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作为一种新型文化生产力
2023-06-10
法国知名策展人、评论家尼古拉斯·伯瑞奥德(Nicolas Bourriausd)的《关系美学》中有言:“因强调将艺术置于社会关系和在地语境(Local context)而成为社会介入式艺术的圣典,强调艺术/艺术家对于当代社会、当代政治、当代伦理道德的真实回应”“艺术世界的本质,跟任何社会领域一样,是关
心性,能够通过一个不同联系系统去了解它”,通过建造新的时间空间关系,探索艺术经验如何构建人类与世界的关系。由此,艺术作品或文创周边都是作为一种人与人、人与心灵沟通的载体。而社区和空间这些曾经抽象的概念,也借由一个个实体的构筑、人与人的参与、对话而有了温度、形体和灵魂。
早在五年前,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就印发《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文创50条”),文件提出,未来五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左右,基本建成现代文化创意产业重镇;到2030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左右,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文创50条”提到的“未来五年”(2017—2022年)刚刚过去,回望这五年,上海的文创产业确实从早期的追求“量变”(热潮涌起、资金投入)向最近一年的“质变”(开始沉淀打磨、钻研细分市场和可持续发展的合作)转变。这一现象放眼全国尤其是国立文博场馆也是如此。当然,文创的红火不仅仅在国立文博场馆和美术馆等艺术类机构,更在于广大的艺术产业和民营资本的入驻。但是,公立机构作为一个行业范本,依然值得我们持续的关注和探讨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与经验总结,尤其是當文创开始作为文化名片走出国门,开始助力跨国文化交流,那么我有理由相信,基于茁壮的土壤,这一产业将是大有可为。而目前,我们依然需要兢兢业业地耕耘。