遵循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相融合的理念,考虑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认知需求,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张治国.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1).
[3]李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8.
[4]练庆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王艳琴(1988—),女,汉族,山西长治人,山西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冯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