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费效分析的矿山修复生态价值核算研究

2023-06-12韩术合宋开瑞丁青坡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生态修复

韩术合 宋开瑞 丁青坡

摘 要:矿山生态修复是矿产资源领域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快速、直观地核算矿山修复后的生态价值,可为进一步开展矿山生态修复等工作提供依据。本文以费效分析作为理论基础,结合谢高地等建立的中国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以赤峰市为例,对矿山生态修复价值进行了核算。研究表明,赤峰市2003~2021年累计投入18.93亿元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从2021年开始,其治理修复为林地、牧草地、耕地,每年实现的生态价值合计约为2.59亿元,到2025年累计实现的生态价值约为12.95亿元;到2028年,达到20.72亿元,即到完成投资第8年,累计实现生态价值超过投资成本;到2030年,累计实现生态价值约为25.9亿元。赤峰市矿山生态修复取得了较高的生态价值,该市应结合山水林田湖草沙等治理项目,继续开展矿山环境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推进“光伏+生态治理”模式,在已治理修复为牧草地的土地上有序建设风光发电项目,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应用费效分析作为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在矿山生态修复价值核算中更为快速、直观,可为进一步矿山生态修复、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和绿色发展绩效考核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生态修复;价值核算;内蒙赤峰

中图分类号:F205;X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3)05-0013-05

1 引言

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资源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1-3]。我国自2003年全面加强了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实施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和设立治理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统计,自开展矿山生态修复以来至2017年底,全国累计投入治理资金超1000亿元,累计治理面积约92万公顷,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4]。如何计算或者量化矿山修复后的生态价值、评估修复成效,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方法参考,为政府部门决策和考核提供数据支持,也逐渐成为生态修复领域研究的热点。开展快速、概略核算矿山生态修复价值方法研究,探索和选择适合政府管理决策的核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可进一步丰富生态价值核算的研究领域。以往的研究和实践中,开展耕地资源资产价值核算研究成果较多[5-7],也有研究者结合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价值核算进行了有益探索[8,9]。在研究方法上,以往的研究以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方法为主,其中有研究者参考Costanza和借鉴谢高地等人成果开展了针对性研究[10,11],有学者基于交换价值和基于福利经济理论开展了价值核算方法研究[12,13]。前人的成果中,针对矿山修复后的生态价值核算研究较少,需要强化矿山修复生态价值核算理论和方法方面的探索。另外,2020年9月,生态环境部以技术文件的形式下发了《陆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指南》,对陆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科学核算进行了指导和规范,指南中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核算是以实物量核算为基础,同一个指标提供了多种实物量核算方法[14]。但该指南中的核算方法对原始数据质量和处理要求较高,大多需要外业测量或内业数据处理,部分数据可获得性较差甚至难以获得。

本文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以较易获得的矿山治理、修复数据为基础,应用费效分析理论,结合谢高地等建立的中国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快速、概略地核算矿山修复取得的生态价值,为行政管理直接相关的矿山生态修复政策制定、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与绿色发展绩效考核等应用和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参考。

2 研究区概况与治理成效

内蒙古赤峰市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北部大兴安岭南段和少郎河流域以有色金属为主,中部老哈河与英金河的交汇处以煤炭为主,南部燕山北麓以黄金为主,是国内重要的贵金属和有色金属资源基地之一,2010年,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15]。

矿产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赤峰市深入贯彻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政策,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2019年前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令第212号),对在期矿山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以三年为一个分期进行分期治理[16]。2019年后执行《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内自然资规〔2019〕3號),对在期矿山要求落实年度治理计划。通过多年的治理和修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2003年以来共投入资金18.93亿元,累计治理面积超过100.93km2,有效地改善了区域环境。其中,通过申报实施国家和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42个项目,共投入资金5.72亿元,累计治理面积超过27km2;通过开展对全市296个历史遗留矿山专项治理工作,地方财政共投入6.18亿元,累计治理面积达到38.6km2;通过执行分期治理制度、督促矿山企业落实治理责任,共投入7.03亿元,累计治理面积达到35.33km2

