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音乐传播专业建设发展思考
——以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为例
2023-06-13杜虹景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杜虹景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一、音乐传播专业在国内开设的现状及省内发展情况
(一)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契机
现代社会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音乐传播媒介进入移动媒体时代。互联网和手机作为基础载体,对音乐传播的影响不容小视。自媒体已经成为音乐传播的主要路径。在现代的多媒体环境下,音乐传播的内容、方式、平台等都发生巨大转变,新媒体成为现代音乐传播的重要工具,因此,音乐传播专业发展可以以国家政策为旗帜、顺应市场发展趋势、运用新媒体创新音乐传播路径,挖掘音乐传播业的巨大市场,培养出贴合市场要求的实用型、“双创”型人才,从而多方面提升我院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提升就业率和创业成功率。语言类职业院校在4 年内对湖南地区音乐传播专业人员现状及需求做了分批详细调研,根据本次调研资料分析,湖南省各类文化传播企业、文艺团体、广告公司、文化机关的音乐传播人才数量上缺口大、学历普遍偏低。各类文化公司和文艺团体负责人表示,音乐传播人才的短缺直接影响了企业和团体工作的质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因此,不管是从学历结构、还是从专业队伍数量上看,现阶段各文化传播企业、文艺团体、广告公司、文化机关的专业音乐人员配备情况与我国日益发展的国民经济、群众文化需求和整体文化理念的需求极不相称。设置音乐传播专业可以优化本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
学院其他专业开设10 多年来,坚持“国际化”的办学模式和“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学院各专业办学已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根据市场需求,也必须增加其他类别的专业设置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的变化。可以预见,在新媒体人才极其缺乏、艺术团体迫切需要及国家新职业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合力作用下,音乐传播专业人员将面临极其旺盛的市场需求,我国现开设的此专业学校有中国传媒大学、西安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但高职开设院校极少;随着生源层次的多样化,高职报考人数逐年增加,如设置此专业,无疑可为广大专科层次培养的生源带来福音。而且此专业和有些院校已开设的其他教育类专业有一定的培养共性,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等方面可以有机结合、交叉互补。
(二)专业类别生源充足、人才需求多样化
学校地处省会城市,随着学院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招生地域宽广,遍及全国多个省市。由于大型文化演艺项目地位的影响力,长沙成为周边地区音乐传播人才求学的向往之地,愿意来长沙深造音乐传播专业的生源较多,也为省内开设此专业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专业团队通过采取毕业生跟踪调查、专业调研团、专业建设培训班等方式,全方位了解人才的需求现状;打通与企业合作的最后一里路,为人才培养定位工作奠定了基础。
调研内容包含企业对毕业生的使用情况和满意度;人才总体需求情况;行业企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影响;其他专业建设的相关最新成果和存在待解决的共性问题等。
调研结果表明:音乐传播专业人才需求规模不断扩大。音乐传播专业发展可以国家政策为旗帜、顺应市场发展趋势、运用新媒体创新音乐传播路径,挖掘音乐传播业的巨大市场,培养出贴合市场要求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根据本次调研资料分析,湖南省各类文化传播企业、文艺团体、广告公司、文化机关的音乐传播人才数量上缺口大、学历普遍偏低。各类文化公司和文艺团体负责人表示,音乐传播人才的短缺直接影响了企业和团体工作的质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音乐传播专业人才需求急剧增加。各类传媒企业基于国际交流的需要,对音乐传播人才的需求量也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企业对音乐传播一线人才在服务意识、文化素养、职业道德、专业技术能力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通过对多家单位人才规格和需求、岗位内容和需求等情况做了详细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该专业人才以下几方面能力要求非常突出:
(1)演出实践中音乐传播专业演艺、创作技能的流畅应用;如:演艺活动策划与组织、舞台表演艺术等。
(2)音乐传播专业实际专业操作能力:如声乐演唱与表演、钢琴演奏与创作、舞蹈表演与编创等。
(3)现代化办公设备的使用:尤其是计算机应用能力。
(4)良好的沟通能力:如表达技巧等。
(5)团队合作和敬业精神。企业尤为注重毕业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如演艺活动策划与组织、舞台表演艺术、音乐节目制作、电子音乐制作等)。在广泛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聘请多家音乐传媒类企业,共同参与对调研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共同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专业就业岗位
