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赛教融通”视域下中职数控专业“三教”改革基本逻辑及策略

2023-06-13杨寒胡光忠曹照洁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改革策略

杨寒 胡光忠 曹照洁

摘  要: 无论是技能大赛,还是“三教”改革,皆服务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这为探索“赛教融通”视域下中职数控专业“三教”改革基本逻辑及策略提供了基点。利用“数控综合应用技术”“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两大赛项资源,可以助推教师专业发展、优化教学内容、倒逼常规教学改革,从而解决“三教”改革“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三大课堂教学核心问题。在明确这一基本逻辑的基础上,建议进一步完善教师技能大赛体系,开展赛项技能培训;依托大赛完善实训课程,构建教学资源库;以赛促建,赛研结合,提高常规教学效能,从而真正推动中职数控专业“三教”改革进程。

关键词: “赛教融通”; 中职数控专业; “三教”改革; 基本逻辑;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3)03-0088-05

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確要求职业院校应大力实施“三教”改革,解决课堂教学“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这三个核心问题。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1]。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技能大赛”)对我国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日益显著。2021年教育部等三十五部门印发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章程》(以下简称《大赛章程》),指出技能大赛要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引领职业院校深化“三教”改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为职业院校积极探索以“赛教融通”为切入点的“三教”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本文以中职数控专业为例,深入探讨“赛教融通”视域下中职数控专业“三教”改革路径。

一、中职数控专业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概述

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中职数控专业对应的主要参赛项目有“数控综合应用技术”与“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根据2022年大赛官网所发布的相应赛项规程,可以知道两赛项的竞赛目的。如表1所示,举办这两个赛项的目的除了要检测学生数控综合应用技术及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两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水平外,还需引领和促进数控专业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等。可以看出技能大赛既是检测学校育人水平的试金石,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

二、“赛教融通”视域下中职数控专业推进“三教”改革耦合性分析

技能大赛是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三教”改革是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因此,以技能大赛为切入点,积极探索“赛教融通”的“三教”改革新路径,提升“赛教融通”成效的同时,推进“三教”改革,这既可行也必要。

(一)以赛促教是举办技能大赛的目的

2008年,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举行。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要定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助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技能大赛从开办之初就有着引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使命[2]。从2008年至今,技能大赛已经举办了14届。纵观14届的发展历程,技能大赛一直坚持以促进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并且逐渐探索出了大赛装备转化为教学设备、大赛内容转化为课程内容、大赛任务转化为专业建设、大赛合作企业转化为人才培养资源等大赛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路径[3]。而2021年《大赛章程》的印发,则进一步明确了未来技能大赛仍要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办赛理念,持续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可以看出,以赛促教一直是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的目的。

(二)“三教”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教师、教材、教法是开展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与课堂教学“谁来教”“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三大核心问题直接相关。目前,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胜任力不足[4]、实训教师短缺且“双师”素养不高[5]等问题;教材建设中存在内容缺乏实践性与时代性、与职业岗位要求严重脱节[6]、学校自行开发配套资源主动性低[7]等问题;教学方法则比较单一[8],实训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性[9]等。因此以“赛教融通”为切入点进行数控专业“三教”改革探索,在发挥技能大赛风向标作用的同时,可以使得“三教”改革方向更聚焦,可操作性更强。

三、“赛教融通”视域下中职数控专业“三教”改革基本逻辑

以“赛教融通”为切入点,探索中职数控专业“三教”改革新路径之前,还需厘清大赛引领“三教”改革的基本逻辑,这样才能有效把握改革的方向与着力点,推进“三教”改革进程。

(一)大赛助推教师专业发展,解决“三教”改革“谁来教”问题

建设同时具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深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工作。中职数控专业育人目标是面向制造业培养具有较强数控设备操作、维护及调试能力、计算机绘图能力等的初、中级技术技能人才,而专业教师作为这一目标的具体实现者,其实践技能水平及实践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数控综合应用技术”及“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两个赛项中,包含了数控车、数控铣、赛件装配、零部件测绘及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等多项专业技术。那么专业教师参与到大赛中,经过研读竞赛方案、师生齐备赛、参赛这一过程,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数控专业领域的技术发展,切实检验并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实践教学水平等,从而推动教师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解决“谁来教”问题。

