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德育活动开展对策

2023-06-11薛燕萍

文理导航 2023年12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

薛燕萍

【摘  要】德育是小学生的基础课程,现阶段的德育教学是以课堂理论知识教学为主,仍然运用传统教育观念展开教学,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只有将德育回归实践,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德育的魅力,才能加深对德育的认知,从而贯彻德育观念。为了切实体现教育改革理念,突出实践在德育中的重要性,本文将以“快乐小义工”活动为基础,开展小学德育活动组织研究,从而贯彻新的德育模式。

【关键词】“快乐小义工”;小学;德育

教师要清楚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明确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带来的好处,切实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德育活动的实践能力,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校方开展“快乐小义工”这一德育活动,要求全体师生都能参加到德育实践中来。探索身边的德育文体,坚守岗位,在岗位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会自主管理,促进自主学习,培养工匠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升自身知识,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一、“快乐小义工”活动研究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德育教学都被禁锢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导致德育无法得到创新发展,教学进程受到阻碍。并且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小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德育教学活动,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主要由教师安排相关活动细节,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被动接受教育时,学生缺少参与感,对德育的认知也就不会深刻。这种教学方式带有明显的弊端,即使开展多次活动,学生也无法真正意识到德育的好处及重要性,教学效果达不到标准是必然的。而“快乐小义工”活动可以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岗位上的事务,也能满足小学生德育需求,对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及责任担当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他们切实体会到劳动的不易之处,切实提升自己的能力。

(一)培养服务意识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班级管理主要以班干部为主,主要负责教师不在时的课堂纪律,帮助教师传达想法和要求,以此进行层层管理,达到管理班级秩序的目的。这种管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层层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际教学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班干部“管理者”的气焰,使其他学生长期处于“被管理”的状态,很容易导致学生群体的分化和冲突。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看似公平的制度会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带来限制,长久下去会使学生无法明确表达自身想法,语言能力得不到良好锻炼,对学习的兴趣也会逐渐降低。

而“快乐小义工”活动可以完美解决这一问题,在开展“快乐小义工”德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实践,吸取之前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推陈出新教学方式,明确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自主学习。根据班级管理的实际需求和全体学生的意愿,投票选择最适合相应岗位的人员,对相应学生进行管理分工,使学生自主地参加不同的德育实践活动中。从而在不同岗位学习相应的知识,拓展视野和知识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通过“快乐小义工”活动,促进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培养学生各方面、各领域的知识技能,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二)岗位的设立与分配

教师在带领学生参加“快乐小义工”活动时,要着重向学生灌输服务的重要性,促使他们在岗位中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在工作过程中意识到为学校、为班级、为同学们服务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设立不同的岗位,例如环保小义工、学习小义工、活动策划小义工等。教师要对每个岗位进行细致的责任划分,使小义工们能够切实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各司其职,从而更好地为班级开展相关服务。教师还要安排监督小义工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监督,记录每位学生的实践状态,還要督促学生不要有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破坏环境的行为。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不要在狭窄的走廊和上下楼梯时追逐打闹,以免发生踩踏等事故,为维持良好的校园秩序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乐趣。

(三)明确惩罚与鼓励机制

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性格特点和能力都有所不同,自主管理水平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在刚开始开展活动时,教师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会与实际目标渐行渐远,无法达到标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快乐小义工”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制订相应的奖罚机制和措施。对表现较好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并且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情况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实践任务,更好地开展服务工作。而对表现较差的同学,要及时展开教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能够正视自己的岗位和职责,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小惩罚,注意惩罚需要在学生的承受范围之内。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发现的问题,完善机制,对服务进行改进,注重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为同学们服务的快乐,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加深对德育的认知,从而挖掘自身潜能,提升学习能力。

除此之外,可以以学校和班级为单位,定期开展表彰大会。在学校中对表现最好的班级进行表彰,在班级中对表现最好的学生进行表彰,从而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促进学生将精力更好地应用在活动实践中,促进德育更好地开展。

还可以让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为其编写实践报告,对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复盘。可以通过和其他学生交流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分享发生的有趣的事,在弥补自身不足的同时还能增进学生感情,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

二、德育活动课程研究

(一)德育活动特征

1.具有综合性

德育的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小学德育角度来说,小学期间是塑造人格的重要阶段,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没有形成正确的观念,对对错观也没有清晰的概念。而开展德育课程正好可以弥补传统教育中的不足,使学生对道德产生正确的认知,理解道德的相关知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加强学生对道德的认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最终培育出符合时代发展、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德育活动实践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制订不同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道德情感和意志得到全面发展。

德育的课堂教育属于理论知识的教育,主要是通过课本和人物传记教授给学生道德知识,使学生通过书面获取道德规范,通过系统性的授课方式为学生讲明道德对身心发展的好处。但如果学生所学习的德育理论知识不能与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那么会导致学生的行为和理论知识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导致二者无法有效融合,那么所学习的相应知识就只能浮于表面,得不到更深层次的发展。教师要充分了解二者相结合对教育学生的重要意义,更加全面地开展德育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个性化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使德育中的每个环节都能紧密相连,避免教育脱节的情况发生。

2.促进实践性教学

德育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其中的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是提升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教学内容,相对于单一的课堂理论知识教学,会让学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小学德育课堂的教育方式以书面知识授课为主,虽然在授课过程中会运用一些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的小手段,包括运用新媒体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但万变不离其宗,仍然是课堂理论知识授课形式。与其相比,德育的实践活动授课形式具有多样化特点,仅是形式上就分为校园活动、班级活动、组内活动等。活动范围也不受教室的局限,可以在家庭、学校,也可以在社会,活动地点更不受限制,还可以是工人文化馆、博物馆,更可以在公园。德育实践课主要以“主题”形式进行,活动不会受到时间或空间的限制,相比较于课堂教学来说更加自由,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构建情境

德育的课堂教育方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德育中蕴含的知识,促进学生更好地对文章和教材产生认知,是一种对知识的理解和转化的过程,对小学生的系统性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可以在传统授课方式的基础上,由教师为学生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加深对德育的认知程度。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和精神,学生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还能通过合作一起解决问题,凸显团队的重要性。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将情境构建得越来越丰满,情境中出现的人物也会更加立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促使学生在面对道德问题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为祖国培养对社会有贡献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二)构建新的小学德育活动模式

在教育观念上,要始终明确德育的奠基作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坚持真正的道德信念,从而形成良好的德育道德习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切实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成为教师的“提线木偶”或者教师表达自己思想的媒介。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判断性看待事物,不被事物表面所迷惑。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养成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教学角度出发,需要将德育课堂教学和德育实践活动教学充分结合起来,以知识体系为逻辑的概念相统一。改变原有的、传统的授课方式,创新德育实践教学,使新的教学模式符合当前时代发展潮流和发展要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

三、结束語

综上所述,要想切实促进小学生的德育教学,提高德育能力,树立德育观念。就需要以“快乐小义工”实践活动为基础,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实践教学,养成爱国主义精神和工匠精神,使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观念,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五育融合,让校园充满活力——青岛市城阳区礼德小学德育活动掠影[J].中小学德育,2022(8):82.

[2]代文.依托劳动教育  践行儿童德育渗透――对小学劳动课程中德育活动模式的策略性构建[J].名师在线,2022(22):69-71.

[3]张小凤.浅谈在德育背景下组织小学数学心理健康活动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56.

[4]项惠忠.浙江省兰溪市实验小学:“快乐小义工”,德育大舞台[J].中国德育,2020(10):67-69.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