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手机媒体对西藏高校研究生自主学习的影响研究

2023-06-10韩振冯建刚李华兴

文教资料 2023年5期
关键词:西藏高校手机媒体互联网+

韩振 冯建刚 李华兴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手机媒体给西藏高校研究生的自主学习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挑战,并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本文采用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西藏高校研究生群体开展抽样调查,利用SPSS21.0软件分析问卷数据,结合座谈、访谈内容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从西藏高校研究生自身层面、教师层面、高校层面三个层面剖析各自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 西藏高校 研究生 手机媒体 自主学习

随着智能手机的开发、5G技术的普及与无线网络的覆盖,手机能够更方便快捷地接入因特网,其应用形式也在不断丰富。手机媒体作为以手机为中介,传播文本、视听、娱乐等多媒体信息的互动性的传播工具,将对传统的传播方式产生突破性创新。手机比电脑更普及,比报纸更互动,比电视更便携,比广播更丰富,集四大媒体的优势于一身,带来视听方式和传播模式的革命,被公认为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呈现新特点:一是人均上网时长保持增长。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8.5个小时,较2020年12月提升2.3个小时,互联网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二是上网终端设备使用更加多元。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手机仍是上网的最主要设备;网民中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和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35.0%、33.0%、28.1%和27.4%。由此可见,手机已经成为主要的上网终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等大学生群体无疑是这种新媒体消费使用的主力军。

研究生利用手机媒体自主学习行为是指研究生充分利用手机,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教师介入、监控干预的情况下,自定学习目标,自选学习内容,自行控制学习步骤,自行评价,从而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行为。[2]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相对于本专科生、中小学生而言,学习自主性更大,自主获取的学习资源更广泛。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气候条件、欠发达的经济基础,西藏的互联网建设相对发展缓慢,在校研究生拥有手机比例远高于电脑。知识的迭代更新超越了课本、课堂等传统知识载体的供给能力,对知识渴求的强烈愿望同自主学习能力的耦合,促使西藏高校研究生不约而同地把手机媒体作为获取知识和自主学习的便捷渠道。但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手机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既为研究生学习和科研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也对研究生自主学习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那么,手机媒体对西藏高校研究生自主学习有哪些正面影响,又有哪些负面影响,当前西藏高校研究生利用手机媒体自主学习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应对?本文将基于社会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对上述问题试做探讨和研究。

一、调查研究对象与调查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采用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详细了解西藏高校研究生使用手机自主学习的状况。课题组制作了《关于手机媒体对西藏高校研究生自主学习影响的调查问卷》(含访谈提纲),在西藏高校展开抽样调查。为了确保调查数据的全面性和可靠性,课题组选择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地域的在校研究生。统计结果显示,总共发放纸质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数据280份,样本数据有效率为93%。样本数据特征初步分析如下。

(1)年级:研究生一年级学生96人,占总数的34.29%;研究生二年级学生135人,占总数的48.21%;研究生三年级学生49人,占总数的17.50%。

(2)性别:男生131人,占总数的46.79%;女生149人,占总数的53.21%。

(3)生源地:来自区内西藏高校的学生45人,占总数的16.07%;来自区外西藏高校的学生235人,占总数的83.93%。

(4)专业:文史哲类学生110人,占总数的39.29%;理工农医类170人,占总数的60.71%。

(二)调查研究方法

课题组制作的问卷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统计特征,包括被调查者的年级、性别、生源地、专业等;第二部分是被调查者接触与使用手机媒体的情况;第三部分是被调查者利用手机媒体学习现状,包括自主学习意愿、自主学习现状、自主学习内容、自主学习效果等。被调查者以匿名方式答题,采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21.0分析问卷数据,并结合座谈、访谈内容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手机媒体在西藏高校研究生群体中的使用情况

1. 手机在研究生中的普及率

调查显示,被调查的研究生拥有至少一部智能手机,普及率为100%。其中,有38名研究生同时拥有并使用两部手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也已成为西藏高校研究生学习、生活、交流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2. 手机依赖情况