通过大量翔实的行业企业调研和分析,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音乐教育、音乐传媒等行业企业相关岗位和涉外企事业单位的文体、宣传岗位,具体岗位任务分析见表1。
表1 音乐传播专业就业岗位一览表
(四)专业定位清晰
培养系统掌握音乐文化与传播方面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及音乐传播实践能力,培养兼具技术和音乐艺术的新型复合型音乐文化与传播人才。要求掌握音乐知识,了解演出的基本规律,具有演艺活动策划、组织、营销等音乐传播技能,能在文化传播企业、文艺团体、广告公司、文化机关等领域担任音乐节目组织策划、音乐产品营销、音乐音像图文资料编辑等工作的技能型专业人才。职业岗位群:艺术团体及音乐机构,音乐产品营销策划、音乐节目组织策划、音乐工作室、小学音乐教师等。
(五)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改革贴合学校校情的思考
1.需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遵循音乐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与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2.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考
音乐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紧密围绕学生“双核”能力的培养。即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职业转换能力,重点放在音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证融通结合、校企合作等方面。
(1)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要注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养成,面向音乐教育、音乐传媒等行业企业相关岗位和涉外企事业单位的文体、宣传等相关岗位,培养从事影视传媒、文化(艺术)馆、音乐俱乐部、群众艺术团体、音乐工作室、文体管理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树立全面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全员参与、全方位目标管理和全程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构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应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模式相匹配,以“双核”(职业核心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基本路径,根据“岗位要求—技能要求—课程规划—课程实施目标”的思路来构建核心课程体系。并通过实践课程的设置,有效增强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
通过调研和深入思考,音乐传播专业学生应掌握音乐传播艺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并具有扎实的实践运用能力,能够从事音乐演出活动的组织、音乐艺术节目的创编、社区音乐传播的指导和各级各类机构和团体的音乐教学、训练等工作。
二、音乐传播专业保障专业建设发展的途径
(一)专业发展与机制建设保障
(1)行业对音乐传播专业人才需求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对音乐传播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随着市场的需求而愈来愈高。
(2)各类传媒企业基于国际交流的需要,对音乐传播人才的需求量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
(3)音乐传播专业以国家政策为指导、顺应市场发展趋势、运用新媒体创新音乐发展路径,挖掘音乐传播行业的巨大市场,培养贴合市场要求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课程及资源建设保障
(1)课程可选用高度贴合高职教育、凸显职教特色的教材。
(2)课程设置需衔接有序,结构科学、具有针对性。
(3)需依托智慧树、学习通等多网络学习平台,使学生学习不局限于教室,有更多选择性。
(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保障
加快现代化、智能化的数码钢琴教室、独立钢琴房、舞蹈房、音乐制作录音工作实训室、多功能音乐厅、多功能汇报厅、计算机音乐制作实训室等特色实训室建设,以满足学生日常课程学习需要。
(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保障
大力建设专业教研室,提升专业教师的学历和职称。
(五)人才培养质量保障
(1)音乐传播专业为新开专业,需由学校相关政策保障生源的持续增长率。
(2)依据国家职教发展政策,音乐传播专业可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就业岗位人才培养需求。
(六)教科研与社会服务保障
(1)招聘的教师需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极具教科研精神。
(2)立足专业特色,力争服务当地文化产业及经济。
三、音乐传播专业发展受限的因素
(一)专业发展机制与建设不够完善
校企合作共建机制不够完善和全面。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须与市场企业、行业加速协调、同步、融合,才能不断提升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
(二)课程及资源建设体系还不够全面
(1)音乐传播专业为新开设专业,在课程设置和资源建设方面还需更完善优化。
(2)精品课程数量达不到优质专业要求,需进一步建设及提质。
