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版专业目录下职教本科高质量发展:定位·挑战·路径

2023-06-13李青合张晓雁王博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挑战定位

李青合 张晓雁 王博

摘  要: 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颁布体现了职业教育一体化、现代性、超越性等设计理念,这给职教本科院校在学校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带来了新的要求。面对诸多挑战,职教本科院校需要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定位,在学科、专业、师资、科研等建设方面理清发展思路,体现职教本科院校本质属性,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关键词: 职教本科; 专业目标; 定位; 挑战; 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3)03-0009-06

2019年是我国高校扩招的第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50%。2019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2019年至2021年我国每年扩招100万高职生,可以说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已经进入了快速推进阶段。同年3月,“职教20条”明确提出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从2019年起,教育部批准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目前全国有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2所,招生4.14万人[1],设置了80个试点专业[2],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与“普通高等学校”并列为“职业高等学校”。至此,中国高等教育结构和类型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以下简称“新版专业目录”)[3],“全面对接数字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新要求,全面彰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和定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现代性、适配性、引领性,是职业教育‘一盘大棋中的关键落子,对在新征程中奋进的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4]其中,新版专业目录有744个高职专科专业,247个高职本科专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匹配的专业体系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轨制”体系雏形趋向明朗。新版专业目录的颁布可谓是将职教本科的发展带入了春天,作为国家的战略发展举措,职教本科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将实现跨越式发展。但高职本科在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的同时,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必将面临着新专业与专业群设置、人才培育模式的创新、“双师型”师资的培育、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等一系列挑战,尤其是如何与应用型本科院校错位发展,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一、职教本科专业目录的时代特性

《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明确:“以人才培育定位为基础,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可以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2]近几年,教育部本科职业教育改革进入快车道,本次的新版专业目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进行的第七次重要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修订成果[5],是第一次把职教本科专业纳入其中,是开展职教本科教育的一个基础性指导文件,在职教本科“摸着石头过河”办学初期,对于厘清职教本科办学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职教本科专业目录的以下时代特性,决定了其办学方向和人才培育规格。

(一)职教本科专业目录体现了职业教育一体化设计的理念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发展的重点仍是中等职业教育,中职毕业生直接包分配,其专业设置和普通专科学校是割裂的。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颁布,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上议事日程。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6],同时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突飞猛进”,高等职业学校也迅猛发展,与此同时,近600所普通专科学校相继升格为本科院校,亦称为“新建本科院校”,现在称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而高等职业院校则被关闭了“升本”之门。浙江等地曾经设计过“3+4”“中本一体化”招生制度改革(3年中职,4年应用型本科),但由于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现等方面二者差异性比较大,目前试点工作还在进行中。从专业设置的角度来看,我国职教体系的专业设置从分离逐渐走向融合、走向“贯通”。新版专业目录充分考虑了中职、高职与职教本科在专业设置上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全面体现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特点”[4],将分段培育与系统培育有机结合。“中职强调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技术应用、运行维护服务等,高职专科强调针对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从事技术、工程技术工作,高职本科强调针对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作等。”[7]

(二)职教本科专业目录体现了现代性设计理念

时下,随着国际竞争环境的剧烈变化,大国与大国之间贸易战的不断升级,“卡脖子”已经成为民众耳熟能详的一个流行词。“卡脖子”问题不仅仅是工业“芯片”等高科技问题,还涉及农业“种子”等等各行各业关系到民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但长期以来,受“重学轻术”“重理论轻应用”的思想和政策影响,各级各类大学忙于“升格”,专科要升为本科,本科学院要升格为大学,大学要争取更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因此,在一段时间里,大学培育的毕业生出现了“毕业即失业”这种结构性失业问题——一方面大量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另一方面部分毕业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其根本原因是企业在不断转型升级,但高校仍然按部就班来培育大批学术性人才。“新版《目录》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战略部署,对接现代产业体系,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创建高质量职教体系,提升人才供给质量。”[8]其中有14個带有“现代”前缀的专业,如现代种业技术、现代畜牧、现代家政等专业。