(二)根据赛项内容优化教学内容,解决“三教”改革“教什么”问题

在“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驱动下,我国数控行业技术与知识更新迭代速度加快,数控技术正朝着自动化程度更高,更开放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10]。那么学校只有紧跟行业技术发展态势,用主流的技术、先进的知识才有可能培养出未来能够适应行业需求的数控专门人才。而《大赛章程》明确规定,技能大赛各赛项竞赛内容需对标世界先进水平,对应产业需求、行业标准和企业主流技术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技能大赛赛项内容设置与行业发展现状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同时对标世界先进水平,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引领性。因此,如果将数控专业对应大赛赛项的竞赛内容调整嵌入到相关课程中,课程学习内容一定会更丰富、新颖,从而解决数控专业“三教”改革“教什么”问题。

(三)以竞赛倒逼常规教学改革,解决“三教”改革“怎么教”问题

大赛是选手进行技能比拼的竞技场。“数控综合应用技术”赛项包含产品创新设计、赛件加工、检测、装配及测试等多项专业技能的比拼。“零部件測绘与CAD成图技术”赛项包含零部件测绘与质量检测、工程图审核与结构优化、机械产品工程图设计、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等多项专业技能的比拼。赛场上是对学生的检验,赛场外则是对教师的检验。要想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好成绩,那么教师熟练掌握以上技能只是基本,更重要的是学生要能熟练掌握并综合运用以上技能。为了指导不同学生熟练掌握赛项考核技能,那么教师必须思考“如何教”“如何更好教”等问题。因此教师参赛可以倒逼自身探索“怎么教”问题。未参与大赛的教师也可以向大赛指导教师讨教经验,提前掌握学生实操练习的普遍难点及突破难点的方法等。技能大赛“以学生综合实力为主要评价标准,以岗位任务完成情况来衡量专业能力,让职业教育中专业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形成更加务实、高效”[11],因此“赛教融通”可以提高常规教学效能,助力常规教学“怎么教”问题的解决。

四、“赛教融通”视域下中职数控专业“三教”改革行动策略

(一)完善教师技能大赛体系,赛培结合助推教师实践能力提升

第一,完善教师技能大赛体系。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职业院校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教学能力,而且还需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目前,职业教育界公认的,有利于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提升的全国性赛事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国赛阶段只设置了学生组,所以有利于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全国性赛事暂时还缺乏。但是四川省等省份已经在大赛市赛和省赛阶段,进行同步设置学生组和教师组的探索。比如,成都市在市赛阶段就根据中职学校专业大类为装备制造类教师设置了“钳加工技术”“数控铣加工技术”两个赛项,而省赛阶段的赛项设置则直接对接国赛赛项,其中“数控综合应用技术”“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均设置了教师组。并且在市赛阶段,成都市明确要求45岁以下的专业教师原则上必须参加。比赛天生具有竞争性与功利性,那么通过这一硬性参赛要求,可以很好倒逼教师主动去进行技能训练,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因此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可以依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快速完善教师组技能大赛“市赛—省赛—国赛”体系,以竞赛倒逼教师主动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第二,定期开展赛项技能培训。目前中职数控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专业理论课与专业技能课。专业理论课主要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及公差配合等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主要包括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数控加工技能训练等实训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相比,理论性更强,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要求稍弱,这导致长期教授理论课程的教师容易忽略技能训练,自身专业实践能力较弱。并且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及公差配合等理论课程更多是属于机械行业的通用性、规律性知识,较少会受到技术变革的影响,所以长期教授理论课程的教师较难紧跟行业技术发展态势。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内容则更多是根据对口招生考试大纲来设置。比如四川省对口招生考试大纲只考钳工,因此部分中职学校只重视钳工实训而忽略了数控加工实训、测绘实训等,这导致学校普遍缺乏能胜任数控加工实训、测绘实训等教学工作的教师。因此,学校的大赛团队可以面向全体专业教师定期举行数控铣、数控车及CAD绘图等技能培训,在整体提高全体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大赛命题趋势等动态把握行业一线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最新需求。

