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养老体系下农村老年人健康管理问题和对策

2023-06-13王晓丽燕飞段一丹南东琴薛岩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健康管理

王晓丽 燕飞 段一丹 南东琴 薛岩

摘 要:为探究多元化养老体系下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相关因素,本文采用实地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周边农村针对170名老年人展开调查,利用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不同养老方式对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有所影响。建议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和健康教育水平,关注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提高农村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

关键词:健康管理;农村老年人;多元化养老

我国自1999年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以来,老年人口规模日益扩大、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对于健康管理的需求更加迫切(董芬等,2016)。相比城镇老年人,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不高、养老保障不足、医疗资源匮乏、信息渠道狭窄,更加需要相关的健康指导。本文以河南省三门峡市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不同养老方式下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并从实际出发,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构建农村老年人健康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将河南省三门峡市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在三门峡市周边农村随机抽取自然村展开调查。调查对象的基本要求为,在自然村常住6个月以上,意识清楚、精神状态正常,能够理解调研问题并回答问题。

(二)调查工具

采用问卷形式展开调查。调查问卷是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编制的,保证了问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问卷内容主要包含人口学信息、居住环境、医疗环境、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心理健康6个方面。

人口学信息主要包含被调查者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收入水平、身体疾病状况和疾病年消费状况。居住环境和医疗环境变量题项采用Likert(李克特)5级量表法。其中,居住环境量表参照贾汉·沙比提(2010)的观点和曲嘉瑶(2017)的量表设计,设置了6个题项;医疗环境量表参考仇雨临等人(2019)的观点后设置了5个题项。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心理健康部分为了便于老年人理解、回答,采用二分量表,回答正确记1分,回答错误不计分。其中,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部分主要参照2008年颁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分别设置了12个题项和13个题项;心理健康部分采用吴振云等编制的老年心理健康量表,设置了12个题项。在评价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指标上,采用的是老年人自评模式,此种方法已有文献采用(吴维东等,2016),操作简单易行,测量结果真实可靠。

在正式调查前,随机抽取20名农村老年人展开预调查,对问卷进行了信效度检验(梁丽芬等,2022)。居住环境量表和医疗环境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克伦巴赫系数)分别为0.856和0.883,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心理健康的Guttman(哥特曼)折半信度系数分别是0.745、0.761和0.774,信度良好,最终形成问卷。

(三)质量控制

整个调查过程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由调研员逐条询问并适当解释问题,调查对象作出判断,相关工作人员记录结果。共调查170人,有效问卷162份,有效回收率95.29%。

(四)统计学处理

调查问卷采用Excel和SPSS Statistics 22建立数据库展开分析,定性资料采用人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分析,定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義。

二、研究结果

(一)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资料

一是人口学状况。162名调查对象中,女性87人(53.7%),男性75人(46.3%)。60~69岁87人(53.7%),70~79岁66人(40.7%),80岁及以上9人(5.6%)。受教育水平方面,小学及以下106人(65.4%),初中37人(22.8%),中专/高中15人(9.3%),大专/本科及以上仅有4人(2.5%)。婚姻状况方面,在婚117人,丧偶42人,未婚2人,离异1人。

二是社会经济状况。养老方式上,家庭养老59人,自我养老66人,机构养老37人。收入情况上,月收入1000元以下121人,1001~2000元29人,2001~3000元8人,3000元以上4人。参保情况上,146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7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3人参加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1人参加其他,5人未参保。

三是健康状况。患病人数多的前3种疾病分别是高血压(61人)、骨关节疾病(33人)、心脏病(32人)。男性患病人数多的前3种疾病分别是高血压(30人)、骨关节疾病(18人)、高血脂(15人),女性患病人数多的前3种疾病分别是高血压(30人)、心脏病(18人)和骨关节疾病(15人)。

从患共病数量上来说,有29人未患有任何慢性病,其中,男性12人,女性17人。有82人患有2种以上慢性病,其中,女性38人,占女性人数的43.7%;男性44人,占男性人数的58.7%。在患共病的人数占比上,男性略高于女性。

从健康自评结果看,12人认为自己非常健康(7.4%),66人(40.7%)认为自己比较健康,69人(42.6%)认为自己健康水平一般,15人(9.3%)认为自己不健康,没有人认为自己非常不健康。结合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和健康自评结果可以发现,尽管多数老年人都患有慢性病,但是并不影响老年人对自己健康水平的乐观评估,可见疾病并非影响健康水平的唯一指标,需要进一步探究影响健康水平的其他因素。