(三)职教本科专业目录体现了超越性设计理念

高等教育既要坚守象牙塔,又要走出象牙塔。高等学校所开设的专业既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更好地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二者之间必须保持一种平衡。目前,部分高校热衷于开设“热门专业”,家长热衷于让孩子报考“好就业”的专业,但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同时,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技术不断迭代升级,高校所开设的专业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超越性。正如王建华教授所言:“过分强调高等教育的适应性,会导致高等教育发展中工具理性膨胀、价值理性衰落;过分强调高等教育的超越性,大学躲进象牙塔,远离社会需要,也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9]纵观本次新版专业目录设计过程,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是一条主线。“优化和加强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相关专业设置。适应数字化转型、产业基础高级化趋势,面向不同行业的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形态等,从专业名称到内涵全面进行数字化改造。”[8]

二、职教本科院校发展定位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在1999年进行了一次战略性调整,提出要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此为基础优化人才结构,满足地方经济对技能应用型人才方面的需求[10]。从目前升格为职教本科的高校来看,大部分为民办高校,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将会有一批高职院校加入进来。职教本科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国家已经颁发相关文件予以明确,这样才能“使所有高校能够各就各位,明确各自发展方向, 朝着正确的发展目标, 制订合理的发展规划”[11]。

(一)办学性质定位

职教本科院校目前有22所为民办,10所为公办,其中10所公办职教本科院校均是通过“借壳上市”而来,如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与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后更名为浙江药科职业大学。从办学性质看,现有的职教本科高校都带有“民办基因”,但均为“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二)发展目标定位

职教本科发展定位首先要在“职业”二字上下功夫。民办职教本科要立足地方、立足行业,充分发挥自身灵活的办学机制,集中教育资源办出特色专业,提升社会口碑。公办职教本科要在充分发挥职教专科优良办学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新版专业目录进行专业升级和數字化改造,使专业特色更加明显,所培养的人才更加贴合行业企业所需。对于应用型本科发展目标定位,潘懋元等人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目标的制定必须建立在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学质量和效益之上,要紧紧围绕着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一方面要大力培育自身特色,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整体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必须从实际出发,围绕社会需要,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如果抛开市场需求,不顾自己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去定位自己的发展目标,其结果只能是背道而驰[12]。

(三)学科专业定位

在新版专业目录中,职教本科强调的是专业群和专业,淡化了学科概念,比如,教育体育大类包含教育类、语言类和体育类三个小类,每个小类分若干专业,教育小类只有学前教育专业,语言小类所涉及的几个小语种均有“应用”前缀,而应用型本科专业基本上按照传统的学科门类、学科、专业逻辑进行设计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协会总结新版专业目录有十大特点:专业对接新技术岗位、对接新职业岗位、对接新业态岗位、对接“卡脖子”难题、对接智慧化管理、对接精准化服务、对接数据化应用和对接数字化技能[4]。由此可见,职教本科专业更加强调“实用”和“应用”。

(四)服务面向定位

职教本科服务面向更加侧重行业产业,应用型本科院校侧重服务所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要为地方培养人才和应用型科研服务。曾天山认为,职教本科主要面向行业产业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而应用型本科主要面向区域或地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是职教本科与应用型本科的又一个区别[13]。当然,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一些学科专业也具有较强的行业特色,这与职教本科的服务面向又有一定的联系,但服务的层面不一样。

