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州工学院图书馆学科馆员嵌入地方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3-06-11张武英

兰台内外 2023年15期
关键词:学科馆员学科服务学术研究

摘 要:2019年8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常州分院在常州工学院揭牌成立。常州工学院图书馆学科馆员应学校发展和地方文化建设的需要,在资源建设与推广、学科服务、学术研究等工作实践中进行了相匹配的嵌入式业务探索。学科馆员人数配给不足、专业素养薄弱,是制约常州工学院图书馆发展的瓶颈问题。学校应从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以持续的倾斜性支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学科馆员应努力提升专业技能,积极开展嵌入地方文化建设、发展的学科服务和研究工作。

关键词:大运河文化带;学科馆员;学科服务;学术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化复兴视域下常州地方古籍文献资源的建设和服务研究”(项目编号2020SJA1265)系列成果之一。

常州地处京杭大运河江南文化带。在大运河文化保护、研究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围绕着常州本土文化建设所开展的学术研究活动,近些年成为江苏省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尤其是常州哲学社会科学界、常州地方高校研究队伍的关注焦点。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1]2019年8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常州分院(以下简称常州文化建设研究院)在常州工学院揭牌成立。常州文化建设研究院对接国家加强民族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联合常州高校,整合社会资源,承担起建设和发展地方文化的重大使命。常州工学院图书馆学科馆员应常州文化建设研究院的需要,不断拓展与地方文化建设相匹配的嵌入式学科服务与学术研究业务,在短短数年时间内收获了可喜的成绩。

1 与大运河文化带常州建设相匹配的嵌入式资源建设与推广实践

“不论科技如何发展,学科馆员的角色如何变化,馆藏资源建设仍是图书馆学科馆员的重要职责,这一职责并不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被削减,而是会继续在专业研究中发挥其作用。”[2]地方文化建设与研究的专业性与特殊性,亟需与之相匹配的文献资源建设规划和推广方案。

在学科馆员广泛调研,充分听取常州文化建设研究院社群意见的基础上,常州工学院图书馆开设出常州名人库、钱听涛捐赠库、屠岸捐赠库、常州家谱库等地方特色文献资源书库,并与常州市图书馆、家谱馆、档案馆、博物馆和清砚谱社等机构长期合作,通过采买、捐赠等途径,使特色书库文献资源建设的延续性与完整性获得保障。此外,学科馆员还通过现场走访、电话采访、网络荐购及现场采买等途径,开展常州文化建设研究院社群参与决策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诸如《湛若水全集》《王阳明心学》《江苏地方文献书目》《苏州府学志》《明儒学案》《宋代巨野晁氏家族文化研究》《南宋明州先贤祠研究》《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十卷)》《新民说·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宋元学案补遗》《明画全集》《常州先哲遗书》《常郡八邑艺文志》《毗陵人品记》《常州人物传记四种》《常州科举史料三种》等纸本文献资源,都是常州工学院图书馆近些年采入的特色文献资源。

这种嵌入式的文献资源建设,满足了常州文化建设研究院社群的资源需求,为大运河文化带常州建设智库团队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了提高这些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学科馆员还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文献资源推广宣传途径。阅读推广部利用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将学科馆员撰写的文献内容介绍,推送给常州文化建设研究院社群。每年一度的校园读书节期间,学科馆员评选出常州文化建设研究院的阅读之星,并通过颁奖、讲座等形式达到文献资源的推广和宣传目的。

2 与大运河文化带常州建设相匹配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实践

科技的发展导致信息资源的猛烈剧增,精准而高效地获取文献信息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常州文化建设研究院社群成员多数身兼教学、科研和行政等数职,面临着从海量文献资源中甄别、筛选有效资源所带来的时间、精力方面的烦扰。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个性化服务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化解这种烦恼。

“个性化服务是一种主动、互动性的服务,学科馆员基于用户的信息,执行和修改服务内容,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户因‘信息过载和‘资源迷向问题而导致时间和精力的浪费。”[3]常州工学院图书馆学科馆员与常州文化建设研究院社群户频繁互动,鼓励其提出个性化文献信息定制需求,并向其提供“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学科服务推送。常州文化建设研究院马树杉教授主持《常州地名历史文化大辞典》编纂期间,图书馆技术部学科馆员利用本馆的硬件设备和自身的技术专长,对马教授研究团队开展课题研究所需要的大量历代常州方志古籍文献进行扫描和技术处理,生成相应的古籍原始图像。有了前期生成的这些基本文本数据库,后续的文字自动识别(OCR)、人工录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的研究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有着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学科背景的学科馆员,接受《常州地名历史文化大辞典》学术团队成员的个性化请求,完成了万余字常州方志古籍文献资源的校注整理工作,为课题开展提供了宝贵的专业文献资源。常州文化建设研究院谭坤教授在开展国家级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向图书馆提出与钱维城、庄存与、赵翼、洪亮吉等清代著名常州贤达有关的文献服务请求,学科馆员从《四库全书》中获得相关文献资源,在完成一对一的学科服务推送后,还持续跟进该课题的进展状况,将之后从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叶舟、陈吉龙等编著的《清代常州文化系年》中获得的相关文献信息,及时推送给教学、科研工作一肩挑的谭教授。

這种契合常州文化建设研究院发展需要,根据研究院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的一站式学科服务工作,其创新性和研究性因素是显而易见的。用户在体验这种个性化学科服务模式的过程中,对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信任度和依赖度大大提升,学科服务的理念在学科馆员的工作实践中也获得持续强化。