(二)依托大赛完善实训课程,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课程内容

第一,完善实训课程。在“数控综合应用技术”“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两赛项的赛项规程中,详细阐述了竞赛内容、竞赛环境、技术规范要求、技术平台、评分标准等相关内容,并且每个赛项的10余套样题和真题都会通过大赛官网发布。因此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可以基于这两个赛项的相关资源,将竞赛内容对接实训内容、竞赛环境对接实训基地环境、大赛训练模式对接实训教学模式、技术平台对接实训设备、评分标准对接实训考核标准等,着眼于行业技能人才诉求,遵循学生能力发展规律,提炼核心课程知识点,凝练实训教学模式,完善数控加工实训与CAD测绘实训两门课程,从而实现大赛资源的解构与转化。比如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就以“数控综合应用技术”与“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这两个赛项为基础开设了数控车铣实训、数控多轴技能实训、测绘成图实训课程。

第二,建立教学资源库。专业部除了可以将技能大赛相关资源直接转化为对应的实训课程外,还可以根据大赛资源开发模块化教学资源,建立可服务于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大赛备赛的素材资源库。2022年数控专业对应两大赛项的竞赛内容如表2所示。其中“赛件加工”“赛件自检”“工程图设计”“三维模型设计”等模块与金属加工、机械加工检测技术、机械制图、机械产品设计等专业理论课程密切相关。并且无论是大赛样题还是真题都会对每个模块的竞赛规则、竞赛内容、评分标准、检测评分表等进行详细说明。因此专业部可以根据这些资料信息,从行业岗位能力需求出发,结合本校备赛经验,围绕赛项各模块的知识要点系统开发可用于常规教学的模块化教学项目,从而解决教学内容脱节、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形态的变化趋势,因此专业部可以录制“技术要点演示”“学生赛场风采展示”等视频并建立资源库,配套开发二维码关联的“赛项项目分析”“机械产品三维模型”等数字学习资源,使其成为学生学习、备赛的有效补充,从而满足师生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需求与学习需求。

(三)以赛促建,赛研融合,转化大赛资源,提高常规教学效能

第一,以赛促建,完善实训基地建设。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组合投融资支持的实施方案》开宗明义,指出实训基地建设是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实训基地作为实施实训教学的重要依托,实训基地的高水平建设可以明显提升实训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大赛赛场设计对标世界先进水平,对接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时代风气,因此学校可以合理借鉴大赛赛场设计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比如,目前大部分学校数控实训基地是根据钳工、数控车、数控铣、测绘等实训项目进行简单分区,而不是按照企业真实生产顺序进行分区。这样分区可以帮助学生独立掌握钳工、数控车、数控铣及测绘等技能,但各区域功能分散、缺乏关联性,不利于学生真正了解并熟悉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及环节。为了改进这一不足,可以参考“数控综合应用技术”赛项赛场设计,该赛场按照企业真实生产环节分为加工区、功能测试区、检测区等,赛场布局注重与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及生产流程对接。学校在参考大赛场地布局,优化实训基地区域布置的同时,更是可以合理参考大赛设备来选用实训教学设备。大赛选用的是行业通用性强、使用面广的设施设备,并且每年大赛都会对选用的毛坯材料、数控机床、夹具量具、检测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及CAD、CAM等软件设施的型号、相关参数等进行详细的介绍,因此数控专业可以参考大赛基础设施设备列表,完善实训设施设备选用。