3 研究方法与数据基础

3.1 研究方法

费用-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简称费效分析,即费用-效益理论,是由杜波伊特(Jules Dupuit)在《论公共工程效益的衡量》首次提出的“消费者剩余”思想逐渐演变而来的[17]。费效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尽可能以货币形式衡量各种项目或政策实施所消耗的社会成本和产生的社会效益,从而评价项目或政策实施效果,并提供决策支持[18]。该理论在我国资源环境领域较多地用于评估社会经济活动等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失、评价环境政策或项目工程等[19]。此次研究中将费效分析作为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根据谢高地等建立的“中国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快速、概略地核算矿山生态修复中实施的项目和政策取得生态价值,并以货币形式体现出来,从而评估项目和政策取得的成效。

3.2 数据基础

以内蒙古赤峰市自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和生态修复工作以来,累计投入资金和完成的治理修复面积作为本次研究的数据基础。在实际工作中,赤峰市按照“宜保则保、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的原则进行治理和修复,据初步统计,80%以上占用和损毁的土地恢复为牧草地,5%恢复为林地,3%左右恢复为耕地,其他恢复为建设用地。2019年前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称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2019年后多称为矿山生态修复,此研究中为便于表述不做区分,数据通用。

4 矿山修复生态价值核算

4.1 核算模型

4.2 核算结果

根据《赤峰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农业产值为348.8亿元,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7.1万公顷(13710 km2)。计算得到赤峰市内单位面积平均粮食单产市场价值vi为254.41万元/km2;根据公式(2)计算si为36.34万元/km2,即1个标准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经济价值为36.34万元/km2,计算得到赤峰市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价值(表2)。

赤峰市截至2021年底矿山修复为林地、牧草地、耕地面积分别按5.05km2、80.31km2、3.03km2进行计算,根据公式(1)计算得到2021年赤峰市矿山修复为林地、牧草地、耕地的生态价值分别是4009.85万元、21129.69万元、760.86万元,合计25900.40万元(表3)。

通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21年底矿山修复为林地、牧草地、耕地产生的生态价值中,牧草地最高、林地次之、耕地最后,各类生态服务功能中,“土壤的形成与保护”相对较高(见图1-图3)。从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分析来看,虽然牧草地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不如林地(森林)高,但是因为赤峰市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典型的农牧交错带,矿山修复为牧草地的面积占了绝大多数(80%以上),从而导致牧草地产生的生态价值最高。而耕地在赤峰地区具有季节性播种的特点,冬季大部分耕地上无植被覆盖,加之修复后的面积较小,导致其生产的生态价值最低。

5 讨论

由核算结果可知,赤峰市矿山生态修复成效显著,还应结合项目申报,继续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赤峰市自2003年系统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以来累计投入了大量资金,到2021年矿山生态修复价值开始显现,2021年赤峰市矿山修复实现的生态价值(以億元为单位换算)合计约为2.59亿元。矿山生态修复的特点是,一次性投资治理修复完成后,仅需进行常规管护即可不断实现生态价值。从2021年开始,赤峰市治理修复为林地、牧草地、耕地每年可实现的生态价值总计约为2.59亿元,以后每年可实现不低于2021年的生态价值。按照5年一个周期,到2025年,累计实现的生态价值约为12.95亿元;到2030年,累计实现的生态价值约为25.9亿元。赤峰市2003~2021年累计投入18.93亿元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到2028年,累计实现的生态价值约为20.72亿元,即到完成投资的第8年实现的生态价值超过投资成本。因此,包括赤峰市的内蒙古地区,还应继续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特别是应将矿山生态修复作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申报和实施的重点。“十三五”期间,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并开展了多批试点,2021年以来,启动并实施了新疆塔里木河重要源流区、甘肃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等“十四五”时期第一批10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而赤峰市地处西辽河流域的上游,位于内蒙古高原向辽西平原过渡带,是阻止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向南侵蚀的“重要关口”,是京津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赤峰市及辽西地区工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环境支撑作用,生态地位极其重要。申报和实施包括矿山生态修复在内的“西辽河重要源流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意义重大。

从赤峰市矿山修复为不同地类所实现的生态价值核算结果来看,在修复方向选择上,赤峰市还应强化对牧草地的恢复,同时辅以必要的风光电项目支撑。2021年赤峰市修复为林地、牧草地、耕地的生态价值(以亿元为单位换算)分别约为0.40亿元、2.11亿元、0.076亿元。总体上,赤峰市矿山生态修复为牧草地的生态价值最大,这与其干旱半干旱区域气候条件所选择的修复方向和修复模式是直接相关的。2022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行动方案》,重点推进“光伏+生态治理”模式,落实国家支持东北振兴政策,对包括赤峰市在内的东部五盟市风光电项目进行重点支持,鼓励利用露天矿排土场、采煤沉陷区土地发展风光发电项目。而赤峰市的露天矿排土场、采煤沉陷区多治理修复为牧草地,在已治理修复为牧草地的土地上再建设风光发电项目,既保持了牧草地的生态价值,又实现了可观的经济价值,效益显著。包括赤峰市的内蒙古地区在未来的治理和修复工作中,也应大力推广该模式。

