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泗州戏唱腔特点与演唱风格

2023-06-12王浩

剧作家 2023年3期
关键词:泗州戏演唱风格审美价值

王浩

摘 要:泗州戏是流传于安徽省淮河两岸的地方传统戏剧,拥有二百余年历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凝练地方审美价值取向、有着风格独特的唱腔与艺术特色。文章以泗州戏的起源为切入点,简要论述泗州戏的形成与发展脉络。重点分析泗州戏唱腔特点,包括基本腔、花腔、专用小调、地方性唱腔。并从装饰性演唱、说唱性演唱、即兴性演唱三大方面阐述泗州戏的演唱风格,旨在为泗州戏艺术创作与诠释演绎提供思路、方法。

关键词:泗州戏;唱腔特点;演唱风格;审美价值

泗州戏,亦被称为“拉魂腔”,起源于清乾隆年间的苏北海州。伴随着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迁,泗州戏在时代的洗礼下展现出新面貌,逐渐在安徽泗县(旧称“泗州”)发展、成熟。安徽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厚重的淮河文化底蕴,使得泗州戏充满了地方风韵,也在发展与变迁中吸纳地方戏曲文化之精髓,形成了程式化且个性化的唱腔体系与演唱技巧。但泗州戏的发展与我国其他地方传统戏曲相同,都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现代审美语境转变的阻碍,部分表演形式与剧目已经难以满足当代公众的审美需求并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在此背景下,如何沿着泗州戏的发展脉络深挖其传统风韵,如何把握其唱腔特点与演唱风格,并在诠释泗州戏作品时增强艺术表现力,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泗州戏的形成与发展脉络

清代是地方戏曲艺术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该阶段众多具有乡土特色、地方特色的戏曲艺术诞生,泗州戏也在此艺术空前繁荣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泗州戏旧称“拉魂腔”,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江苏的海州(今为海县),是对秧歌号子、太平歌、猎户腔的整合与艺术化处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拉魂腔”逐渐进入皖北地区,在表演与演唱方面吸收了皖北地区民间舞蹈与音乐要素,将花鼓灯、皖北小调等融入到“拉魂腔”中,曲调更加活泼、明快,风格质朴且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皖北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优质的地理资源、崇高的人文精神为泗州戏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扎根皖北地区土壤,与当地文化交织融合,提炼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使得泗州戏成为皖北地区民俗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

二、泗州戏的唱腔特点

(一)基本腔

基本腔是泗州戏表演中最为基本的唱腔,各类唱腔也是在基本腔的基础上经过组合、变化而来。组腔的方式包含两种:一是对基本腔加以变化、重复以形成唱段;二是在基本腔中加入花腔、装饰小调等组成唱段,如泗州戏《秋月惶惶》选段《自从走进这门里》(旋律节选),由此可见基本腔在泗州戏唱腔体系内的重要地位。泗州戏基本腔最为明显的特点便是上下句对句,唱词大多为四句、六句或八句,曲调平缓、悠扬,以宫、徵调式为主。泗州戏基本腔的特点与其形成、发展过程关系密切。泗州戏最初是普通劳动人民消遣、娱乐而创作的,这些劳动人民大多没有专业化的戏曲音乐知识,因此所创作的泗州戏作品结构简单、篇幅短小、唱词朗朗上口、曲调平缓且易于传唱,上下对句结构、平缓的曲调便成为泗州戏基本腔的特点。随着泗州戏的现代化发展,基本腔的运用更加灵活并用于刻画细腻的情感、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所以基本腔也有了男腔、女腔之分。男腔曲调平稳、力度感十足,体现出男性的强健体魄与伟岸形象;女腔曲调则婉转悠扬,体现出女子的温婉可人[2]。