第二,赛研融合,提升常规教学效能。一是鼓励大赛指导教师进行大赛成果转化研究。各省市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等部门每年都会举办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职业技能竞赛研究中心会举办职业技能竞赛转化成果奖征集与评审活动等。因此数控专业部可以依托这些活动,鼓励大赛指导教师根据历届大赛所积累沉淀的赛项资源、比赛设备、训练模式及选拔机制等进行系统梳理、深度提炼,最终整合形成体现行业标准、突出竞赛优势、满足专业教育教学需求的大赛资源转化成果。首先可以将“赛什么”对接“教什么”,提炼教学内容。大赛指导教师可以根据表2所示的竞赛模块提炼模块化教学资源。由表2也可以看出,两赛项都注重对职业素养的考核,在相应试题中也有职业素养具体的考核要求及评分表。因此大赛指导教师可以将两赛项所承载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考核要求等进行总结,提炼德技并修的教学内容,从而落实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可以将“怎么训”对接“怎么教”,凝练教学方法。大赛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大赛训练的技能拆分、讲解、示范及指导等环节,开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技能提升为导向、具备职业教育教学特色的、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的教学方法等。刘洋等学者就根据多年参与数控项目类职业技能竞赛的经验凝练出了“比工艺、比效率、比精度、试参数、试材料、试心理”的教学内容,总结出了一套同时兼顾大赛选手选拔及常规教学的教学方法——“三比三试”法[12]。二是开展专题培训。为了更好将大赛资源转化成果应用于专业教学实践,专业部可以为全体专业教师举办“赛教融通”的专题培训。通过培训首先帮助全体专业教师明确大赛资源转化路径,明确“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改”等的具体要求及路径。同时可以请本校大赛指导教师,一方面对大赛规程、竞赛内容、考核标准等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全体专业教师明确大赛可以提供哪些资源,通过哪些渠道可以找到这些资源等;另一方面可以对大赛训练模式、专业部已有大赛资源转化成果等进行详细介绍,为全体专业教师根据大赛开发专业教学资源提供范例;并且可以对学生普遍较难掌握的知识及技能进行理论总结,帮助全体专业教师掌握学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及高效性等。

参考文献:

[1] 程宇. “国赛”十年:将职业教育改革进行到底:2008—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回顾与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17(18):21-27.

[2] 榴红. 普通教育有高考 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举行[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0):1.

[3] 李薪茹,王松岩. 大赛资源转化的现状、问题与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6):73-79.

[4] 牟向伟,刘雪,唐瑗彬. 中职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教师一体化教学胜任力现状与提升策略:基于对广西30所中职学校的调查[J]. 职业技术教育,2021(8):48-54.

[5] 王岗. 基于校企融合的“工作坊”实训课程体系建构: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20(8):32-35.

[6] 朱秋寒,徐国庆. 中日机械类职业教育教材编写比较研究:以中职《机械制图》教材为例[J]. 职教论坛,2020(12):78-86.

[7] 冯志军.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基于江苏省域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调研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9):5-10.

[8] 赵丽萍. 基于微课的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实践与应用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4):38-41.

[9] 张新香.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中职数控专业课教学中的构建与实施[J]. 职业技术教育,2018(17):31-33.

[10] 王眇,張振明,李龙,等. 数控技术发展状况及在智能制造中的作用[J]. 航空制造技术,2021(10):20-26.

[11] 刘焰. 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探讨[J]. 教育与职业,2010(3):46-47.

[12] 刘洋,姜超凡,杨彬,等. 数控技能大赛“三比三试”教学法[J]. 职业技术教育,2018(14):33-37.

The Basic Logic and Strategy of “Who-What-How to Teach” Reform of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CNC) Major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on of Competition and Teaching”

YANG Han, HU Guangzhong, CAO Zhaojie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Zigong 643000, China)

Abstract: Whether it is skill competition, or the reform of “who-what-how to teach”, all serve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hich provides a basis point for exploring the basic logic and strategy of the “who-what-how to teach” reform of CNC major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competition integration”. Using the resources of “CNC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nd “parts mapping and CAD mapping technology” can boost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optimize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force the reform of conventional teaching, so as to solve the three core classroom teaching problems of “who will teach” “what to teach” and “how to teach”.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basic logic, it is suggest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ystem of teachers skills competition and carry out the competition skills training, rely on the competition to improve the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s and build a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ining base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with the help of the competition, and ultimate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ventional teaching so as to really promote the “who-what-how to teach” reform process of CNC major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competition and teaching”; CNC major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who-what-how to teach” reform; basic logic; strategy

(责任编辑:姜聪瑞)

猜你喜欢

改革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改革之路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