(二)基于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养老方式对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

为了方便研究,养老方式的赋值如下:家庭养老=1,自我养老=2,机构养老=3。健康水平赋值如下:非常健康=5,健康=4,一般健康=3,不健康=2,非常不健康=1。

不同养老方式下,健康水平的均值有所不同,家庭养老的健康水平均值(3.63)最高,自我养老(3.55)次之,机构养老(3.05)最低。

根据表1,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则认为不同养老方式对健康水平的均值产生了显著影响。

表1 养老方式对健康水平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以Tamhane方法的两两均值检验结果表明,家庭养老、自我养老都和机构养老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

根据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养老方式的不同确实对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产生了影响,且家庭养老、自我养老都和机构养老有着显著性差异。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很多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健康水平一般或者较差,基本无法完全自理,需要专业照护,且不具备家庭养老条件。

(三)基于多元回归方程模型的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健康水平影响因素

一是研究假设与模型设计。为了对比不同养老方式下居住环境、医疗环境、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心理健康对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程度,针对不同养老方式数据开展回归分析,并进行对比。在此,提出如下假设和模型。

假设:不同养老方式下,居住环境、医疗环境、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心理健康对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力度各不相同。

模型设计:

Health1=α+β1LE1+β2ME1+β3HK1+β4HB1+β5PH1+ε……………………(1)

Health2=α+β1LE2+β2ME2+β3HK2+β4HB2+β5PH2+ε……………………(2)

Health3=α+β1LE3+β2ME3+β3HK3+β4HB3+β5PH3+ε……………………(3)

(注:健康水平Health、居住环境LE、医疗环境ME、健康知识HK、健康行为HB、心理健康PH)

二是Person相关分析。根据表2,在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健康水平与各变量均有相关性。家庭养老中,老年人健康水平和居住环境、心理健康明显正相关;自我养老中,老年人健康水平和健康行为、居住环境、健康知识明显正相关;机构养老中,老年人健康水平和医疗环境明显正相关。

表2 不同养老方式下健康水平与各变量相关分析

**.相关性在0.01水平显著(双尾)。

*.相关性在0.05水平显著(双尾)。

三是回归分析。根据上文提出的回归模型,采用逐步回归策略开展多元回归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各回归模型均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DW值在2左右,说明序列不存在自相关,无异方差出现。

表3 模型显著性检验

从表4可以看出,各回归模型在逐步筛选策略下,均只有一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且通过了显著性0.05的检验。VIF值均小于10,说明模型中各变量无多重共线性问题。回归结果表明,在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家庭养老中,心理健康对老年人健康水平产生影响;自我养老中,健康行为对老年人健康水平产生影响;机构养老中,医疗环境对老年人健康水平产生影响。假设得到验证。

表4 模型回归结果

在家庭养老中,老年人和子女及孙子女一同居住,为子女分担生活压力,或者帮忙照顾孙子女,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较高的价值认同感,同时,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关系都有利于老年人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在自我养老中,老年人和配偶共同居住,或者独居,家庭关系对老年人的影响较为有限,健康行为对健康水平的影响就凸显出来。在机构养老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一般,对于医疗的需求更为迫切,医疗环境对老年人健康水平影响较大。

三、提高农村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养老服务设施

良好的居住环境可以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馬俊,2020)。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调研村实现了垃圾集中清运、村庄清洁、道路硬化美化、危房改造修葺等。居住环境的改善,提升了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非一日之功,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应当主动谋划、积极行动。

对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一方面,应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作用,压紧压实主体责任,规避因无人管理、修缮导致的设备闲置现象。另一方面,要妥善解决养老服务设施类型单一、分布集中等问题。当前农村老年活动中心配备了体育设施,设立了棋牌室,但是仍然无法安全满足不同老年人对于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应该针对老年人的不同特点,添置丰富多样的设施设备,建设相关场地,鼓励老年人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开展多样化活动。

在专业照护方面,要根据农村老年人的思想观念和实际收入,逐渐推动有条件的村庄开展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试点工作,满足老年人在家门口养老的愿望,同时降低养老成本。在运营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个别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进行全天候照护。此次调研的某村开设有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收费200元/人/月,接收80岁以上老年人。走访发现,大多数老年人都愿意接受这样的养老方式,唯一的顾虑是费用问题,部分老年人只能接受200~400元/月,但是中心负责人表示,每个老年人实际费用在700~800元/月。可见,尽管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比养老院更有优势,但是发展仍然离不开村级集体经济和政府的补贴。

