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教借力融媒体的现实意义
2023-06-12王秋霞
王秋霞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字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华诗教的复兴与繁荣,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繁荣中华文化、促进民族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随着融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更加便捷。诗教借力融媒体,通过先进的媒体渠道让中华优秀诗教文化变得生动起来、鲜活起来,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与时俱进,让诗教成为融媒体的参与者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教传统。“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以说,诗教是国民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对中华民族人文品格影响深远,弘扬“诗教”对传承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用七律来表达对诗教的感受:“欸乃一声今古情,韵章千载动人听;诗开物色和神气,画入风流悦性灵;寂寂天涯劳怅望,萦萦心曲记曾经;寄题解尽尘中意,笔墨何须乞勒铭。”在这个时代,“不学诗,无以言”不是历史说辞,而是未来对现实的深情呼唤。在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还存在同质化严重、娱乐化问题突出、传播影响力不足、传承有断层风险等问题。只有解决好了这些问题,诗教才能自由自在地成长于大众传媒的世界,焕发出新活力。
媒体融合是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导引下的传媒业再造过程,催生了诸多新的传播方式和传媒形态,形成了移动设备客户端、电子阅报栏等更贴近人民群众、更方便人民群众使用的数字化融合传播终端,使精神文化产品消费更加丰富多样、便捷高效。在全媒体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传播力量。一部部智能手机就是一个个移动媒体平台,融媒体大数据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互联网行业发生的深刻变化,值得社会中的每一个群体深思,也值得每一个人去研究。传统文化类节目的传播,要借助传播思维的转变、多样化传播平台的建设、多元盈利模式的开发,智能化传播渠道和协同化传播终端的打造,来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播力。有网友曾言:“回环往复押诗情,婉转和谐入耳听;清韵微吟遗韵美,匠心独运巧心灵;中华民族百家姓,蒙学教材三字经;得此乐章传韵语,赢来笔力世留铭。”在融媒体时代,宣传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于增强公众个人的文化认同感,增添当今社会的文化气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通过微信、抖音等新媒体、自媒体,可以把诗友们创作的诗词随时发布出去。这对于诗教的广泛普及,显然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精准传播,让诗教成为融媒体的践行者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诗教自古以来是中国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也是培養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有效方法。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被誉为中国文学艺术皇冠上明珠的中华诗词,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媒体融合发展为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开辟了新空间。我们应对优秀古典诗词进行挖掘、充实、创新,让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媒体的传播中展现风采。
进入新时代,在党中央文化复兴的号召鼓舞下,经过中华诗词界历代同人的不懈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经过大众传媒的广泛宣传,包括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有力助推,中华诗词的背诵、吟唱、传承和创作,已在一定程度上初步呈现繁荣发展的景象。融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传承传统文化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特别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5G 时代的来临,对黄河流域诗教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网友“云松逸人”诗评:“风骚最爱一腔情,玉振铿锵细细听。巨匠千秋传博雅,清词百阙写空灵。无声润物三春雨,立本开蒙五部经。接续斯文华夏久,初心砥砺后昆铭。”借助融媒体传播诗词,既应反映现实,重视其社会作用;又应感物吟志,情物交融,突出其抒情性;更应做到情志并重,功能性与艺术性两不偏废,在优秀古典诗词的丰富滋养中凸显中华民族的独特气节和精神。
有幸生在融媒体这个伟大时代的诗人,应该以满怀的豪情和澎湃的激情,宣传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诗教文化,增强公众的文化认同感,用诗的意象、诗的美感、诗的情趣、诗的语言、诗的韵味等诗教的艺术手段,讴歌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先锋和默默奉献的各行各业时代新人。用诗教艺术之光,点亮人们诗意人生的理想之灯,照亮大家创造美好生活的风雨征程。
文化阐释,让诗教成为融媒体的开拓者
当前,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升温,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更是全社会对古老中国智慧精髓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果展现。新兴媒体是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媒介组织,不只承载内容,还提供更多服务。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不出户知天下”的朴素理想变成现实,也印证了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的“地球村”预言。中国虽然是文化古国、文化大国、网络大国,但从文化大国迈向文化强国、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道阻且长。