调查显示,研究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累计时长在2小时以内的有10人,占3.6%;2—4小时的有55人,占19.64%;4—6小时的有135人,占48.21%;6小时以上的有80人,占28.57%。可见,约有四分之三的研究生平均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累计时长至少在4个小时。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手机上,难免会对手机产生依赖心理。调查显示,有98.75%的研究生几乎每天都随身携带手机,有86.54%的研究生会时不时查看手机,很担心会错过什么来电和重要消息。另外,在起床或睡觉之前有使用手机习惯的研究生高达96%。很长时间没有玩手机,不会感觉到有任何焦虑感的研究生仅占8.95%;78.72%的研究生表示感觉心里空落落的;而感觉到心神不宁、急躁焦虑的占58.45%。由此可见,大多数研究生已经与手机是“形影不离”“如胶似漆”的亲密“朋友”了,已经对手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依赖。

3. 手机功能使用情况

调查显示,利用手机通话、微信聊天、看视频、网上查询是研究生最为常用的手机功能,但是,拍照、录音录像、听音乐、玩游戏等手机娱乐也占有不小的比例,而真正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的研究生占比不到三分之一,具体情况见表1。

(二)手机媒体对西藏高校研究生自主学习的影响

天然的便捷性和强大的智能性,使手机成为西藏高校研究生学习、生活和交流沟通的重要媒介。然而,研究生在“沉浸式”体验手机媒体带来的快乐时,手机媒体也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正确引导研究生最大限度地利用手机媒体,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现实情况却令人担忧、引人深思。

1. 有利影响

(1)自主学习意愿。调查分析显示,只有5.5%的研究生从不使用手机媒体开展自主学习。当下,利用手机媒体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降低學习成本。[3]在雪域高原,研究生也乐于通过手机媒体方便快捷地获得大量有关学习实践、科学研究的信息和材料。

(2)自主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研究生能够利用手机媒体从海量资源中搜索适合自己的优质学习资源。匿名的学习方式可以消除研究生的戒备与防御心理,有助于他们开阔思路、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发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质量。此外,自主学习赋予研究生全时全地、随时随地的多样化学习选择,使其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进行同学互学、与导师研学等个性化学习,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3)自主学习内容。通过访谈得知,研究生利用手机媒体自主学习的内容,早已超越了教科书限制,多以实用有趣、适合主动探究,体现开放、互动、自主的资源为主,其中包括一些专业网站、学习资源库、教师网课视频、教学课件PPT(幻灯片)、专家讲座等等。这些学习内容不仅可以平衡研究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模块化学习,而且有利于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4]

(4)自主学习效果。访谈结果显示,手机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获取的信息资源具有海量性、开放性、时效性、趣味性、多样性、互动性等特点,丰富和补充了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开阔研究生的视野,拓宽其自主学习的途径,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不同于传统学习方式,利用手机媒体自主学习,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学习场域的时空条件,从而实现自主性、主动性、能动性、针对性、个性化学习,提升了研究生主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精神与能力。

调研数据分析表明,正确使用手机媒体可以促进研究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拓展自主学习的内容,其正向影响相对较大。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手机媒体对学习效果也有明显的负向作用,对研究生自主学习的正向作用实际上是减弱的。从统计调查结果来看,除了生源地因素影响不显著以外,不同年级、性别、专业特征的研究生,手机媒体对其自主学习的影响存在典型差异:一是对研究生一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作用大于研究生二年级、三年级,二是对女生的积极影响大于男生,三是对文史哲类研究生的促进作用大于理工农医类学生。

2. 不利影响

(1)自我监督能力不足,自主学习意识淡薄。问卷调查显示,有65.8%的研究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浏览与学习无关的内容,有26.3%的研究生偶尔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浏览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只有7.9%的研究生没有使用手机浏览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可见,手机媒体对课堂学习起干扰作用,让教师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课堂上,大多数研究生不认真听老师讲课,“低头族”“手机控”很多;少数研究生在老师强调重点内容时,用手机拍照留存,课后却未能及时整理温习。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是“机不离身”,手机占用了研究生的大部分时间。由于自控能力不足,导致其学习时间失衡,学习效率低下。由统计分析得知,女性研究生的自我监督能力要高于男性研究生。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逐步转变为在导师引领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意义学习要求学习者完全投入学习活动中,学习动力是来自内部的,学习是主动去探索、发现知识的一个过程。问卷分析显示,研究生使用手机媒体的主要动机是休闲娱乐,比如聊天、看视频等,辅助学习是次要的。由此可见,研究生自主学习意识比较淡薄。