(二)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

首先,加大乡(镇)村两级卫生机构的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人才待遇。乡镇卫生院可以招聘本科及以上的医生和专科及以上的护士,在优化人员结构的基础上,确保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职业发展有空间,避免人才流失。同时,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考虑将乡村医生“入编”,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选拔培养有志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年轻乡村医生和护理人员。其次,加大对乡(镇)村两级卫生机构的资金设备投入力度,确保乡(镇)村两级卫生机构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调研中,某村医表示,希望能为村卫生室提供一些血常规、尿常规等简单的化验设备。同时,相比城镇居民可以就近在社区医院看病享受医保报销优惠,农村老年人需要前往距离较远的乡镇卫生院才能享受医保待遇,建议尽快将城乡居民医保系统接入村卫生室,方便农村老年人享受医保待遇。最后,为基层医疗工作者提供优质医疗培训和交流活动机会,不断优化其知识结构、提升其业务水平。

(三)提高农村健康教育水平

调查发现,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知识大多是通过子女和孙辈获得的,缺乏系统指导,尤其是与自身疾病相关的健康指导。农村地区健康知识宣传不足,有59.2%的老年人对本村健康知识宣传评分在3分及以下(满分5分)。有研究指出,农村老年人喜欢的健康教育形式,排在前3位的是上门服务、电话服务、电视宣传(梁丽芬等,2022)。针对农村健康教育水平不高问题,可以考虑采用多种教育方式。一是建立健康小组。根据不同老年人的年龄段、身体状况、疾病状况、居住地点等特点,建立健康互助小组,开展健康教育互助,加强老年人日常健康交流,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二是培养意见领袖。在老年人中发展人缘好、号召力强、学习能力强的健康教育积极分子,进行重点培养教育,以便形成意见领袖,带领广大老年人开展健康知识学习和健康管理。三是开展个性化访谈教育。对于不经常参加或不愿意参加健康教育的老年人,开展上门访谈教育,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及时给予其相关咨询。

(四)关注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

从调研的结果来看,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均值为8.11,有26.5%的人得分在7分以下。在家庭养老、自我养老和机构养老方式下,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均值分别为8.41、8.11和7.22。无论哪种养老方式,都存在满分值,也存在最小值。可见,尽管在家庭养老方式下,老年人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自我养老和机构养老方式,但是无论哪种养老方式,都存在老年人心理健康不佳的情况。

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长时间缺乏重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年轻人进入城镇工作,产生了留守老年人问题,孤独感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朱琳颖,2015),容易产生抑郁、自闭、自卑等负面情绪(贺斌,2013)。长期无人陪伴导致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关注,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近些年,老年人的心理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有研究指出,我国有高达85%的老年人存在心理问题,有27%的老年人患有心理疾病(孙欣然等,2018)。因此,要加强农村孝文化建设,向年轻人普及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要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给予农村老年人强有力的精神支撑,从而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四、结语

农村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研究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因素基础上,提出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和健康教育水平,关注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等对策建议,以期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意识和水平,让农村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

参考文献:

[1]董芬,江志琴,蒋长征,等.城市社区中老年人群健康管理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预防医学,2016,28(12):1189-1192.

[2]曲嘉瑶.城市老年居住环境评价量表编制研究:基于北京市的实证调查[J].老龄科学研究,2017,5(12):3-17.

[3]贾汉·沙比提.长寿老人生活环境及饮食习惯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33(09):1024-1027.

[4]仇雨临,冉晓醒.医疗服务可及性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基于CLHLS数据的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9,12(07):1-10.

[5]吴维东,任晓晖,李宁秀.成都市高新区老年人健康自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10):1801-1804.

[6]梁麗芬,于为民,赵静,等.农村老年人对健康教育需求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护理研究,2022,36(13):2381.

[7]马俊.社区老年人口健康管理路径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20.

[8]朱琳颖.老年人社会支持、孤独感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5.

[9]贺斌.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69-72.

[10]孙欣然,孙金海,陈立富,等.老年人健康需求特点与健康管理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1):5364-5367.

[责任编辑:王芳玲]

猜你喜欢

健康管理
南宁市某社区教育机构学前儿童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家庭医生制度下高脂血症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探讨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我国智慧医疗建设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对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分析
“健康管理”靠自己
健康管理纳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农村家庭医生模式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