(二)花腔

泗州戏的花腔调门较多,在实际表演中会在基本腔中加入花腔以增强演唱的艺术表现力,且不同剧目的题材、艺术风格、音乐特点等不同,对花腔的运用也有着差异化的要求。花腔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长短不一,可供演唱者自由选择与组合,且不同的组合形式会打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对花腔的处理方法不同也会营造出不同的审美空间。例如,在泗州戏《秋月煌煌》的演唱中便运用了哭腔、拉腔等花腔技巧。其中拉腔亦被称为拖腔,即在演唱中女腔以小嗓子翻高八度,男腔加入衬词拖后腔,女腔在尾音处的突然提高使得乐曲的旋律有了上扬的“尾巴”,更添俏皮、明快之韵味,也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哭腔是在中国传统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入大量的偏音,唱腔凄惨、哀怨,用以揭示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渲染哀伤的情绪氛围,带动表演者的情感情绪并使其沉浸在戏剧情境内,在丰富唱腔色彩的同时也能起到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氛围的作用。此外还包括哈弦、起板、起腔等花腔技巧,在泗州戏表演中多配合使用,塑造出不同的剧目风格并助推情感的表达表现。

(三)专用小调

专用小调是泗州戏唱腔地方性艺术风格的来源。泗州戏在形成、发展与演进的过程中借鉴了江苏、山东、皖北等地区的民间音乐曲调、戏曲演唱的处理方法,逐步构建起泗州戏独有的唱腔艺术。专用小调是泗州戏唱腔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其使用频率较低,但在特定场合、特定情境内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烘托情绪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着与京剧曲牌相似的功能。在泗州戏舞台表演中,专用小调与戏曲演员高超精湛的表演技艺、身法、眼神、动作、體态等交织融合,带动受众的审美心理活动,在打造更加开阔、新奇的戏曲艺术审美空间,带给受众视觉、听觉冲击的同时达到触动心弦、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在泗州戏舞台表演中,专用小调一般用作辅助主旋律、基本腔演唱,其篇幅较大,或是较长乐句,抑或是一整个曲牌,融合多种曲调于一体。泗州戏专用小调的形式多种多样,包含尚调、柳青娘、游场、过河调等,在专用小调运用中通常会插入较长的唱段,可以作为背景音乐,展现出泗州戏情境内的空间关系、环境条件等,如花园调则在于明示戏剧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帮助受众理解作品内容。

(四)地方性唱腔

在我国地方戏曲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借鉴其他戏曲艺术之唱腔技巧是艺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任何一个剧种的发展都离不开多元文化的支持,泗州戏也不例外。从泗州戏的形成与发展脉络中可以看出,泗州戏一直在坚持民族寻根、保留传统韵味的前提下汲取地方戏曲艺术之精髓,借鉴其他戏曲艺术的唱腔并“为我所用”。例如,泗州戏《秋月煌煌》第六场开场部分借鉴了京剧的导板,“刘柱”无奈离开桂姐的家所唱的一段唱腔给人以“先入为主”之感,将剧中的人物角色从幕后引到前台,在亮相后演员随着伴奏继续演唱,将自己内心的凄凄惶惶展现得淋漓尽致。此部泗州戏也借鉴了现代唱法——多声部轮唱,如第四场中多个演员采用三声部轮唱的方式,模仿复调性的现代音乐,体现出旧社会底层人民命运的悲惨与无奈,也体现出人物内心的愤慨、彷徨;再如,泗州戏《鼓乡情韵》中借鉴了河南梆子的唱腔,使得曲调气势恢宏,男腔声音浑厚低沉且充满力量,尽显我国传统鼓乐之力量美,也表达出人物内心对家乡的热爱之情[3]。

