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单元教学策略
2023-06-12林鹭
林鹭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该学科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引导他们探索法治奥秘,长此以往,无论是思想境界亦或者是精神层面都能得到较大幅度提升。既然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如此重要,那么教师该如何对学生开展科学合理教学呢,文章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我们的国家机构”单元教学为例,进行详细讲解。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单元教学;我们的国家机构
“我们的国家机构”单元模块内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非常重要,众所周知,我国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各国家机构都积极维护人民权益。同时如果缺乏必要国家机构,那么整个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但是该部分内容整体而言较为严谨,缺少趣味故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无法拥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此时,教师就需要利用好信息化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一系列方式来制定更合理、更具趣味性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单元教学原则
(一)生活化原则
“我们的国家机构”中各种类型的国家机构一般而言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较为贴近,如办身份证、投诉噪音问题、进行教育质量反馈等等都需要学生去国家机构中完成。正因为如此,教师也可以将生活作为课程切入点,营造生活化情境,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体验感。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可以多观察多思考,寻找得到更为合理的生活化情境,融入到教案或者PPT中,使得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更为轻松地理解该单元中的知识点,并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对法律等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
(二)互动性原则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教师在讲解“我们的国家机构”类似单元内容时,部分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课堂注意力也无法高度集中。在此情况下,如果教师适当地增加一些课堂互动,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探究,那么他们在课堂上便会有更高的学习效率,同时以更为良好的状态来面对问题,积极听教师讲解来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也会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在互动性教学中,学生也更容易产生求知欲,主动学习让自己得到更大的进步。
(三)深度性原则
小学《道德与法治》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些仅靠教师讲解无法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这时教师就需要遵循深度性原则,通过带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或营造真实情境等方式来让学生切身体会其中道理,并适当加以理解来转化为自身内容。学生依靠浅层次学习也能提高自己的《道德与法治》成绩,但是就目前的教育而言,教师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综合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而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体而言,遵循深度性教学原则非常重要,各教师都需要积极实践以寻求更高效的教学策略。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单元教学策略
(一)制定科學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学习方向
教师需要给学生制定科学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明确《道德与法治》具体学习方向。在“我们的国家机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国家机构的产生以及其具体职权,人大职责,权利制约监督体系等一系列组成部分以及具体达成目标。如在“国家机构有哪些”模块内容中,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寻找自己身边的国家机构,并联系生活实际来说说它们的具体作用。不同的国家机构都有着不一样的职权,这些内容也需要学生通过学习来具体深入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来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其教学目标为让其对国家机构有初步认识,能较为熟练地掌握课本之中的内容,而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则是需要提高教学目标,在他们熟练了解掌握课本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尝试着寻找除了“黄海洋”所寻找到的自己身边的国家机构,并通过走访调查,询问当地国家机构的一些工作人员,亦或者是询问父母等长辈,上网查找资料等相关方式来了解自己身边的国家机构。当学生都能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清晰的认知后,他们的学习效率就会有较大幅度提升,当遇到问题时也会主动地探究将问题解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部分小学生的能力不足,教师需要全程辅助制定更为合理的教学目标,使得他们在学习上更为顺利,短时间内便可以基本掌握“我们的国家机构”内容,并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
(二)适当引入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生活中的情境,通过该种方式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不少内容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合适的情境引入能将部分理论知识内容简化,同时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如在教材之中,便以“黄海洋”的一天作为情境导入,无论是到民政局咨询老年优待证办理事宜,亦或者是路过国家监察委员会等,都可以作为“身边的国家机构”这部分的代入情境,让学生回顾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国家机构,并引发一系列思考联想。又比如在“人大代表为人民”部分内容中,教材中则是将六年级学生刘力在社区宣传栏看到关于选举区人大代表的公告来引出“人民选出的代表”该部分内容。其实不难发现,当教材上出现这些情境引入时,绝大部分学生的课堂专注力都会得到较大幅度提升,相比较于大段理论文字,这些生活化情境部分对学生产生了更大的吸引力。因而教师在平时的空余时间也可以多观察生活,将一些与“我们的国家机构”其中三个模块内容紧密相关的内容记录下来,设计成PPT亦或者是教案,通过该种方式来带给学生更为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体验感。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让他们在回家的路上或者是自己社区周围寻找一些关于国家机构的蛛丝马迹,通过照片等方式提交,来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营造课堂互动氛围
