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校教学实践“用学术讲政治”须夯实三大基本功

2023-06-11陈沛沛

文教资料 2023年2期
关键词:基本功培养

陈沛沛

摘 要:“用学术讲政治”既是党校的职责使命和优良传统,也是时代发展对党校提出的要求。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用学术讲政治”要求党校教师在清醒认识其重要意义的前提下,针对现存短板,从三方面入手,夯实三大基本功,将“用学术讲政治”落实到教学和科研之中。在这三大基本功中,党校教师首先要树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意识,夯实党性锤炼基本功;其次要夯实学术基础,打牢学术建构基本功;最后要通过口头和书面两种渠道“讲”好政治,培养学术表达基本功。

关键词:“用学术讲政治” 党校教师 基本功 培养

党校教师在“三尺讲台”实践“用学术讲政治”,不仅是对党校教师的职业要求,而且是体现党校教学特色、彰显党校教学魅力的重要内容。在实践“用学术讲政治”的过程中,全国各级党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做出了诸多努力和尝试,取得了丰硕成果,也面临一些有待进一步提升优化的问题。我们要在明确“用学术讲政治”的意义和重要性的同时,不断加强基本功建设,从而更好实现“用学术讲政治”。

一、要明确“用学术讲政治”的意义和重要性

(一) “用学术讲政治”是党校的职责使命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认识和理解党校的职责和使命。一是“通过《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党校的职能定位”[1]。《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2]其对于党校的政治性和学术性有了全面的概括,即“党校是党的学校”。二是从全国各级党校的名称可以体会。首先,全国各级党校无不以“中共”二字开头。这两个字对于这所学校的性质和归属做出了明确的界定,也就是“党校姓党”,必须“讲政治”。其次,是一个“校”字。这个字对于党校的学术性做出了界定,即党校归根结底是一所学校,其“讲政治”在党校这个平台是通过教育、教学、培训、科研、资政等形式得以实现的,即“用学术”。

(二) “用学术讲政治”是党校的优良传统

一直以来,党校所肩负的重要职能使得“用学术讲政治”成为党校的优良传统。早在20世纪70年代的那场真理标准大讨论,就堪称党校系统“用学术讲政治”的典范。“这场重要的大讨论源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公开发表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这篇文章首发于中央党校内刊《理论动态》5月10日第60期上。”[3]在这篇文章的启发之下,一场对中国今后发展有着深刻影响的大讨论由此展开。全国党校系统在这场大讨论当中发挥了巨大的思想先导作用,通过学术讨论和理论培训,从马列主义原理出发,分析当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将来发展的方向。数以万计在中央党校和全国各级党校接受理论培训的领导干部,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如果我们将当年中央党校首次刊发的文章比作打响真理大讨论的“第一炮”,那么全国各级党校系统的老师们就是让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精神真正形成燎原之势的“火炬手”。因此,党校在干部队伍培育和“用学术讲政治”上有着悠久的传统,通过遵照中央赋予的职能定位,用马列主义作为学术引领,孕育了独特的红色文化。

(三) “用学术讲政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当今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的纷繁多样有过很多重要讲话,指出“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個地带”[4]。而这种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化之下随之产生的,是意识形态领域所引发的诸多有待提升的问题。这就给党校在加强政治引领、守住思想阵地上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我们应不断加强“用学术”帮助学员开展不同思潮的理性辨析和思考,在各种不良消极言论面前敢于亮剑,在公众思想疑惑面前及时解惑,从而维持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四十多年前的那场真理标准大讨论,就是这样一场体现党校思想引领的重要实践。如今,面对新媒体自媒体蓬勃发展的网络时代,我们更应不断重视党校“用学术讲政治”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教师的相关能力。

二、教师开展“用学术讲政治”中的现存短板

(一)教师的理论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理论素养是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而党校的特殊地位使得党校教师的理论素养不仅展现教师党性修养,也将极大影响学员的党性培养。个别教师在对于马列经典原著学习中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已有学习基础缺乏系统全面,二是自身专业学科与马列的结合学习欠缺,三是用二手资源代替学习原著本身。同时,互联网的发展对于教师在“三尺讲台”内外都要严守政治立场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教师的学术能力有待进一步优化

