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西青龙河水生态系统保护治理技术①

2015-10-09张淑云贾天会

科技资讯 2015年18期
关键词:治理技术生态修复污染源

张淑云++贾天会

摘 要:青龙河是滦河的重要支流,水质和水量对华北“京津唐”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不可估量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辽宁省政府于2014年报批建设辽宁青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全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为解决青龙河自然保护区内的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造成的点源污染及水土流失问题,提出了改善保护区水生态系统保护和治理技术措施。包括农业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防控,汇水坡面水源涵养林建设,沟道退耕恢复湿地等技术措施,以期实现自然保护区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关键词:水生态系统 污染源 生态修复 治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718.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c)-0133-02

青龙河是滦河的重要支流,水质和水量对华北“京津唐”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不可估量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因自然环境和动植物资源的特殊性,辽宁省政府于2014年报批建设辽宁青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继续完善凌源青龙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各项保护措施,青龙河流域内湿地生态系统与当地自然资源相互补充,构成了流域内两个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多样性的主要框架。然而近年来保护区内的农业生产、农村人居生活等造成的非点源、点源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等原因,造成保护区内水质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因此,加强保护区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治理研究显得迫切和重要。

1 基本情况

凌源青龙河流域位于辽宁省最西部,与河北平泉、青龙,葫芦岛的建昌接界,流域总面积133 254公顷,青龙河是滦河的支流,起源在河北平泉台头山五道梁子,入凌源三十家子镇,凌源市境内干支流总长度222 km,宽度1~150 m,流域内人口18.6万,耕地面积20万亩,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0%,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植物区系属华北植物区,动物地理区属华北和蒙新两个地理区的交汇地带。区内动植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明显地反映出动植物的多样性和分布过渡的特点[1]。因自然环境和动植物资源的特殊性,已于2005年批建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69 912公顷。

2 水资源现状

青龙河沿岸历史悠久,为方便生产,居民多沿河而居,生活垃圾、农业垃圾随意堆放在居住地边缘,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废水直接排入河道,岸边开垦种植、农田灌溉、使用一些化肥和除草剂等对水质也有一定危害,农田及经济作物灌溉为明水漫灌,水消耗多,利用率低,直接影响水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青龙河水生态系统污染日益严重,在枯水期,部分污染问题较突出的河段,水质劣于地表Ⅲ类,水质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3 改善水生态系统的技术措施

3.1 控制各类污染源对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有沿岸企业、畜牧养殖垃圾、流域内耕地面源污染、厕所渗漏、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对不同类别采取不同的垃圾处理方法

(1)对青龙河流域生产工业企业3家(酿酒),畜禽养殖45家(牛、猪等)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把关,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不得排放,畜禽粪便进行生态治理,即配套建设沼气池,实现垃圾资源的可再生利用。

(2)在青龙河干支流沿岸耕地由原来的大水漫灌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改为滴灌,避免因灌溉引起的肥料、农药、除草剂、水土流失等面源污染。

(3)青龙河自然保护区土壤大体分为棕壤、淋溶褐土、盐草甸土3种类型[2]。其中草甸土多分布在河漫滩、超河漫滩、低阶地等地。居民多居住在河道两侧,草甸土具有砂性特征,渗透性高,河道两侧居民厕所均为旱厕,污染物渗入地下水和地表水,为此,政府组织对河道两侧1.5 km范围内进行厕所防渗改造,杜绝地下水污染源。

(4)生活污水处理,对各乡镇所在地生活人口集聚区域,通过铺设污水管道收集生活污水,采用人工生物净化与自然生物净化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处理工艺为:生活污水--沉淀--曝气氧化塘--土地处理(农业灌溉),还能去除部分N、P、病菌和寄生虫。

(5)居民生活垃圾。在每个乡镇各建设一座垃圾中转站,在三十家子和刀尔登镇建两处垃圾填埋场,减少生活垃圾污染。

3.2 山地阳坡汇水区加大水源涵养林建设,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

经过多年的生态建设,流域内植被自然状况不一:阴坡的天然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ex Ledeb)乔灌木、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 L)、平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白鹃梅(E.serratifolia)等次生灌丛林分稳定,郁闭度较高,天然更新良好,能保持较好的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的发挥;流域内阳坡以荆条(Vitex negundo L.)、山杏(Armeniaca sibirica (L.) Lam)等灌丛为主,相对的林分质量较低,应以封育措施为主,补植本地乡土树种,与原有植被合理搭配,形成稳定的乔灌草复层异龄林结构:山坡中上腹,保留原有灌木树种,补栽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 Franco)、野皂荚(Gleditsia microphylla Gordon ex Y.T.Lee)、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等,达到尽早郁闭;山坡中下腹,立地条件相对较好,补植树种选择山杏、侧柏、小叶白蜡(Fraxinus sogdiana Bunge)、蒙古栎等,以丰富的灌木逐步培养乔木,形成稳定的乔灌草群落,达到保持水土的最佳效果。

3.3 河道进行退耕还湿等生态修复措施,保证湿地发挥应有功能

结合地形地貌及土壤质地状况及保护动植物资源,河道沿岸,保护原有乔、灌、草本植被,引种耐水湿的柳属(Salix)乔灌木,保护藨草(Scirpus triqueter L.)群落、尖嘴薹草(Carex leiorhyncha)群落、水芹(Oenanthe javanica (Blume) DC)群落等草本植物,促进水生植物生长和微生物适度繁衍,强化湿地水域自我修复净化功能,保持退耕还湿地块水体连续性,避免河道沟渠化,更有利于水域生态系统的改善和重建,湿地多样的生态系统与陆地自然环境相互补充,达到物种资源的多样性。

3.4 重点地段建设固定的湿地水面,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

计划在河坎子山神庙至西庄之间,河坎子三道梁子至佛爷洞大河西的清水河主干河道,建造简易中小型拦河坝计三座,建设后的自然—人工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扩大了湿地水域面积,既不影响泄洪需求,又为岸边相对较远地段灌溉提供稳定的水源,湿地具有控制非点源污染,维持和改善流域中下游水质的功能[3],还能使泥沙沉积、并对水质氨氮过高进行自我生态修复,对水进行了有效净化,为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恢复创造条件。固定水面,为黑鹳等重点保护动物提供栖栖环境,有效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

4 结语

保护区内农业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防控,汇水坡面水源涵养林建设,沟道退耕恢复湿地等技术的实施是实现保护区水生态系统安全的有效措施。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重视上述技术措施的开展,加快相关技术措施的落实,恢复保护区内水生态系统的安全与健康。

参考文献

[1] 高拓新.凌源青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提高区域管理水平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4(1):94-95.

[2] 于梦凡,余琦殷,林田苗,等.辽宁青龙河保护区植物区系及其与周边地区的比较[J].生态学杂志,2013,32(6):1458-1464.

[3] 郗敏,刘红玉,吕宪国.流域湿地水质净化功能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06(4):566-571.

猜你喜欢

治理技术生态修复污染源
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基于污染源解析的空气污染治理对策研究
十二五”期间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
看不见的污染源——臭氧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及空间艺术设计策略
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及治理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