“我们的国家机构”单元模块中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数量众多,对不少学生而言,理解记忆众多的国家机构及其具体特点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先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来探索这些机构。通过良好的小组合作探究也可以帮助教师营造和谐课堂互动氛围,让班上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互动之中。“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部分中的“活动园”,有一个关于治理学校周边环境,学生与周围的交通执法大队等进行讨论的部分,相比较于其他的“活动园”,该“活动园”中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因而不少学生的讨论积极性都可以被该活动调动起来。教师也可以将该活动作为课堂的切入点,让班上的学生自主分为合作学习小组,针对该情况开展讨论,每个小组将身边遇到的乱停车、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等罗列出来,并且通过合作探讨来得出这些情况到底该向哪个国家机构反映。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能得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职责有维护、疏导路面交通秩序,而查处假冒伪劣等相关产品则不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之内。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行使权力,也就是权利行使有边界,每个国家机构都需要在法定范围内来行使属于自己的权利,同时履行应尽的义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短时间内,绝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熟练掌握其中内容,同时也可以在生活中运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做到灵活运用。
(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展开趣味课堂教学
目前为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可以利用好信息技术,结合视频、图片等相关的方式将各国家机构“带入课堂中”,带给学生更真实的课堂学习体验感,同时开展趣味课堂教学。“我们的国家机构”部分内容中,无论是国家机构的知识点亦或者是人大等内容,整体都处在较高层次,绝大部分的小学生都不会特意去关心人大会议以及人大代表为人民所做出的一些贡献,为了让学生都可以进一步理解人大做出的贡献,同时增加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合理借助信息技术,将一些人大开会亦或者是身边人大代表走访的视频、图片等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对类似国家机构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同时一些科普类型、动画趣味情境视频等也可以作为课堂中的素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材内容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都可以从中得到更为真实的体验感。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教师需要注意把控好课程时间,信息技术主要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依然需要以课本中的内容作为自己的讲解主体,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当中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内容,拥有更高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五)逐级深入引发思考,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中不少内容都值得学生深入思考,其中便包括“我们的国家机构”,教师讲解完绝大部分的知识内容后,便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我们的国家机构”单元整体知识体系,并通過课后查找资料、学生沟通交流等方式来展开深度思考,在不断的思考中将机构职责权限等相关内容理解更为透彻,同时阐发一些属于自己的观点见解,让自己学习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得以升华,长此以往,教师便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讲解《道德与法治》相关内容时,需要讲究层层递进,也可以参考教材中的小标题进行讲解,如先讲述身边的国家机构,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联系日常生活来得到一些如民政局、国家监察委员会等国家机构,并初步判断它们的职能。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深入讲解国家机关的职权该部分内容,让学生自主独立完成“活动园”中的内容,通过该种方式来巩固之前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之后,教师便可以更深层次地讲解国家机关的产生部分内容,也就是由人民选举来产生人大代表,再由人大代表来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来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其需要对人民负责,同时也需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当学生能自己独立思考探究后,便可以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其思想层次以及精神境界都能得到一定提升,在遇到问题时也能辩证思考,拥有一定的辩证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各教师都需要精心准备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策略,详细讲解理论部分内容,适当将学生的生活融入教学,增强他们的知识理解力。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而言,部分探究类型《道德与法治》作业难度较大,那么教师也可以协同学生合理分组,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吸收掌握《道德与法治》精髓内容,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马驰.“大单元”视域下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活动的建构与实施[J].辽宁教育,2021(5):5-8.
[2]王玉兰.增值评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学,2022(19):11-12.
[3]杜宇.小学道德与法治历史主题单元教学感悟[J].第二课堂,202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