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2023-06-12沈文清

文理导航 2023年15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策略语文教学

沈文清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重要的精神命脉,是人民涵养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人文观塑造的黄金启蒙阶段,做好这个阶段学生的传统文化培育发展,对于赓续传统文化基因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历史文明和精神素养的集中体现,语文学科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联系最为密切,传统文化亦是语文学科学习的坚定基石。在不断强调文化自信、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水平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升华课堂人文价值,从中生发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联的众多线索。本文将就如何让传统文化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浸入语文学科教学之中,提出相应的策略方法,并进行研究和剖析,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语文教学;融合策略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树立文化自信。语文课堂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小学生的最有效链接,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目标就是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到认识、认知、认可。小学语文教师要坚持严谨笃学的态度布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不断加强文化素养,能够品味和欣赏传统文化之美,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焕发学习热情。小学语文教师要摆脱过往传统文化教育中忽视学生情感迸发、素养培养的滞后教学方式,不断深化、强化、精化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讲述传统文化新故事,契合该阶段学生活跃、开放的思想,让传统文化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上绽放老经典的新活力,实现初中语文课堂的重大改革。

一、善用经典课本,在课堂上了解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师要特别关注时代特性和学生需求,培养传统文化理念、建构传统文化自觉、培育传统文化情感。把传统文化浸润到语文教学课程之中,学生耳濡目染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通过让传统文化日常化、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自觉化,让学生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内涵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承继中国传统文化精华。随着新课改标准的深入持续实施,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古诗词、文言文的比重得到显著提高,选入了更多经典的古诗文篇目,并要求学生进行背诵默写,这也相应地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情操、审美品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提炼和升华语文课文中的传统文化符号、传统文化元素,在语文课堂上把传统文化作为当代文化的创意资源进行传播,以历史文化为时空背景,为学生构建极具差异性、多样性的场景,讲述极具历史感、人文感的故事,并引领学生进行深度研究,满足其探索欲和好奇心。例如在学习语文教材中一些经典古诗词,如《长歌行》《春晓》等时,在让学生吟咏诵读的同时,要对这些篇目具有深刻的理解感悟,以此培养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了解我国文学发展的辉煌灿烂的历史,和其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让学生在优美的诗篇中了解和感悟历史,感受和谐的君子文化、礼乐文明、文化原貌、人民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古诗文中所蕴含的独特的节奏韵律、语言特质美,也能让学生在吟咏和阅读中很有效地提升其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时候,有《古诗三首》《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几篇,都是在围绕“爱国”这个主题,要让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和领悟到从古至今丰富的爱国情怀,教导学生要勤勉好学,牢记爱国主义精神,不忘历史,坚定信念,建立雄伟志向。

二、加强课外阅读,在读物中探索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全面复兴传统文化,为切实践行这一重要国策,须得从小学生抓起 ,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强大的现实传播力成为语文教学课堂面临的挑战。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阅读篇目、阅读质量、阅读数量也提出了新要求。在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中,文言文阅读、古诗词学习是贯穿始终的,在整个学习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探究重点,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播的重要着力点在于中华民族生活智慧与乐趣的传递与体验。在把握传统文化的美学底蕴和思想内涵的基础上,以传统文化元素为灵感发散思维,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例如在学习《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蕴含深刻传统文化内涵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的经典节选篇章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多数小学生在之前只是朗读过,并未深度理解,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浸染诗情的诵读,了解历史文化背景,譬如还可以将同为影响整个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孔子和孟子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古代百家争鸣的景象,体会在那个时代的强烈思想碰撞,领略古代先哲的思想精粹,吸收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提炼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孔子提出“仁”思想,主张修身养性、恪守礼规,对于个人品德修养、国家安宁、社会稳定都具有强大的引导作用,放至今日亦毫不过时。孟子强调以人为本,以百姓为体,继承孔子,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民族正统思想。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刻体会惩恶扬善、导德齐礼的传统美德, 内心迸发出对于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和自豪,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落地扎根。