(五)人才培养定位

新版专业目录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类型特色,明确高职本科人才定位为“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专科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也就是说职教本科所培养的学生在层次上要更进一步,突出知识与技术技能水平的高层次,在工作岗位上“从事科技成果、实验成果转化,能够胜任生产加工中高端传永、提供中高端服务,解决复杂问题和进行复杂操作。”[2]总之,职教本科毕业生将来要成为高质量的智慧工匠和知识工匠。而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强调培养的学生应具备应用实践能力,并且要具备应用研究能力,将来要成为现场工程师。王佳昕等人从技术论的角度对职教本科与应用技术大学进行了区分,他们认为应用型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意在“理论旨于应用”,强调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关注基础理论与生产实践的对接。而职教本科的建立是从职业教育体系出发,致力于培养熟练掌握技术原理规范与规则并具备技术突破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技术型复合人才。职教本科侧重使学生形成理论化、抽象化和概括化的技术知识体系结构,熟练从事技术创新相关工作[14]。

(六)教学定位

根据新版专业目录,必然要求职教本科的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上要秉持“教的都是新的,学的都是用的”,通过校企融合,产学互动,运用项目化教学方式,与合作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和课程,实施“学训交替”,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体验真实项目的运作过程,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应用型高校也需要大力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通过产教融合来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通过科教融合来提升学生的应用研究能力。

(七)师资队伍定位

职教本科师资定位必须坚守“职业性”这一关键点,要求学校拥有一支比例恰切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和相对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尤其是专任教师必须要经过职业培训或企业锻炼掌握真正的相关技术技能,具备对传统技术进行革新、对新技术能够及时掌握的能力。而应用型高校的师资队伍也强调“双师双能”,注重的是教师具备行业从业能力或实验实践能力,并能将行业知识和经验融入实践或技术技能的指导[15]。从这个角度来讲,职教本科对教师职业技能熟练掌握程度要求更高。

(八)科学研究定位

在人工智能时代,尤其是像ChatGPT(聊天机器人)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将对传统获取知识及应用知识的方式和方法带来巨大的改变,对职业本科高校的科学研究领域需要重新审视和定位。职业本科高校的科学研究必须与产业紧密联系,更进一步来讲,需要跟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活有机结合。因此,职教本科科研定位应为“实用型”科研,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科学研究讲求“应用”,而职教本科院校在讲求“应用”的同时,还强调“应用”后的“效果”。

三、职教本科面临的挑战

(一)办学特色凝练的挑战

“办学特色”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累、形成和发展的,在价值取向、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人才培养方式、学科专业建设与科学研究、管理机制、教育风格等各个方面表现出的一系列相对持久稳定的特性[16]。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优势所在、生命力所在。而职教本科相对普通本科来讲,其办学历史比较短,底蕴薄弱。升本之后还处于打基础阶段,社会声誉度和家长、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方面都需要等待时间的检验。聚焦办学目标,梳理先进的办学理念,形成独特的人才培养方式,开设社会、企业真正需要的专业,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培养出适合对路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是职教本科“一炮打响”的关键所在。只要职教本科办出特色,能够与应用型本科院校错位发展,职教本科院校才能有持久生命力,而不会沦落为“四本”。从目前几所职教本科学校的名称,如包含外国语、外事、工商、艺术、信息、机电、汽车等在内的校名看,办学特色是自带的,但也有一些职教本科从校名上是看不出其学校办学特色的。能否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人新我奇”[17],还需要一个长期沉淀的过程。

(二)专业改造升级的挑战

新版专业目录高职本科专业较之前试点专业清单保留39个,调整208个,调整幅度260%[18]。专业调整的背后是资源整合,包括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和精心设计,课程体系调整,教材重新选订和编纂,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实习实训条件的改善和升级等。这就要求职教本科院校首先在人才培养理念上要全校一盘棋,在坚定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的前提下,重新梳理学校基层教学组织,根据新版专业目录要求,进行院系调整,对原有的专业进行整合,尤其是集中力量办出彰显学校特色的专业,扩大教育教学基础设施投资,升级改造现有的办学条件。其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既不是要“弯道超车”走普通本科院校发展之路,也不是走“加强版”职教专科传统之路,而是要另辟蹊径,走符合职教本科自身特性的道路。其中,课程体系的优化、新形态教材的大量引进、实习实训条件的提升以及校企合作办学的深入开展是重点之重。

