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制造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探究

2023-06-14朱成俊黄力刚王笛

高教学刊 2023年15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构建岗课赛证职业教育

朱成俊 黄力刚 王笛

摘  要:课程体系的构建重点在于优质专业群的建设,《中国制造2025》对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的课程建设提出全新的要求,为智能制造专业群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凭据。该文基于专业维度,研究有关职校的“岗课赛证”融通的基础及理论,同时分析智能制造专业关键岗位的能力需求,为智能制造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智能制造专业;岗课赛证;课程体系构建;现实基础;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5-0074-04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specialty groups. The development of "Made in China 2025" gives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pecialty group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rovides evid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pecialty groups. 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dimens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basis and theory of post course match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and analyzes the capacity requirements of key posts in th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pecialty, providing some advice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ost course match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curriculum system in th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pecialty.

Keyword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reality basis; vocational education

《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制造强国战略,正推动着我国由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智能制造专业技能人才的岗位构成及规格也发生了不少变化,相关企业在员工素养方面有了更高标准,智能制造专业所需人才必须具备跨界与复合的特征,由此要求职业教育随之进行相关调整与变化,职业教育的重心应从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逐步转向对学生整体职业素质的培养。在这种背景下,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专业要投入到优质专业群的建设中,突破传统课程体系,建立“岗课赛证”融通的专业化课程体系。这是一项有助于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满足智能制造产业对人才需求的良好途徑。

一  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通的学理逻辑

“岗课赛证”融通是对职业教育的长期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回溯”,对产业高速发展的重新适应。“岗”属于课程学习的要求,必须基于岗位要求来设计课程内容。“课”属于教改的关键,必须利用课改促进课堂创新。“赛”属于课程教学的高层次呈现。“证”属于课程学习的行业检测。“岗课赛证”融通目的就在于进一步推进教学要求和岗位要求,以及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之间的衔接。“岗课赛证”融通的学理逻辑,就是依托于产业学院来育人,立足于产业岗位要求,以产教相融中的“课”为融通核心来加以构建,使其变成实实在在的“金课”,贯彻“课证”及“课赛证”的融通,培育出高水平的实操技能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及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二  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通的现实基础

(一)  “岗课赛证”融通于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

“岗”是当代产业基于科技进步与市场需要的双重促进,从岗位的职业知识、能力标准与素质需求等多个方面反映到职业教育的“课”当中,展示在课程的标准更新及内容重建,新兴的技术、材料、工艺实例,智慧型教室等课堂内容的改良性组合。行业“赛”项制订是展示科技进步应用于企业的产品及服务的最新成效,“赛”项奖牌可以全面反映出参赛者在职业上的思想、技能及素质。“证”是“岗课赛证”融通在未来的依据,反映出最新的行业技能硬实力,由第三方根据行业技能要求考核通过后颁发,同时把技能等级证书进行折算,转化成课程学分。

(二)  “岗课赛证”融通中间过程规范管理

“岗课赛证”融通,从“岗”出发,到“证”为止,“课”和“赛”如同支点,融通则是该支点上所筑起的纽带,借助融通过程中的标准化管理,融通“纽带”才得以有条不紊地通畅。首先,利用“课证”融通质量确保管理机制对学生就业创业的促进。现阶段,职校学生的毕业方向主要是就业,基于合作企业的用工需求变化,把专业课程分成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三个课程模块。基于企业合作方的岗位需求变化,取得初、中、高技能等级或论证的证书,开展渐进式培育、个性化学习。其次,利用“产赛教融合”课堂促进“岗课赛证”融通。基于1+X证书机制,职业院校要按照“校内职业型实训、校外教学型实习、教学企业型管理、工作型学习”准则,打造X证书项目型教学与职业技能大赛统一化的生产化实训中心,学生实际生产中不仅能完成顶岗实习任务,还可以实现X证书考证目的,获得实训大赛所需技能,反映出教学、赛训、生产等过程的互接。

(三)  “岗课赛证”融通的标准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

在科技兴盛进步、产业调整转型的经济大环境下,数字经济已然变成了经济增长的核心,同时人工智能也逐渐变成了产业发展的新动力,职业院校为达成产业发展对于高技能人才的标准需求,也开始对人才培养机制进行研究与完善,而人才的培养体系的实现主要是借助于课程体系。运用于职业院校的极具代表性的有两类教学形式。其一是“课证”融通教学形式,基于其的融通标准建立人才培养体系质量结构。该结构主要表现在课标之中,与合作企业的培训认证标准体系相融,学生在工学相融当中对企业的技术技能需求有所了解。其二是“课赛证”融通教学形式,利用大赛来推动教学,“课赛证”融通标准与“产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相融。以赛为导向,在课程的要求及教学内容中引入技能大赛的比赛标准及内容,增强培育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基于高职的三年人才培养机制,在大二、大三期间组织培训、选拔、重训、参赛,因此,大一期间则应该为参赛夯实赛项的知识基础。