由于教师的年龄层次、教育教学经验及学术涵养的不同,在践行“用学术讲政治”过程中,个别教师因为学术基础不够扎实、知识储备量不足,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研究不够精深等,表现出学习意愿强烈但对“用学术讲政治”存在畏难情绪,开展内容学理分析的信心有待增强,尤其是对于学术框架的搭建和学术接口的寻找感到困难。

(三)教师的语言表达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于如何用学术“讲”好政治,很多教师在语言运用的方式方法上仍处于探索期。个别教师使用太过学术的语言,高于学员一般认知水平,导致“用学术讲政治”接受程度有所影响。同时,单纯枯燥地以文件传达文件的现象仍有存在,教师的学术话语转化能力仍有待提升。如何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将学术与政治巧妙融合,提升教学质量,已成为党校教师的一大难点。

三、“用学术讲政治”需夯实三大基本功

党性锤炼、学术建构和学术表达等方面能力淬炼都是提升“用学术讲政治”的基础和关键。

(一)党性锤炼基本功

一是讲政治,必须有真信仰。党校姓党,党校教师也姓党。因此,对于党性修养的锤炼是党校教师的基本功。如果党校教师自己都不能成为马列主义的信仰者,又如何能够在课堂上发自肺腑地让学员信服并坚定理想呢?“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只有自身在理想信念上不缺“钙”,才能为人师表,带领和帮助学员打牢理想信念的根基,才能真正让党校成为党员理论和信念锻造的“熔炉”。因此,党校教师的党性,核心要素是忠于共产主义信仰。党校教师要讲好政治,其前提和首要一步就是率先垂范,树立政治信仰,真学真信,筑牢树立正确价值观,用身体力行让学员感受信仰的力量。可以说,很多的学员往往在党校学习期间通过和授课教师的互动交流、观察和感受授课教师自身的信仰魅力,不断向老师学习,感悟理想信念的真谛,在思想的交流和学习的充实中实现党性锤炼,提升自我的党性修养。

二是讲政治,首先,要懂政治。在备课、授课之前教师首先要反思的问题是何谓“懂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而“明白”的第一步,就是学懂弄通,也就是能够对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从历史角度领会我党不同时期理论发展的核心要义。在这里,研读原著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系统学习马列经典原著上下功夫;在锻炼其运用政治理论开展现实分析的思维能力上下功夫;在“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5]上下功夫;在运用马列原理对党和政府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展开研究上下功夫。我们可以通过四个方面的努力提升自己的原著研读能力,夯实学术基础:做好学习规划、坚持系统通读、把握重点精读、训练衔接思维。其次,“明白”和“懂政治”意味着对于政治立场和党的政治纪律的坚守。党校不同于普通学校,党校课程具有鲜明的政党特征,对于教师的授课提出更高要求。党校教师要牢记自己的职责,在课堂内外都要始终为人师表,“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要自觉维护党的权威,维护党中央权威”[6],发挥党校阵地作用。在党校这个平台上,党校教师为培训学员做表率、当先锋。

(二)学术建构基本功

一方面,“用学术”,需打牢学术基础。“用学术”三个字意味着学术是讲好政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党校老师要具备宽阔的学术理论基础,要“能”用学术讲政治,不但要懂政治,也要懂学术。要夯实学术基础,可以通过“四步法”来下功夫:一是培养学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驱使我们开展学术探索最好的动力所在。我们可以通过学术兴趣的培养和建构,找到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在这里,认真研读经典著作是最好的培养方法,在泛读中寻找兴趣,在精读中挖掘学术方向。二是注重学术思考。党校教师要努力培养从学术角度审视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寻找现实生活与学术的结合点,实现学术转换,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开展学术实践。中央党校贾建芳教授指出,不会用学术的一大原因是学术训练缺乏。因此,积极运用学术知识开展调查研究是党校教师打牢学术基础的“练兵场”。党校教师通过系统调查,思考和分析具体现象和案例,将学术思维具体化、系统化运用,开展问题剖析和对策研究。四是注重学術拓展。学术专长需要培养,但学术拓展更有利于党校教师打开思路。在培养“一专”的前提下,拓展“多能”,将有利于教师丰富学术视野,开展多学科多角度学术分析。

