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背景下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3-06-14夏荣菲陈宜飞冀洋锋
夏荣菲 陈宜飞 冀洋锋
摘 要:针对“三创”背景下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平台使用率低等问题,以项目为载体,综合运用研讨和互动教学,建立创新型教学模式,并综合考虑学生的创新思维、知识和个性,建立多样化教学评价体系。以智能制造专业为实践基础,以实际项目开展专业课程和“三创”教育深度融合的方法研究,并提供分享平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智能制造;创新创造创业教育;多样化评价体系;复合型人才;科研项目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5-0050-04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imperfect curriculum system and low utilization rate of practice platform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creativity educ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project as the carrier, comprehensively uses discussion and interactive teaching, establishes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and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s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knowledge and personality, and establishes diversified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This research take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major as the practical basis, carries out the 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deep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creativity education" with actual projects, and provides a sharing platform to guide students to explore and innovate independentl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ultivat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spirit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Keyword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creativity education; diversified evaluation system; compound tal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隨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各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中国制造2025》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九条措施的通知》中指出,智能制造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1-2]。智能制造更加注重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和综合性,旨在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个性化复合型人才。《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中指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创造(简称“三创”)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求,是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措施。“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更加注重学科专业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强化“三创”教育,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创造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因此,“三创”教育与智能制造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创业实践的智能制造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 问题的提出
“三创”教育中,创新是创业创造的灵魂和精神,创业创造则是创新的实践和应用,三者融为一体,是新时代的需求。“三创”教育以培养兼具创新型和创业型的复合型人才为总体目标,学科专业教育是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各类专业人才为目标,“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3-4]。但由于理念、条件和认识等问题的存在,专业教育和“三创”教育融合的结果并不理想,如何将“三创”教育的课堂体系与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有机融合,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多样化评价体系,形成融合专业与“三创”的教学改革方案,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5-7]。针对这些问题,李珍[8]分析了“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现状,并研究了一种嵌入融合模式,把“三创”意识进行嵌入式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赵亮[9]从课程建设出发,将“三创”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构建了融合的全新课程体系,并专设创业辅修课程;陈文兴[10]以课程变革为基础,以科研教育为支撑,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建立了富有特色的“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把知识、能力与素质教育相统一,从而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对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但由于专业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模式不同,导致两者融合的效果不理想。因此,本文对智能制造专业进行“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改革实践,构建“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智能制造专业+创新创业创造”复合型人才。
二 建立“智能制造专业+创新创业创造”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本文以项目为载体,精心设置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提高学生参与实践项目的主动性。通过教学改革,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更加注重培养兼具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个性化复合型人才。具体融合措施如图1所示。
(一) 以项目为引例,探索“三创”教育模式,完善智能制造课程建设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采用“智能制造专业知识+课程实践”的方式,对实际項目展开探讨、实践式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创新,并提供分享平台,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在专业教育中,更加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引例尽可能与实验项目相关联,围绕项目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智能制造专业知识与“三创”教育融合过程如图2所示。
以机电传动控制课程为例,在有关继电器、接触器控制讲解时,让学生自主设计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系统。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继电器控制系统的工作方式与原理,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之间相互指出设计方法的缺点和优点,让学生进一步对结构、功能甚至成本上进行优化设计。
(二) 综合学生的思维、知识、个性和能力等因素,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多样化课程评价体系
改变以往考试成绩70%和平时成绩30%的传统考核方式,综合学生的思维、知识、个性和能力等诸多要素进行评估,以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为基础,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如图3所示。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项目,包括项目分析、方案设计、验证和实施,最终由老师参与方案并给出评价。评价内容应该包括项目成品的功能与可靠性、元器件选择的可行性与成本,以及项目完成的程度与创新性等。
(三) 整合校内外资源,成立“三创教育+智能制造”实践平台
实践活动可以强化理论综合应用,加深学生对交叉知识的理解程度。智能制造专业理论知识的实践教学与“三创”教育的实战训练相辅相成,实现两者的融合,实践平台构建是关键问题。国家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特色的实践平台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合作交流能力,进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如图4所示。
1以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为目标,搭建开放实验教学平台
改变以往以老师为主的实验模式,成立开放型实验教学平台,包括实验项目选择、实验室地点和时间上的开放。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项目从无到有的过程,从项目的初始构思和设计,到实验器材的选型和购买,以及实验操作与最终实验结果整理和总结,如图5所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实验中巩固综合、交叉学科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创造能力。
2加强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学校和企业“零对接”
通过与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模式,依托成立的智能制造专业,面向企业需求设置专业理论课程和实验项目,拓展实践平台,联合企业建立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共同培养专业性、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另外,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解决技能型老师紧缺,提高专业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建立高校人才孵化平台,为学生实践和创业提供服务和支持
图6为高校人才孵化平台,其以实际项目为驱动,从教学、实践、创新和创业出发,构建人才孵化平台,给予学生创业项目提供一定的技术辅助和咨询服务,以促进创业项目的成功。建立高校人才孵化平台,可以将学生创新创业的成果市场化,同时推动创新创业经验反哺高校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从而形成创新创业创造工作生态系统。
(四) 增强引导力量,成立融合型导师团队
在促进“三创”教育与智能制造专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融合型导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智能制造专业教师是学生专业知识教学和“三创”意识培养的中坚力量,定期对专业教师进行实践技能培训,提高专业老师的“三创”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鼓励专业老师走进企业,挂职锻炼并实际参与创新创业实践。邀请成功创业人士、优秀校友和企业家组成实战导师队伍,负责创业技能教学,在项目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对学生提供指导和帮扶。为提高实践与理论融合的效果,定期组织实战导师培训,使其更加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从实战转化为实际应用。图7为融合型导师团队的组成结构。
三 结束语
“三创”教育与智能制造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意识、条件和模式的不同,导致融合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以智能制造专业为实践基础,探索“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项目为载体,精心设置教学内容,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多样化课程评价体系,并建立“三创教育+智能制造”实践平台,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培养兼具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个性化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制造2025》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组. 《中国制造2025》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6-10.
[2]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九条措施的通知[EB/OL].(2015-07-14)http://www.fujian.gov.cn/zwgk/zfxxgk/szfwj/jgzz/jmgjgz/201507/t20150714_1180549.htm.
[3] 王爱景,肖荣辉,孔佩伊.融合与突破:新工科背景下“三创”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20(11):32-37.
[4] 施生旭,阮晓菁.构建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J].教育评论,2021(3):68-72.
[5] 门志国,刘盼盼,王兴梅.困境与路径:基于协同论的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1):139-144.
[6] 张铮,李雪英,潘钦锋,等.论高校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高等建筑教育,2020,29(2):164-169.
[7] 李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优化融合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9(5):38-41.
[8] 李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优化融合模式探析[J].红河学院学报,2020,18(3):108-110.
[9] 赵亮.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高校课程体系重构——基于理论与实践角度的分析[J].江苏高教,2020(6):83-88.
[10] 陈文兴.跨界与融合:地方高校“三创合一”培养“三创”人才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4):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