此次研究的不足之处,未讨论生态修复后的林地、牧草地、耕地、建设用地直接经济价值,即经济效益,在费效分析中,也未将其纳入到成本回收核算中。

6 结论

(1)赤峰市通过多年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实现了较高的生态价值。2021年治理修复成效开始显现,实现生态价值约为2.59亿元,到2025年和到2030年累计产生的生态价值分别约为12.95亿元和25.9亿元。相较于2003~2021年累计一次性投入18.93亿元的治理和修复成本,产生的持续性生态效益是巨大的。赤峰市应继续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将矿山生态修复作为“十四五”时期国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申报和实施的重点任务。在实现的各类生态价值中,以矿山修复为牧草地的生态价值最高,赤峰市应推广和使用“光伏+生态治理”模式,在修复后的牧草地上建设发展风光发电项目,真正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2)研究表明,以费效分析作为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结合谢高地等人的研究成果,建立核算模型,以较易获得的矿山生态修复行政管理数据为基础,可以快速、概略核算礦山生态修复政策制定、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与绿色发展绩效考核的生态价值,符合行政管理所需的数据需求。在具体的应用中,可以将某届领导任期内投入的资金和治理修复的面积作为基础,应用上述核算理论和模型,快捷地核算其开展生态修复相关工作产生的生态价值及投入产出效率,为评估评价提供量化参考。

参考文献:

〔1〕韩术合,张寿庭,郭宇飞,等.多种物探方法在采空区勘查中的应用[J].有色金属工程,2017,7(01):76-81.

〔2〕缪丽,周艳平.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机制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20,19(16):264-266.

〔3〕潘尧云.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J].山西建筑,2018,6(01):82-83.

〔4〕刘晓慧.矿山生态修复进入多维驱动时代[N].中国矿业报,2019-07-31.

〔5〕张友,刘玉.乡村多功能视角下耕地资源资产价值核算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35(09):1-13.

〔6〕谢立军,白中科,杨博宇,等.襄垣县耕地资源价值核算及空间格局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27(06):204-214.

〔7〕钟骁勇.基于网格尺度的耕地资源资产价值核算及其时空变异规律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22.

〔8〕尹岩,郗凤明,邴龙飞,等.基于生态价值核算的耕地生态补偿量化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2,10(11):1-10.

〔9〕郭荣中,申海建,杨敏华.基于生态足迹和服务价值的长株潭地区生态补偿研究[J].土壤通报,2017, 48(01):70-78.

〔10〕田甜,韩春兰,王英杰,等.沈阳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J].土壤通报,2016,47(03):573-579.

〔11〕陈颖,石培基,赵峥,等.基于生态服务价值核算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效益评价——以甘肃省民乐县为例[J].土壤通报,2013,44(03):532-537.

〔12〕石薇,汪劲松,史龙梅.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方法:综述与展望[J].经济统计学(季刊),2017,5(01):1-19.

〔13〕石薇,李金昌.生态系统核算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7,28(08):10-13.

〔14〕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科学研究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陆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指南[S].2020.

〔15〕韩术合,张寿庭,裴秋明.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效应分析:以赤峰市为例[J].中国矿业,2016,25(09):38-43.

〔16〕李学刚,韩术合,燕鸣.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发展历程及现实意义——以内蒙古赤峰地区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0, 31(03):104-109.

〔17〕刘浩.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测算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

〔18〕王中婧子.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在节约效益评估中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19〕周琪,许津铭,刘苗苗,等.我国环境费效分析方法的特点与应用潜力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8,10(01):20-24.

〔20〕韩术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成果收益分配模式与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21〕谢高地,鲁春霞,冷允法,等.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02):189-196.

猜你喜欢

生态修复
贵州石漠化生态修复进程中的生态道德问题各因子相关性分析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及空间艺术设计策略
天津海域牡蛎礁区生态修复示范区域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