另一方面,用学术,必须强化学术建构能力。在这里,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基于问题导向的内容建构。王京东教授在时任中央党校副校长时,将这里的“问题”,也就是学员在听课中容易产生的疑惑归纳为三大类:一是对于讲课内容中涉及的没能想明白、想透彻的问题;二是自己经过思考后尚未理解透彻的问题;三是已经发现但自己难以通过理论分析论证的问题。而对于这三大类问题的阐释就是我们在进行学术建构中必须重点把握的部分。我们通过寻找这些问题的学术接口,在学术讲析中展现政治观点与政治立场,搭建学理框架,开展学术推理。同时,要注意学术逻辑的推演和展开。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思考培养自身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形成背景、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等方面的学术逻辑推演能力。

(三)学术表达基本功

首先,“讲”政治,重在突出“讲”的艺术。口头表达是学术呈现的最直观方式。在“用学术讲政治”的过程中,学术成为达到教学效果的手段和路径,目的是讲好政治。党校教师通过不断增进语言运用的魅力,给学员更好的视听感受,让学员坐得住、听得进、有共鸣。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优化语言表达:一是语言的规范性。党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使用的语言必须符合学术规范和政治纪律,做到在党言党、严谨措辞。二是语言的生动性。抑扬顿挫、鲜活有趣味,是党课语言的生命力所在。生动的语言能让学员持续跟随教师的课堂思路,提升教学气氛和实效。三是语言的情感性。所谓“以声传情,以言动心”,党课课堂的语言不但要突出演讲式独白方式的运用,而且要构建“与人谈心”式的情感交流,从而激发听众兴趣和求知欲。四是语言的哲理性,重在“讲”出深度,通过运用学理知识,由表及里,巧以说理。

其次,拓宽“讲”的方式,加强书面表达。我们对于“用学术讲政治”中的“讲”字的理解,应更为广泛。除传统口头表达之外,书面表达也是一种学术表现方式。相较于语言表达,书面表达往往更为富有思考,能更好地开展学理阐述。用书面表达来“用学术讲政治”,我们要锻炼好三支笔:一是锻炼一支写好讲稿的笔。“讲”的第一步就是先把要讲的内容和层次有条理、有逻辑地进行撰写。二是锻炼一支写好学术论文的笔。除了传统意义的讲课教学,党校的科研工作、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同样是对“用学术讲政治”的另一种渠道的表达。我们要坚守学术创作阵地,积极围绕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观点、论断;围绕党建重大举措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理论分析,写出高质量学术论文和课题成果。三是锻炼一支写好决策报告的笔。党校教师发挥智库作用开展资政研究时,应积极做到“三个贴近”:贴近各级政府重大战略;贴近当前地区热点难点问题;贴近地方群众和干部关切的实际。将口头与书面相结合,无声与有声相结合,从而真正做到“用学术讲政治”。

四、结语

“用学术讲政治”对党校教师的多方面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党校教师通过聚焦党性锤炼、学术建构和学术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将更好践行“用学术讲政治”,不断提升自身教科研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君安,杨彧,丁浩芮.论社科院学术期刊的社会功能及其体现[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8(1):115-118.

[2] 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 贾建芳. 致敬历史 做新时代“用学术讲政治”的奋斗者[N]. 学习时报, 2018-05-23.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 :328.

[5] 张晓旭.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4.

[6] 栗战书.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N]. 人民日报, 2016-11-15.

猜你喜欢

基本功培养
生活的基本功——读《自在》有感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展演期间基本功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