(2)自主学习目标模糊,学习效率低下。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生自主学习多数情况下是漫无目的、无计划、无方向的学习,既没有系统的学习规划,也丧失目标学习的动机。抛开自主学习课件设计的缺陷和手机媒体有效学习资源的匮乏因素,导师的教育引导也很重要。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教师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的技能不足,加深了研究生习惯于传统灌输式的、填鸭式的、被动式地接受学习的方式,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久而久之,研究生表现出学习动机不强、兴趣不高、效率低下的懒散状态,陷入“被动学习—工作”的“功利性怪圈”。

(3)自主研究弱化,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对手机依赖感较大。手机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导致一些研究生不愿意花时间研读纸质书籍,喜欢“速食”阅读,逐渐弱化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消极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有问题找“百度”,已成为他们的口头禅,“手到擒来复制答案”以应付导师的作业和研究任务的现象屡见不鲜。

(4)自控意识较弱,对学习资源鉴别能力不足。互联网信息的大容量与多元性同时并存,使得网络信息平台鱼龙混杂、良莠交织,对网络使用者的甄别能力提出了考验。调查结果表明,部分研究生自我控制意识较弱,自制力及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信息的干扰与影响,加剧了散漫学习的状态。一些研究生禁不住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而给自己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甚至误入歧途。例如,部分研究生过分沉溺于智能手机的虚拟网络世界,有的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有的神志恍惚、精神颓废,混淆了虚拟与现实的区别,甚至发展成抑郁症,出现人格扭曲;有的轻信网络虚假信息,致使上当受骗。因此,研究生需要提高信息鉴别能力,以有效获取学习资源。

(5)知识结构碎片化,不成体系。统计分析表明,仅15.68%的研究生对使用手机自主学习的结果感到满意,67.85%的研究生对使用手机自主学习的结果表示不满意。在“互联网+”时代,手机媒体的使用的确可以便捷地满足研究生获取资源的需求,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研究生学习的功利化倾向,违背学习的基本规律,一味追求“短、平、快”的“快餐文化”,加剧了研究生“不安”的心理焦虑和“速求”的欲望浮躁,不利于形成研究生所需的专业能力。同时,应接不暇的海量信息,分散了研究生的学习注意力,容易造成学习者的知识结构碎片化而不能成体系。

三、讨论、结论及启示

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自身努力和导师引导的合力,也离不开学校育人的大环境载体。培塑研究生正确运用手机媒体资源促进自主学习的素养和能力,需要自身实践养成、导师科学指引和学校环境育人的协同发力。

(一)西藏高校研究生利用手機媒体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1. 研究生自身层面

(1)自主学习缺乏动力源泉。不可否认,很多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后的思想观念没有随之转变,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认为自己是教育的对象而没有把自己当成受教育的主体,没有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即“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缺乏对知识的强烈渴求。在研究生阶段,由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远高于本科阶段,相对比较自由。但是,自控力弱的同学就很容易松懈下来,没有利用新媒体时代网络的便利性去自主学习,反而耽于聊天娱乐,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在这样的环境中,有的学生就迷失了学习目标,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

(2)对媒介素养的认识不够。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介素养下了如下定义: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概括地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研究生群体中的“拇指族”“刷屏控”规模庞大,呈现出泛娱乐化倾向。因此,提高研究生的媒介素养以充分发挥手机媒体的优势推动自主学习已是刻不容缓。

2. 教师层面

(1)教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不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未能熟练地掌握新媒体技能,也未有效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没有很好地引导研究生正确对待新媒体、正确识别信息资源、正确对待自主学习。当学生通过手机媒体开展自主学习遇到知识困惑时,教师却不能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就会令研究生感到信心受挫、求知欲下降,从而影响自主学习的效率。

(2)教师对手机媒体的认识不足。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有的教师没有转变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担心新技术的应用会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乃至挑战教师的知识权威,而采取限制甚至禁止学生在课堂使用手机的行为,没有正确认识手机媒体的正面作用,对如何趋利避害、充分发挥手机媒体促进研究生自主学习作用的问题思考不足。

(3)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调查发现,部分研究生认为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方式方法陈旧、课堂教学氛围压抑,上课内容枯燥乏味、前沿问题短缺,甚至有的老师毫无激情地照本宣科,对研究生没有吸引力,导致很多学生自行其是、心不在焉,选择“课间在线”。

3. 高校层面

(1)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缺失。面对手机媒介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束手无策。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边疆地区高校的起步时间更在其后。据了解,不仅开设媒介素养课程的西藏高校很少,而且缺乏有关培养提高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程设置,没有从根本上引导研究生正确认识、使用新媒体,致使研究生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冲击而不能积极有效应对,进而影响到自主学习。