三  智能制造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的意义

(一)  展现了高职院校类型教育建设的特征需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类型化改革指明了方向”。职业院校通过人才培养类型化的改革在教学中进行“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岗课衔接”注重于构建产业教育链的集约性融合发展模式,学校与企业联合构建符合产业发展的课程体系、教学形式、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等,展现出“针对市场的就业教育”的建设要求。“课赛融合”通过不同级别的技能大赛,在大赛的准备、训练及参赛等层面持续增强学生的整体职业素质,使全体学生在团体竞赛中达成“实践能力教育”的要求。“课证互融”在整个行业的需求下,在培养专门的智能制造专业人才中引入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让教学内容与X技能训练有机相融,培育目前产业发展需要的、具备多项技能的复合性、创造性人才。

(二)  满足了学生高质量就业与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需要

高职学生的能力满足是完成优质就业及不断发展的关键条件。由近五年数据可知,“全国高职学生毕业时学会的主要工作能力达成度由2016届的83%提高到2020届的86%”。由此说明高职学生拥有的素养能力与岗位标准已日渐匹配,逐步完成更好就业。不过,不可小觑的是同时存在“企业招工难”与“毕业生就业难”两大难题,关键的原因就在于高职学生拥有的能力难以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难以获取业内企业的认可。智能制造专业与企业岗位的发展要求有机相融,借助技能大赛、技能等级证书使智能制造专业毕业生的整体职业素质更具复合性、规范性、公开性,让培育出的人才获得社会、业内企业在高职学生“输出”规格方面的一致认同,并在该认同中完成个人更好的职业发展及价值。

四  智能制造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  课程体系开发思路

基于就业导向,借助对智能制造企业的相关调研,在智能制造生产环节的逻辑顺序基础上,来梳理该专业的核心岗位能力要求,在相关学习中加入工业机器人运维与应用编程等X证书内容,构建出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的课程体系。

(二)  创建“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

围绕学生的整体职业能力培养,让课程内容适应岗位的工作需求,并与X证书等级及职业技能大赛的要求相匹配,通过“平台+模块”,建立基础同享、重点分立、扩展互选的“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基础共享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核心素养,由人文基本课程(包括国防教育、计算机应用等)与技术公共课程(包括金工实习、制图、CAD和电工电子等)组成。第二层是专业群中的五大专业核心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与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应用能力,各专业的教学都是独立进行的。由自动化专业课程(包括专业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控制技术等)和PLC控制等课程组成,但各类专业之间存在的区别较大。第三层扩展互选由专业限选与任选课程组成,目的在于养成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与可迁移创造力,确保其满足不断发展的需求。

(二)  具体融合策略

“岗课赛证”融通是从“职业教育20条”与“提质培优”的要求入手,重构课程机制,促使智能制造专业课程和岗位需求相符,同时也和1+X职业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竞赛进行融合,细分职业岗位的代表性工作目标,发掘实现代表性工作目标的能力需求,根据知识点与能力点分解重组,在课程教学内容中相融,完成专业课程和工作岗位相匹配。并应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加以重视,把1+X证书需要的考试点从浅到深地与课程教学相融,提升學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满足感与能动性,完成课程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互融。

1  课岗融通

在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时,从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入手实现企业岗位的需求,因此要开展装备制造相关企业调研活动,代表性专业岗位工作目标进行解析,围绕代表性工作目标,创建学习氛围,在课程内容中融入企业最新的技术、要求、技术与规范。表1为企业岗位与专业课程融通表。

2  课证融合

其指的是人才培养标准与国家职业资格要求相匹配,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加入职业认证培训项目,让“1+X”职业等级证书与专业课程互融。现阶段,智能制造专业群中的“1+X”证书项目包括“1+X”工业机器人的实施运维、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的应用编程、系统集成及“1+X”工业网络的操作运维等,表2为证书与课程列表。

