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基 整合 辐射 转化

2023-06-11史东辉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3年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史东辉

摘 要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与完善,高三语文复习也要从刷题、查缺补漏的过程走向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学习的语文知识形成思维化、結构化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真正形成阅读、鉴赏、表达等关键能力,即语文学科的素养。尤其是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过程中,要实现复习的高效,必须夯实基础、深入文本、凝练思维,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结合。

关键词 文学类文本 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 思维提升

随着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与完善,高三语文复习也要从刷题、查缺补漏的过程走向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学习的语文知识形成思维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真正形成阅读、鉴赏、表达等关键能力。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过程中,笔者深感要想实现复习的高效,必须夯实基础、深入文本、凝练思维,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结合。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针对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的一些思考与具体做法。

一、夯基,即夯实基本方向和基础知识。阅读指向语文核心素养,把握考题风向,夯实基础知识其实就是梳理知识,建构语言,形成体系,从而实现语文思维的提升。

1.把握基本方向

纵观近五年浙江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真题,我们不难发现题目呈现如下特点。

(1)紧扣考纲和文本体裁特点,突出对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的考查。从外在的语言、手法和思想,旨向考查理解、鉴赏和探究等内在的思维与能力。

(2)提问具体而详细,问题的切口很小,知识点的指向性非常明确。

(3)命题坚持主题辐射的原则,由易到难、由外到内,不论是关于语言、关于表达技巧、还是关于相关情节作用的考查,都是指向对文章内涵、主旨的理解。

基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虽然考题千变万化,但考查的核心点从未改变,“理解、鉴赏和探究”等内在的思维与能力必须借助语文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才能实现,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归纳,逐步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体验,并能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合理运用和表达。简而言之,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基础,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依托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并在个体言语体验重构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

2.夯基的关键是要梳理归纳基础知识,建构语文知识体系

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阶段,对于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归纳,可以从真题入手进行散文和小说的分类归纳。

浙江卷2018年、2013年、2012年对文学类文本的考查,选择的是散文文本。请看下表。

以“高考真题”为抓手,列表梳理重要考点,列出“散文类”文本所涉的基础知识清单。

同理,梳理小说的基础知识。

做好题的基础是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其核心在语文知识的掌握。让语文知识结构化是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路径。我们可以用列表或者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在复习中,达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二、整合,整合知识点、整合题目、整合文本,进一步明确答题思路,同时减轻学生的负担与压力。这个环节就是通过梳分类、归纳、提炼,从而实现语文思维的聚焦。

1.整合知识点。例如我们可以将小说和散文的人物形象分析、常用的表现手法整合成一张表格,这样化散为整,聚焦思维,既有助于深化学习思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2.整合题目,明确答题思路。比如对于作用题:人物、物象、情节、环境、标题等等的作用,从宏观上讲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来回答,但是微观上内容和结构具体从哪些角度来分析作答,我们可以依托题目的整合来进一步明确答题思路。例如在整合小说情节作用题的过程中,学生们共同梳理出下表。

3.整合文本,回归文本,找准答题路径。

以嘉兴4月联考文学类阅读《一对老夫妇》中的13题为例:文中大量笔墨写“我”听到的各种声音,探究这些声音引发了“我”怎样的思考。其实,这些“声音”和“思考”都体现在文本中,例如:

①②段,中的咳嗽声、软弱无力、中气不足;⑤段中呻吟声低沉、压抑、凄怆悠长,痛彻心扉——老年人生活不易;

④段,热闹、说笑、稚声稚气的歌唱——天伦之乐;

④段不冷不热、不会有亲密的邻里关系,互相隐匿、互相提防——⑥段中儿子责怪母亲的冷硬声音;

⑦段,隔壁一片寂静——生如草芥、人生残酷

⑧段传来的呻吟、脚步声——与命运抗争都带着俗世的悲壮于荣光。

我们将散落在文本中的“声音”整合在一起,聚焦文本内容,再将文本与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起来,关注文本的“周边”,就形成了正确且完美的答案。

三、辐射,以点带面、以一带多,提升复习效率,聚焦语文学习思维的延展性和思辨性。

无论是面对小说还是散文文本时,标题作用类题目经常会出现,通过总结归纳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题。

第一,标题交代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第二,标题是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第三,标题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第四,标题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

第五,标题一语双关,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六,标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做完如上总结,我们还可以追问学生:做题中我们还会经常会遇到“理解标题内涵”题目,我们能不能由标题的“作用”辐射到其“内涵”?

同学们通过分析、比较、讨论后明确了答题思路:标题内涵一般先答表层含义,即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xx);然后是深层含义,与主题相关的意思;最后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仔细分辨其与标题的作用题存在交叉,其实就是解答“作用”题的前三点内容。这就是效的思维延展和思辨比较,通过进一步追问,形成知识面的“辐射”,使语文学习思维走向系统和深入。

四、轉化,高考现代文阅读在试题题干设置上可能会避开你所熟悉的问法,乍一看似乎触及到我们学习中的盲区,让我们无从下手,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为此,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

1.关键词的转化。试题中可能会有一些题目乍看上去是我们知识的盲区,但是我们圈出题目中的关键词,然后可以找出相近、相关的词语去替代它,使答题的思路逐步明朗。

如,题干中“用意”“好处”“效果”等关键词可转化为“作用”一词,我们就可以顺着内容、结构、主题等角度进行思考;又如,题干中的“为什么”可转化为“原因”,就可以由果溯因,找寻答案。

2.具体与抽象间的转化。试题题干的“问”和“答”是一种具体与抽象的关系,或是题干具体,答案要求抽象概括,或是题干抽象概括,答案要求具体明确。解答时,我们认真对照题干,把文章中那些实质一致而表达不同的内容加以整理,就能形成答案。

如嘉兴4月高三联考中的11题:赏析画波浪线部分描写手法(抽象概括)的艺术效果(抽象概括)?

作答时我们需要化抽象为具体,将其转化为:通过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描摹声音等,进而体现出忧虑、艰辛、细心、行进艰难、照顾艰难等表达效果。

3.总说与分说的转化。题干和解答之间存在一种总说与分说的关系,有可能题干是总说,解答时需要我们分述。也可能反之,总之我们要认真揣摩题干的内容,明确题干的“问”与我们的“答”之间所存在何种转换关系。

还以嘉兴高三4月联考13题为例:文中大量笔墨写“我”听到的各种声音,探究这些声音(总说)引发了“我”怎样的思考(总说)。

答题时需要我们化总说为分说:

咳嗽声、安抚声—— 老年生活不易;

说笑声—— 天伦之乐的可贵,渴望陪伴和关怀;

儿子的劝告声——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戒备;

一片寂静—— 感叹生命易逝;

健在的声响—— 人与命运抗争的坚韧。

作为高三语文教师,我们能做的就是关注考向、关注学生、反省认知,升级课堂。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是秉承“以思维为目标,以语言建构为抓手”,不断梳理、归纳、比较、整合、分析、转化,最终实现复习的终极旨归。

[作者通联:浙江嘉兴市秀州中学]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