(2)优质开放的自主学习资源供给不足。在新媒体环境下,优质的、开放的、具有高度共享性的自主学习资源的开发力度还不够,同时,由于课程资源保护的壁垒及收费利益驱动等原因,优质开放的学习资源相对供给不足,客观上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3)高校教学改革和评价相对滞后。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深入发展,高校教育教学方法应与时俱进。但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西藏高校研究生教学仍是以传统的灌输式、讲授法为主,没有围绕培养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改革,缺乏对研究生自主学习过程的监督、评价、反馈、互动,未能形成促进研究生自主学习的激励导向环境。

(二)有效利用手机媒体促进西藏高校研究生自主学习的对策

1. 研究生自身层面

面对日益未知的机遇和挑战,唯有依靠自身才能处变不惊。形成自觉、可持续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研究生持续发展的立足社会的基础,而培养自主学习观念、提高自主学习意识是开展有效自主学习的前提。

首先,研究生应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这样的价值观激励自我进取拼搏、勇攀高峰,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勇往直前的勇气,遇到学习困难不回头、遭遇失败不气馁、坚持不懈求胜利。其次,研究生应志存高远,厚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主人翁”精神,端正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努力自我成才。最后,研究生应养成科学学习和研究方法,充分认识手机的不利影响,自觉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拓宽自主学习途径,同时,积极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运用手机媒体的学习功能进行知识的零存整取,在重构的基础上实现知识创新[5],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自主学习。

2. 教师层面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远比教给他们知识本身重要,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6]

首先,高校教师应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发挥好领路人、引导者的角色,加强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设计,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主体潜能,因材施教、因人施策地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其次,高校教师应引导研究生正确、有效地使用手机媒体移动学习终端,减少负面干扰,促进自主学习。最后,高校教师应充分认识手机媒体的特征,掌握手机媒体的最新技术,夯实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时代教书育人的工作要求。

3. 高校层面

新媒体的普及和应用对传统校园文化形成冲击,对当代高校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已经势在必行。[7]媒介素养教育着眼于提高学习者面对媒体海量信息时的分析、选择、使用、理解和评价、判断能力等。对于研究生来讲,媒介素养教育尤为重要。高校应结合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业规律,在强调专业理论课程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加强现代媒介传播技巧和媒介素养认知的教育,将媒介素养教育与研究生德育、课程设计、学术规范等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完善研究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提高研究生的信息认知、检索、利用、获取、甄别、分析、批判等能力[8],增强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校应针对研究生自主学习网络资源相对滞后的现实困境,加强顶层设计,集中优势资源,借鉴慕课(MOOC)的成功经验,并联合专业机构根据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行为、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等开发一批优秀课件,建设中国“金课”[9],有效解决研究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资源瓶颈制约问题。

(三)结论及启示

步入“互联网+”时代,加强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已是迫在眉睫。为更好地促进研究生自主学习,高校应该在教学中引入考评结合机制,优化单一的传统的评价标准,构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励研究生自主学习。其中,所设计的指标体系应容易操作,既要有定量指标,也要有定性指标;既包括教师对研究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包括研究生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高校应制定自主学习目标、完善具体评价标准、细化自主学习内容体系,健全适时适度监管、评价反馈和有效互动机制,教育引导学习主体明白利用手机媒体自主学习中应注意哪些内容、补充哪些内容,往何处调适学习方向和知识结构等问题,从而多管齐下、多方联动、同向合力,逐步实现提高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冯婷婷,李威娜. 手机媒体时代下高校“立德树人”浅析[J]. 品味经典,2021(3):96-98.

[2] 马晶晶. 研究生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3] 田培成.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J]. 品味经典,2019(12):70-72.

[4] 吴伏英.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引导策略研究[D]. 扬州:扬州大学,2015.

[5] 戴建波. “互联网+”时代手机媒体对大学生自主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132-136.

[6] 付文珊.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2):259-260,263.

[7] 朱巖岩. 新媒体视阈下研究生媒介素养现状及策略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7(45):23-24.

[8] 高岩. 新媒体视域下研究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31-135.

[9] 吴美华,吴红艳.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6):86-87.

基金项目:西藏农牧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YJS 2020-01),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21-48),西藏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21-86),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E-XTYR20200663)。

猜你喜欢

西藏高校手机媒体互联网+
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探析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融合
浅谈西藏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手机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作用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论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