三、泗州戏的演唱风格

(一)装饰性演唱风格

装饰性演唱是戏曲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最为明显的区别。泗州戏同样是注重装饰性演唱风格的地方传统戏曲,演唱者在舞台表演中受到的限制条件较少,更加倾向于结合剧目题材、故事背景、人物特点与音乐特色等对多种唱腔加以运用与组合,通过装饰性的演唱丰富泗州戏艺术的表现形式,带给受众以更加深刻、多樣的审美体验。泗州戏的装饰性演唱风格主要体现在音色、演唱速度、演唱力度、咬字吐字方法、旋律等方面,演唱中频繁使用的装饰音技巧、上滑音、下滑音等使得旋律线条跌宕起伏、戏剧情节曲折离奇,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以泗州戏《卖瓜》为例,针对唱词“烈日当头热难当”,演员在进行演唱处理时可以将自身代入到剧中的角色中,发挥艺术想象力,想象自己在炎热夏日中卖瓜的场景,此时的情感情绪自然爆发,在演唱时自然而然地突出“当”字,使音色更为粗犷以体现出炎炎夏日中烦躁不安的情绪,在力度上加重、速度上加快,以此契合戏剧情境与人物内心感受。

(二)说唱性演唱风格

泗州戏的演唱有着“似唱非唱,似说非说”的风格,在说唱结合中对戏剧故事娓娓道来。演唱是情感之载体,也是弥补语言劣势的重要途径。所谓“诗以言志,歌以咏怀”,可见说与唱的结合符合我国传统美学思想。泗州戏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在长期发展中凝聚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并发展出独特的个性与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貌,加之泗州戏源于民间土壤,因此泗州戏有着鲜明的说唱性演唱风格,唱词通俗易懂、韵律感十足,在说时以典型的地方语言特色为主,给人以亲和力、熟悉感;在唱时追求简洁明快、质朴纯真的艺术特色,优美的唱腔、富有地方特色的曲调、平缓流畅的旋律能够打动人心。而泗州戏的说唱性演唱风格使其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也获得了与时俱进的不竭动力[4]。

(三)即兴性演唱风格

泗州戏的演唱十分灵活,虽然有着程式化的演唱技巧,但更加注重演唱技术的个性化、即兴性。不同场合内的泗州戏表演有着不同的功能,在民俗文化活动中,泗州戏向受众传递着不同的情感。这就需要演员结合场合、情境、剧目、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特点、情感表达需求等进行灵活、自然的即兴演唱,注重对作品的“二度创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多种唱腔的组合方式,积极尝试新的音乐处理方法。同时要积极吸纳多元音乐文化之精髓,提炼民族民间音乐、现代音乐的艺术要素,将其与泗州戏表演、演唱结合为有机整体,对音乐进行更加合理、合适的处理,且在演唱中做到一气呵成、流畅自然,高度重视情感的表达、情绪的宣泄,突出泗州戏的地方特色、艺术风格、审美价值追求、历史记忆价值等,以此深化泗州戏演唱艺术的内涵。

四、结语

泗州戏拥有二百余年的历史,是我国地方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在长期发展与表演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演唱技术体系。在泗州戏表演中需要将基本腔、花腔、专用小调等加以组合,吸纳其他地方传统戏曲艺术的唱腔技巧,丰富泗州戏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需要塑造个性化的泗州戏演唱风格,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前提下注重创新求异,在演唱中融入自身情感,以此增强泗州戏的艺术表现力。

注释:

[1] 梁瑞:《安徽泗州戏唱腔特点与演唱风格研究》,《戏剧之家》,2022年第18期

[2]王善虎:《泗州戏的音乐文化形态分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3]戴艳:《泗州戏传统音乐唱腔艺术魅力》,《参花(下)》,2021年第11期

[4]梁瑞:《安徽泗州戏的起源及唱腔的形成与特点》,《艺术大观》,2020第34期

(作者单位: 宿州市泗州戏剧团)

责任编辑 岳莹 王巍

猜你喜欢

泗州戏演唱风格审美价值
论微时代背景下泗州戏的传承与发展
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泗县探索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论基础教育对泗州戏的传承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探究网络时代泗州戏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中国门神画之美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作好作恶者皆龙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