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结直肠癌行回肠造口术患者术前和术后营养评估

2023-06-11李朋尹磊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造口术造口营养状况

李朋 尹磊

近年来,由于各种肠道疾病的外科治疗,回肠造口术的数量在逐渐增加,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回肠造口术是通过外科手术将回肠拖出腹腔并在腹部形成开口,消化的食物通过该开口排出体外。实施回肠造口术的主要原因是结直肠癌、创伤和急腹症[1]。在临床上,回肠造口术常并发营养不良、过度排泄、渗瘘等问题[2]。因此,行回肠造口术的患者可能出现脱水、营养不良、电解质代谢紊乱等风险[3]。因此,对于行回肠造口术的老年患者,需要及时评估营养状况有助于识别风险患者。通过筛选风险因素可以有效帮助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营养、水和电解质等以预防营养不良,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从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4]。本文评估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行回肠造口术前后的营养状况,分析影响患者营养状况变化的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本院结直肠癌老年患者37 例。所以患者均行标准末端回肠造口术。纳入标准:①年龄≥60 岁,性别不限,被诊断为结直肠癌;②自愿参与;③患者了解病情,积极配合治疗,未合并其他癌症类型;④有书写和阅读能力。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病史;②患有其他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1.2 方法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每份问卷在患者无治疗任务时进行。所有患者在相同情况下进行体重测量。根据以下公式计算体重指数(BMI):BMI=体重/身高2(kg/m2)。采用的BMI 分类为:<18.5 kg/m2为体重过低、18.5~24.9 kg/m2为体重正常、25.0~29.9 kg/m2为超重、>30.0 kg/m2为肥胖。患者在三个阶段进行营养评估:①手术前;②术后第7 天;③术后第21天。为了测量患者营养状况,使用微型营养评价(MNA)问卷工具[5]。评价内容包括:①人体测量评定:BMI、上臂中点围(MAC)、小腿围(CC)、近3 个月体重量丢失情况;②整体评定:包括生活、心理、用药情况、医疗及疾病状况等;③膳食评定:包括食欲、每天摄食状况、摄食方式等6 项;④主观评定:对自身健康及营养状况的评价。根据MNA 评分分级标准,总分<17 分为营养不良,17~23.5 分为存在营养不良风险,>24 分为营养状况良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符合正态性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偏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37 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年龄67(61.5,77)岁,身高168(166.5,178.0)cm,BMI:22.1(17.7,28.5)kg/m2。

2.2 术前与术后MNA 评分 手术前,MNA 评分中位数为25(20,25)。术后第7 天,MNA 评分中位数为17(14,21)。术后21 天,MNA 评分中位数为19(15,23)。2.3 MNA 评分相关因素分析 见表2。

表2 微型营养评价(MNA)评分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结直肠癌的流行年龄>50 岁,老年患者数量占大多数[6]。MNA 简单有效,便于在日常实践中应用,可以帮助临床医护人员制定及时的策略,以改善老年回肠造口术患者的营养状况。此外,对于术前营养不良患者,MNA 也可以行围术期营养评估和支持降低术后造口渗漏、感染等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从术前到术后第7 天,患者体重减轻和BMI 降低。在术后第21 天,51.4%的患者体重严重减轻,仅29.7%的患者BMI>23 kg/m2。MORAES等研究发现,回肠造口术后>50%的患者体重减轻,其中大多数患者年龄>50 岁[3]。KIM 等[7]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接受结肠造口术或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患者术后有72.7%体重严重减轻。另外,造口高排量会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这也使得患者的BMI 下降更为明显[8]。临床上,医护人员需要更加关注这类患者,尤其在早期造口高排量(造口形成后3 周内)。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减少正餐次数和水果、蔬菜的摄入,这与OLIVIERA 等研究结果一致[9]。其发现与结肠造口术患者相比,回肠造口术患者因担心造口渗漏而减少进食,并提出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更容易发生。因此,回肠造口术患者常会减少总的摄入量,并限制某些食物的食用。因这些食物会影响粪便的体积和外观,导致患者心理和社会相关的问题发生。但避免食用某些食物可能会增加营养缺乏的风险[3]。需要注意的是,食物的质量和数量对于老年回肠造口术患者非常重要,因蛋白质摄入的减少可能会影响造口术后的组织修复。因此,临床上需要指导老年患者术后进食高能量、高蛋白、低不溶性纤维的食物,纤维和乳糖在术后常不耐受而不推荐[10]。营养不良的外科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和再入院率较高[11]。MESSARIS 等[12]研究发现,老年患者行结肠或直肠切除并回肠造口术后60 d 再入院率为16.9%。KULAYLAT等[13]研究认为回肠造口术是老年结肠切除术后30 d 内再次入院的独立预测因素。MIGDANIS 等研究建议出院后口服等渗饮料可对回肠造口术并发症起到防治作用,避免再次入院[14]。

本研究发现老年结直肠癌行回肠造口术患者术后活动能力和生活独立性降低。ANG 等[15]研究证明在住院期间,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行回肠造口术后报告的常见压力包括造口、诊断为癌症和自我护理准备。出院后,患者的压力包括适应身体的变化、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自我效能在患者健康行为改变中起重要作用,并与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提高社会适应性相关[16]。因此,临床上的术前和术后康复健康教育是患者和护理人员应对造口压力的必要步骤。REINWALDS 等[17]研究指出回肠造口术后的宣教应包括生活受肠功能的改变、肠道功能的紊乱以及社交生活受限。

总之,老年结直肠癌行回肠造口术患者常伴随营养不良,医护人员需要长期、定期营养评估和饮食教育。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老年结直肠癌行回肠造口术患者制定适当的营养干预措施和护理指导。

猜你喜欢

造口术造口营养状况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网络平台对肠造口术后患者远程随访的应用研究
延续性保健指导对老年直肠癌造口术患者院外生活质量的影响
一例阴道成型10年后经腹联合会阴宫颈造口术患者的护理
357例恶性肿瘤患儿营养状况调查
护理干预在肠造口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结肠造口并发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