(三)师资队伍优化的挑战

从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和社会经济未来发展来看,新版专业目录要求职业教育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这对职教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目前二十几所职教本科的“底子”看,多数是从民办职教专科升级而来,民办院校的师资队伍先天存在不足,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即新进教师和退休返聘教师多,中青年骨干教师严重不足。师资队伍薄弱是阻碍目前职教本科院校大力发展的首要因素。对于职教本科院校来讲,其学历结构中并不一定要有很高的博士比,但最重要的是需要大量“身怀绝技”的“双师型”人才。一方面,职教本科院校现有的教师需要到行业企业一线去获取最新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需要突破现有的人才招聘条条框框限制,大胆进行“破五唯”,招聘有真才实学的、有企业工作背景的高层次技术骨干人才,充实现有的师资队伍。

四、職教本科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厘清发展思路

职教本科高校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培养的学生掌握“工作过程知识”,培养的学生具备“职业性技术”,培养的学生是“高级工人(技师)”,即具备在某一特定工作或学习领域解决复杂且不可预知问题的高级技能,彰显熟练程度与创新精神[19]。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来区别职教本科与应用型本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差异。因此,职教本科高校在学校发展战略、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需要大胆创新,突破传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思维模式束缚,探索出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并行不悖”的特色发展之路。

(二)捋顺专业发展

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学一般对接的是学科逻辑的知识体系,而对于职教本科来讲必须要与具体专业进行对接,其中该专业又与相关的职业岗位群紧密对接,所以紧扣工作过程是职业本科院校教学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在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强“专业群”建设。职教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应紧扣国家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脉搏”,契合重点领域产业行业的发展需求,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紧跟国家产业新布局,对接社会新业态,构建职业教育新模式。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要凸显职业教育类型属性。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培养方案,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项目化、模块化、实践性、应用型的开放式课程体系,并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前沿元素纳入课程体系,不断与时俱进、日新月异[20]。

(三)优化课程体系

职教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课程体系设置让学生从“基于知识的学习”向“基于工作的学习”转变。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逻辑所构建的课程体系,而要按照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设计职教本科的课程体系,体现整体化课程设计理念,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在复杂工作情景中对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进行整体化的感悟和反思,让学生不仅学到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能够在复杂、系统的工作过程中获得职业认知,并最终形成对工作和技术的设计能力[21]。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要紧紧围绕职教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通过课程整合等方式构建职业能力支撑的课程矩阵,把培养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落实到课程中去。

(四)改进教学方法

职教本科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通过引入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课程等智慧化教学资源及硬件,搭建“互联网+”的职业教育大平台,充分整合、利用优质网络资源,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22]。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既要注重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证书的取得相结合,又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拓展通识课的广度,提升综合素质。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要遵循职业教育的客观规律,通过小班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情景式教学、顶岗实习、“工学轮动”等形式凸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3]。

(五)储备师资力量

职教本科高校专任教师要具备企业工作经历,在未来的师资引进上要严格遵守“职教20条”所规定的“相关专业的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现有的师资需要进一步整合,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组建新的基层教学组织,部分教师需要进行学历提升或者到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增强教师自身的技术技能。教师到企业锻炼重点在于“职业教育過程的分析、设计与评估,即研究、制定和评估符合职业学习规律的、与实际工作过程紧密联系的教学标准和课程大纲,开发符合学习心理学和职业心理学原则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媒体”[19]。同时,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大力引进行业或企业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一课双师制”,让本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企业指导教师一起来进一步修订教学材料和课程大纲,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职教本科院校来讲,师资的培训更需要“常态化”进行,用最新的知识、技术“武装”教师,让教师冲在技术攻关第一线,让教师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

(六)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涉及行业组织、企业、学校和政府等部门,在目前国内对企业参与学校教育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除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参与人才培养的企业法人提供指导、服务和协调外,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对于学校来讲,更需要找“有教育情怀”的、在行业里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进行长期合作,通过契约的方式来规范双方的责、权、利,从而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可以尝试建立英国式的“学位学徒制”[24],学生既是企业的员工,又是学校的学生,学位学徒制通过制度或者契约强化了企业与职教本科高校的联系,促进职教本科校企合作机制创新,能够满足多方需求。满足了企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有助于我国职教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新波. 2022年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件大事[N]. 中国教师报,2023-01-11(14).