在诗教中,还蕴含着时代精神,活跃在当今时代的诗人们,一边重温古代文化的创新魅力,一边潜移默化地开阔思想,重塑道德理念,为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助力。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传媒相融合,产生了一批主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牌的优秀文化类节目,这也是传统文化进行跨媒体传播的有益尝试。笔者有诗云:“英雄千载唱晨鸡,不用扬鞭自奋蹄;但觉世情分曲折,纵观云气逐高低;经纶别有新翻景,肝胆全倾甘作梯;舍己奉公心上事,朝乾夕惕任天倪。”例如,笔者与网络直播公司联合,定期开展“讲好格律诗讴歌新时代”诗教“线上+ 线下”系列培训活动,积极宣传正能量,普及推广古典诗词知识,不仅能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国诗词,而且能够让人们更直接、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中国诗词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近几年,部分文化类节目的走红,足以证明传统文化可以与大众传媒联姻,实现文化、娱乐“两开花”。诗教必须突破自身的困境,积极探索“互联网+ 文化”“互联网+ 旅游”“互联网+ 文化消费”等多元发展模式,不断为诗词传承和复兴注入新的血液,才能让诗教“活”起来、“火”起来。诗教搭乘互联网的东风,在媒体融合大潮中扬帆远航、打造文化盛宴的同时,将主流意识形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播给受众,缔造媒体融合时代受众的文化身份认同,在舆论场中构筑“主流叙事”,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深耕细作,让诗教成为融媒体的提升者
中华5000 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历经磨难而不衰、饱经风霜而不败,其根本原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滋养。古典诗词的精髓展现出中国人民独特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可谓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有了先进的媒体平台,还需要先进的思想理念。诗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体现了一个人的志趣、爱好,是对家、国和社会的情感认知,是对前途、事业的感悟追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直接展示,也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综合反映。
诗教要将原有内容资源垂直细分化,在题材类型上进行创新和探索,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情怀的作品。笔者曾感慨:“人生如梦了无痕,笑傲光阴酹一樽;碌碌浮踪行处计,陶陶好句坐中论;几看云物藏虚幻,难觅尘埃载厚坤;不尽闲愁终日过,幸馀风雅予心存。”用传统诗词艺术形式,反映新时代火热生活,这正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要原则对诗教的客观要求。媒体融合背景下,诗教应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民众为起点和落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弘扬诗教的同时,更需弘扬爱国精神、家风美德,更注重寓教于乐,提高融媒体的审美品位,通过诗词内涵而不是“主角光环”来获得长远关注。此外,内容为王,时刻创新方能生机盎然。为了切实让诗教走进大众中,我们应力求其雅而易懂、俗而不庸,如能做到雅俗共赏,则是上乘之作。
融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传承传统文化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只有始终坚持走正确的诗词传承道路,吸取古典诗词的精粹,重视对古典诗词的保护,利用融媒体技术不断革故鼎新,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诗词文化,并使之永远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境界陶冶,让诗教成为融媒体的领舞者
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和文明程度的标志,是民族灵魂和时代精神的艺术体现,是文学中最精粹、最精彩、最精美的艺术样式,是文学的最高境界。诗,是崇高、美好、纯洁、神圣的精神产品。不论是什么题材、形式、风格的诗,不论如何发展变化、创新出奇,诗都必须是、必然是真善美的结晶。因此,诗也正是“化人”“育人”“铸造灵魂”的最好的艺术形式。古今中外,一切真正的好诗都是给人力量、给人以心灵滋润和人格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起到了“铸造灵魂”的作用的。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听到中国声音。运用融媒体能够提高中国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从而有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发展需要共建共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要尊重受众的主体地位,以民生视角展现平民理念,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当中,捕捉细微的点滴与细腻的感情,以分众定位引爆大众市场。近年来,诗词文化有一定的准入门槛,略带些“高冷”气质,因其受众面较小,在影响力方面并不理想。诸如古典诗词的传播缺乏互联网思维,未能迎合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和注重用户体验;一些古典诗词的传播方式颇具仪式感,势必会给观众带来一种距离感,导致曲高和寡。而一个好的传播形式应该兼容并包,传播内容应该覆盖更广泛的受众,不应该成为一个特殊群体的自娱自乐。所以说,打造全民参与的中国文化盛宴,必须做到高而不冷,既注重文化品质,又要体现人文情怀。笔者认为,传统文化应该扎根人民:“宣传文艺进基层,启我家乡雅俗兴;天地姿颜欣打扮,中华气韵喜相承;激昂岁月诗情发,盛世风尘画意腾;志愿为民不遗力,唯求沙澧尽丰登。”傳统文化的传播只有服务人民、讴歌人民、扎根人民、依靠人民,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避免出现“舞台还在,观众却走了”的尴尬局面。
因此,传统文化类节目在形态上应贴近大众,用通俗化、视频化、移动化、可视化的语言方式,打造更多有意境、有意义的节目品种和节目形态。融媒体平台给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其凭借更广泛的到达率和渠道优势,可以形成节目话题设置的天然策源地。充分利用现代化方法,用先进的媒体渠道助力优秀的诗教文化变得生动起来、鲜活起来,让诗教在融媒体中翩翩起舞,必然能够舞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崭新境界,必然能够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传承、创新、发展的生机勃勃。
综上所述,诗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思想文化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诗教借力融媒体,打通诗与人生、现实与理想、历史与未来,让诗中境界照亮现实世界,值得我们去尝试和探索。
(作者单位漯河市源汇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