3 与大运河文化带常州文化建设相匹配的学术研究实践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还是参与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学科馆员既是文献服务的推送者,也是文化研究的参与者。个性化学科服务技能的提升与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常州工学院图书馆学科馆员积极嵌入常州地方文化的研究工作中,近些年通过的具有鲜明地方文化色彩的课题,包括:

2019年以来,常州工学院图书馆学科馆员还公开发表了诸如《理学大师杨时在常郡历史上的学宗地位初探》《常州进士毛宪的谏官生涯及其儒家思想》《明代常州致仕谏官毛宪的乡望人生》《关于常州市图书馆开展地方古籍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思考》《明中叶常州理学的多元化样貌》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学术论文。2022年,学科馆员点校整理的《武进毛古庵先生全集》由广陵书社出版,该书出版后,获得常州市社科联、图书馆、档案馆、家谱馆、谱牒学会、民俗学会和常州文化建设研究院等常州社会科学界专家的广泛好评,进一步推动了“毛宪研究中心”在常州工学院的成立。另外,学科馆员点校整理的《武进徐养斋先生文集》预计年内提交专业的古籍出版社出版。

要之,常州文化建设研究院成立以来,常州工学院图书馆学科馆员因应学校和地方文化建设的需要,积极开展匹配的嵌入式学术研究活动,参与人次及课题研究成果级别呈逐年上升趋势。

4 瓶颈问题及思考

4.1 学科馆员资源配置严重不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要求,高等院校图书馆“专业馆员的数量应不低于馆员总数的50%。专业馆员一般应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层次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经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或系统培训。”[1]常州工学院图书馆现有45名专任馆员,其中,8人具有研究生层次学历,5人具有高级技术职务,3人具有图书情报专业学术背景,目前有7人嵌入到常州地方文化建设的学科服务及学术研究工作中。从人数、学历、学科背景和业务能力等各个不同角度考量,学科馆员的配置都远远没有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规定的标准,与国内一流大学图书馆更是天壤之别。

高等院校是高级知识分子较为集中的教学、科研机构。大部分高知,甚至包括学校领导普遍认为,图书馆岗位是无需太多智力和技能投入,即能胜任的简单而重复的工作岗位。图书馆所在的高等院校是图书馆建设的责任主体,学校行政部门对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刻板印象,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学科馆员人数的配置。常州工学院图书馆领导在努力提升馆员职业素养、学科服务意识和学术研究能力,提高学校教研社群对图书馆工作认可度、依赖度的同时,还应不失时机向学校主管领导强化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专业性。学校发展决策者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在政策方面给予持续的倾斜性支持,学科馆员的配给问题庶几能获得有效解决。

4.2 学科馆员素养亟需提高

“学科馆员作为学科服务的主体,是学科服务的执行者,学科馆员的素养和能力决定了学科服务的质量。”[4]学科馆员专业素养薄弱、学科服务背景不扎实,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流程欠规范、学术研究能力普遍不高,是制约常州工学院图书馆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

在图书馆经费严重受限的情形下,图书馆领导近些年举办了一系列业务学习交流活动,以期提高学科馆员开展与常州文化建设相匹配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和学术研究能力。安排学科馆员到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考察,学习其在开展古籍保护与存藏环境改善、古籍普查、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古籍保护制度建设和古籍研究等工作中的宝贵经验。邀请常州社科联专家叶英姿、大運河文化带常州建设智库专家邵志强、常州文化建设研究院专家朱亮亮、常州市文广旅局专家周晓东等,为学科馆员开设以地方文化建设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此外,图书馆领导还亲自带领学科馆员参加常州焦溪文化建设智库团队的交流会。

“高等学校应将图书馆专业馆员培养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重视培养高层次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鼓励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在职学习和进修,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1]在现有建设经费严重短缺的情形下,仅仅依靠图书馆自身的力量显然不能满足对学科馆员的培训要求。学校决策领导应充分认识提升图书馆学科馆员业务素养的重要性,逐年增加相关的经费预算,为学科馆员业务技能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良好的学科服务和科学研究能力,是优秀学科馆员必备的专业素养。学科馆员的专业素养又以其努力提升自我的意识和能力为基础。对接常州文化建设研究院社群学科服务需要的馆员,应以国内一流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业务能力为参照,积极拓展学科服务内容,遵守学科服务规范流程,努力提升学术研究能力,成为契合常州地方文化发展需要的专业型建设人才。

5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既是为学校发展提供专业性学科服务的主体,同时还是学校的学术研究机构。常州工学院图书馆学科馆员近些年开展了一系列与地方文化发展需要相匹配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和学术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主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学科馆员人数配给不足和专业素养薄弱等问题,在政策和经费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学科馆员自身也要以高度的责任意识积极提升自己,在嵌入地方文化建设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拓展学科服务内容,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EB/OL].(2016-01-04)[2021-06-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2]高颖.基于科研信息行为的学科服务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7(S2):63.

[3]张娟,张晓梅.基于个性化定制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策略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23):105.

[4]王媛,范爱红,韩丽风,赵呈刚,任奕.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20年回顾与未来展望[J].图书情报工作,2018(12):10.

作者简介:张武英(1973— ),硕士,常州工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汉语古典文献学。

猜你喜欢

学科馆员学科服务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基于学习路径图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培训体系探究
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专业化发展
论新教育科研范式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中的“马太效应”现象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探析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