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入策略

2023-06-11张春

文理导航 2023年12期
关键词:概念教学实践策略小学数学

张春

【摘  要】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科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也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要想真正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就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不断创新教学观念,利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形式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以此保证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展开深入探究,结合当前小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提出几项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实践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在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为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考虑到数学知识概念学习起来较为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利用贴近生活的案例进行解析,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探究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更好地理解概念内容,从而为数学学科教学构建良好的开端。

一、幫助学生区分概念之间的差异

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创设合适的教学方案,考虑到部分小学阶段学生对概念已经有了大致的认识,只是学生对概念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认知。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就要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概念之间存在的差异,避免学生在脑海中对相关知识概念形成错误的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从概念知识入手,针对概念进行对比分析,以此牢固概念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内容为出发点,带领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知识内容,在掌握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程度后,教师就可以基于学生的学情针对概念展开更加清晰的阐述,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认识所学知识内容,而且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区分知识概念之间的差异,以此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吸收掌握相关概念知识内容。

例如,教师在讲解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这一课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圆形和圆并不陌生,不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见到圆形的物品,同时学生在低年龄段时就已经认识圆形了,但是以往并不需要学生准确掌握的圆的概念,只是要求学生能够找到圆形的图形和物品即可,但是当学生步入五年级后学习与圆相关的知识就有所不同了。这一阶段学生所学习的圆形相关知识不仅要求他们能够准确理解圆的概念界定,同时还要能够求解出圆的周长及面积。为了能够达成这一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可以适当运用学生对圆的认识展开教学,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逐渐引导学生深入探析圆的概念。其次,教师在巩固学生对概念的认知时,可以运用对比方式帮助学生厘清概念之间的区别,引导学生将现阶段所学知识内容与以往学习知识内容进行对比,这样的教学形式一方面巩固了学生对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另一方面能够为学生建立概念认知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利用问题深化概念解读

数学学科本就是一门较为抽象和复杂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果教师在教学时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那么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知识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陷入思维误区和困境。因此,教师在进行概念解读的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利用层层推进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准确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进而构建出较为完整的思维体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如果仅凭概念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很难完全理解,要根据概念内容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串,并为学生提供探究思考的空间,针对学生展开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在适应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更好地达成概念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中“比例”这一课时,需要学生清晰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如果教师运用理论性的方式为学生讲授概念的意涵,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教学情境,为学生理解概念知识提供参考。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在拍照时有没有发现照片和咱们自己大小不一样?为什么照片比本人小那么多,但是我们的样子一样清晰呢?照片的大小与什么相关呢?经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内容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虽然学生对生活中照相这一事情并不陌生,但是学生针对这一现象从来没有深入思考过,教师一旦提出这些问题后,学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就会充分被激发出来,纷纷都想知道问题的答案。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探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照片放大或缩小图像不发生变化的案例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出来,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出本堂课程教学内容“比例尺”,通过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理解概念的门槛,还能将较为抽象的概念内容变得更加清晰和具体,促使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很快就能掌握概念的实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三、利用生活案例解析概念实质

将生活案例引入概念教学过程中,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教学途径,在讲解与概念相关内容时,教师不能只依据教材中的字面意思展开讲解,而是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对概念实质建立良好的认知,以此深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并不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较强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多样化的实际案例将概念知识内容呈现出来,加速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吸收和理解。在利用生活案例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各式各样的道具,或是生活中一些典型的实物,以此拉近知识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

例如,教师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中“圆柱与圆锥”这一课时,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完全理解“圆柱”的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班级内找一找圆柱形的物品,比如笔袋、水杯、灯管等,利用这些物品不仅能够让学生找出圆柱的基本特征,而且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关于圆柱体的概念实质,从而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推进。当进入学习本章重点知识内容“圆柱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状态,采用层层递进的引导方式展开课堂教学,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让学生尝试根据自身的理解计算表面积,通过学生尝试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先认识教材中的计算方式,如“上底面积+下底面积+侧面积=圆柱表面积”,这时教师就可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圆柱模型,让学生根据模型观察圆柱体表面积具体构成元素,深化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圆柱上下底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再将三部分计算面积相加得出圆柱表面积。可见,在具体实物的参考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消除认知上的障碍,而且能够顺利推进整堂课的教学活动,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四、展现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

正所谓“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中很多概念知识内容不仅能够很好地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而且能够在生活的各个情境中应用,以此化解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因此,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概念知识可以应用到生活各个情境中,拉近生活与理论知识的距离,保证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的实质。并且,教师要在较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引入生活中的范例,将数学概念知识以主观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才能让概念教学变得不再枯燥乏味,进一步提升概念教学的实效。

例如,教师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中“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一课时,在为学生讲解平移的概念时,如果教师仅凭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对学生展开教学讲解,学生很难全面理解掌握这一概念的实质,可能有的学生会出现认知障碍,甚至有的学生会出现知识混淆的情况。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教师要想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知识内容,可以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平移现象为切入点,比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折叠门开关、电梯上下运行、汽车行驶”等画面,让学生在大量的实例中感受平移现象。教师在带领学生观看完毕后,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观看以上这些现象,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现象有哪些共同点?让学生针对这些现象展开深入的分析,利用實际案例为依托,学生很快就能从这些生活现象中对概念形成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并且这样的方式也将较为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具体化,学生学习起来也较为轻松。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实际的生活情景和画面,能够快速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教师只需要在教学中予以学生一定的指导,学生就能快速吸收概念相关知识内容,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五、在实践操作中认识数学概念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很多知识内容在生活中能够普遍应用,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控数学学科这一特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些实践应用活动,促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深化对概念知识内容的理解。首先,教师要基于概念教学内容提前为学生设计实践内容,教师完全可以为学生设计较为复杂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后完成,因为具有一定难度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而且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例如,教师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中《扇形统计图》这一课时,由于这部分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教师要想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可以运用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开展统计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统计方法。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项“小小当家人”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到家中将自己家里上半年花销进行统计,并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在这一活动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搜集信息,还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统计图的应用,从而使学生对概念及应用原理都能够全方位掌握。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概念教学作为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开展概念教学时,要基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创设教学活动,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案提升概念教学质量和效率,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还要充分掌握概念知识的特点,结合知识特点的难易程度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路径,促使学生高效地建立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尹伟.浅析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22(24):45-47.

[2]张丽玲.以“问”导“思”  构建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J].天津教育,2022(21):13-15.

[3]王芳芳.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29):92-95.

[4]王子康.深度教学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大概念教学研究[J].山西教育(教学),2022(7):41-42.

[5]李宁宁.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优化策略[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2(7):66-67.

猜你喜欢

概念教学实践策略小学数学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