3  课赛融合

为处理好技能大赛并未使多数学生受益的问题,智能制造专业应对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资源进行碎片性、项目性的优化,依托于职业技能大赛项目来设置教学内容,如在某些课程内容中加入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先进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机电一体化项目”“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比赛内容,完成“课赛融通”。表3是技能比赛与课程列表。

五  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实施要点

(一)  改革课程结构和课程资源

育人时开展“岗课赛证”融通,能促进知识经验相互补充、技术技能共同发展、能力素质共同进步,逐渐构建出教育和培训合作发展、能量和信息相互增强的“岗课赛证融通、多元一体”生态体系。学生通过对专业基本课程的学习,能按照个人知识基础、学习力及喜好,在学校的多元组合模块化课程中,独立选取一个含新技术、特殊及复合技能在内的专业方向,明确出1~3个技能证书课程,逐步获得各级职业技能的证书,以此作为用工企业对持证人能力的预判标准,达成学生发展中存在职业方向上的多样要求。

(二)  改革课程内容和课堂组织形式

按照基于1+X证书制度的职业教育培养任务,“岗课赛证”融通的核心在于课程内容的挑选和组织。第一要通过校企“双元”协助来开发课程,在课程要求、实践项目、课程内容、培训场景及教学模式的设置和运用当中加入技能等级及岗位标准,完成职普互融,产业岗位需求与职业教育培养的对接。第二要根据知识的内在原理、经验传承的规则及课程内容的挑选与组织,来保障知识与经验更系统与实用的体现,并且对需求、问题及行动方面的目标课程内容加以发掘,有效推动各类的知识经验、技术技能的互融与赶超。第三对原有课堂学习模式创新,选取翻转课堂、网络实境交互等“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打造出产教相融的学习氛围,使创造学习探索空间、承载专业知识、构建多元互动有了更多可能,在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多元化资源的支持。

(三)  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构建职业教育资历框架体系

“多进程”学习成果指的是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进度达成的学习效果,如课程考核、技能等级认证等。在职業教育上将学生的能力进步作为重点,制定出具备“弹性”学分银行制,以达成差异性学习成果的学分考核需求。

第一,在限定学程当中,按照学分银行制原则,有关学历教育课程和职业技能证书的两种学分相互交换。如果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就能通过折算转化为学历教育实践课程的学分,免修有关实践课程。如果学生考取有关学历教育课程学分,在职业技能有关的证书认证中,可以不用参加相关知识的考核。

第二,学生在层次相同专业不一样的学历教育中可按照自身学习能力、优势及兴趣等自主挑选不同的课程,改变学程时长,在相关期限以内考取相应学分,就能获得与之相对的学历教育及职业技能的证书。利用其他的职业培训获得各级技能证书后,学生也能将其作为学习成果互换学分,由此使学生的发展内驱力得到很好地激发。

第三,在各级学历教育中,中职、高职、本科的课程学分互换具备了参考标准,学生则能按照国家学分银行中的个人账号所累学分,提出免修有关学历教育课程的申请,不参加职业技能证书有关内容的考核,防止中职、高职与本科在相同层次上的重复学习。通过不断学习,即可考取更高级别的职业技能证书。

六  结束语

在工业4.0战略与1+X证书制的环境中,基于智能制造专业维度,开展“岗课赛证”融通课改,培育多技能的复合人才,有利于满足智能制造产业人才需求。在1+X证书制、学分互认制的不断健全和办学条件的不断优化下,“岗课赛证”融通课改必定会崭露锋芒,为国家的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进一步提升国家产业发展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王智萍,阳小勇.智能制造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22(3):28-31,49.

[2] 何汉武,阎汉生,徐勇军.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新职业需求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变革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2(4):106-111.

[3] 龚方红,王骏,徐安林,等.“智能制造专业集群‘三通三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成果推介[J].职教通讯,2022(2):113.

[4] 王志鑫.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工科专业“1+X”书证融通途径探讨——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24):146-148.

[5] 易烨,戎笑,丁明军.1+X证书制度视域下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1(16):65-68.

[6] 吴利刚,雷伟强,周倩,等.多方协同开展应用型本科院校智能制造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9):78-80.

[7] 李晶,杨立娟,郭艳婕.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1(10):169-172.

[8] 李庆梅,何玉安.应用型本科高校基于“学分认可型双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课程体系改革[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20,37(2):149-154.

[9] 林君焕,李金国,杨莎莎,等.基于“三融”模式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20(6):35-41.

[10] 韩亚军.重庆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集群的构建与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13-15.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构建岗课赛证职业教育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基于高职教育改革背景下动车组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