(3)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不够完备,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还需更匹配。
(三)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刚起步
作为新专业,需要引进大量复合型师资人才,从而提升教学质量,音乐传播专业现有的竞赛种类也不多,学生技能展示的机会受限。
(四)教科研与社会服务还有待加强
(1)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由于课程较多,教师课程教学任务量大导致发表论文篇数不足。
(2)课题立项数较少,尚未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课题项目。
四、音乐传播专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一)根据职业教育等一系列文件的颁布
国家大力培养精通教育与音乐方面的人才,给音乐传播专业教学带来了重大的机遇。
(二)语言类职业院校加强对音乐传播专业的多方面支持
在专业建设上,学校给予师资培训人才引进、课程建设等方面政策上的支持;对新专业有扶持规划保障,加大教学资金的投入,购置了多组先进的教学实训设备,并建成实训室。
(三)学院需十分重视院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各级部门职责明确,定期开展检查工作。一旦立项成功,学院应对入选的校级,省级精品课程进行表彰奖励。
(四)服务于音乐传播
音乐表演市场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掌握音乐知识,了解演出的基本规律,还需要具有演艺活动策划、组织、营销等音乐传播技能,能在文化传播企业、文艺团体、广告公司、文化机关等领域担任音乐节目组织策划、音乐音像图文资料编辑等工作。
(五)对于音乐传播专业的学生来说
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热情更高,但只注重专业课的学习使他们在一些基础理论课的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在长期的学习中,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专业的强大后盾,加缺乏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将会成为限制艺术专业学生发展的难题。
(六)在音乐传播专业建设的初期
师资力量较薄弱,本专业对教师的学历层次、科研水平等要求较高,不仅要上好课,还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扩宽教学思路、加强对学生网络学习的指导与规范、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加强师生网络学习互动。
五、音乐传播专业建设的发展维度及建设培养主要目标
拟从六大方向、44 个具体建设培养指标点来建立一套系统的、有效的、评价机制、诊断改进机制,以尽可能完善高职音乐传播专业建设发展维度的制定和专业建设培养工作。
(一)专业发展与机制建设
专业在校学生数逐年递增30%,专业调研一年开展2—3 次,根据市场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一年开展2—3 次毕业生跟踪调研,根据专业发展需求和现状,解决有效问题,专业教研室每周召开教学研讨会,具体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多处走访调研,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企业。
(二)课程及资源建设
从科学配比的角度出发,专业实践学时占专业总学时比例高于50%;加强课程及资源内涵建设,每年可开发手册式教材及项目模块教材;提升授课质量,充分利用在线资源,开发音乐类在线开放课程。
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发专业核心课程视频资源。在逐步提升的基础上,打造省级及以上教学资源库。打造职教特色,努力推进高职院校音乐类“1+X 证书”制度试点,挖掘课堂生命力,创新课堂,创造“课堂革命”典型案例。
(三)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提升学生实践课程质量,增加并完善(改扩建)校内实训室数量。以就业为导向,对接行业企业,拓展优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深化内涵建设,打造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加强团队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带头人职称、校内外优质兼职教师数量、提升师资队伍内高职称教师比例。鼓励老师提升学历和专业能力。培养有专业发展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参评各级各类优秀项目及荣誉,力争建立省级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
(五)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立足专业课程质量,增加学生获校级以上奖/荣誉数量,合理规划专业建设方案及人才培养方案,系统科学地设计毕业标准及实习标准,保障技能抽查的合格率和优秀率。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关爱学生身心发展。鼓励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
(六)完善教科研与社会服务
鼓励本专业老师发表高质量论文、撰写高质量课题等。立足高职院校,多次跨区域开展社会培训及服务,为当地产业经济作优质支撑。依托校企合作,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专业,共同开发行业标准、共同编写专业技能教材、共同开发专业优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