三、深化传统节日,在活动中实践传统文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喜欢热闹的阶段,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深化中华传统文化主题节日实践活动,能够很好地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和吸收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趣味性和及时反馈效应,闯关挑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快捷、更高效地开展学习。组织开展传统文化主题征文比赛,探索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锦,把书法、传统体育、戏曲等中华文化渗透到课堂之中,将经典诵读、非遗进课堂的教学成果作品收集。组织开展具备传统文化教育功能的活动,能让传统文化的教育领域,发挥出三大差异性优势,分别是兴趣化优势、场景化优势、互动性优势。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丰富多样,并有着各自的文化起源和背景,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引入传统节日习俗,让学生了解各个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在清明节时吟诵学习古诗《清明》,并制作手抄报等。学习《春节歌》《剪窗花》或春节来临前,组织学生收集经典春联,并用毛笔亲手书写春联,让学生切身感受这一中国独有的文化形式和书法的经典。通过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小学生探索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提高其民族文化认同感。

四、观赏文化节目,在节目中感悟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观看能够体现出深刻人文底蕴和文化内涵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见字如面》等优质节目,为学生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独特的中华传统文化以生动的舞台手段呈现,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同时是以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的特性和方式,搭建起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学生之间人文交流的复合载体。将传统文化进行“趣味性”的呈现,让中国传统文化不再是严肃的、遥不可及的,学生能够真心地浸入传统文化生活,关注喜爱传统文化活动,传承传统文化艺术,进一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继承,让传统文化的潜在优势和价值得到发扬。让传统文化的丰富精神内涵进入到小学生的精神和生活之中,使其更具有人文性、趣味性地表达出来,浸润在心,激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在观赏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各类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跨越传统文化的载体、语言、时代桎梏,弥合旧文化和新时代之间的代沟,为学生搭建舞台,让学生创意演绎传统文化。运用学生喜欢的新方式传承文化,例如班级诗词大会、班级国画大会、班级书法大会等,让学生在切身感受和参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文化素养得到显著提高。通过活动参与,加强学生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挖掘学生传统文化基因,强化学生的文化输出潜能,激励学生寻求新的表达方式和新的语言,用创意化、艺术化、现代化的表达呈现传统文化的精髓。

五、借助科技手段,在互动中感知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立足传统文化视频,为学生讲述文化故事,唤起情感共鸣。视频具有文本化、视觉化、场景化、互动化的叙事功能,场景化优势源于信息技术的构建,把传统文化通过现代科技的手段呈现出来,以科技赋予传统文化新的面貌,可以为学生重现特定的文化场景,在场景中完成任务、进行互动,在此过程中让他们对传统文化从陌生到熟悉。将传统文化与小学生青睐的流行文化进行内容融合,直观的表现形式和通俗易懂的内容更为符合小学生接收能力,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生群体中更加具有传播力,扩大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互動性优势是新媒体技术手段让文化教育更生动形象的关键点,中华文化底蕴深厚,简单文字或者图像很难完整地呈现传统文化核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动作、反馈等相互作用,让传统文化更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大家面前。传统文化的传播需要为传统文化注入趣味性与现代感。趣味性和现代感是传统文化走近小学生最基础的特性,也是小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内生动力,有趣味性与现代感的传统文化对当代学生更具吸引力与渗透力。实用性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特性,以古鉴今,以传统文化作为生活体验可指导当代生活。以阅读、观影、活动等形式充分感悟古代人民生活的智慧与乐趣,并运用到自己的现实人生经历中。让传统文化与新媒体实现交互,通过古今人物出场、图文、物质、地理的变动和重置,使传统艺术内容的书法、绘画、书信、典籍、舞蹈、曲艺、民俗、节庆等具象化,将传统文化用更加生动的方式和形态呈现到学生面前,实现寓教于乐,雅俗共赏。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文化资源、创意资源,发展传统文化不是为了文化复古,而是为了适应新时代、新环境的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正逐渐成为弘扬传统、延续文脉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要构建符合小学生心理特质、年龄特征、学习需求的传统文化教学模式,深度践行新课程标准下的素质教育理念,采用适用性最强的传统文化教学方式,实施更高效的教学,提升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和喜爱度。小学语文教师通过提升传统文化教学有效性,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让学生体味传统文化魅力,全面提高小学传统文化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实效性,并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进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冯秀娟.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J].新课程,2022(32):7-9.

[2]张兰萍.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J].新课程,2022(18):13.

[3]陈香兰.探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名师在线,2022(11):37-39.

[4]张社东.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新课程,2022(3):186.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策略语文教学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