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探究肿瘤治疗相关口腔黏膜炎中医用药规律
2023-06-13董慧静薛崇祥郑玉敏胡紫馨崔慧娟
董慧静 ,薛崇祥 ,郑玉敏 ,胡紫馨 ,崔慧娟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
口腔黏膜炎(oral mucositis,OM)在恶性肿瘤治疗不良反应中较为常见且棘手,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损伤、炎症和功能障碍,其引起的疼痛、溃疡、吞咽困难常常影响患者的饮食,甚至导致治疗中断[1]。不同肿瘤治疗方法导致OM的发生率存在差异。临床约有40%接受标准化疗剂量的患者出现OM,在接受大剂量化疗的患者中OM发生率几乎为100%[2]。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中,OM 可作为单一出现的最严重不良反应[3]。在靶向治疗中,雷帕霉素抑制剂(mTORIs)对口腔黏膜的毒性最大,OM发生率为33.5%~52.9%[4]。此外,血管生成抑制剂、Bcr-Abl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治疗中也可见OM[5]。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对口腔黏膜的损伤也主要表现为口腔苔藓样反应、口干。
OM的西医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抗炎药、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冷冻及光生物调节等,尚无特效药物。中医对于缓解肿瘤治疗相关OM的症状卓有成效,但尚未形成规范体系。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临床恶性肿瘤治疗相关OM的中药组方规律,归纳其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检索策略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为来源进行数据检索。检索词:#1为口腔溃疡、口腔黏膜炎、口腔炎;#2为靶向、依维莫司、索拉菲尼、舒尼替尼、卡博替尼、阿帕替尼、瑞格非尼、仑伐替尼、伊马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吉非替尼、阿法替尼、达可替尼、奥希替尼、阿美替尼、化疗、放射、放疗、免疫、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特瑞普利单抗、替雷利珠单抗;#3为中药、中医、中草药;检索策略:#1 AND #2 AND #3。检索时间范围限定为2005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
1.2 文献筛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并曾接受放疗、化疗、靶向或免疫治疗中至少1种治疗方法,且出现的OM考虑与肿瘤治疗相关。②OM治疗方案中包含口服中药复方,且明确记录了所有中药的名称。③文献类型为临床研究,包括临床试验、医案、临床治疗经验。
1.2.2 排除标准
①患者在口服中药治疗同时还使用针灸、穴位敷贴、中药穴位注射等治疗手段。②非临床研究,如综述、动物实验等。③文献中的中药方剂药物记录不完整或仅使用单药治疗。④同一作者重复发表的文章。
1.3 数据录入与规范
纳入文献的方剂信息由双人独立录入Excel2019,并进行交叉核对。文献中的方剂涉及同一主方根据兼证加减时只录入主方,同一病例涉及多次就诊者仅录入OM症状缓解最明显就诊次的方剂。依据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6]及《中华本草》[7]对中药名称及性味归经进行规范。如“元参”规范为“玄参”,“双花”“银花”规范为“金银花”,“花粉”规范为“天花粉”等。
1.4 数据分析
使用Excel2019对用药频次、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并绘制性味归经雷达图。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3.7.2 进行中药网络构建,设置强链接下限35,弱链接上限15;同时采用Apriori模块对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最小支持度为15%、最小置信度为80%[8]、提升度>1、最大前项数为2,得出恶性肿瘤治疗相关OM常用中药配伍;利用SPSS25.0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输出谱系图并探究用药配伍规律。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根据检索策略,初步获取1 885 篇文献(CNKI 419篇、万方数据384篇、VIP 172篇、CBM 910篇),经删除重复文献,根据文献筛选标准共获得文献148篇,涉及内服中药复方177首,其中放疗相关OM方剂105首,化疗相关OM方剂40首,靶向相关OM方剂12首,同步放化疗相关OM方剂3首,另有17篇研究同时纳入放疗或化疗患者。