[2] 崔凯,龙绘锦. 职教本科教育的应然价值、意蕴与办学路向探讨[J]. 职教论坛,2021(1):158-162.

[3] 张惠娟. 数字中国呼唤数字化人才教育[N]. 人民政协报,2021-03-31(9).

[4]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新版专业目录奠基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建设[N]. 人民政协报,2021-03-31(10).

[5] 王扬杨. 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沿革、作用与实施[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7):9-14.

[6] 高靓.职业教育:锻造大国工匠 奠基中国制造[J].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19(10):12-14.

[7] 陈子季. 编好用好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服务“十四五”高质量发展[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7):5-8.

[8] 石佳. 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新”在何处[N]. 中国青年报,2022-10-10(6).

[9] 王建华.高等教育适应论的省思[J]. 高等教育研究,2014(8):1-7.

[10] 杨佩月,周政阳. 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下的职业本科高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现代职业教育,2020(36):218-219.

[11] 潘懋元,吴玫. 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 复旦教育论坛,2003(3):7.

[12] 潘懋元,车如山. 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 高等教育研究,2009(5):35-38.

[13] 晋浩天. 职教本科的优势在哪里?[N]. 光明日报,2021-08-17(14).

[14] 王佳昕,潘海生,郄海霞. 技术论视域下职教本科定位与人才培养逻辑[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5):141-146.

[15] 田晓庆.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内涵探析[J]. 时代教育,2016(16):14-15.

[16] 徐斯亮.略论高校办学特色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1(6):79-81.

[17] 李化树. 论大学办学特色[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5-83.

[18]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就《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答记者问(节选)[J]. 教育科学论坛,2021(12):4-6.

[19] 赵志群. 国际组织职业教育研究对我们的启示[J]. 职教论坛,2010(9):1.

[20] 匡瑛,李琪. 此本科非彼本科:职业本科本质论及其发展策略[J]. 教育发展研究,2021(3):45-51.

[21] 王丽敏,赵志群. 适应产业转型升级 建设高水平专业群:专访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志群教授[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105-108.

[22] 曾学龙. 从新中国高教育人模式的变迁看信息化时代职业本科育人模式的构建[J]. 高等农业教育,2019(6):119-123.

[23] 鄢彩玲. 建设职业教育本科的问题与解决思路探索:基于德国经验借鉴[J]. 中国电化教育,2021(12):65-71.

[24] 刘育锋. 英国学位学徒制:内容、原因及借鉴[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6):58-64.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Edition of Specialty Catalogue: Positioning, Challenge and Path

LI Qinghe, ZHANG Xiaoyan, WANG Bo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ingbo 315211, China)

Abstract: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new specialty catalogu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lects the concept of integrated design, modernity and transcendent desig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brings new requirements for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n the orientation of school development, personnel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social services and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 Facing many challenges,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need to further clarify the orientation of school development. We should clarify the thinking of develop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s, specialties, teaching team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which reflect the essential attributes o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move towards the road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Keywords: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goals; positioning; challenge; path

(責任编辑:程勇)

收稿日期: 2022-12-20

基金项目: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创新型工程教育组织模式变革研究——以欧林范式本土化的实践探索为例”(2021SB056);宁波市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政策体系研究(G22-5-JY05)

作者简介: 李青合(1979—),男,副研究员,博士,宁波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挑战定位
定位的奥秘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我来挑战(二)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基于RFID的室内无线定位识别系统
叽咕乐挑战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