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培养策略研究
2023-06-11徐瑾
徐瑾
【摘 要】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的初中地理课堂,落实人地协调观的课程理念是地理课程所追求的目标之一。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加强学生对地理学科有深刻的理解。本文结合当前的地理教学现状对开展基于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教学设计进行简要分析探究,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情境化教学
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为使学生核心素养得以发展,基于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地理教师尽其所能落实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地理课程目标,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培育下的人地协调观的发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理念,逐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当前很多地理教师还没有意识到上述问题的重要性,如何根据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的教学方式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就如何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初中地理情境化教学设计展开阐述,并对当前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实施的教学策略。
一、浅析“人地协调观”教学内涵
在中学地理学科中,“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核心素养理念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如何开展基于人地协调观的情境化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让他们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当前教育教学背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人地协调观的内涵
人类与地理、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地理学研究与地理教育中的重要原则与核心观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包括自然观、人口观、发展观、环境观等,阐述了人与地理环境、自然环境之间的正确关系。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念,使学生能够通过地理课堂完成地理素养的提升,善于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分析问题,如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及人类生产和生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互相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并有助于学生形成动态、系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从更高的层次去理解地理问题,具有发展意识。
(二)人地协调观的意义
从地理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對地理学科的意义没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对地理基本概念存在模糊不清、思路不明的现象,对外界客观环境认识不足,这些往往导致学生对地理学科丧失兴趣、地理课堂学习效率低下等情况。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基于人地协调观研读教材、思考教材、准备与教材相关的素材、安排合理且活泼的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具备善于观察的能力,通过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深入探究,对环境、资源、人口、土地等地理要素进行关注,以便在生活中学会运用地理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具备一定的地理素养。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用人地协调的观念对待地理问题,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解决地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增强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应对能力。
(三)人地协调观的实践性探索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转化,变成学生的语言、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认知,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设计为人地协调发展理念埋下伏笔,针对当前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有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情境化教学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通过具体的、真实的情景展开分析讨论,针对学生在情景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交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特定的人文自然环境和乡土地理环境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并在此过程中找到探究规律,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形成尊重和爱护大自然、绿色发展的观念。
二、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情境化教学设计策略
提高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是地理教师努力的初阶方向,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秉持人地协调观的理念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我们努力的高阶方向。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当前中学地理教学现状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的情境,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完善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才能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综合思维,从而达到发展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
(一)利用情境的真实性,渗透人地协调观
对于教学情境的设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提出教学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即情境的表达要兼顾通俗与学科逻辑。《2017版课标》给出了三种情境类型,分别是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地理与生产联系的情境、地理学术情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中将情境分为两类:生活实践情境、学习探索情境。其中,学习探索情境主要指以地理科学问题为背景,按照学术研究的一般路径而呈现的真实情境。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选择真实情境为载体,以“人地协调观”为审视视角,用人地协调的观念来思考地理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人地协调观,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针对具体人类活动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
例如,在学习《工业》一节时,创设华为手机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手机,了解工业的概念、明白工业的意义、理解工业的分类、区分重工业和轻工业,由手机引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前景、发展方向、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小组合作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未来5年发展纲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结合我国工业的发展现状,思考如何处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问题,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二)利用情境的多元化,培养人地协调观
《2017版课标》还提出这样的要求,情境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即情境来源要多元化,可以是杂志类、新闻类,也可以来自热门的电视节目等,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转化成地理问题,并进行分析与运用。在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让具有创造性的学习发生。将生活当中遇到的地理问题与课堂学习有效结合,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逐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例如,在教学《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这一节时,采用为《国家地理》这本杂志招聘编辑为情境线索,逐步深入,先是学生应聘编辑需要积累基础知识,尝试学习编写文字素材,将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等材料填写完整。接着教师展示雾霾污染、火电厂的废热释放、砍伐森林为主题的三张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哪些人类活动会影响气候。
学习八年级《四大地理区域》这一节时,教师选择了当时比较热门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由此创设情境。学生先完成学案上的自学部分,寻找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明确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学生作为金牌编辑,策划活动方案。学生结合四大地理区域的气温、降水、民俗等特点,策划活动,要求活动能够反映本地区的特色,并说明设计理由。接下来要求学生描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观察它们大致相当于哪些地理界线,分析各个区域与其他地区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在学生完成这几个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地域特点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由此让学生逐渐具备了人地协调观的理念。
在学习“世界的语言”这一内容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我们乘坐飞机、地铁时,先听到汉语广播,接着是同内容的英语广播,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同步用英语、法语、阿拉伯语、俄语、西班牙语向全世界转播春晚的实况。依托这个情境后,设置了如下问题:机场、地铁为什么要在汉语后还要用英语再播一遍?为什么只选择英语?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为什么用上述五种语言同步直播,而不是别的语言?
(三)利用情境的线索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教师利用教学情境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联结教学内容,设计一项任务或一些问题,以支撐学生所有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活动,则构成了教学的情境线索。个性且富有创新的情境线索能使学生感到课堂的目标清晰、层次分明、主题明确,同时可以发挥更鲜明的功能,比如,有利于建构系统、一致的教学流程,以便于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结构,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清晰、连贯的教学情境下,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例如,在进行《中国的地形》教学时,可选用模拟情境,邀请学生一起骑行知名度很高的G318这条公路,过程中体验最美景观大道的别样风采。骑行前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了解中国地形的分布特点,学生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请学生在图中圈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并识记名称与位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地形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接下来小组合作探究骑行G318公路,沿途经过哪些主要的地形区,最后由学生合作交流地形与民俗的关系。整节课围绕最美景观大道,将中国地形区作为框架,让学生在活动里感受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并且让学生感受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由此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发展了思维,提升了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地理学科是一门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地球家园的基础学科。它的特点是贴近学生生活,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体现地理学特点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培育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以及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价值。所以地理教育工作者,要用新课标的理念思考教育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关心世界和祖国,科学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用人地协调观的理念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增强为祖国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王雪纯.高中生地理人地协调观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浅谈[J].地理教学,2018(7):38.
[2]朱志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28.
[3]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36-37.
[4]向颢,刘馨橘,李九彬.基于学术情境的地理核心素养培育教学初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7):30.
[5]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08-109.
[6]李吉龙.基于情境支撑的地理问题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1):57-58.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