2.2 用药频次
纳入的177首内服中药复方共涉及中药209味,总频次为1 839 次。按使用频率从高到低排序,频率>1.5%的中药共15味,总使用频次为784次,见表1。其中甘草、生地黄、麦冬、金银花使用频次较高,均大于70次。
表1 177首肿瘤治疗相关OM中药复方高频药物(频率>1.5%)
2.3 性味归经
对209味中药的性味归经进行统计。药味涉及涩、淡、酸、咸、辛、甘、苦,其中苦味药使用频次最高(101次),其次为甘味药(100次),见图1。药性分析显示,寒性药物使用频次最高,为94次,见图2。归经涉及十二经,其中肺经、肝经药物使用频次最高,均为98次,见图3。
图1 177首肿瘤治疗相关OM中药复方药物药味分布
图2 177首肿瘤治疗相关OM中药复方药物药性分布
图3 177首肿瘤治疗相关OM中药复方药物归经分布
2.4 关联规则分析
利用Apriori 模块对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按支持度降序排列。支持度最高的是“玄参、麦冬-生地黄”,支持度为28.81%,置信度为80.39%,提升度为1.48。即玄参、麦冬和生地黄在所有方剂中同时出现的概率是28.81%,当方剂中有玄参、麦冬时同时存在生地黄的概率是80.39%。支持度较高的还有“玄参、甘草-麦冬”“沙参-麦冬”“牡丹皮-生地黄”等。见表2。
表2 177首肿瘤治疗相关OM中药复方药物关联规则(支持度>15%,置信度>80%,提升度>1)
对使用频率>1.5%的15味高频药物构建关联网络图,可得出生地黄-麦冬、生地黄-甘草、甘草-麦冬、生地黄-玄参、甘草-金银花等链接较强的组合。见图4。
图4 177首肿瘤治疗相关OM中药复方高频药物关联网络
2.5 系统聚类分析
对频率>1.5%的15味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谱系图(见图5)及临床经验,可形成4 个聚类。C1:白术、茯苓、黄芪;C2:黄芩、黄连、炙甘草;C3:金银花、连翘、桔梗、甘草;C4:麦冬、玄参、生地黄、牡丹皮、沙参。
图5 177首肿瘤治疗相关OM中药复方高频药物聚类树状图
3 讨论
不同的肿瘤治疗方法导致OM的原因不同,但其病理过程都与治疗引起DNA损伤导致细胞凋亡、损伤细胞氧化激活生成活性氧、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等促炎因子上调等机制有关[9-11]。中医学认为,在正气亏损、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衡的基础上,自身病理产物痰、瘀、毒相互搏结或感受外邪则导致肿瘤发生[12],而在放疗、化疗、靶向、免疫等肿瘤治疗过程中,常在祛邪的同时损伤人体正气而出现OM。
肿瘤治疗相关OM属中医学“口疮”“口糜”“口疡”等范畴。“口疮”最早见于《素问·气交变大论篇》“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甚则心痛”,提出岁金之气不及则火气旺盛,人多患口舌生疮。此外,《诸病源候论》记载了血虚内热生疮。《医学摘粹》认为,口唇之病多燥热少寒湿,但亦有上热下寒者,有“脾胃寒湿,胆火上炎,而口舌生疮者”,可见,脾胃运化无力,湿浊内积化热也可致口疮。《圣济总录》对口疮的病因病机进行总结,认为口疮有实有虚,实者见于心脾有热、膀胱湿热,虚者见于虚阳上越[13]。总之,OM与火热关系最为密切,病机有虚有实。
中医学认为,放疗太过则为“热毒”,恐伤精耗气,故临床上经过放疗的患者多气阴耗伤、肺脾肾亏虚,表现为热象较重,热毒伤阴之证,故放疗相关OM以虚火为主,缠绵难愈[14]。也可见脾胃运化不及,痰浊内生化热者,且久病入络,亦可见痰瘀互结[15]。化疗太过则为“药毒”,性烈而损伤正气。故化疗相关OM病机有虚有实:一者化疗药物热毒入里,耗气伤阴,阴虚内热,虚火上炎而致口舌生疮;二者化疗药毒性烈,火热之气积于心脾,循经上攻可损伤口舌血络;三者药毒伤及脾胃,运化不及,气血化生乏源,而口舌生疮。靶向药性偏温燥,有攻邪之效,但亦伤及人体正气,常损伤气阴[16],靶向药相关OM可见实热内炽、虚火上炎或虚实夹杂。目前中医对于ICIS的认识较少,临床治疗ICIS相关OM主要遵循辨证论治原则,但ICIS解除免疫抑制,重新建立机体免疫的思路与中医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治则有相通之处[17]。
本研究纳入148篇文献的177首内服中药复方,涉及209味中药。根据中药频数分析,使用频率>1.5%的15味高频药物大致可以分为以金银花、黄芩、生地黄、玄参等为代表的清热药,以及甘草、麦冬、沙参、白术等为代表的补虚药,这与中医对肿瘤治疗相关OM虚实夹杂的病机相吻合,体现了清热凉血解毒、滋阴健脾的治疗方针。现代研究也表明,中药可通过调节炎症因子、抗氧化应激损伤、促进黏膜修复、改善口腔环境等机制治疗肿瘤治疗相关OM[18]。药性分析显示以寒性药物为主,药味以苦、甘味频数最高,提示医家多认为肿瘤治疗相关OM与火热关系紧密,实热为主治宜苦寒清热,虚热为主则甘寒生津养阴。归经以肺经最多。肺主通调水道,体内津液的正常输布基于肺的宣发、肃降,因此OM与肺经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肝经,OM的发生与肝经循行有关,《灵枢·经脉》载“肝足厥阴之脉……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还唇内”,肝胆相表里,少阳经络火热之邪循经上传则致OM。
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有助于挖掘药物配伍关系。“玄参、麦冬-生地黄”“玄参、甘草-麦冬”“沙参-麦冬”“牡丹皮-生地黄”等常用配伍均以清热凉血解毒与滋阴降火相结合,这与医家对肿瘤治疗相关OM源于“热毒伤阴”的认识相符,临床中也发现,本病常见的证型为热毒壅盛证和阴虚火旺证。热毒壅盛证表现为口腔溃疡见于舌尖、牙龈、颊内、口角,周围黏膜红肿、疼痛剧烈,烦躁不宁,面红唇赤,口干欲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数。阴虚火旺证表现为口腔溃疡迁延难愈,此消彼长,溃疡周围色微红或不红、疼痛较轻微,口干不欲饮,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聚类分析得到4组中药配伍,分别表现出针对肿瘤治疗相关OM病机的不同侧重点。C1白术、茯苓、黄芪组合侧重于健脾益气。放疗常伤及气阴,化疗、靶向药、ICIS等则易伤及脾胃,脾开窍于口,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则血肉不生,故在治疗OM时应当兼顾脾胃,临床多见此配伍应用[19-21]。C2黄芩、黄连、炙甘草组合中,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OM湿热明显者。但肿瘤治疗的损伤多属温热病邪伤人气阴,用药燥湿太过恐进一步伤阴,苦寒太过又恐伤人脾胃正气,故常配伍炙甘草滋阴养血、益气通阳,兼以调和诸药[22-24]。C3金银花、连翘、桔梗、甘草组合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可去肿瘤治疗带来的火热邪气;桔梗、甘草即桔梗汤,首见于《伤寒论》治疗“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此后《温病条辨》将之用于“温病少阴咽痛者”,治疗OM组方中用其清热解毒、利咽止痛。刘倩等[25]使用银翘散加减防治鼻咽癌放疗后口腔黏膜损伤,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C4麦冬、玄参、生地黄、牡丹皮、沙参均侧重于清热滋阴,化裁于增液汤。增液汤源于《温病条辨》,用于“水不足以行舟,而结粪不下者”以增水行舟,因其补液功效显著,常用于阴津不足诸证。在本病中,可应用于阴虚火旺证以滋阴降火。如杨瑞华等[26]自拟滋阴理肺汤(含此配伍)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肿瘤治疗相关OM与热邪伤精耗气有关,病机虚实夹杂,常见热毒壅盛证和阴虚火旺证,部分患者可兼有脾胃虚弱。用药以苦寒、甘寒为主,归肺经、肝经、胃经、脾经等多见。治疗上,常用药对以滋阴清热为主,药物组合有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清热燥湿、滋阴降火等具有不同侧重的配伍。此外,本研究尚有不足之处:纳入文献中有29篇为经验总结,随机对照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患者不足50例的研究有22篇,患者多于100例的仅14篇;由于中医对ICIS治疗认识还不够深入,缺乏相关研究,因此纳入文献以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相关OM为主。本研究分析总结的用药规律可为探索肿瘤治疗相关OM的治疗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